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情感的独白(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10672300000040

第40章 石破天惊

在众多的奥运体育场的投标方案中,中国人选择了"鸟巢",也就获得了一件无价之宝。这是中国人的审美慧眼与人文卓识达到相当高度的标志,也是中国建筑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建筑属于艺术范畴。现代艺术都以个性为尚,追求独创。统一的评判标准固然没有了,但要取得成功却是很不容易的。正如美国美学家桑塔耶纳所说:"1000个创新里,999个都是平庸的制作,只有一个是天才的产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在创新中取得成功,代价是很大的,多少人耗尽毕生的精力而一无所得。

然而成功者毕竟还是有的。就以现代、后现代的建筑而言,西班牙建筑师高迪设计的米拉公寓、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教学楼、丹麦建筑师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等均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遗产"。其他如赖特的"流水别墅"、科布西埃的朗香教堂、贝聿铭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诺曼·福斯特的香港新机场以及盖里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等,都是举世公认的现代建筑经典。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建筑规模空前,凡大型建筑也普遍实行国际招标,吸收当代人类第一流建筑智慧,因而在数以百计的大型建筑中,也有少数得到世界的公认,其中刚刚竣工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就是呼声最高的一个。

"鸟巢"的创意石破天惊,她一出现就深深打入人们的脑海;将来可能会有人忘记北京举办的这次奥运会是第几届,但不会忘记这一届奥运会是与"鸟巢"相联系的。难怪她一露面便引起国际建筑界的巨大反响:今春就夺取了伦敦设计博物馆评出的年度建筑设计大奖;今夏则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最新十大建筑之一。国外有的媒体也惊呼:这是奥运史上"史无前例"的建筑。确实,笔者也认为,瑞士的赫尔措格和德国的德梅龙共同孕育的这一灵感不愧是神来之笔。在奥运比赛之前,他们已经夺了创纪录的先声了"鸟巢"的最大亮点是她的人文意蕴,她为奥运精神找到了一个最恰当的象征。大家知道,禽鸟是自然界与人类最亲近、最温和的朋友,巢是它们平和的、温馨的家。用鸟巢的形象建造标志性的奥运体育场,首先带给人们以祥和的意象。当五湖四海的各路体育健儿和各国嘉宾云集奥运体育场时,仿佛来到一个可以入梦的地方,这个梦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正如设计师德梅龙所说:他与他的朋友和合作者"把一个偌大的体育场编织成一个温馨的鸟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设计者的这一初衷与"人文奥运"的宗旨,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是完全吻合的。

从美学角度看,至少有两点是值得赞赏的。一是她的造型运用了扭动型大曲线,富有运动感和戏剧性,容易激起人们的兴奋情绪,产生震撼力。这与体育场的功能非常贴切。再一个是她的结构运用了"结构即外观"的理念,用无数钢条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看似杂乱,实则有序的椭圆形网状物,这既是对自然形态的鸟巢的写意,又是"后现代"建筑理念的宣言。

在文化层面上,作为坐落在中国土地上的现代建筑,"鸟巢"非常成功地运用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基本元素,也非常成功地糅入了中国建筑美学的重要特征。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建筑都是木构建筑,这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在建筑上的体现。因此用树枝搭建的鸟巢是中国建筑的近亲。其次,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裸露",这与国外石构建筑的"隐藏"大异其趣;中国建筑在造型上的特点是"曲线",动势很强,因而与国外石构建筑几何造型的"稳定"正好相反。而这两点,如上所述,均与"鸟巢"融为一体,而且不留痕迹,根本看不出拼贴符号的做作。此外场内碗口形的看台和中国红的使用都透露出浓浓的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氛围。

"鸟巢"在文化上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对技术难度的挑战精神。由于这是个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品,设计和施工的难点很多,难度也很大,而且还要尽可能采用最新的技术和材料。为了像个鸟巢,在外观上必须要求无序,而在技术上必须服从秩序,也就是必须讲究科学。这就有大量的难题要去攻克。由于中外合作双方的高度重视,各自投入了第一流的技术力量和管理人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使"鸟巢"完满地如期竣工。这样,"鸟巢"的建筑不仅全面体现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精神,而且推动了建筑学的进步。

俗话说,"慧眼识珠"。在众多的奥运体育场的投标方案中,中国人选择了"鸟巢",也就获得了一件无价之宝。这是中国人的审美慧眼与人文卓识达到相当高度的标志,也是中国建筑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从此,中国首都在南北中轴线上不仅有故宫这样古老的城标,而且还有"鸟巢"这一崭新的城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