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帝王将相家训
10660300000027

第27章 咸丰帝家训(2)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庚午日谕旨:我奉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的指令,因为我以幼小之年岁而登帝位,应该赶快入学读书,以端正我发蒙修养的良好基础。现在,我的师傅只有李鸿藻一人,还应该广泛访求那种为人老成、正直、谨慎、学问优秀过人的读书人,同李老师一起对我进行辅导,培养我良好的性行。现令议政王、军机大臣、大学士、翰林院负责人共同推荐你们所了解的这方面的人才,不管是退下来的、还是仍在任上的官员,也不管他的官阶是大是小,挑选出那种足以胜任上述选择标准者,上奏保举数人,以供选择使用。

【评析】

篇中指出为皇帝选择的老师,其主要要求是老成、端谨、学问优长。

其实,一般人择师,亦理应如此。

以历史为鉴并以祖宗为法

【原文】

咸丰十一年十月庚午,谕内阁:朕奉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懿旨,列祖列宗丰功伟烈……载在《实录》[1],圣训炳若日星,向由内阁每日恭进,奉为成宪[2]。朕以冲龄践阼,尤应朝夕循诵,以为法守[3]。着仍照旧章,分日恭进,用资讲习。……并承慈命,将历代帝王政治及前史垂帘事迹[4],着南书房[5]、上书房翰林等[6],择其可为法戒者,据史直书,简明注释,汇为一册,恭呈慈览。该大学士、总裁、翰林等于汇纂成书后,均着交议政王军机大臣复看,再行缮写进呈。

——节录自《清实录·穆宗实录》

【注释】

[1]《实录》:书名。

[2]成宪:旧定法律。

[3]法守:按照法度履行自己的职守。

[4]垂帘:指女后临朝听政。

[5]南书房:翰林在内廷侍候皇帝的地方。

[6]上书房:皇子读书的地方。

【译文】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庚午日,谕告内阁:我奉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的指令:我大清朝列祖列宗曾创立丰功伟业。……这些都载在《实录》一书中,圣上的庭训就像太阳、星星一样明亮。往昔都是由内阁每天恭敬抄录好送入宫中,遵奉为同以前的法律一样的行为准则。我从很小就登上皇帝的宝座,尤其需要每天一早一晚照着诵读,以它们为旧日法律一样的规章。现命令,仍旧依照旧日规章按日恭敬地送上,以用做讲习的材料。……我还秉承母后的命令,把历代帝王政治故事和前代历史中有关垂帘的事迹等,叫南书房、上书房的翰林们,选出其中可作为借鉴的事迹,根据历史,据实而写,加上简明的注释,汇编为一册,然后送呈母后,让她们留览。那些大学士、总裁、翰林等收集、编纂成书后,都要叫他们送交议政军机大臣再看一遍,然后再缮写好送上来。

【评析】

篇中指示要将《实录》等典籍中有关清朝列祖列宗的丰功伟业的记载汇集成册,以此作为成宪、法守、法戒。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以祖宗为法和借鉴历史的意识。

躬行节俭,革除浮华

【原文】

咸丰十一年十月庚午,又谕:御史钟佩贤奏请崇节俭以裕度支等语[1]

……览该御史所奏,甚合崇俭黜华之意,况现在军兴日久,度支告匮[2],供亿输将[3],闾阎力竭[4]。兴言及此,即菲食恶衣,犹觉难安寤寐[5]。朕仰承慈训,惟当躬行节俭,何敢稍涉纷华[6]。嗣后一切服御用物,有可以节省裁撤者,着总管内务府大臣,随时奏闻,以副朕志。

——节录自《清实录·穆宗实录》

【注释】

[1]御史:官名。明清时仅存监察御史,分道行使纠察之权。

[2]匮:缺乏。

[3]供亿:按需要而供应。输将:运送。

[4]闾阎:泛指民间。

[5]难安寤寐:难以入睡。

[6]纷华:繁华盛丽。

【译文】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庚午日,又谕令:御史钟佩贤奏请提倡节俭,以增加财政收入的上奏文章……我看了这位御史的奏章后,觉得他在文章中所议很符合我提倡节俭和革除浮华的意图。何况,现在朝廷征集财物以供军用的情况,已为时很久了。国家财政已经出现匮缺的危机,而为了承担供应和运输任务等,民间已是精疲力竭。我一说到这些问题,就感到即使自己省吃俭用,穿粗布旧衣,也忧思难去,夜不能入睡。现在得到母后们的教诲,我只有亲身带头节俭,绝对不敢有一点追求豪华奢侈生活的想法。以后,我的衣服车马、一应用品,凡有可以裁减、撤除者,叫总管内务府大臣随时向我报告,以实现我提倡节俭的想法。

【评析】

咸丰和同治年间,清王朝内外交困,封建统治摇摇欲坠,面对此情况,皇太后、皇帝力倡俭朴、节约,不仅是为了改变国家财政收入匮缺的困境,更是为了激发统治阶级内部的精神状态,使之振作起来。

节约须从宫廷始

【原文】

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一月乙巳,钦奉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懿旨:金八件着改用黄铜镀金[1]。舆轿什件等项,着改用银[2]。扇旗纛金顶[3],着改用黄铜。以昭节俭。

——节录自《清实录·穆宗实录》

【注释】

[1]金八件:指宫中礼器之类。

[2](w伲n)银:似指银事件,马鞍。

[3](s伲n):伞。纛(d伽o):帝王乘舆上用犁牛尾和雉尾制成的饰物,后也指军中或仪仗队的大旗。

【译文】

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一月乙巳日,敬奉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懿旨:令将金八件改为用黄铜镀金制品替代。车轿及各种日用器具,则改用铁包银。

伞、扇、旗、大旗等仪仗的金顶,令改用黄铜制品,以此表明节俭之意。

【评析】

从节俭精神出发,对礼器、仪仗等改用廉价代用品,不管其实际执行情况如何,从理论上而言终究是值得肯定的。

不可稍耽安逸

【原文】

同治元年正月乙酉,谕内阁:朕奉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懿旨: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1]。”人君之职,所以理万民而使之安居乐业,衣食各得其所也。……我朝列祖列宗,宵衣旰食,无日不勤求民隐,是以蠲租肆赦之诏[2],岁不绝书。皇帝以冲龄,寅绍丕基[3],若涉大川,罔知攸济[4]。深惟出治之原,必以民生为本,恫瘝在抱[5],寤寐时萦[6]。……每以披览章奏,见其杀贼多名者,未尝不为之恻然矜悯[7]。因是,深自刻责[8],菲衣恶食,一切御用器物,悉视向例裁减,未明求食,日昃不遑[9]。皇帝虽在冲龄[10],亦当存民饥、民溺之思[11],不可稍耽安逸。

——节录自《清实录·穆宗实录》

【注释】

[1]司牧:以羊喻民,指统治民众。

[2]肆赦:宽赦罪人。

[3]寅绍:恭敬地继承先人之志。

[4]攸济:谨慎而全力济助人民渡过难关。

[5]恫(t侪ng)瘝(gu佟n)在抱:喻关怀人的疾苦如同身受。

[6]萦:挂念。

[7]矜悯:怜惜。

[8]刻责:深自责备。

[9]未明求食,日昃不遑:形容勤于政务。

[10]冲龄:年幼。

[11]民溺:人民的危难。

【译文】

同治元年(1862)正月乙酉,谕令内阁:我奉母后们的旨意,她们说:

天生人民百姓,而又树立一个君王,让他去治理这些人民。人君的职责就在于管理万民,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每个人都得到他应得到的那份衣食。……我们清王朝的列祖列宗,天未明就穿衣起床,傍晚才进食,没有一天不为寻求解除人民痛苦的办法而奔忙。所以,关于减免租税、大赦的诏书,每年都在下达。皇帝以幼小的年龄继承祖辈开创的基业,就像渡过大河,还不知其间的危险。深加思考,要想达到实现政治安定、清明的目的,其根本办法就是,一定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治国之要,设身处地地去关心人民的疾苦,把老百姓的问题时时放在心上。……每次翻阅奏章、奏本,看到上面所写杀贼多少多少时,就不能不为被杀之人而感到悲痛和怜惜。因此而深自责备,节衣缩食,一切使用的器物,都依照惯例而进行裁减。每天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太阳西下也不休息。皇帝虽然年幼,也应该有老百姓还在饥饿之中,还在危难中的忧国之思,绝不可以有一点对安逸生活的迷恋之情。

【评析】

篇中以体恤民生的角度,谈提倡节俭的必要性。说明这种节俭观有着紧迫的现实性,即与当时社会的动乱不无关集祖宗之法以资借鉴【原文】

同治元年三月丁未,谕内阁:前奉母后皇太后……懿旨,命南书房、上书房翰林等,将历代帝王政治及前史垂帘事迹,择其可为法戒者,据史直书,简明注释,汇册进呈。兹据侍郎张之万等汇纂成书,缮写逞递,法戒昭然,足资考镜[1],着赐名《治平宝鉴》。

——节录自《清实录·穆宗实录》

【注释】

[1]考镜:考核、借鉴。

【译文】

同治元年(1862)三月丁未日,谕告内阁:此前奉母后皇太后……的旨意,命南书房和上书房的翰林等,把历代帝王的政治业绩和前代历史上母后垂帘听政的事迹,选择其中那些可以作为借鉴的东西,根据历史不作修饰地记下来,简明地加以注释,汇集成册送呈上来。现据侍郎张之万等报告,他们已汇集、编纂成书,然后将书稿缮写好呈送上来了,其内容显然很有参考借鉴价值,完全可以作为考察有关事务的一面镜子,特赐书名为《治平宝鉴》。

【评析】

篇中指示,将前代统治经验,尤其是母后垂帘听政的经验汇集成册,以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