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小说花相思
10710900000042

第42章 百姓昌则天下昌

军中的事务繁忙,姜兰一天下来也不会得了空闲,好在不管任何事她都能镇定自若的处理,士兵们也训练有素,素质大大提高。汤浅虽然笨了点,但好在他刻苦钻研,姜兰让他背的那些兵法他也都熟烂于心,每日也都和众将士虚拟演练一下,如今已经是得心应手。

临近春节,众将士们都被允了归家,无家可归的那些人便在军营里过年。姜兰匆匆收拾了军帐中的文书,兵器,骑着马进了皇宫。

御书房。

“参见陛下。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姜兰毕恭毕敬的站在晏清面前。

“姜爱卿,年关将至,过了年便要全国范围征兵了,去年与九黎国的战役,使我军损失不少将士,前不久为防外患,我将五万兵士调去北漠,如今在京中你手下的将士不足十万,年后需将京城的兵力扩充到十五万。此次还是按照以往征兵的惯例每户一丁的方式来征兵,你可还有何建议?”

“臣认为一户一丁不妥,参军应当是百姓自发自觉,而不宜强制,否则会适得其反。再者百姓们参军是为了保卫家园,为国效力,对于将士家属,若家中有老弱病残者应当加以眷顾施恩,给予津补。之前微臣曾认识一个孩子,其父随军出征,由于军饷薄弱,其母患疾病却无钱可医治,因而死于病症。”姜兰又想起桃花,又想起她说起这件事时候那种落寞无奈的表情。

晏清略微思忖了一番,觉得若按照姜兰意见,更能布恩百姓,更得民心。“那朕便随了你的心意,此次征兵你全权负责。”

“是!”

三个月后。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处处都充满了盎然的春意。护城河岸边婀娜的拂柳,伸出细嫩的枝桠,随风舞动,柳絮纷飞。

三月也正是桃花盛放的季节,姜府偏院里的那树桃花绽开了第一个花苞,清晨的露水还沾在那鲜嫩的花骨朵上,显得极为清媚绵柔。姜兰久久凝视,眼睛瞪得如山核桃那般大,足足盯了有半个时辰,才抑制住心中的狂喜,眨了眨已经干涩的眼睛,回头对的青灵说道:“研磨,我要作画。”青灵动了动站麻的双腿,忙进屋研磨去了。

自从桃花走后,她再没比今日更开心的了,兴许是因为这桃树是桃花送的吧,有种初见桃花时那种小心翼翼想要触碰,想靠近的青涩感情。她今日是得了空闲的,可以说是难得的空闲。汤浅已经可以帮他处理很多军中要务了,这总能让她轻巧许多,如今她也有时间陪皇上下棋,陪太子练剑,亦或是被六皇子拖着去游湖,赏玩。自从慕临海去戍守边防,她大多数都是呆在军营的,基本都是在军营过夜,偶尔需要换洗衣物才会回家来取。基本上不与那位纨绔大哥,和那如后母般恶毒的姜王氏碰面,就是和父亲大人也不曾见过几面,所以这几个月她都是活得平安自在,军中的将士比家中的亲人,更有人情味儿一点。

一壶茶的功夫,一副新桃探春图便跃然纸上,姜兰的画工自是不会落后于京都的任何一家名门闺秀,这幅画作的浑然天成,生动灵巧。

青灵叹服的夸赞道,“小姐真是厉害,这乍一看,跟院子里那桃花真是一模一样,若是挂于园中,必能以假乱真。”

“你今天偷吃了我的梅花糕了?嘴巴这般甜。”

青灵赶忙摆手,“没有没有。这梅花糕不是还在那儿放着呢吗?连绳子都没拆呢。”

梅花糕姜兰依旧是如往常一样每个日曜日必然会去买,得空也会在那家店里面坐上一会儿,跟掌柜聊聊天,她总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万一桃花哪天回来了……应该会来这里的吧?虽然每次都是失落而归,但还是会风雨无阻的去。

“呵……我知道,逗你玩儿呢。”姜兰一脸爽朗的笑了笑。青灵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偷偷在自己大腿上狠狠掐了一把,呲牙咧嘴的疼,心里欣喜又茫然,小姐何时学会开玩笑了!?姜兰吃了午饭,那幅画的墨迹已经干了,小心的卷起来放进包袱里。“青灵,军中还有要务,我这便走了,你自己好好照顾自己,记得给桃树浇水,给小涛喂食。”小涛是去年桃花送给姜兰的锦鲤,本有十多条,但过了一个冬天一一都死掉了,只剩下这一条,姜兰越发的珍视,每每回到姜家先看它,在同它絮絮叨叨的说半天话,青灵几次三番竖着耳朵极力去探听,也没能听清楚姜兰絮叨的啥玩意儿。青灵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姜兰,自从姜兰不常在家住,她就被调到了厨房帮工,本来她是不愿意去的,姜兰只是少回家,不是永远不回家,若这院子没人照看,小姐会难过。直到夫人揪着她的耳朵跟她说:“姜府,不养闲人!”她这才无可奈何的做了杂役,但也会每天抽出空隙跑来偏院打扫,照料。这事情她没告诉姜兰,也不忍心告诉她。

朝廷派发了不同于往年的新的征兵告示。此次不同的是参军入伍后会给予参军者其家眷“军行证”,若是家眷安康健全的颁发的是蓝色锦帛所书的军行证,凭此若家眷忽患急症,可到任意医馆无偿救治,在粮铺换取的粮食也可以得以价廉。若是家有老弱病残者,颁发的是绿色锦帛所书的军行证,除了可以接受无偿治疗,购取价廉的粮食,还可在逢年过节领受朝廷的补贴,衣物或是粮食。新的征军令一颁发,一时间民间高呼万岁,不少人感念皇帝的申明大义,又感激姜竹大将军的义举,纷纷在征军令的告示前,叩首谢恩。

朝堂上一片赞誉,身为皇帝的晏清自然是心花怒放。本来他还担心此计虽好,但如此行赏便会对国家财政上又多出一大笔开支,幸好姜兰献计说,只需要在在全国内的医馆和粮铺给予补贴政策就能使百姓受惠,而各地区所带来的开支便由各地官吏集资供给,不必动用国库的饷银。而每年宫内嫔妃宫女太监所遗弃的衣物成千上万,官宦人家也都大手大脚,若是陛下下令见这些废弃衣物统一收集,便可以拿去重置做成新的衣物散发给饥寒的百姓,他们也必然不会嫌弃。这样一来直接给予他们银两而是帮他们节省开支,也是解决民生的大好方法。这一番话使得晏清越发的赞赏姜兰,龙颜大悦之下,还赐了姜兰一枚免罪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