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春的记忆(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10671900000042

第42章 “破刀”不如“点鼠标”

一些长期关注大学生阅读问题的专家表示忧虑,他们指出:如今的大学生往往宁愿从网上即时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讯,却不再习惯“读破万卷书”,大学生阅读正在呈现出比较严重的“网络化、功利化、肤浅化”倾向。

大学生“零阅读”引发忧虑曾几何时,大学生的集体形象是象牙塔中“读书破万卷”的读书人。随着高校扩招与互联网普及,现在的大学生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都迅猛下降,阅读质量更是每况愈下。一位在校大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早就不看书了,一年能看1本就不错了”,而且“现在小说网上都有得看,为什么还要去书店和图书馆啊”不论是社会公众舆论焦点的书,还是历史悠久的经典类书籍,当代大学生都关注不多,更多的大学生埋首于学习英语的工具书之中。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知识储备不足也表示了担心。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表示,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是零阅读。而由于学生们很少涉猎课本以外的书籍,知识结构狭窄,甚至导致“在上课时老师与学生几乎无法交流”。

大学生阅读仍需指导事实上,大学生阅读水准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个持续引发关注的话题。不少人将这一现象归因于浮躁的时代以及网络阅读对传统书本阅读的冲击。

记者随机调查了几位大学生,发现网络阅读、甚至手机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确很大,他们对当下网上流行的小说或热门的帖子都如数家珍。目前许多最受大学生追捧的作家都是或曾经是网络写手。各大文学读书网站的点击率都逐日攀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青睐于网上阅读。

但专家指出,无论是采用网络阅读方式还是传统书本阅读,更为关键的是大学生们在读什么,而不是他们通过什么形式阅读。眼下的大学生阅读,一方面是过于实用、功利,而忽略了广泛涉猎融汇了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古今中外优秀书籍。

就读于中南大学会计系的学生张俊是目前为数不多还保持高阅读量的大学生,他平均一年要看20至30本书,内容涵盖文学、历史、信息、财经等。他认为,阅读文本书籍对大学生而言是必要的,对于自身专业的课外阅读也是要加强的。但他也承认,当下高等学府中,达到他这种阅读量的学生是“比较罕见”的。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认为,大学生阅读质量下降的情形,在理科学生当中更加严重。“文理分科也是客观上造成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原因之一。文科生相对而言要学术性、专业性更强一些,他们会有一定的阅读量;而理科生多半忙于自己的专业,没有时间读书。”于海指出,其实,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效果完全不同,前者永远无法代替后者。

网上浏览不能代替书本阅读。读书是一种脑力劳动。互联网阅读、视频应用等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快速获取信息的平台。读书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正像互联网不能代替电视和报纸一样,读书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