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哲理荟萃(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10672400000037

第37章 相隔四十二年的爱

母亲走得早,她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打过鬼子;解放战争时期,他又奉命潜入上海,打入了一个国民党特务机构,秘密从事情报工作,直到迎来全国解放。"文革"开始后,父亲三天两头被人传去问话,要他彻底交代历史问题。那是一段朝不保夕的日子,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那天,一伙人刚抄了他的家,一个陌生的年轻人又找上门来。父亲问他找谁,陌生人一看到父亲,眼泪刷地就下来了:"我是您的儿子啊!"父亲浑身一颤,旋即恢复了平静,冷冷地说:"你认错人了,我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年轻人擦干眼泪,从包里拿出一张介绍信和一张照片,递给父亲:"没错,这不是您的照片吗?"父亲接过来,看也没看就扔在地上,忽然变脸了:"我没有儿子,你走,赶快走!"再无商量的余地,年轻人一脸失望地走了。她站在一旁,好奇地捡起照片看了一眼,父亲一把夺去。撕得粉碎。

虽然只看了一眼,她却敢肯定,照片上的人分明就是父亲,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难道父亲真有历史问题?不等她心中的谜团解开,第二天晚上,父亲就被一伙人带走了,被送到一个很远的采石场,接受劳动改造。她也受了父亲株连,成了"狗崽子"。外婆把她接走了。半年后,她考上了中学,可学校不肯收她,原因是出身不好,她只好辍学。

后来她成了家,在那个出身决定命运的年代,"狗崽子"的婚姻多半好不到哪儿去,男人是个憨厚的乡下人,他们住在父亲留下的房子里。一晃10年,"文革"结束,父亲的噩梦也随之结束。人虽出来了,可政治上还没得到平反。不久,当年那个神秘的陌生人又来过一次,硬说他是父亲的儿子。父亲说:"你走吧,我根本没有儿子,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呢,一定是你弄错了。"那人又无奈地走了。

直到80年代末,父亲才得到彻底平反,恢复了党籍和名誉。父亲仿佛一夜间年轻了10岁,整天高兴得像个孩子,可是过了不久,他又变得郁郁寡欢,烟抽得更凶了,整天魂不守舍、满腹心事的样子。直觉告诉她,父亲的心事一定与当年那个神秘的陌生人有关,世上哪有人会无缘无故、千里迢迢两次跑来认亲呢?难道父亲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这么多年,为何连最亲的女儿都要隐瞒呢?她想,谜团可能快要解开了。

果然,父亲向她吐露了实情,那是一个尘封近半个世纪的秘密。抗战胜利后,父亲和一名小学教师结了婚,一年后生下一个儿子。在儿子半岁时,妻子不幸染病身亡。紧接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组织命令他立即赶赴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临走前,他把儿子托付给了当地一位大嫂,并留下地址和一张自己的照片,作为日后父子相认的信物。等到战争结束,他重回故地时,早已物是人非,茫茫人海,到哪儿去找那位好心的大嫂和亲生儿子啊?女儿是他第二次婚姻的结晶。

她忍不住又问:"当年大哥两次找上门来,你为何死活不肯相认,还要赶他走呢?"父亲无奈地摇头:"这么多年,我每天做梦都梦见你大哥啊。可他第一次来的时候,我正在接受审查,如果你大哥突然有了一个"反革命"的父亲,他还有前途吗?第二次他来,虽然我放出来了,可是我还没得到平反,只要一天没有平反,我就不敢认你大哥啊。"父亲的话,让她想起了自己的遭遇。她不敢想象,为了儿子的前途,父亲竟8独自一人承受了四十多年的相思之苦父亲的话语渐渐多了起来,三句话里就有两句与儿子有关:"闺女,不知你大哥现在过得好不好,他会生几个儿女呢?"一开始,她说不知道,父亲就一脸不快。后来她学乖巧了,说北京是首都,大城市,大哥一定过得很好。父亲这才转忧为喜。他一直珍藏着那张发黄的介绍信,上面写的地址是北京一家化工厂。这是唯一的线索。父亲决心要找回儿子。

然而,钱成了最大的问题。她和丈夫都没有正式工作,靠做临时工的收入仅够一家人勉强度日。除了路费,还有在北京吃住的花销,需要一笔不少的钱。可是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与日俱增,为了筹得足够的钱,上了年纪的父亲还要出去挣钱,说自己有手艺,会修伞。她不准,说他年纪大了,在采石场又落下一身毛病,身体吃不消。他就跟她吵,还骂她没良心。她只好帮父亲置了工具,然后他每天出去走街串巷,帮人修伞,风雨无阻。

一年过去了,父亲的身体急转而下,咳嗽得厉害,连说话都喘气。他依然每天出去修伞,谁也劝不住,还说人老了都这样,不碍事。直到那天倒在了大街上,检查后医生说是肺癌,晚期,最多只剩两个月时间。自然瞒不住他,父亲说:"我的日子不多了,见不到你大哥,我死不瞑目啊。"

她含着眼泪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到那一打听,当年的那个化工厂早没了,偌大的北京城,到哪儿去找大哥啊?她只好回去。父亲躺在病床上对她破口大骂:"没找到你大哥,你回来干什么?"她又去了北京,发誓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找到大哥。她去过民政局、派出所,找了厂里当年的老职工。半个月后,她终于在一间局长办公室里见到了大哥。她说:"哥,咱爸想你啊!"

然后,她也知道了大哥的一些过去。在他16岁那年,养父母相继去世,因为他是"革命遗孤",政府供他念完了中学和大学。分配到北京工作后,因为根正苗红,工作能力突出,他很快得到提拔。根据养父留下的线索,他去找亲生父亲,没想到两次都被赶出来,只好死了这条心。

兄妹俩连夜上了飞机。赶到医院,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他扑通跪下,"嗵嗵嗵"磕了3个响头,冰冷的水泥地面,血水和着泪水一起淌下:"爸--儿子不孝啊!"可是,老人已经听不到了,命运最后一次捉弄了父亲。不,她想,父亲能听到的,一定能!虽然,这声"爸"迟来了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