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外星人之谜
10673200000030

第30章 水怪与水兽之谜

青海湖位于青海高原尾部,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海拔3196米左右,深32.8米。四周山峦环抱,湖水清澈湛蓝,越往湖心,涩咸的死水浮力越小,几乎无人敢去。曾有一艘机帆船试着向湖心挺进,可没驶几里路,船就翻沉了,从此再也无人敢冒此险。

湖心到底是什么模样?好奇的人们不禁纷纷猜测,湖心神秘的传说就这样产生了。传说青海湖湖心底部实不寻常,那儿有个无底的大黑洞。此洞遥通北面的黑海,黑海水靠湖水输送过去。多少世代以来,青海湖周围的雪山冰川消融的流水不断送人湖里,却不够黑洞送走的水量。于是,青海湖的水位已较几百年前减退了三四十米。黝黑的神灵就幽居在这个黑洞里,横穿“水桥”,有时来到这个湖里,有时远走他乡。关于黑洞和鱼精灵之说,极大地诱惑着一位年轻藏民的好奇心,他甘冒生命危险,孤身一人冒险踏冰进入湖心,他在湖心冰面上寻觅多时,并未找到清晰的黑洞口,却在一处水下发现了庞大的漩涡,把水捣得飞旋乱转……据专家估计,可能湖心存在一种强磁场,使水流急转形成漩涡,漩涡底部可能有通往不知去向的“水桥”洞口。

1955年6月中旬,一小队解放军战士陪同一位科学家在青海湖进行科学考察。一天,他们10个人分乘两辆水陆汽车,从海星山东侧向对岸开去。中午11~12点,天气比往常热,水面较平静。当行进大约十七八公里时,班长李孝安发现右前方80米处,出现一个长10余米、宽2米左右的黑黄色东西。其顶端基本与水面持平。当时,李孝安以为是遇上了长着青苔的沙丘,便提醒司机注意。“沙丘”越来越近了,在与战士们相距30米左右时,肉眼都可以看清它,正当人们议论它时,突然看见“沙丘”向上闪动了一下,露出水面约30厘米,接着马上又下沉消失不见了。

1960年春,正值捕捞旺季,渔业工人在湖里捕鱼。突然,工人们发现遥远的湖心水面上,骤然卷起冲天巨浪,顷刻,只见一片黑色的“巨礁”从水里渐渐浮起,既像鳖壳又像鲸背,犹如一座无名岛屿。良久,只见“黑色巨礁”晃动了一下,又激起一阵冲天巨浪,然后沉入水中。这一景象先后出现了几次,令目睹者惊讶!人们纷纷传言,疑为千年鱼精龟鳖之类显灵。

1982年5月23日下午,青海湖农场五大队二号渔船职工再次目击到“水怪”。那天下午天气闷热,湖面风平浪静,四点多时这艘渔船开始返航。后来站在船尾的两名工人,看见在海星山偏北20度东面,有一个巨大的黑黄色怪物在水面上一动一动的,像一只舢板船反扣的形状,比舢板船稍大,不露头尾,大约13~14米,十分引人注目,舵手立即调转船头直冲这个怪物,但船开到距离这个怪物大约50米的地方,可能由于渔船声音太大,惊动了它,怪物马上潜下水去。从发现怪物到其下潜,共约5分钟。下潜时怪物身上闪着鱼皮似的光,水面上出现了一道又宽又大的回漩水流,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令人高兴的是:渔船记录簿上详细记述了整个目击经过,为研究青海湖水怪提供了第一次真实可靠的文字记载。

综合分析这三次目击情况,可得出几个共同点:一是水怪出现之前天气都较为闷热,二是三次目击到的水怪形状较大,颜色都是黑色类,活动特点都是露出水面一下然后立即下沉,三是长度都在10多米,由此可以断定三个水怪是同类物体。它们出现的地点都在海星山与青海湖东岸之间。

我们可以推测,青海湖水怪不太像是蛇颈龙之类的远古爬行生物,因为三次出现的水怪都是藏头藏尾的,无高大的驼峰,这些均不符合蛇颈龙生活习性。多少年来,青海湖畔的藏民一向把天上飞鹰和水中游鱼奉为神灵,从不伤害和捕吃鱼类,久而久之,致使湖内鱼类繁殖到饱和程度,数十公斤重的大鱼很常见。尽管现在有了国营渔场开始捕捞,但湖内是否还遗留罕见的大鱼,也未可知。当然,说水怪可能是大鱼不足为信,因为淡水鱼最大也不可能长到十三四米长。据文献记载,淡水鱼长到五六米长就属罕见了。

青海湖水怪不是“神灵”,也不是大鱼,那会是什么呢?它的出现已引起世界科学界的关注。总有一天科学会揭开罩在它身上的神秘面纱。

长白山像一条玉龙,横亘在我国东北的边疆,它以美丽富饶、景色壮观闻名中外。长白山主峰附近的白头山天池是中朝界湖,湖面海拔2194米,面积9平方公里多,是著名的火山湖,湖内最深处达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天池本来就以清澈的湖水、沸腾的温泉和轰鸣的瀑布吸引无数的游客,但自1962年8月,有人用望远镜发现天池水面有两个怪物互相追逐游动以来,它的名声就更大了。

1980年8月21~23日,天池连续三天上午出现难得的晴天(这些日子正是长白山雨季),恰恰在这三天,人们目睹了天池“水怪”的风采。8月21日晨,作家雷加等六人在天池中间发现一个“水怪”,远远望去,它的尖端时儿露出盆大的黑点,形似头部,时儿露出拖长的梭状形体,形如脊部,它在池水里来回绕圈子,后来离开水面消失了。翌日晨,五六只“水怪”又突然出现在远处的湖面上。约40分钟后才相继潜入水中。第三天上午,由于连续两天有人目睹到“水怪”,更多的好奇游客都想以一睹“水怪”为快,早晨8时半,几个人首先发现两只“水怪”浮出水面,它们先是看看目击者,然后调转方向,一前一后向湖心游去,直至距岸四五百米处相继下潜,历时10分钟左右。有位天文气象站的同志不死心,耐心地等待着它们再次出现。一个多小时后,他忽然看见在前方四五十米的水面上露出了一个硕大的头,1米多长的脖颈和部分前胸。他清楚地看到:“水怪”有黑褐色的毛,颈底有一白色环带,宽约5-7厘米,圆形眼睛,大小似乒乓球。“水怪”向他游来,他慌了,赶忙举起带来的枪瞄准,这时“水怪”忽地调头向湖心游去。“啪、啪”枪声响了,但它丝毫不在乎,游了一段距离后便潜入水中。

据统计,天池“水怪”自1962年至1980年有20多人次5次目睹到它,对“水怪”的描述归纳起来为:头比牛头还大、嘴突、颈长(l米左右,颈的基部有白色环带)、体硕(3米以上)。

1981年6月17日,天池再次发现怪异动物。中午12时40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横山派出所所长李长友,及五位同志正在山头拍照留影,此时,他们中有一人忽然指着天池中一条蓝色的水带喊到,“看,出来一只白东西!”人们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白色斑点在湛蓝的湖水中显得格外醒目,他们通过望远镜惊奇地发现,这是一条长约2米的怪物,它的脑袋又大又圆像豹头,除了前额及头顶是纯白色外,身体余下可见部分均为蛋黄色,它的身体细长,浮在水面上的身体形状像一条凤尾鱼,拖着一条尾巴,正浮在水面上,好像在晒太阳。六个人轮流用望远镜观察湖怪,当他们望见它在水中游动,并爬到冰面上趴了一会儿的时候,不禁惊讶万分!

1981年9月2日中午,《新观察》记者曾用尼康相机,1000毫米长焦距镜头拍到我国唯一的一张天池怪兽的照片,由于恰好一只在湖面上飞翔的乌鸦作为前景摄入镜头,因此不难计算出乌鸦后面怪兽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为2-3米。照片证明天池确有某种奇怪的动物存在着。

李长友等六人看见的究竟是什么?天池怪兽的照片又是什么?天池是否真有“水怪”?目前,关于天池“水怪”是否存在的问题,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奉天通志》中,曾记载过天池中的湖怪,世代生活在长白山下的居民对此亦深信不疑,他们称之为“蛇龙”。关于怪兽的最早记载,出自《奉天通志》,约100年前“有猎者四人,至天池钓鳌台,见芝盘峰下,白池中有物出水,金黄色,首大如盎,方顶有角,长颈多须,低头摇动,如吸水状,众惶,登坡至半,忽闻轰隆一声,四顾不见,均以为龙。”《长白山岗志略》记载更详:“行路人徐永顺云,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其弟复顺随王让、俞福等六人”到长白山狩鹿,追至天池,“适来一物,大如水牛,吼声震耳,状欲扑人,众益惧,相对失色,束手无策,愈急取枪击放,桅停火灭。物目耽耽,势将噬俞。复顺腰携六轮小枪,暗取放之。中物腹。咆哮长呜,伏于池中。半钟余,雹落如雨,大者寸许,六人各避石下,俞与复顺头颅出血,用湿衣裹之,池内重雾如前,毫无所见。”

种种迹象表明,地方志中的记载、民间传说及近年在天池中的发现,这三者之间似乎有内在的一致性。目前天池未曾发现高等或大型动物,但并非已经过周密的科学考察证实天池中别无它物,对天池“水怪”还有待深入了解。

1981年7月12日,朝鲜科学考察团在天池发现一只“怪圈”,当时凌晨这只奇怪动物从峰顶下到天池,从峰麓向对岸峭壁游去,游程1.8公里。游至对岸后,坐立一段时间,最后西行进入山谷。根据观察和详细的摄影资料,朝鲜科学家认为天池“怪兽”是一只黑熊。对此看法,我国有一位科学工作者提出质疑。他认为黑熊倒是善于游泳,夏天它也可能下到天池里游泳,或者从这岸游到那岸,这都是完全可能的。但是黑熊和人们所议的“怪兽”是两码事。因为许多人描述的“怪兽”身体细长、颈长、善于潜水。而黑熊身粗颈短,虽会游泳却不善潜水。再说人们在湖面刚开冰时,还见到“怪兽”由水里爬到冰上,那时黑熊可能还正在蹲跄呢!人们每次见到“怪兽”都是在水中消失的,这也是黑熊所办不到的。所以,黑熊并不能解释人们盛传的“怪兽”之谜。依他所见,“怪兽”很可能是水獭。水獭身体细长,又善潜水,可在水下潜游很远的距离,这和人们描述的“怪兽”很相似。同时,水獭为了追寻食物,常可以走很远距离,很可能是它为了觅食偶尔进到天池,被人们远远看见,加上光线的折射,动物被放大了,于是成了人们传说中的天池“怪兽”。

对天池“怪兽”持否定意见者有如下理由:天池由活火山口积水而成,形成时间并不长,史料记载长白山曾有三次喷发,即1597年、1668年、1702年,最后一次喷发距今只有299年,且不说天池的形成是近几百年的事,即使是上千年,真有什么中生代的动物幸存下来,经过火山喷发也早化为灰烬了。假设确有这样一类大型动物在天池中生活,那么它们的食物来源很成问题,除微生物外,湖中没有发现其他生物,湖畔的草甸上也无啃吃的痕迹。因此,无法解释这类大型动物的食物来源。再者,任何一种生物,要保证连续、持久的繁衍,就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否则会因体质的不断退化而最终绝灭。就天池“水怪”而言,它要在历史上存在并延续至今,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个体数量,就应该早被人们发现,否则很难想象。

有一种观点认为,怪兽可能是天池中飘浮的石头,给人们带来的错觉。

天池“水怪”难道是许多目击者产生的同一种错觉?如果不全是,它又会是何种令人信服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