书城传记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10656100000007

第7章 佳期柔情两难全(2)

陈子龙读懂美人心后,他听见了幸福的敲门声。当场表示悔意,为自己的莽撞道歉。那些迟来的歉意砸在柳如是的心田,她倍感幸福。也许,此时,他并没有真正爱上她,可是,只是歉意,就足够了。

柳如是不计前嫌,再次和陈子龙称兄道弟。当然,关系自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也许,陈子龙听见那声质问后,便喜欢上了她,也许在日后的点滴相处下,他喜欢上了她。爱情,就是这般,也许早就开始。

自此,他和她开始了文墨之交,关系也日渐亲密起来。暧昧在两人之间渐生,彼此心心相惜。也许只是简单的在一起,但已然足矣。他和她都感受着这种幸福,快乐悄然而至。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才是爱情的真谛。

自此,柳如是的脸上常常挂满了笑容。因为爱情,才有这般笑容。她庆幸,自己能得到陈子龙的爱,那个白衣少年,翩然如雪,走进了自己的世界。也许没有承若,可是,有这份爱情,就已足够。

彼时的幸福,是柳如是盼了很久的幸福,她是真心的幸福。只因陈子龙是真心待她好,一颗真心抵万金,她的世界,万般萎靡,唯缺少真心。如今,有一颗这么真诚的心放在自己面前,必然会好好珍惜。

虚度半世光阴,终见缱绻真情,唯期岁月静好,不负盈盈流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这世间,最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你爱的人也恰好爱着你。此时的柳如是,正被这种幸福包围着,欣喜自不必说。柳如是和陈子龙的爱情生根发芽了,甜蜜在两人心底慢慢扩散,互相之间的了解和熟悉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一句质问,让陈子龙对柳如是刮目相看。此后,他与她的联系日益亲密。她能感受到他的心正渐渐向自己靠近,这样的美好,自是久违的雀跃,这样的美好,她祈求了好久。

春日乍现,绿意盎然。在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柳如是和陈子龙迎来了爱情。

崇祯五年,陈子龙、柳如是相伴游苏州,彼时,两人依旧相敬相畏。其实,爱意早已在心底升起。也许,时机还未成熟,爱情不便说出口。只等一个美好的机会,两人相携牵手。

不久,陈子龙和柳如是来到佘山,当时著名学士陈眉公在此地修建了一处绝佳的游冶之所。每到春时,士子乌帽黄衫,佳人翩翩裙裾,往来游人络绎参差,嬉笑声不绝于耳。无数的快乐,飘荡在山间,荡气回肠。

面对如此美景,加上比美景更引人注目的柳如是,陈子龙不禁感叹,惊呼洛神。柳如是向来追求男女平等自由,见陈子龙引经据典对女人品头论足,柳如是不甘示弱,稍作思考,一首充满千古妙想的《男洛神赋》凭空出世。

在这篇《男洛神赋》中,柳如是将陈子龙比作男洛神,充满奇思妙想。这篇赋秉承六朝遗风,文辞精美华丽,引经据典繁复精当,既确切地评价了陈子龙的人品和文采,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陈子龙的爱慕之情。

陈子龙向来只道柳如是颇具才情,如此一见,柳如是心气之高,志向之远,无不叫陈子龙瞠目结舌,惊讶之余又不乏些许感动。如此妙龄少女,才华横溢,一颗心全然系在自己身上,叫他如何不动心动情。

此时的陈子龙刚好落榜不久,柳如是也在冥冥之中倍感抑郁不得志,两人在相交相游中,无所不谈,既像从前那样品评天下大事,也在悠闲之余切磋诗词文艺,惺惺相惜中,两人不知不觉中坠入情网。

日久生情也好,一见钟情也好,他和她的爱情就这样来临了。之后,他们一起做过许多事,走过许多路。多年后,白发苍苍的他们,忆起往昔,嘴角上扬,只因,那时,是真心相爱。

陈子龙早就听闻柳如是“誓不做他人妾室”的宏愿,因此他不敢对柳如是有更多的许诺,他怕自己辜负了这个心比天高的女子。他不愿意亵渎了她,希望自己能给她一份美好的唯一,可是,彼时的他,显然无法给与她承诺。

柳如是尽管很希望得到陈子龙的青睐,但是因为有过之前两次的情伤,与陈子龙的这段情路柳如是还是走得小心翼翼。两人相处半年多的时间里,始终是发乎情止乎礼,他们都在精心呵护着这份看不到结果的感情。

尽管柳如是已下定决心,要找一个像陈子龙一样的大丈夫,但真当陈子龙与自己日日相处,自己对陈子龙的感情越来越深的时候,柳如是退却了,因为通过短短的相交,柳如是断定,如果这次她和陈子龙还没有幸福美满,自己的心将会碎落一地。

聪慧如柳如是,怎会不懂这其中的奥妙。她知道,只要两人走到尽头,她所受的伤害,绝不会像之前两段那样轻易愈合。越是爱得深越怕放不开,于是柳如是选择了短暂的离开。她希望借此安抚自己,给自己一份安宁。

于是,在那个伤感的秋天,柳如是毅然迈开步伐,暂时离开苏州。是多大的勇气让柳如是勇敢踏出这一步,要知道,分别是相爱之人最最难捱的伤痛,更何况是在两人爱意正浓时。可是,她做到了。

那段时间,陈子龙像丢了魂儿一样,整日惆怅迷惘,仿佛失去了灵魂。那时,他写道:

何妨放诞太多情,已幸曾无国可倾。却信五湖西子去,春风空满阖闾城。

江南名妓柳如是在他笔下变成了倾国倾城的西施。此时的陈子龙,深刻感受到了柳如是在他心里的地位,那绝不是一个区区的青楼女子,不是一个满腹才情的绝代佳人,即使用遍世间所有的华美词汇,也不能表达他对柳如是的深深眷恋。

其实陈子龙是真心对待柳如是的人,相对于以往宋徵舆等人,陈子龙对柳如是的情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如陈子龙一般的男人,一旦爱了,定会刻骨铭心地惦念着那个人,时时刻刻。

他为她挽马在松江四处奔走,甚至延误考试。因为他对她那句“誓不做人家妾室”的话铭记于心,但是自己没有办法明媒正娶柳如是,于是他把对她的爱深深埋在心里。他们相处期间将彼此引为知己,无话不谈,吟诗作赋亦常是心灵相通。

离别数日,柳如是对陈子龙的思念愈发强烈,当得知陈子龙对自己同样情难自抑时,柳如是回到了陈子龙身边,两人开始了正式往来。为了这份爱,柳如是甘愿抛弃了那句不为人妾的话,委身于陈子龙,做了一个连小妾之名都没有的情人。

柳如是真的为陈子龙牺牲了一切,不再计较是否为妻为妾,因为她真爱他,所以她不再顾虑了。那段日子,两人朝夕相处,缱绻缠绵,柳如是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如果可以一直这样快乐地生活下去,不必说正室之位,柳如是连一个妾室之名都没有计较。

转眼,又是一年秋试时,陈子龙整理两年前首试落榜的心绪,一心准备这一年的秋试,他希望以此走上仕途,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尽管柳如是对陈子龙有诸多不舍,但是为了他的前途,柳如是毅然支持陈子龙的决定。

崇祯六年深秋,柳如是与陈子龙泪别长亭,柳如是作了一首《送别》赠与陈子龙:

念子久无际,兼时离思侵。

不自识愁量,何期得澹心?

要语临歧发,行波托体沉。

从今互为意,结想自然深。

柳如是不舍陈子龙离开有两个理由,首先是两人感情正处于如胶似漆阶段,一刻的分离都是煎熬,更何况如此漫漫不知归期的别离;第二个理由也是柳如是更为担心的,他不知道陈子龙此去何日是归期,对于对感情缺乏安全感的柳如是来说,她害怕陈子龙一去,她的这段感情也会随之远去。

但是柳如是依然放手让陈子龙踏上了征途,她知道,走上仕途,是他的梦,是他为国效力的第一步。陈子龙是个大丈夫,自己不该让他为了儿女私情而毁了大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