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名臣名儒家训
10660900000176

第176章 严复家训(3)

现开学伊始,功课宜不甚殷[4],暇时仍当料理旧学,勿任抛荒。闻看《通鉴》[5],自属甚佳;但《左传》尚未卒业[6],仍应排日点诵[7],即不能背,只令遍数读足亦可[8]。文字有不解处,可就近请教伯曜或信问先生,庶无半途废业之叹。校中师友,均应和敬接待[9],人前以多见闻默识而少发议论为佳[10];至臧否人物[11],尤宜谨慎也。改名一节,若校长执意不肯,可暂置之,但告鋆哥于得便时仍须做到也。校长若问理由,则告以因犯亲族尊长先讳之故。名字原以表德,定名、改名,各从微尚[12],无取特别充足理由也。秋风戒寒,早晚起居,格外谨慎,脱有小极[13],可告鋆哥早些想法,勿俟已成大病,方求治疗也。儿来信书字颇佳,此后可以书帖;日作数纸,可代体操。

——节录自《严复集》第三册《书信》

【注释】

[1]离索:离群索居。原谓离朋友而散居,此处作离开亲人,外出独居讲。

[2]弧矢:弓箭。弧矢四方:到外边去建功立业。

[3]索寞:沮丧;寂寥。

[4]殷:众多。

[5]《通鉴》:指司马光撰《资治通鉴》。

[6]《左传》:儒家经典之一。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撰。

[7]排日:连日。点诵:标点和诵读,也可作选读解。

[8]遍数读足:读足规定的遍数。

[9]和:谐和;调和。敬:尊敬。

[10]默识:心记;领悟。

[11]臧否:品评;褒贬。

[12]微:卑下;小。尚:上;敬。微尚:鄙弃和敬重,指取舍。

[13]脱:或许;倘或。小极:小病。

【译文】

我儿你初次离家外出求学,远离亲你爱你的家人,难免会遇上孤身在外的种种不便和苦恼。我和你母亲都很关心你。但是,一个男子汉生活在世界上,要到四方去建功立业,早晚总是要离开家庭而进入社会的。为此,我们让你到唐山去上学。何况,唐山还住有鋆哥一家,而伯曜、季炽兄弟又都是世交熟人,我想你在那边不会十分寂寞的。现在,才开学不久,功课不会太多,空闲之时,你仍然应该复习、整理一下旧日所学的东西,不可随意放弃、荒疏了。听说你在看《通鉴》,这件事你做得对;但你的《左传》还没有学完,还应该连日选读,即使不能背诵,也要读够规定的遍数。如果有解释不了的地方,可以就近去请教伯曜兄,或写信给老师,这样就不会有半途而废的慨叹!学校里的老师、同学,你都要友好相处、尊敬他们。与人交往时,要多听、多看,认真领悟别人的高见而少发议论为好。至于评议人物等,特别要谨慎小心!改名一事,如果校长坚持不同意,可以暂时放一放,但要告诉鋆哥,请他在方便时帮忙做好这件事。校长若问起原因,你就告诉他,是因为你的名字有犯亲族、尊长先人的名讳。其实,名字不过表祈福、表感谢之意,定名、改名,每个人的所取不一,并没有特别充足的理由。秋风已起,小心着凉。早晚起床睡觉,都要格外注意,倘若染上小病,可以告诉鋆哥,请他尽早想法求医治病,不要拖成大病才去治疗。你来信所写的字很好,以后可以练练临帖,一天写几张纸,可以代替做体操。

【评析】

对于四子初次出门,严复除了鼓励之外,还再三叮嘱指点,多方安排、筹措,既使他感到亲人的关怀,又有助于他独立步入社会,迅速成才。

世故人情皆为学问

【原文】

儿年齿甚稚,初次离所亲以入社会,吾与汝母,(经)极悬悬[1],不但起居饮食,知儿必将觉苦而已。惟是男儿志在四方,世故人情,皆为学问,不得不令儿早离膝下,往后阅历一番[2],盖不徒堂课科学,为今日当务之急。

汝在堂中[3],既有月费,亦不必十分俭啬[4];如欲用时,可向鋆哥支取。

处世固宜爱惜名誉,然亦不可过于重外,致失自由。大抵一切言动,宜准于理,勿随干俗[5],旁人议论,岂能作凭?他要讥笑,听其讥笑可耳。

今日国中无论何等学校,皆非真正学习国文之地[6],要学习须在家塾。

惜汝从前不知猛省用功,致今有半途而画之叹[7],今已无可如何。

至于自己用功,则但肯看书,时至自成通品[8],无庸虑也。

儿书,学赵文敏及《灵飞经》等[9],固佳。但结体颇患散漫[10],如此学去,恐难进步。吾意须临欧、柳或《圭峰》之类[11],将字体打得苍劲、遒紧方佳。

——节录自《严复集》第三册《书信》

【注释】

[1]悬悬:挂念。

[2]阅历:经历。

[3]堂:指课堂。

[4]俭啬:指过于节俭。

[5]干俗:迎合世俗。

[6]国文:中国语言文学。这里指中国古典文学。

[7]半途而画:半途而停止。

[8]通:通晓;博识。品:品位;等级。通品:指已达到博学多识的程度。

[9]赵文敏:即赵孟,宋末元初大书画家,书称赵体,死谥“文敏”。

《灵飞经》:道经名。今天流传的本子字体精妙,世人多用为小楷范体。

[10]结体:字体结构。

[11]临:临摹。欧:指唐初书法家欧阳询,他的字可见于传世碑刻九成宫醴泉宫等。柳:指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其善楷体,结体劲媚、瘦健。

圭峰:指《圭峰碑》,即定慧禅师碑,裴休撰并书。

【译文】

孩子你年岁还小,初次离开自己的亲人步入社会,我和你母亲也很挂念你。我们不但担心你的衣食住行,还知道你一定会感到种种不快。只是男子汉都应志在四方,人情世故,都是学问,所以我们不得不让你尽早离开我们,从今以后到生活中去历练一番。看起来今天的当务之急,对于你来说还不仅仅是进学校、学科学。

你在学校,每个月都有生活费,倒不必过于节俭。如需购买必用物品,可以到鋆哥那里去支领所需数目。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本应当爱惜自己的名誉,但也不必把外在的东西看得过重,以致约束了内心思想的自由。大体上来说,自己的一切言论行动,都要合乎于道理,不要随波逐流、迎合世俗。旁人的议论,哪能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呢?他人要讥笑于你,随他讥笑去吧!

现在国内无论是哪种学校,都不是学习真正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好地方,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必须去家塾学习。遗憾的是你以前不晓得高度自觉、用功学习,导致今天竟不得不半途中断古文的学习,现在看来已无法可想了。

只要你自己用功读书,肯多看书,到时候自然会达到博学多识的境地,对此你不必过于担心。

你学书法,师法赵孟和《灵飞经》等,本来不错。但你的字的字体结构,颇有些散漫,照这样学下去,恐怕难有进步。我认为,你必须先临摹一下欧阳询、柳公权和《圭峰碑》一类字帖,把字体写得苍劲、遒紧才行。

【评析】

严复在这封家信中告诫四子严璿:作为男子汉,要志在四方,人情世故,都是学问,所以必须到生活中去历练一番。严复在篇中着重提到的“不徒课堂科学,为今日当务之急”;“爱惜名誉,不可过于重外”;“一切言论,宜准于理,勿随干俗”等等,都是于今也适用的经验之谈。

有志之士当以救世立业为自己的目标

【原文】

汝自受室以后[1],精爽变易[2],大异童冠[3],尤于文字见之,但尚不足于Concentration[4],故多讹字,如来书“辛苦”则作“幸苦”,“艰辛”

则作“艰幸”,不自知也。前一缄写“萼”字作“蕚”字,书亦无此字。闭门索句,甘苦固非朋辈所与知,而非经一番戛戛其难之候[5],终身没出息矣。

吾于文字颇知荼蔗[6],往往自轻己作,咸辄弃去,不以居今之日,时异往古,有志之士,须以济世立业为务,不宜溺于文字,玩物丧志;又薄身后之名,所以存稿寥寥,他日不足灾梨枣也[7]。

——节录自《严复集》第三册《书信》

【注释】

[1]受室:结婚;娶妻。

[2]精爽:精神。

[3]童冠:年将及冠的童子。指少年时。

[4]Concentration:集中;浓缩;浓度;淘汰。

[5]戛戛:形容困难而费力。

[6]荼蔗:即苦甘。

[7]梨枣:过去多以梨木、枣木刻版印书,故以梨枣代称书版。

【译文】

你自从结婚以后,精神发生变化,与少年时代大不相同,在文字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但还不善于淘汰(辨字选词),所以书信、文章中颇多错别字,如来信中把“辛苦”写成“幸苦”,把“艰辛”写成“艰幸”,你自己还不知道写错了。前一封信中,把“萼”字写作“蕚”,书上也没有这个字。闭门构思文章,其中的甘苦实在不是朋友们所能想象的,但不经过这样一番艰苦努力,一辈子是不会有所出息的。

我对于写作时的甘苦得失比较了解,我往往不把自己的作品看得很重,写成之后便弃之不顾。并认为,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与古时候完全不同,一个有志之士,应当以救世立业为自己的目标,不可以沉溺于写写文章,作作诗,这是玩物丧志!我对于身后之名看得很轻很淡,所以留下的书稿寥寥无几,看来这点书稿当不会给书版业造成灾患。

【评析】

严复在这封家信中告诫三子严琥:书信、文章中错别字较多,必须引起注意;一个有志之士,当以救世立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可以沉溺于写写文章、作作诗;不要把身后之名看得很重。篇中不仅把指教落到实处、有感而发,而且还能把自己摆进去,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把身教、言教做得恰到好处,子女才能有长进。

暑期外出旅游能增加知识活跃身心

【原文】

学问之道,水到渠成,但不间断,时至自见,虽英文未精,不必着急也。所云暑假欲游西湖一节[1],虽不无小费,然吾意甚以为然。大抵少年能以旅行观览山水名胜为乐,乃极佳事,因此中不但怡神遣日[2],且能增进许多阅历学问,激发多少志气,更无论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然欲兴趣浓至,须预备多种学识才好:一是历史学识,如古人生长经由,用兵形势得失,以及土地、产物、人情、风俗之类。有此,则身游其地,有慨想凭吊之思[3],亦有经略济时之意与之俱起[4],此游之所以有益也。其次则地学知识,此学则西人所谓Geology[5]。玩览山川之人,苟通此学,则一水一石,遇之皆能彰往察来[6],当为何物。此正佛家所云:“大道通时,虽墙壁瓦砾,皆无上胜法[7]。”真是妙不可言如此。再益以摄影记载,则旅行雅游,成一绝大事业,多所发明,此在少年人有志否耳。汝在唐山路矿学校,地学自所必讲,第不知所谓深浅而已[8]。

——节录自《严复集》第三册《书信》

【注释】

[1]一节:一桩事。

[2]怡神:怡悦心神。遣日:消遣时光。

[3]慨想:很有感慨的想法。

[4]经略:筹画;治理。

[5]Geology:地学;地质学。

[6]彰:显明。彰往:了解过去。

[7]无上:至上。胜法:最好的方法。

[8]第:但。

【译文】

追求学问的途径,是水到渠成,只要不间断,到时候自然能看到成效。即使你的英文还不精通,也不必着急。你说暑假要去西湖游览一事,虽然为此要小有破费,但我觉得值得,应该去。一般说来,青少年能够以旅行游览山水名胜为乐事,是很好的事,因为旅游不仅能使心情怡悦,让假期在愉快中度过,而且还能帮助人增加不少阅历、见闻、知识等,并激发起人的志气,更不用说司马迁的《史记》即得益于他遍游祖国山河的经历了。不过,要使旅游的兴趣浓烈,还要事先在有关知识方面多所准备。

一是历史知识,如各地着名古人的历史和行迹等;从军事角度分析当地地形的利弊得失;还有土地、物产、人情、风俗等方面的情况。

有了这些知识,当你身历其境时,便油然而生种种感慨和凭吊之情,还会产生经邦治国、拯时救世的雄心壮志,这样的游历将变得非常有意义。其次是地学知识,这门学科就是西方人所说的“地质学”。游览各地山川的人,如果通晓地质学,那么他所遇到的山山水水,都能够了解它的过去,也能够预测它的未来,还能知道埋藏在大地下的东西,应该是哪一种矿物。这正是佛家所说的:“通晓大道理时,哪怕是墙壁瓦砾,都将会是认识天道的最好的手段和方法。”这样去游山玩水,才真正是妙不可言!如果再加上一路摄影记录,那么旅行、文明的游历,岂不变成一次重大的科学活动,一定会有不少的发现和收获。这在于年轻人有没有这样的志趣了。

你在唐山路矿学校上学,自然学过地质学,但不知你们所学的地质学程度如何。

【评析】

严复在这封家信中告诫四子严璿:旅游是好事,可以使心情怡悦,可以增加阅历、见闻和知识,可以激发起人们的志气;但是旅游得事先准备好有关方面的知识,一是历史知识,一是地质学知识。

严复支持孩子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考察、去了解,说明他不是那种主张死读书的冬烘先生。而他所介绍的旅游方法,正是今天盛行不衰的历史文化游、地质考察游的先声。

管教时不要伤了兄弟之情

【原文】

五弟无师失学,极堪忧虑。儿能稍为管教自佳,但须知小孩顽劣,长大辄自不同。此中天事殆居什七[1],管教时勿至伤恩[2],亦不必过于愁叹也。

——节录自《严复集》第三册《书信》

【注释】

[1]天事:指自然之事。

[2]恩:情爱。

【译文】

你的五弟因无老师施教现已失学,这实在令人忧虑。你能够稍加管教当然很好,但也应该知道,小孩往往顽皮,爱捣乱,等他长大以后,这种习气就会改变。这里面,天性等因素要占十分之七以上。你管教他时,千万不要伤了兄弟之情,也不必把事情看得过于严重而愁叹不已。

【评析】

严复在这封家信中告诫四子严薄:幼儿生性好动,往往表现为顽皮、捣乱,如果因此而把他管教得循规蹈矩,则不免压抑其天性,摧残其朝气,这种管教显然会事与愿违,收不到好的效果。关键是要正确加以引导。

不能以他人他物之痛苦当做自己的快乐

【原文】

儿多时不作信与我,想是与笔墨相骂了耶?长日不读书,闻但一味顽劣。顽劣犹可,千万不要暴戾[1]。残忍暴戾,足以闯祸,残忍尤其不可。

何谓残忍?即以他人他物之苦为汝之乐是也。现世之伟人军人,便是如此,此皆绝子害孙千古骂名之人,吾儿岂可学之?大大在山养病[2],极念吾儿。吾儿切要听话学好,不然大大就不疼吾儿了。

——节录自《严复集》第三册《书信》

【注释】

[1]暴戾:凶恶;乖张。

[2]大大:即爸爸。

【译文】

孩子你好久没有写信给我了,想必是你和笔墨吵架了吧!很多天不去读书,听说你只是一味地顽皮捣乱。顽皮捣乱还算不得什么,但千万不要残忍和暴戾。残忍和暴戾是要闯祸的,残忍尤其要不得。什么叫残忍呢?

就是把别人或其他东西的痛苦当做自己的快乐。现在社会上的那些所谓的伟人和军人,就是这样做的,这都是断子绝孙、留下千古骂名的人,我儿怎么可以去学他们呢?爸爸在山里养病,很想念你,你一切要听话学好,不然爸爸就不疼你了。

【评析】

在严复看来,调皮、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不能对孩子的任性纵容而不加管教,尤其不能让这种任性发展到暴戾、残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