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永庆全传
10688500000025

第25章 幕后的舵手和永久的精神航标(3)

如今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仍然会有竞争,只有不断进步才能避免被淘汰,而进步的程度只有不断增加才不会被人赶上,因此,要维持不坠,只有永远领先一着,跑在人家前面。

商场如战场,赢得一个商机,就要像打仗一样,动员所有的人奋力拼杀,才能成功。

做企业也是如此,要想达到高效运转的目的,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所谓“大海不择细流,乃能成其大”。因此,企业的每一个领导,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研究发展工作。要求每一位成员,就其本身岗位为出发点,发掘问题、研究问题,而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理论都是为解决问题而产生,必须了解现在有什么问题。

通过“点”的改善,来达到“面”的改善,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发展效率,这是最主要的。这就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有追求发展的想法,这一点如何做到呢?

这有两条途径,一是社会的培养。那就是国家对于那些发明创造要给予合理的保护和奖励;对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要依照法律规定严格制裁。

二是企业本身的培养。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要不断地开动脑筋想问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要能够了如指掌。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环境。例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工资,依日本标准,并不是很高,它的成员素质也不是最优秀的。然而,任何人一旦踏进松下,即使是暮气沉沉的人,也会变成朝气蓬勃的“松下人”。这就是充分说明一个人会受企业文化的影响。

环境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在不同的环境里,人所表现出来的工作状态是不一样的,同样,发挥出来的智慧也是不一样的。人的潜能往往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来,当一个员工看到大家都在积极地思考如何做好本职工作,那么他也就会思考。当大家都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也就会谈论这个问题,这样的氛围就会使他耳濡目染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同时将自己原来不成熟的观点进一步完善。

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就是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很显然,一个人将来的发展情况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做企业同样是这样,现在更多的企业开始强调企业文化,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可以将工作效率提高很多,大家的关系也会融洽,因为在这里大家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把工作做好。相反,懒散的工作环境就会让人无精打采,工作起来也没有热情,就很难做出成绩。在一种有生机的氛围里,就算是工作苦一点,也不会觉得,这样就会增强员工的实力。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带领员工做艰苦而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就会很快增长经验,能学到真本事。同样,在一个积极肯学的氛围里,如果同事们都能互相帮助、互相提携,这样大家的智慧就都能够发挥出来,把工作做好,同时增强了实力。

不惧竞争,自强自立高心态

当今世界,许多政府为了保护本民族产业的发展,往往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比如通过抑制国外先进企业的进入来协助本土企业成长。一种现状是,许多企业都希望产业保护,因为这样就能直接保证利润。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企业的发展就是为了获得利润。

但现实却是,企业发展不能总是依靠政府来保护,这对企业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因为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企业今天可以不参与竞争,但是明天你就必须要去面对竞争,无法回避。对于王永庆来讲,沧海横流才显英雄本色,没有了竞争,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他觉得企业家必须先要了解,应该在各方面和国外的同行竞争,在竞争中培养力量。竞争难免会伤脑筋,不伤脑筋绝不会做好事情,而真正的强者是不怕伤脑筋的,也就更不会惧怕竞争。

以人的成长为例,当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没有能力获得食物和保障自身的安全,因此只有依靠父母的保护才能成长,不然随时有丧生的危险。但是如果长大成人后仍然寻求父母的保护就是不正常的了,这就是懒惰和懦弱的表现。没有人喜欢这样的人,没有人会尊敬这样的人。

王永庆小的时候家贫,很小他就开始为生计辗转奔波,为的是能够填饱肚子,能够为家里多做一点事情。他捡煤块、木材,以贴补家用。他的记忆中,家人都在奔忙,没有人会闲着,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了他倔强不屈的性格。在米店刚刚开张的日子里,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去做才能生存,没有任何依靠,从那时候开始王永庆就懂得了不能逃避任何事情,一定要勇敢面对。

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台塑集团刚刚建立的时候,尽管有“政府”的保护,但是在最初的10个月里还是没有卖出一吨塑胶粉。那段时期是台塑集团最艰苦的阶段,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没有雄厚的资金,没有产品保证,就连股东都要撤股。然而,台塑集团最终还是发展起来了。

王永庆很清楚,台塑集团能够破除万难得以成功,并不是依赖于“政府”的保护,而是不断革新,努力提高产量,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成本的结果。

王永庆认为企业家肩负着三项任务,那就是要对股东负责,要尽国民义务,要使员工成才。如果企业家不能完成这三条,仅仅依赖“政府”的保护是不行的。保得了一时却保不了一世,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断地完善自己,将企业的根基打造扎实,企业就能够勇往直前,这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一个手段。

当王永庆建立台塑的时候,台湾的塑胶工业只有他一家,所以,当时的内销市场没有竞争。但随着台塑的产品被广大用户认可,国外许多塑胶产业看到了台湾有市场,便纷纷挤了进来。同时,台湾本土也出现了三家塑胶工厂,这样就有了竞争。但是台塑集团并没有就此拼命打压其他公司,而是通过增强企业内部竞争力来达到排挤其他公司的目的,也就是通过研究如何减低成本提高品质来保护自己的市场。

在有竞争的情况下,台塑集团的一些高层管理总是喜欢把目光盯在赢利上面,王永庆就告诫这些人,他说:“这样的眼光是不能要的,一个人总是把目光盯在过去取得的成就上,这样怎么能进步呢?有些人可能看到,今年赚了100万,明年会赚1000万乃至5000万,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并不是做企业的目的,如果将来有一天企业不再发展进步,那么一样会倒闭,这样过去赚的钱都会损失掉。那应该怎样看待呢?我们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应该把目光盯在赚了多少钱上面,而是要分析怎么会赚了这么多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分析就能找到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措施或方法,检验管理工作的成效,明确努力的方向。而且很多时候,盈利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通过深入分析,就能够找出主动力和次要因素,甚至还有一些不合理的原因,这才是管理者的工作重点。”

王永庆经常会给管理层讲一些这样的道理,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警醒大家,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住了眼睛,从而迷失了进步的方向,只会停滞在过去的成绩上悠哉游哉,企业是没有办法生存下去的。

“台塑集团不要求‘政府’保护。”这就是王永庆在公开场合发表的一个强者的壮语,也是他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王永庆带领台塑集团,经过几十年的惨淡经营,在不断改进不断摸索中提高,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步入了正常轨道,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龙头也无法做到的。

王永庆不无信心地说:“我相信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做得很好,无论品质或价格,都可以拿出去在国际市场上与人竞争,绝不会输给人家。”能够在不如别人的时候找原因找差距,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改善不合理的问题,这对企业来说是成长发展的必然过程。如果稍有困难就寻求政府保护,就很难培养出抵抗力,不接受磨炼,就做不到自力更生,那就永远不能打入国际市场。

王永庆也并不是完全彻底地排斥产业保护,但他认为,“政府”保护要有限度,应该给它留出尝试的机会,让它能够有机会得到磨炼,奋斗自强。同时保护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10年也好,20年也好,不能没有止境地保护下去。做到这两点才是真正的保护,才真正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王永庆是一个懂得审时度势的强者,在困难时期能够忍耐,一旦有机会就能够当机立断,不会犹豫。台塑集团生产PVC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PVC粉的用途分为硬质和软质两类。硬质的做管类、浪板等多为建筑用材,取代进口的金属管类。PVC用途较广的是软质产品,它可以做成塑料布、塑料皮等,用途非常广泛。

在台塑集团的营业额中,外销占70%以上,内销占不到30%,这在世界市场上是很少见的。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就在于台塑集团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弊端,通过改善达到管理合理化。

这种情况是在“政府”保护状态下不可能发生的,改善就是战胜自己,通过竞争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台湾当局鉴于环境状况,明确规定任何生产销售不许有独家垄断市场的情形发生,而是规定必须要有两家以上的企业来维持市场竞争。而且台湾地区地域狭小,只靠内销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惟一的途径就是要开拓国外市场。

一个人拥有强大的潜质,就能将自己的企业带到强者的位置上来,王永庆喜欢竞争,他认为只有竞争才能让一个企业健康地发展壮大下去。如果不适应竞争,那就自行淘汰。因为强者是不会被淘汰的,而被淘汰的一定是弱者。只有弱者才害怕竞争。

水泥争霸,草莽红顶双雄会

强者,就是在与天斗的时候相信“人定胜天”;与地斗的时候,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与人斗的时候,相信强者必胜。

1990年代初,台湾有两大财富人物值得被众人记得。一个自然是王永庆,而另一个就是辜振甫。两个人都势大财雄,各霸一方,也都是互不买账,互不相让。

不为人知的是,早在50年代,王永庆的目标并不是塑胶产业,而是准备向水泥界进攻,但因为在设想阶段就被束云章捷足先登,所以才转而投身塑胶界。当王永庆财雄势厚以后,回想起几十年前的理想,不禁产生了重寻旧梦的想法来。但90年代的台湾水泥业,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已经不是50年代的样子了。水泥业被几个无论在实力还是在台湾的影响力上都非常大的大财团垄断着,要攻入这个森严壁垒简直是比登天还难。而最重要的原因的是,盘踞于壁垒之上的不是别人,正是虽财力稍逊于王永庆,但名声和外交影响力都比王永庆高出一头的辜振甫。

1917年1月6日出生于台北的辜振甫字公亮,和王永庆一样,祖籍是福建。康熙初年辜家从泉州迁到台湾,世世代代居于鹿港。辜振甫出身名门,其祖父辜鸿铭是清末名儒,外祖父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姑父是清末大买办、大实业家盛宣怀。

虽然辜家世代出了这么多名人,但也只是在名气上风光而已,在财力上,并不是很被人重视。辜家真正的发迹始于辜显荣,也就是辜振甫的父亲。辜显荣的发迹历史让现在的很多人不耻。当时,正是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台北的情况相当混乱。据史料记载,辜显荣曾向日方递交公文,请求日军到台北镇压,并亲自迎接。此后,辜显荣靠着日本人的眷顾逐渐富甲一方。

辜振甫在辜显荣的十二个子女里排行老五,由于他聪明伶俐,深得父亲宠爱,出门总带着他,逢人便炫耀说:“我这个优等子……”辜振甫4岁时,辜显荣请前清秀才教他汉学,同一年,他又在父亲的督促下开始学英文。每天一大早就起来背诵四书五经和ABC。为了让这个“优等子”更加优等,辜显荣还请来各种课程的老师,包括体育老师,对他严加调教。辜振甫也果然如父所愿,有人形容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会。

辜振甫年仅20岁那年,父亲去世。当时,他正在台北帝国大学(台湾大学的前身)政治系读二年级。父亲的离开让这个家族一时之间对前路很茫然,辜振甫毅然决然地接手了父亲留下来的大部分产业,成为七家公司的董事长。年纪轻轻的他并没有被身份和地位冲昏头脑,反而更加冷静。大学毕业后,他做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把事业交给兄弟们管理,自己则东渡日本,在日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的前身)潜心学习财政和工商管理。

辜振甫相当重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他一边学习,一边到日本一家糖业公司当办事员,从端盘子、帮别人抄写做起。就是这样一个深得日本企业管理精髓的“老虎”挡在了王永庆面前。90年代辜振甫所领导的台泥是在台湾光复之后,由“政府”接收日本人留下的浅野水泥株式会社、南力水泥株式会社、台湾石灰石碳株式会社及台湾化成株式会社等单位合并而成的。1956年,辜振甫任台泥的总经理,1973年,80高龄的董事长林相寿以年事已高为由退休,辜振甫走上了董事长的位子。

而王永庆想要进军水泥产业的时候,正是辜振甫在台湾水泥业风光无限的时候,两只老虎就这样拉开了风起云涌的水泥战争。

事实上,两人的竞争由来已久,在水泥争霸战之前,两人就有了无数次交锋。

有人说,两个人的竞争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论出身,王永庆是新店乡下贫寒的茶农子弟,而辜振甫乃是彰化鹿港名门之后。由于出身不同,自然,所受的教育和际遇就是天壤之别了,个性自然也就大相径庭。辜振甫文质彬彬,素有“才子”之称,其修养和风度被台湾工商界立为楷模。茶农子弟王永庆则信奉“钱多学问大”,他性情刚烈,脾气火爆,为人率直。正是因为此,他在工商界得罪了不少人。

论背景,王永庆似乎是“草莽英雄”,而辜振甫在台湾素有“头号红顶商人”的称谓,因为他的人际关系是岛内其他家族所无法比拟的。当辜振甫在经济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后,在政治上他也长袖善舞。1956年,他被指派参加日内瓦劳工会议,从此开始了“经济外交”生涯,得到蒋介石的器重,偶尔还让他当日语翻译。

在日本准备和中国建交前夕,辜振甫受蒋经国委任赴日秘密游说日本国会议员。但当时的情况已经不是钱所能解决问题的了,他见大势已去,就把美元悉数带回台湾,蒋经国因此对他很是赞赏,甚至一度想让他当“行政院副院长”。1982年,辜振甫被提名为国民党中常委,进入国民党党务系统的决策核心。

1990年11月,海基会成立,辜振甫一直担任董事长。两次“汪辜会谈”更使他成为海峡两岸知名的政治人物。辜振甫的座右铭是“谦冲致和,开诚立信”。因此,无论是在日本统治时期、两蒋当政时期,还是李登辉时期,他都很能吃得开,一直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