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强国利器
10658100000003

第3章 强国利器与国际地位(2)

同样,国际化大趋势的今天,经济发展不再是“闭关锁国”的独立经济模式,更多是靠外向型经济发展,无论是出口型经济还是进口型经济,都需要大量的贸易运输,包括原材料、能源供给、加工产品等等,这都需要一条条安全的运输路径提供贸易保障,这也就需要军事力量给予海外支持。美军在上世纪就宣布要控制全球“十六条黄金水道”,其战略目标不仅仅是军事用途,也是控制其他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图谋。如日本几乎100%的能源需要进口,一旦能源运输线在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或其他海峡被掐断,日本经济很快就会陷入困境。中国也存在类似问题,如今中国对海外能源的依存度已经提升到60%,为什么我们要向亚丁湾派遣军舰护航,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保护中国能源交通线和贸易线不被海盗频繁袭扰。此外,海外护侨、撤侨工作也是军队“保护国家经济成果”的重要体现,强大的军事力量能让海外工作的国人更加安心离家工作,不为其他国家政治内乱和自然灾害所困扰。一旦发生重大变故,可以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一边撤侨,一边提供安全保护,同时还可以对海外的中国利益点,如油田、矿山等,提供切实的安全保护,避免被所在国燃起的战火烧毁、侵蚀。

发展军事技术本身也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花大力气搞“高精尖”武器装备绝不是昙花一现的“吞金兽”,可以为其他各行各业发展提供“绝佳的科技动力来源”。

美国“曼哈顿计划”率先发展的核武器并随后衍生出来的和平利用核能,如核电站等,尽管出现了“三里岛”之类的核事故,但它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其实际价值已成为天文数字。

前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正是这重要的一步开启了世界科技文明的创新发展,人类从此开始了太空时代的发展。从民用角度来看,天上的数以千计的应用卫星,如GPS系统创造了数以千亿美元的价值,气象卫星减少了众多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通讯卫星让数万公里之遥变“通途”,电视转播卫星让百姓的生活从此不再枯燥。这些都是太空技术带来的实际利益和不可估量的应用价值。有专家估算出太空技术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20,也就是投入1元实际产值高达20元,这可是任何传统产业都难以企及的盈利目标。

美国“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计划”尽管招致国内外很多人的猛烈批评,但事实证明正是这些宏大的科技计划让美国将前苏联“抛之脑后”,遥遥领先。其中“阿波罗计划”的很多技术至今仍在社会生产中广泛应用。尽管“星球大战计划”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所带动的诸多科技成就在美国军方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钱没有白费,如今美军已经试验的机载和陆基激光武器、电磁脉冲武器和定向能武器都是“星球大战计划”的衍生品,就连美军最近频繁试验的X—51A“乘波者”和X—37B“太空战斗机”也是其先进技术的重要应用拓展。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武器本身就是挣钱的工具,价值堪比黄金。美国不仅在一战和二战中大发战争财,自二战后更是研发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不仅满足美军自己的使用,也有偿提供给其他国家使用,这就让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抢占了世界军火市场的半壁江山。如今看看世界各国的军队装备中,大到“宙斯盾”军舰、F—15、F—16三代战机、F—35四代战机、M1A1坦克、“爱国者”导弹、“标准”导弹和各类军用直升机,小到M—16突击步枪、“毒刺”肩扛导弹、“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响尾蛇”空空导弹等等,无不是美国的产品。但这些先进武器其他国家都需要拿美元换来,让美国挣得盆满钵满。谁说武器交易不是一桩暴利的好买卖,甚至比贩卖毒品还要挣钱。同时为了达到技术控制的目标,美国、俄罗斯等军火出口大国将“出口型号”纷纷缩版,以确保自身技术优势不减。但缩版不缩价,甚至还要涨价,“猴版”的武器还要卖出“熊版”的钱,谁还会说军火研制是“吞金兽”。

未来的国家竞争更多是包括军事实力、科技能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竞争,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是军事实力与“高精尖技术”几乎要画等号,毕竟先进的技术能力首选军事用途,之后方可解密再投入多个民用领域。而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强弱更多是要看这个国家的工业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高低。创新能力再强,工业基础很薄弱,就会导致研制出来了,但生产不出来,生产出来了但批量生产不了这样的窘境。创新能力和工业基础能力提高更多是需要一个国家加大对本国基础科学研究而不仅是应用技术研究的实际投入力度。前者是买不来偷不来,就算偷来也不一定好用,毕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基础科学更需要立足自我研发,不要怕枯燥乏味,不要怕周期漫长,更不要怕隐姓埋名得不了奖。美国之所以强大,不仅仅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其基础科学研究总是领跑世界就是重要的实力体现,其他国家总是望其项背,结果还是亦步亦趋,难以超越和真正实现创新。

强国利器的发展就是要立足于自身基础科学扎实有效的基础之上。美国最新的X—51A“乘波者”为什么接二连三地试验失败,就是因为高能冲压发动机及其制导技术不过关,这与其使用的新材料、新工艺等基础科学技术存在欠缺有很大关系。只要克服这些基础工作的欠缺,试验终将成功。这些失败是美国需要付出的代价,其他国家完全不知道其技术内核所在,更不知道为什么失败,因此美国的每一次试验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的重要步骤。而我们或许在这一个问题上还相去甚远,毕竟失败不能当成笑话,要当做成绩来看还是不容易理解的。小平同志在“巨浪一号”火箭试验失败时就指出:失败是我的,成功是你们的。伟人的大胸怀或许也是国家强国利器放心发展的动力之一。没有几天,第二枚“巨浪一号”就成功了。俄罗斯也差一点就下马的“布拉瓦”潜射核导弹,历经7次惨痛失败,如果不是俄罗斯国家领导人矢志不渝的鼓励,或许也就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烂尾工程”了。

为什么这些强国极力打造“利器”?就是因为依靠这些“利器”能“强国”。拥有了“强国利器”不仅能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也能使其具备强大军事海外投送能力。如今的“地球村”越来越小了,任何国家发展对海洋和太空的依赖越来越大了,但无论是海洋还是太空都是“弱肉强食”的“待争夺”地带,没有领先和超前的科技能力和军事投送能力,将在未来的国家竞争中落败。大刀对火枪的历史已不存在了,科技文明代差越大,相互竞争力就越弱,也就更容易被控制!前南联盟、科索沃、伊拉克、利比亚等国无不都是在与美国综合国力的比拼下纷纷落败的,毕竟双方差距太大了,不是一个数量级,包括伊朗、叙利亚、朝鲜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未来世界和地区的主导更多是掌握“利器”的强国,时不我待。

(第三节)强国利器发展与展望

强国利器还要继续发展,并走向极致。

既然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和科研能力至关重要,那么要让这个国家更加有竞争力就必须“强身健体”,尤其是提升这两个能力。印度、越南等国家为何源源不断地引进武器装备,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研发不了,生产不了,最后只能买了。于是越南不得不高价从俄罗斯、荷兰、法国等国购买大量战机、战舰和导弹,如“苏—27重型制空战机”、“苏—30多用途重型战机”、“猎豹”护卫舰、“西格玛级”护卫舰、“基洛级”潜艇、“堡垒”岸舰导弹和“海王星”反舰导弹。印度也不得不从英国购买两艘航母,并从俄罗斯购买前苏联的二代航母“基辅级”第四艘舰“巴库号”进行彻底改装,花销不菲,周期不定,价格疯涨,让印度也领略了俄罗斯物价飞涨和不控制技术带来的“过山车般”的刺激和胆战。

科研能力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授权后的仿制或不授权的抄袭阶段,如中国空军在上世纪90年代被授权生产“苏—27重型制空战机”,印度空军被授权生产的“苏—30重型多用途战机”和“布拉莫斯”多用途巡航导弹,朝鲜独自生产仿制型的“飞毛腿”导弹,伊朗仿制“F—5战机”生产的“闪电”新型“放大版”战机,以及中国台湾仿制“F—20战机”生产的“IDF战机”等等。

二是自我创新发展阶段,也就是在原来仿制基础上已经吃透原技术和设计思想,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生产、研发的创新能力,如中国独立研制的“飞豹”、“歼—10中型制空战机”、“歼—11B重型多用途战机”、“歼—15重型舰载战机”、“歼—20重型多用途隐身战机”、“武直十”、“粽子机”等,印度自主开发多年的“LCA光辉”轻型制空战机和“阿琼”主战坦克以及国产的“维克兰特号”航母,朝鲜自我研发生产的“大浦洞”、“银河”等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伊朗独自开发的“比目鱼”隐身战机和反舰型弹道导弹。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而言,创新领跑世界军事科技一直是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一个“F—16”就衍生出来太多的型号和批次,卖给了世界上多个国家,也让美国挣了很多钱,使F—16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战机”。同样,为替代老旧的“F—16”,仅仅再靠“F—16”的缝缝补补已不足以应付了,于是貌似联合多国研发的新一代“世界战机”F—35就应运而生了,但核心技术都在美国,也就让其他参与国家更多成为“融资客”和“打工者”,只要最终大家能埋单采购就行,美国通过这款战机继续控制世界的险恶用心也就达到了。尽管遭遇了“台风”、“阵风”和“鹰狮”等欧洲战机的联合阻击,但货比三家或许还是F—35更胜一筹,让这款四代战机不担心没有买家了。

强国发展利器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武器的军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