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一个老饕的美食笔记
10658000000019

第19章 渣肉蒸饭PK粉蒸羊肉

渣肉不稀罕,是米粉肉与糯米饭两者结合的产物,所以也叫粉蒸肉。大约是唐代从西域传入并改进的吧。千百年来,都为百姓所喜爱,起码在西南与江南的百姓生活中都不少见,可以说是最大众化的荤菜。

渣肉的原材料和辅料都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做渣粉时先将大米炒熟了,磨成粉后加些八角、茴香的粉末即可。一次加工,长久使用,放在干燥的地方,一年四季随时随地都可以取出食用。要蒸渣肉的时候,选五花肉洗净,连皮切成三指宽厚的片,加酱油、精盐、姜末腌渍入味,舀两勺渣粉与之拌好,蒸熟就好。

有一年回家,一个朋友说她做的渣粉特别香,非要送我一大包。我平时都是买半成品的渣肉,拿回家蒸熟就行,所以这一大包渣粉搁置久了就忘记了。一年多后看见这包渣粉,忘记它是干什么用的。打开闻闻,有米的焦香与香料的味道,才想起来是渣粉。心想这么长时间一定坏了,于是送给农村人喂鸡。后来那家人说见是渣粉,都用来蒸渣肉了。我心中很不安,小心翼翼地问他们吃了没什么毛病吧,那人说上好的渣粉没生虫没异味,喂鸡多可惜,蒸出的渣肉很香。

炒米粉虽然容易变质,但是加了香料,起了保质保鲜的作用,这也是渣肉好吃的原因。

童年在巴蜀地区,请客摆宴的人家,最简单、最让人吃得过瘾的菜就是渣肉。不是单纯的肉加上渣粉,如同写小说有伏笔一般,蒸渣肉也有“铺垫”。经常用来垫底的是黄豆芽、南瓜、山芋、土豆等。西南人喜欢用没底的木桶来蒸,俗称甑子,只是下面有倒扣的篾盘,平时蒸饭,打牙祭时才蒸渣肉。篾盘上铺了干净的白布,白布上面放上洗干净的生蔬菜,蔬菜上面再放上拌了渣粉的猪肉。酒宴上,上完凉菜之后,就会上一大盆渣肉——是粮食、猪肉、蔬菜三合一的最佳组合,菜里有浓郁的肉味,肉里有焦香的米味,肥肉不腻,瘦肉不柴,浓香可口。

渣肉下江南,又有新发展。在芜湖,就变成了渣肉蒸饭:有的是大蒸笼蒸出,装小碗出售;有的是小蒸笼蒸出,一笼笼端给食客。由下饭菜变成了早餐,这就是江南人的包容与精明了。普通家庭做起来麻烦,所以一般都是卖早餐的店家做。除了渣肉外,再就是专门要准备糯米饭。将糯米先浸泡好,放在铺有千张皮的小竹蒸笼里,再将渣肉片盖在上面。旺火蒸熟了,渣肉的粉香与油便渗透到下面的糯米饭中。打开蒸笼,米香与肉香混合,热气腾腾,渣肉入味香,蒸饭质地硬,味美香咸,滋补有味道。只要用筷子夹一片渣肉入口,浓香醉人,再夹一团糯米饭放进嘴里,香糯糯的,既解馋也抵饱。吃完肉与饭,底下是垫底的千张,有滋有味的豆制品,软绵绵的。吃完这些后,感觉饱胀胀的,耐得饿,御得寒,符合“早吃好”的营养观点。

重庆的早点中,也有那小小的竹笼,一屉屉地在大铁锅上“驾雾冲云”。有的一口锅上放有四排叠起的小蒸笼,远远地你就能闻见馥郁的羊肉香,这是羊渣肉。要上一笼,端上桌子,碗口大的小蒸笼里,堆得满满的粉蒸羊肉,淡淡的赭黄,上面有一丛葱绿的芫须,增加了几分色彩,盖住了羊肉的腥气。

这就是重庆人的早餐,拿肉当饭。因为羊渣肉里没有饭,美其名曰粉蒸羊肉,地地道道不掺假,入口很鲜,但是不腥不躁;入口很香,香得不辛不辣;入口很巴适,不油不腻,少的是骨头多的是肉,有羊肉的嫩爽,但又没有羊肉的异味,因为羊吃的野草中多的是野葱野蒜。所以吃起来格外鲜美,还多了些米粉的焦香与作料的复合味道,因为制作很讲究。

其实粉蒸羊肉是回族食品,据说最早出自唐朝:一批阿拉伯商人途经祁连山前往长安,一路上饱受风沙侵袭,做饭的时候也免不了被它们打扰。这天,商队的厨师拿出了牛羊肉、面粉与西域香料,正准备做饭时忽遇大风刮来。猝不及防的厨师只有用胳膊围住散放的食材,还是没能躲过大风的袭击,生肉里混进了炒面,香料粉也撒进去不少,简直一团糟。厨师一时间没有别的可以烹饪,只好将这几种食材加点盐蒸出来吃,没想到大家一致叫好,都说好吃。

到了长安后,这位厨师也不回家乡了,就在大街上开了一家饭店,专门出售这些特制的羊肉和牛肉。因为里面有炒面粉、香料粉,于是取名曰“粉蒸牛羊肉”。食客品尝后,觉得羊肉的比牛肉的好吃,配上一碗胡辣汤,鲜香美味有营养。后来,粉蒸牛羊肉不仅在长安流行,也传到了巴蜀地区。

西南人的吃法又有了改进,那就是要加上麻辣滋味。一般做法是把一斤羊腿肉砍碎,羊肉切成薄片,放入葱丝、料酒、姜末、盐、味精拌匀,腌渍十分钟;把大米粉、八角、茴香籽、草果放入锅内炒香,倒出粉碎;将腌好的羊肉片加胡椒粉、花椒油、辣椒油和大米粉拌匀,上屉蒸半小时,闻见麻辣、咸香的滋味就好了。而且,重庆人的吃法不是就胡辣汤,而是就一碗油茶。

江南的渣肉是猪肉,西南的渣肉是羊肉,因怀念家乡菜,每次回乡就去找粉蒸羊肉。据说最好吃的是合川南津街的一家,于是专门找了去。不见小蒸笼的,端上桌子的是扁扁的小盆那么大一笼,白不白黄不黄的肉片上面,有一摊红不红、灰不灰的碎辣椒。家乡粉蒸羊肉的美好形象,在我的眼里与心底轰然倒塌,吃起来也觉索然无味。

今年回乡,侄儿要请我吃羊肉宴,没进饭店眼睛就一亮——艳红的大门边,一个铮亮的方形不锈钢灶台上,铁锅大的木桶露出三寸来高的桶围,中间梅花形地排列着四叠小蒸笼——这不就是我魂牵梦萦的小笼粉蒸羊肉吗?可惜,已经过了早市,中午这家店只卖炒羊肉、煮羊肉、溜羊肉等等,尽管好吃不贵,但如同错过了风景,至今耿耿于怀。

如果你到芜湖,别忘了吃渣肉蒸饭;如果你到了重庆,别忘了吃小笼粉蒸羊肉,两者都是美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