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大女当嫁,都市“婚活女”相亲日志
10657400000027

第27章 结尾:相亲就像逛街

不可否认,“剩女”和“相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在中国城市,男性平均初婚的年龄为29.1岁,女性为27.2岁,而繁华的大都市里,该组数据还有更加触目的涨幅。也就意味着,如果女大学生22岁毕业,找工作、找对象和结婚这三大座大山,必须争取在五年内实现整体搬移并保持稳定,任务额肯定算不上轻松。

事实上,女人在25岁到30岁时是最佳的适婚年龄,只有5年;而男人则从25岁到40岁,基本都算得上适婚范畴,这也充分说明了在男性人口大于女性的今天,为什么女性反而比较着急找对象的原因。所以,相亲也被赋予了类似于逛街一样的心理预期。

曾有一则意味深长的笑话:

某条大街上,开了一家出售丈夫的商店。共有五层楼,顾客在“购物”之前只能由一条楼梯上楼,不能返回,然后由另一条楼梯下楼。开张以来门庭若市。

某日,一女士造访。在一楼她看到一块木牌,上书:男人,有工作。

遂上二楼。二楼木牌写道:男人,有工作,高薪。

复上三楼:男人,有工作,高薪,喜欢孩子。

嗯……上四楼瞧瞧。四楼:男人,有工作,高薪,喜欢孩子,英俊,浪漫。

哇噻!那五楼……?!女士三步并两步到了五楼:本层没有男人,您是造访本层的第七百六十五万四千三百二十一位客人,谢谢光临,下楼请走好!

隔壁另有一家出售老婆的商店。同样的规矩,但只有三层。

第一层:女人,漂亮温柔。

第二层:女人,漂亮温柔,“性趣”高。

第三层:本层没有女人,但也从没有男人光顾过!

笑话固然刻画了女性在相亲过程中的“贪婪”,不过,在某种程度上,婚姻的确是她们改变自身境况的跳板。尽管大多数女人早已从自卑自弱自轻自贱的传统意识,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现代意识转型,但不可否认,我们的确可以找出许多相亲与逛街之间的关联。

相亲就像逛街,可以锦衣华服也可以轻松随意,在有板有眼或无拘无束中,开始找寻自己心仪的对象;

相亲就像逛街,总要多一些生活常识,挑成色、称分量,讨价还价、货比三家,才不至于上当受骗;

相亲就像逛街,那些标价昂贵的东西,静静地躺在橱窗里,总能让心里抓狂,一定要先取之而后快;

相亲就像逛街,只要有耐心等待“新品”上市或打折,不怕累多赶几处“商场”,总有一天会淘到宝贝!

其实,这种情愫与“恋物癖”无关,只是形成吸引或萌发拥有的一种渴望。无论哪种方式的相亲,让自己进入“逛街”的状态尤为关键——必须进入购物环境,更多地接触商品,才能最终产生兴趣,发觉自己离不开它。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在你的生活圈子里,适婚男人越来越稀少,那你就必须让自己出现在适婚男人更高的地方。这看似一小步,却是成功的一大步!要是你连这一步都不愿意做,那你还是选择呆在没有谁想娶一个女人的地方,等待某个好男人裹在馅饼里从天上掉下来,刚好砸到你,还深深爱上你,那你肯定是处于梦游状态。

也有人坚信:相亲事小,相爱是大。意思是说,这等目的性太明确的行为,剥夺了爱情的单纯与美好,激发不起心神摇曳的浪漫感觉。尤其是相亲的结果,直接关乎“剩女”的自信心、价值观、异性缘等等微妙的情绪。一生的伴侣若不能志同道合,即便是门当户对又有何益?

要知道,我们在逛街的时候,总有些啼笑皆非的遭遇,总有些捉摸不定的心态,林林总总,似是而非,也常常发现某些性价比极佳的东西,可它未必适合自己,但不妨和朋友分享一下!或许就是在这类端倪之中,我们可以领悟更多生活的真谛。

想开心吗?逛街去吧!想结婚吗?相亲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