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名臣名儒家训
10660900000148

第148章 魏禧家训

【撰主简介】

魏禧(1624-1680),字叔子,江西宁都人,清初散文家。康熙时举博学鸿词,他托病不赴,隐居翠微峰着述立说,与兄际瑞、弟礼都以文章着名,时人称为“宁都三魏”。着作有《魏叔子集》。

刻苦力学的人才是聪明人

【原文】

吾兄弟少好口语,舌锋铦利[1],颇以此贾怨谤[2]。然未尝敢行一害人事,欺诈人财,败众以成私也。汝资性略聪明[3],能晓事。夫聪明当用于正,亲师取友,并归一路,则为圣贤,为豪杰,事半而功倍。若用于不正,则适足以长傲、饰非、助恶,归于杀身而败名。不然,即用于无益事。小若了了,稍长,锋颖消亡,一事无成,终归废物而已。吾以家贫负石田出游[4],自念老矣,欲为汝营婚娶,不以债负相遗。不能家居教汝,又去吾庐叔父远,少督责。汝母妇人,多姑息之爱。吾以此耿耿于心也。

吾先代来称素封者八代,至征君家声益大。吾兄弟以文学为当路所礼,又肯出气力为人,故门第虽小,在僻邑中尝若气焰,族里姻友于汝兄弟辈多礼貌,优容其失。汝勿以此为得意。夫吾何德何能于姻族,而姻族乃折节包荒若此[5]?吾惧乎有失而背督之者相倍蓰也[6]。吾幼补诸生[7],长而有闻,今碌碌若此。汝辈不逮吾[8],不知几寻丈,敢长傲乎?孔子曰[9]: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吾手所提抱人,今为祖父者,不知凡几。汝童而长,壮而老,直旦暮间事。吾家五世无六十上人,他日思吾言始知之。父母爱子均然,妇人尤望其子之孝顺,汝事母大小节宜加意。

——节录自《魏叔子集》

【注释】

[1]铦(xi佟n)利:锋利。

[2]贾:招致;招引。

[3]资性:资质天性。

[4]石田:石头做的砚池。

[5]折节:强自克制。包荒:容忍。

[6]倍蓰(x佾):一倍和五倍,泛指几倍。

[7]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入府、州、县学者,称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名目,统称为诸生。

[8]不逮:不及;达不到。

[9]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

【译文】

我们兄弟少年时候喜好谈论,言词激烈,因此多招致别人的怨恨毁谤。然而也没有敢做一件危害别人的事,没有欺骗诈取别人的钱财,损公肥私。你的资性比较聪明,能晓事理。但聪明应当用在正道上,把所接近的老师和朋友,都看成是志同道合的人,这样就有可能成为圣贤豪杰,也会事半而功倍。如果你的聪明用不到正道上,那么就会增长傲气,掩饰错误,帮助恶人,结果是引来杀身败名之祸。即使没有这么严重,也就是把聪明用在了那些无益的事情上。小时候好像聪明懂事,等到年岁大一点,那点小聪明没有了,只落得一事无成,最终成为一个废物。我因家里贫穷带着石砚出外谋生,现在已经老了,想要为你娶媳妇,又不想因此而负债遗留下去让你去偿还。我不能在家教你读书学习,又离我家叔父较远,所以对你缺少督促教育。你母亲是个妇道人家,对你多有姑息迁就之爱。我常常因为这一点而心事重重不愉快。

我们家八代与有官爵封邑的人家一样昌盛,至征君公时家族声望更大。我兄弟因为文学被有地位的人所尊重,又愿出气力帮助别人,所以门第虽不大,而在偏僻乡村中还有点声势,亲朋戚友对你们兄弟很有礼貌,优待包容你们的过失。你可不能因此而得意。我有什么道德什么才能给予亲朋戚友,让他们克制容忍到如此地步呢?我对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怕的是有过失背后责备的人会多几倍。我小时候中秀才,长大后又有文名,现在碌碌无成。你们比我又相差一截,怎么还敢滋生傲气呢?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可畏的,怎么能断定后辈人不如当代这一辈人呢?一个人到四十岁、五十岁还没有一点声名,也就值不得敬畏了。”我所抱过的人,现在有了儿孙做了祖父的,不知有多少。你由儿童到长大,由壮年成为老年,只是迟早的事。我们家五代以来没有活到六十岁的,将来你回想我的话,就会懂得这些道理了。父母亲爱子女都是一样的心情,妇道人家尤其希望其子女对她孝顺,你侍奉你的母亲从大的和小的方面都应当留神注意。

【评析】

魏禧谆谆告诫儿子不可自恃聪明而不努力学习,如把聪明用在不正当的事情上,就会害己也会害人。聪明也不能用于做一些无益的事,这样也会导致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