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哲理荟萃(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10672400000045

第45章 干渴背后的恐惧

听老辈人说,糟蹋水的人死后进地狱要受很重的惩罚,但对水渴望与恐惧的复杂心理,还是源于我早年的记忆。8岁前我在山东老家最快乐的事就是随姥姥去几里之外的地方赶海,出发前兴致勃勃,回来时却总是在焦虑难耐中度过。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连盛水的容器都没有,往往在还不到家的途中就敲开陌生人的家门讨水喝。那份对水的渴望与恐惧后的甘畅淋漓是刻骨铭心的。

上小学的时候路途遥远,我和小伙伴们总是在路上轮流讲故事来化解我们的疲劳与郁闷。那是个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同样匮乏的年代,我们没有很多的书可看,许多故事都是凭着我们的想象力讲出来的。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个故事,是一个小伙伴自编的、关于水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极其缺水的村落,在"渴"的笼罩下,怎样到处寻找水源的那份渴望与恐惧……长大后才知道人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要比没有食物死的快得多。但在相对不缺水的南方,我可以任凭思绪飞舞,对水生出很多的遐想。早年冰和雪的记忆,让我觉得水是一种最具魔幻的物质,河面上结的冰,实在比玻璃更晶莹剔透。人浸在水里的感觉更是妙不可言,看看那些玫瑰浴、牛奶浴、水果浴就知道了。小时候父亲带我们姐弟去江里学游泳,没有学会,于是父亲便说我对水缺乏悟性。也许在不缺水的江南,那种感觉变得粗糙了。我原来单位厕所里的水总是哗哗的、一整天一整天地流着,刚开始我很心疼,还去关。但时间久了,对那个振聋发聩的广告词"人类最后的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我的感觉却像擂不响的破鼓。

对物质的疯狂撷取让很多人心窍昏聩。那年去太湖游玩,范蠡在灭吴后选择了在太湖畔定居,想象中那太湖的魅力自然不言而喻。但当我真正看到太湖时,它的恶浊浑黄使我愕然了。果然,不久无锡市就因太湖蓝藻引发了公共饮用水危机,无锡市各大超市纯净水供不应求,市民排起长队购买纯净水。太湖水污染,难道仅仅是蓝藻之过?"最后的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绝不是危言耸听。面对水污染我们该思考什么呢电视上那个来自最缺水的西部小女孩含着泪的倾诉,正应了我儿时那个小伙伴自编的故事。因为缺水给他们带来的苦难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我们为什么总要在事态相当严重时才被击醒呢?一个民族意识的觉醒取决于一个民族整体的素质。

博尔赫斯在《永生》里写道:"我一连好几天没有找到水,毒辣的太阳、干渴和对干渴的恐惧使日子长得难以忍受。"这句话意味深长,我们应该警醒了,应该警醒的不仅仅是干渴,更应该警醒于那干渴背后的恐惧。想想这恐惧都包含了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