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行动的实战
10711500000009

第9章 行动的拼搏(2)

如资金不够、经济不景气、新婴儿的诞生、对海关工作的一时留恋、贸易条款的种种限制以及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理由,这些都是他一直拖拖拉拉的理由。

你很容易明白,这其实是他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被动的人”。他想等所有的条件都十全十美后再动手。由于实际情况与理想永远不能相符,因此他就只好一直拖下去了。

你必须立即行动起来

为了避免“万事俱备以后才行动”所引起的重大损失,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让你明白:

第一,尽可能预料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每一个冒险都会带来不少风险、困难与变化。

假如你从芝加哥开车到旧金山,一定要等到“没有交通堵塞、汽车性能没有任何问题、没有恶劣天气、没有喝醉酒的司机、没有任何类似意外”之后才出发,那么你什么时候才能够出发呢?

显而易见,你永远也到不了旧金山的。

当你计划到旧金山时,你可以先在地图上选好行车路线,检查一下车况并尽量考虑一下排除可能意外的办法。这些都是出发前需要准备的事,但是即使这样,你仍不可能完全消除一切的意外。

第二,发生困难时,要勇敢地面对现实。

成功的人物并不是行动前就解决一切的问题,而是遭遇困难时能够想办法克服。

无论从事工商业、还是解决婚姻问题或任何活动,一遇到麻烦就要想办法处理,正如碰到沟壑时就跨过去那般自然。

我们无论如何也买不到万无一失的保险,因此必须要下定决心去实行你的计划。

第三,立即行动起来。

五六年前,有个很有才气的教授想写一本传记,专门研究“几十年以前一个让人议论纷纷的人物的轶事”。

这个主题既有趣又少见,很吸引人。这位教授知道得不少,文笔又很生动,这个计划注定会替他赢得很大的成就、名誉与财。

一年后,拿破仑·希尔碰到他时无意中提到他那本书:“A先生,你的那本书是否快要大功告成了?”

“老天爷,我根本就没写!”他犹豫了一下,不得不说道。

他认真考虑了一下该如何解释才好,最后终于又说道:“我实在太没空了,总有许多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因此自然没有时间写了。”

你自然能看明白,他这么辩解,实际上就是要把这个计划埋进坟墓里。

他找出各种消极的想法。他已经想到写书多么累人,所以不想找麻烦。对于他来说,事情还没做就已经想到不成功的理由了。

具体可行的创意的确很关键,你一定要有创造与改善任何事情的创意。

成功跟那些缺乏创意的人永远无缘。

但是光有创意还远远不够。那种能让你获得更多生意或简化工作步骤的创意,只有在真正实施时才有价值。

每天都有几千人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新构想放弃,由于他们不敢执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构想又会回来折磨他们。

为此,你应该记住:

1.切实执行你的创意,以便发挥它的价值,不管创意有多好,除非真正身体力行,否则永远没有收获。

2.实行时心理要平静。

拿破仑·希尔认为,天下最不幸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

你每天都能够听到有人说:“倘若我1952年就开始那笔生意,早就发财啦!”或者是“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后悔当时没有做!”

一个好创意一旦胎死腹中,真的会叫人扼腕叹息,永远不能忘怀。倘若真的彻底施行,当然也会带来无限的满足。

你现在已经想到一个好创意了吗?一旦有,就立即行动起来吧。

观望永远钓不上“鱼”

行动本身会增强你的信心,不行动只会给你带来遗憾。

克服遗憾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

要增加遗憾的话,只需等待、拖延、推托就能够做到了。

一位伞兵教练曾说:“跳伞本身真的很好玩,让人难受的只是?等待跳伞?的一刹那。在跳伞的人各就各位时,我让他们?尽快?度过这段时间。曾经不止一次,有人因幻想太多?可能发生的事?而晕倒。倘若不能鼓励他跳第二次,他就会永远也当不成伞兵了。跳伞的人拖得愈久愈害怕,就愈没有信心。”“等待”甚至会折磨各种专家,让他们变得神经兮兮。《时代周刊》曾经报道,美国最有名的新闻播音员爱德华·慕罗先生,在面对麦克风以前总是满头大汗;

然而,一等开始播音以后,他所有的恐惧就都消失了。

许多老牌演员也有这种经验,他们认为:治疗舞台恐惧症唯一的良药就是“行动”,马上进入角色就可以解除所有的紧张、恐怖与不安。

行动可以治疗恐惧。

有一天晚上,拿破仑·希尔去拜访一位朋友,朋友5岁的儿子已经上床半小时了,却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小男孩刚才看了一部科幻片,害怕片中的绿色怪物闯进来抓他。

他父亲的做法很不同一般。

他并不说“不要怕,孩子,没有什么好怕的,回去睡觉吧。”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办法来消除他的恐惧。

他装模作样表演了一阵,接着走到每一扇窗户跟前看看关好没有,最后又拿了一把玩具手枪放在孩子的枕边说:“毕里啊!这把手枪能够让你以防万一。”

小家伙听了很放心,几分钟就睡着了。或许,你已经注意到医生对待病人的办法。

医生对于那些只给吃药才能入睡的病人,都给一种没有任何作用的温和药物服用。服药的行为会使他们感到比较舒服,即使药片本身根本没有作用也无妨。

一般人应付恐惧最常用的方法就有很多让人思量的。

拿破仑·希尔说:“我常常跟推销员在一起,他们经常怯场,就算最老练的推销员也避免不了。他们为了克服恐惧,往往在客户附近徘徊犹豫,要不然干脆找个地方一杯又一杯地喝咖啡,来培养自信与勇气,这样根本没有一点效果。克服这种恐惧———包括任何一种恐惧———好的办法就是‘立刻去做’。”

你害怕电话访问吗?马上就去打电话,你的恐惧便会一扫而光。万一你仍旧拖拖拉拉,你会愈来愈不想打了。

你是否不敢做一次全身健康检查?只要你去,所有的疑虑都会消失。你可能什么问题也没有。万一有,也可以及早发现。然而不去检查的话,你的恐惧会越来越深,直到真正生病为止。

你是否不敢跟上司讨论一个问题?马上找他讨论,这样才会发现根本没有那么恐怖。

建立你的信心。用行动来让烦恼消失。

有一个野心勃勃却没有作品的作家说:“我的烦恼是日子过得很快,却总是写不出象样的东西。”

“你看,”他说,“写作是一项很有创造性的工作,要有灵感才行,这样才会提起精神去写,才会有写作的兴趣和热忱。

说实在的,写作确实需要创造力。另一个写出畅销书的作家的成功秘诀则是这样的:“我用‘精神力量’。”他说,“我有不少东西必须按时交稿,因此不管怎样不能等到有了灵感才去写,那样根本不行。一定要想办法推动自己的精神力量。我的办法一般是这样的:我先静下心来坐好,拿一枝铅笔乱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尽量放松,我的手先开始活动,用不了多久,我还没注意到时,便已经文思泉涌了。”

“当然有时候没有乱画也会突然心血来潮,”他继续说,“但这些只能算是红利而已,因为大多数的好构想都是在进入正规工作情况以后得来的。”

用行动引发行动

拿破仑·希尔认为,每一个行动前面都有另一个行动,这是永恒的自然原理。

大自然没有一件事情能够无须行动自己完成,即使我们天天要用的几十种机械设备也离不开这个原理。

你家里的室温是自动控制的,但是你必须先选择(采取行动)温度才行。只有换了档之后,你的汽车才能全自动变速。

这个原理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心理,先使心理平静安详,才能顺利思考,发挥作用。

一家推销机构的经理曾向拿破仑·希尔解释,他是怎样训练推销员用自动反应的方式工作,并获得很大成就。

他说:“每一个推销员都很明白,挨家挨户推销时心理压力很大。早上进行的第一次该有其困难,就算资深推销员也有这种困扰。他知道每天多少都会遇到一点难堪,但是仍旧有机会争取到不少生意。

“因此,早上晚一点出去推销没有什么关系。他可以多喝几杯咖啡,在客户附近多徘徊一下或做点其他事,来拖延对客户的第一次拜访。

“我用自动反应的方式训练他们。我对他们解释,开始推销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马上开始推销。一刻不要犹豫,不要顾东顾西,不要拖拖拉拉。”

“应该如此做:把汽车停好,拿着你的样品箱直接走到客户门口按门铃,微笑地对客户说?早安,并开始推销。这些都必须象条件反射一样自动进行,根本用不着多想。这样你的工作很快就能够开展起来。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拜访时,就能够驾轻就熟,你的成绩也会很好。”

有一位幽默大师曾说:“每天最大的困难是离开温暖的被窝走到冰冷的房间。”

他说得很正确,当你躺在床上认为起床是件令人难过的事时,它就真的变成一件不容易的事了。即使这么简单的起床动作,如把棉被掀开,同时把脚伸到地上的自动反应,都可以击退你的恐惧。

那些大有作为的人物都不会等到精神好时才去做事,而是推动自己的精神去做事的。

所以,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告诉你两个不错的办法:

第一,采取与你的自动反应相反的办法,去完成很简单却很烦人的公私杂务。

不要想它令人不愉快的一面,什么都不想就直接投入,一眨眼就完成了。

大多数的家庭主妇都不喜欢洗碗,拿破仑·希尔的母亲也一样。

但她却自己使用了一套办法来处理,以便有时间做她喜欢做的事。

她离开饭桌时,就带着空盘子,在她完全没想到洗碗这个工作时,就已经开始洗碗了,几分钟就能够洗好。这种做法不是比清洗一大堆堆了很久的盘子更好吗?

今天就开始练习,先找一件你最不喜欢的工作,在还没想它的讨厌之前就赶快做,这是处理杂务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设计新构想”、“拟定新计划”、“解决新问题”,以及所有需要认真推敲的工作上。

不能等你的精神来推动你去做,要推动你的精神去做。

这里有个办法保证你行之有效。用一枝铅笔和白纸去计划。铅笔是使你“全神贯注”最好的工具。

拿破仑·希尔说:“倘若要从‘布置豪华、设备完善的办公室’跟‘铅笔与纸’任选一项来提高我的工作效率,我宁肯选择铅笔与纸。因为用铅笔与纸能够把心思牢牢贯注在一个问题上。”

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时,你的注意力会自动集中在上面。因为我们只能一心一意,何况你在纸上写东西时,也会同时将它们写在心里。如果把相关的想法同时写出来,你就可以记得更久,记得更正确,这是许多实验已经证实的结论。

你一旦养成这个习惯,即使在异常吵闹的环境中也不会受到干扰。

当你思考时,应该写下来,那样你的灵感就会立刻来了,这实在是个好办法。

做事必须当机立断

“现在”这个词对成功来说可真是妙用无穷,而“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语。

有很多好计划却没有实现,只是由于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储蓄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人人都认为储蓄不是件坏事。虽然它不错,但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有目的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只有少数人才真正做到。

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过。

比尔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然而每个月的开销也要1000美元,收支正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他们经常会找些理由让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渡过这次难关以后就……”;“下个月就要……”;“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最后还是太太琼不想再拖,她对比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是否需要存钱?”

比尔回答:“当然要啊!然而现在省不下来呀!”

琼这一次下定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一直认为省不下,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开始要认为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到一个广告说:如果每年存11美元,15年以后就有18000美元,外加6600美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一旦你真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他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我们一定能够办到的。”

比尔夫妇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自然吃尽了苦头,他们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

现在,他们认为:存钱跟花钱一样好玩。

想不想写信给一位朋友?倘若想,你现在就该去写。

是否有想到一个对于生意大有帮助的计划?如果想到了,你马上就该去实行。

时刻记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

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今日事,今日毕。”

今日的事万万不要拖到明日,要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倘若你一刻也不忘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就将一事无成。

精神散漫将使你一事无成

你肯定很了解大学生怎样准备功课。

例如汤姆的计划就很好,他打算留一个晚上集中精力看点比较费脑筋的书。

然而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准备7点开始看书,但是由于晚饭吃得太多,想要看电视消遣消遣。

他本来只想看一点点,谁料节目太精彩,只好继续看完,这时已经过了两个小时。9点的时候刚想坐下看书,他却又折回来给女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又花了40分钟(他还不至于整天情话绵绵)。

这时他又接了一个电话,花了20分钟。

当他走到书桌旁时,忽然看到有人打乒乓球,他不禁一时手痒。于是,他又打了1个小时的乒乓球。

打完球后,他已经全身是汗,就去冲洗一番。接着,他又有点疲倦,觉得应该小睡片刻。

同时,因为打球和淋浴后,他又感觉到有点饿了,所以还要吃点宵夜。

这个原准备用功的晚上马上就过去了,最后在半夜1点钟汤姆才打开书来。

但这时他已经看不下去了,只好投降,蒙头大睡。

第二天早上他对教授说:“我渴望你再给我一次补考的机会,我真的非常用功,为了这次考试,我昨天晚上看书看到半夜两点多呢!”

“汤姆的做法很坏,因为他浪费的时间太多。”

象汤姆那样患有“过度准备症”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我们还可以找出不少例子。如推销员、主管、工人、家庭主妇等,他们总是磨了半天以后才想干点正事。他们经常采用的准备功夫包括闲谈、喝咖啡、削铅笔、阅读书报、处理私事、清理文具、看电视以及其他几十种小事。

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有一个办法能够使你戒掉这个毛病。

那就是:不断地命令你自己说:“我现在很好,马上可以动手,再拖下去就完蛋了。我应当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在正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