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永庆全传
10688500000014

第14章 经营之神是这样炼成的(2)

王永庆认为,只要工作明朗化,知道所做的将会达成所追求的目标,则感觉越忙、越苦,也会越有兴趣。这样苦苦地做下去,不仅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够透彻了解,连带许多其他事务,也慢慢地触类旁通而至豁然开朗。越做,懂得越多;懂得越多,越想多做一点。有这种追求的精神,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做事之前必然要分析这件事的目的,然后根据需要的条件,百般设法,就可能容易成功些。相反,如果对事情没有深入了解、一知半解,只会虚张声势,做些表面工作,甚至自吹自擂,那就很容易失败。

如何做好一个企业的员工呢?王永庆认为,这一方面需要刻苦磨炼,培养实力;一方面要敬业,忠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如果企业有实力,有脚踏实地做事的想法,应该就事论事,没有职位的尊卑。管理者彼此商洽、交谈或报告,要以“事”为中心,不要以“人”为中心。下属如果感觉某些事的处理有问题,同样可以向主管询问清楚。事情办不通,就像迷了路,迷路而懂得向路人问路。想不通就要向主管询问,直到完全了解,这样才能把事情搞清楚。

只有做表面工作的人,对事情不够了解,才会害怕上级的查问,只有肤浅的主管,才会骄傲,自以为了不起。以事情为中心的话,大家把精神集中在事情上头,思考怎么解决,并协力把事情做好,一定不会有职位高低之分。

经办人对自己负责的事要做到心中有数,汇报情况的时候应该把相关的所有问题全部解释清楚;如果讲话没有逻辑,就很难把事情办得圆满。平时许多人做事都不够深入、一知半解,只做表面工作。也许有的人体会不出来;也可能自己有这个毛病而不自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做事情不是应酬,要深入到有“心得”。然而,人们往往会在做事的过程中慢慢松懈而变得懒惰,认为生活已经不错了,没有奋斗的必要了,这是很危险的。

松懈是勤劳的大敌,它是由于安逸而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比如过去人们没有电灯用,并不觉得怎样,到现在人们就会认为电灯是理所当然的东西,而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而导致停电,人们就会恐慌。这就是安逸造成精神松懈的结果,这不太好。

企业经营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持续的安全生产会麻痹了安全人员的神经,从而引起很大的事故。

因此,王永庆时刻提醒自己和企业的员工,要保持勤劳的本性,因为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任何事物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一些过去无关紧要的因素,可能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影响到整个的事件,这个时候如果还不能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王永庆总能从身边的一些变化看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前景,从而产生忧国忧民的想法。通过油、电价格的变化,王永庆看到,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一桶油就由原先的200多元已经上涨到1000多元了。电价也涨了有六七成,但是电力公司还是亏本,所以可以预见到电价还会继续调升。

短时间内油、电价格急剧增加,这充分表明台湾资源的缺乏,这对企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那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丰富,企业发展的潜力大,而台湾企业的处境则每况愈下。台湾岛内有一个时期一度电大概是台币1.5元,如果再涨的话,可能调整为1.8元,那么与上一年的电价相比,正好涨了一倍。而欧洲产煤国家,燃煤发电成本大约是每度电三四角,最多不会超过五角,两相比较,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企业在经营上将会越来越艰苦。

还有,19世纪40年代台湾的红木每吨大约五六元,后来则涨到80多元钱。同样,石油化学原料,一年多的时间价格就上涨了有六七成。台湾乙烯供应价格每吨720元,如果不是因为经济萧条的话,依照指数公式计算,应该已经高达800元钱一吨了。在美国,算起来每吨是490元,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490元对800元,差不多相差一半了。可想而知,同样的企业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潜力是不一样的,甚至有很大的差别。

反过来,台湾企业的发展更多的时候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是员工辛勤的劳动,企业赚的是他们的血汗钱,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油价暴涨,原料费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要维持原来的利润水平,员工只能付出更多的劳动。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是不是台湾人工作比以前更努力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这已经很难做到,毕竟员工的劳动强度已经很难再有提高了,况且人们的生活水准普遍提高了,精神上开始出现松懈,于是很难付出更多的努力。

当然,生活好是每个人都期望的,问题是随之而来的精神松懈,一般人以为已经做得很不错了,辛劳有了回报,现在可以开始享受了。不知不觉之间就忘掉了怎样才有今天的成就,而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处境,需要更加努力才能有出路。

客观环境的不断恶化,容不得人们忽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没有天然资源的困境下,无论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困境,还是展望将来的前途,人们都应该格外地努力,才能保障将来的发展。

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多年来的经济发展确实带来了生活水准的提高,但是人们的生活素质,也就是精神和文化水准方面,并没有随同经济的发展而有显著的改善。

过去的一些美德在人们身上消逝了,王永庆记得在嘉义打工的时候,虽然人们的生活辛苦一点,但是那时候大家都是互相照顾的,很少看到有老人没人照顾、小孩子跑丢了的事情,再看看现在呢?经常有儿女为了老人的赡养问题发生矛盾,最后要诉诸法律的。这不是很可悲的事情吗?

为什么在艰苦的环境下大家都没有相互抛弃,而生活好了却要彼此斤斤计较呢?可见人们物质生活丰富了,思想意识并没有提高,甚至还在下降。如今的城市里公共道德很差,大家互相效仿,那种遵守公共道德的美德被丢弃得差不多了。

王永庆不得不陷入了深思:追求经济的发展,其终极目标是要创造一个富裕而且安康和谐的社会。仅有物质享受方面的提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人民生活的安定与和谐,以及社会风气的纯朴与敦厚。他对人们现在这种好大喜功的做法非常反感。他认为,只有在头脑里时刻保持警惕,才能摆脱将来的困境,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改变这种状况,非得提倡吃苦的精神不可,吃苦是抑制懒惰的灵丹妙药。

在艰苦的环境中,没有劳动就没有生存的保证,这样就强迫自己克服懒惰去辛勤地劳作,慢慢养成习惯。有一句俗语说得好:人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可见,艰苦的环境对培养一个人勤劳的习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今呢,即使一个人掌握很多的知识,但如果不愿意深入实践,又不能持之以恒的话,这也是懒惰的表现。另外,有些人既有理论又有经验,但是每每做事的时候总会漏洞百出,不能独当一面,这也是一种懒惰的表现。还有一些人,可以说是个人才,但是仍旧不愿积极地参与实践,只是在必要的时候虚应付事,紧张一会儿,过后就忘了,这类人比较多。

为什么他们都不愿意实践,并投入地工作呢?

原因很简单,完全投入工作是艰辛的事情,他们只是贪图安逸,其实就是一个“懒”字。要医治这个毛病,养成刻苦耐劳的精神,发扬劳动吃苦的美德,是惟一有效的处方。

这里的“劳动”,不是单指身体的劳动,应该包含精神的劳动,就是要积极思考。这才是破除“懒”的最佳利器。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懂得了道理还要积极地思考,才能真正有用。因此,吃苦除了身体的磨炼以外,还有思想的修炼,就好比释迦牟尼面壁十年一样,苦苦地思索才能达到一定的飞跃。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做事的方法决不是唯一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嘛。我们不能用僵化的思想去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修正和试验,这样才能找到最好的办法。

只有通过勤劳、实践、力行,才能深入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重要的一点是,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不断体会摸索,变成自己的知识或经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如果只是人云亦云,那么对理论的理解就要肤浅得多。如果没有实践,凡事不去深入了解,就像走马观花,像听故事、看戏,只知皮毛,这样怎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呢?

因此,要将道理应用于实践,而变成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才能有利于工作。然而这个转变的过程需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只是想着坐享其成,直接借用别人的经验教训,那这样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王永庆认为:事在人为。只要能够做到勤劳,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成的。

人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不仅表现在人类追求发展、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而且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事情看似办不成,条件都不具备,但是却成功了,这靠的是什么呢?就是人的智慧。

如果大家能够把智慧用到一起,那么事情没有不成功的。这就是常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何把智慧连结到一起,靠的就是勤奋。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飞快地流逝着,一个企业家要善加掌握,做事情绝不马虎,不敷衍应付,同时要经常运用思考的力量,充实自己的能力。做事情如不努力,不产生出心得和经验,就很难长进。

王永庆在创办台塑集团的初期,不仅企业的产量低、成本高,而且根本就无法销售,这个时候,许多的股东都退出了公司。王永庆为了维持企业运转,大量回购,甚至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是这样一个无论内行人还是外行人都不看好的企业,凭着王永庆的坚韧、勤劳,硬是不断地改进、完善起来,形成了如今的集团公司。这是事在人为的结果。

另一方面,企业家不能安于享受。目前社会所面临的内在、外在的环境问题,亟须努力去解决,稍有疏忽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就好像走在十字路口,方向的选择需要好好考虑。大家如果能够真正体会到企业将来的前途,并非没有隐患存在,进而努力做事,肯吃苦耐劳的话,无论处境是多么艰难,都能加以突破。对个人而言,有了这种精神,并且努力实践,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有所作为的。

台湾没有资源,能源价格日益昂贵,这些都是企业的困境,但是台湾这十多年来经济方面的进步,证明了这些问题不是无法克服的。以后的处境纵使再艰难,如果企业积极地思考出路,前途仍然是光明灿烂的。

所谓事在人为,无论面对任何困境都没有悲观的理由,肯认真思考、肯吃苦耐劳的人终会有光明的前景。

对此,王永庆真诚地告诫人们,是勤劳创造了现在生活的一切,除了勤劳人们一无所有。

还是在嘉义开米店时,王永庆和两个弟弟稍有轻闲,就会讨论一些店里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能够做到良好沟通,互相都会有所长进。

王永庆认为米店的一切都是靠勤劳得来的。两个弟弟也很同意这种观点,因为用借来的200元钱把这家米店办得如此红火,把借的钱都还上了不说,还有了很大一笔盈余。而在这之前,他们确实什么也没有。

王永庆不断告诫两个弟弟,虽然有了米店,但是只有靠勤劳才能维持下去,而一旦丧失了勤劳的美德,那么坐吃山空,很快三个兄弟就会什么也不剩,因此,除了勤劳他们什么也没有。

是勤劳改变了王永庆和全家人的命运,同时勤劳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原因。

日本投降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不断地提高,先是温饱解决了,然后是穿住行的问题也解决了。人们辛勤的劳作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这在以前是想也没有想过的。王永庆清楚地记得,小时候难得看到一场电影,有的时候要走上20里的山路,那时候为了看电影并不觉得累,甚至觉得是幸福的。

父亲那时候和他们兄妹在一起畅想未来,父亲总会信心十足地说:“不用着急,只要我们辛勤地劳动,将来家家都会有一个小电影,不用出门就能看到了。”这句话给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王永庆把它深深地记在心里。

父亲劳动了一辈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终于没有出门就看到了“电影”——电视。父亲没有什么神异的功能,他只是用勤劳的智慧思考未来,他相信人的能力是无穷的,只要人们肯努力工作,一切神话都可能实现,这是普通人朴实的智慧。

王永庆并没有忘记那些艰苦的日子,以至于后来时常和孩子们提起种茶的艰辛,提起山上的荒草和流淌的河。王永庆经常思考,台湾这么一个小岛,没有什么资源,没有像中东的国家和地区那样丰富的石油,也没有像南非那样遍地的钻石,甚至台湾的土地、煤炭、淡水都是非常有限的。能够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并不是金钱。因为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已经千疮百孔了,人民被剥削,可谓是一穷二白,台湾人民可以说是“一无所有”,那又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呢?

是由于台湾人民的勤劳,日日夜夜辛勤工作的台湾人民改变了台湾的面貌,勤劳的美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王永庆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期望是很高的,他创建了台塑集团,产品出口,赚取外汇,他已经成为了台湾工业的榜样,然而他并不满足,他一直在寻找自身的不足。

他看到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只是在赚国外的工资差价,利用的是低廉的劳动成本,并没有掌握国外的先进经营理念,这样即使生活水准提高了也并不值得骄傲。

在台湾,工人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左右,而国外工人只要工作6个小时,这样一比较就能够发现,台湾工人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和国外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就算工人工作10个小时,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并不会比国外的同类产品更好,这样一看,虽然台湾的产品在国外有很好的市场,但是并没有竞争力,台湾的企业仍旧面临着一无所有的境地。

因此,在坚持勤劳、积极运用智慧的同时,还要完善做事的品质。他认为台湾纺织业能有今天的发展,都是靠勤劳的美德。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海外带些衣料回来还被看作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尽管还要扣关税,然而大家乐此不疲,因为那些衣料,台湾没有办法生产,对许多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今天,靠着人们的勤劳,自己也能生产了,于是就很少有旅客到海外买衣料了,现在从国外带衣服回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今天,台湾能够反过来向美国输出纺织品,这完全是靠勤劳努力而来的。然而在纺织品的品质要求方面,却没有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