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的超越
10712600000011

第11章 人生的成功(1)

不可为名活一生

人对名声的追求,如果超出了限度,超出了理智时,常常会迷失自我,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名声要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

谚语云:“名声躲避追求它的人,却去追求躲避它的人。”这是为什么?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回答得很好,“这只因前者过分顺应世俗,而后者能够大胆反抗的缘故。”

20世纪初,法国巴黎举行过一次十分有趣的小提琴演奏会,这个滑稽可笑的演奏会,是对追求名声的人的莫大讽刺。

巴黎有一个水平不高的小提琴演奏家准备开独奏会,为了出名,他想了一个主意,请乔治·艾涅斯库为他伴奏。

乔治·艾涅斯库是罗马尼亚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钢琴家——被人们誉为“音乐大师”。大师经不住他的哀求,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并且还请了一位著名钢琴家临时帮忙在台上翻谱。小提琴演奏会如期在音乐厅举行。

可是,第二天巴黎有家报纸用了地道的法兰西式的俏皮口气写道:“昨天晚上进行了一场十分有趣的音乐会,那个应该拉小提琴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在弹钢琴;那个应该弹钢琴的人却在翻谱子;那个顶多只能翻谱子的人,却在拉小提琴!”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世人,一味追求名声的人,想让人家看到他的长处,结果人家却偏偏看到了他的短处。

德国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叔本华说:“凡是为野心所驱使的人,多半不会留下不朽的遗物。反而是那些追求真理与美善,避开邪想之人,往往得以不朽。”

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了飞机并首次飞行试验成功后,名扬全球。一次,有一位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兄弟两人,要给他们拍照,弟弟奥维尔·莱特谢绝了记者的请求,他说:“为什么要让那么多的人知道我俩的相貌呢?”

当记者要求哥哥威尔伯·莱特发表讲话时,威尔伯回答道:“先生,你可知道,鹦鹉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不能飞得很高很高。”就这样,兄弟俩视荣誉如粪土,不写自传,从不接待新闻记者,更不喜欢抛头露面显示自己。有一次,奥维尔从口袋里取手帕时,带出来一条红丝带,姐姐见了问他是什么东西,他毫不在意地说:“哦,我忘记告诉你了,这是法国政府今天下午发给我的荣誉奖章。”

居里夫人是发现镭的著名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又是怎样对待名声和荣誉的呢?

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个女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便大吃一惊,忙问:“玛丽亚,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就名声本身而言,有好名声,也有坏名声,还有不好不坏的名声。喜欢好名声,鄙视坏名声,这是人之常情。有人称,名声为人生的第二生命,有人认为,名声的丧失,犹如生命的死亡。蒙古族还有一句谚语:“宁可折断骨头,也不损坏名声。”这些话都是为了维护好名声,其涵义是做人就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不干那些偷鸡摸狗坏名声之事。名声是一个人追求理想,完善自我的必然结果,但不是人生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把追求名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处处卖弄自己,显示自己,就会超出限度和理智。人一旦超出限度,超出理智时,常常会迷失自我,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名声要你干什么你就得去干什么。

名声是一个人追求理想,完善自我的必然结果,但不是人生的目标。如果把追求名声作为人生目标,就会卖弄自己,迷失自我。

荣耀应该分享

别独享荣耀,说穿了,就是不要去威胁别人的生存空间,因为你的荣耀会让别人变得黯淡,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而当你获得荣誉时,你去感谢他人、与人分享、为人谦卑,这正好让他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人性就是这么奇妙,没什么话好说。

俗话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你在工作和事业上干出点名堂,小有成就时,这当然是值得庆幸之事,你也应当为自己高兴。但是有一点,如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大家集体的功劳,或者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那你千万别独占功劳,不要独自享受,否则你也许有一天会独吞苦果!

有一位卡凡森先生很有精力,他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并担任下属的一个杂志的主编。平时在单位里上上下下关系都不错,而且他还很有才气,工作之余经常写点东西。有一次,他主编的杂志在一次评选中获了大奖,他感到十分荣耀,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与成就,同事们当然也向他表示祝贺。但过了个把月,他却失去了往日的笑容。他发现单位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属下,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和他过不去,并回避着他。

卡凡森为什么会遇到这种结局?其实原因简单明了,他犯了“独享荣耀”的错误。就事论事,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主编的贡献当然很大,但这也离不了其他人的努力,他们当然也应分享这份荣誉。他们不会认为某个人才是惟一的功臣,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这位主编“独享荣誉”,当然会引得别人不舒服,尤其是他的上司,更会因此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

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要记住一点——别独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障碍。当你获得荣耀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感谢他人

要感谢同仁的协助,不要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尤其要感谢上司,感谢他的提拔、指导、授权。如果实情也是如此,那么你本该如此感谢;如果同仁的协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维,你的感谢也有必要,虽然显得有点虚伪,但却可以使你避免成为他人的箭靶。为什么很多人上台领奖时,他们首先要讲的话就是:“我很高兴!但我要感谢……”,道理就是如此。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感谢虽然缺乏“实质”意义,但听到的人心里都很愉快,也就不会妒忌你了。

(2)与人分享

即使是口头上的感谢也是一种分享,而且你也可以扩大这种“分享”的对象,反正“礼多人不怪”!当然别人倒并不是非得要分你一杯羹,但你主动与人分享,这让旁人有受尊重的感觉,如果你的荣耀事实上是众人协力完成,那你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与人分享,如请大家吃几颗糖,或请大家吃一顿。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别人分享了你的荣誉,就不会和你作对了。

(3)为人谦卑

有些人往往一旦获得荣耀,就容易忘了自己是谁,并从此自我膨胀。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旁人就遭殃了,他们要忍受你的气焰,却又不敢出声,因为你正在锋头上。可是慢慢的,他们会在工作上有意无意地抵制你,让你碰钉子。因此有了荣耀时,要更加谦卑。不卑不亢不容易,但“卑”绝对胜过“亢”,就算“卑”得过分也没关系,别人看到你如此谦卑,当然不会找你麻烦,和你作对了。

一方面,当你获得荣耀时,对他人要更加客气,荣耀越高,头要越低。另一方面,别老是提及你的荣耀,说得多了,就变成了一种自我吹嘘,既然你的荣耀大家早已经知道,那你何必要总是提及呢?

要正确地看待你所得到的荣耀,学会为人谦卑、与人分享。如果你习惯了独享荣耀,那么总有一天你会独吞苦果!

以策略谋取利益

利益是谋略与行动的根本动机,其区别只是大利与小利、远利与近利的区别。正因为有利益作为内核,成功才变得吸引人,因而人们对谋略特别慎重,思考显得异常深入,手段格外新颖完备。可以说会谋才有全功,全功才有全利。

对于预谋做一件事,无论是战争、商业活动、政治奋斗、找工作等等,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利益。

关于谋求利益的策略,从姜子牙对商纣王的文伐对策便可看出。姜太公告诉文王说:可以采取十二种方法达到目的——

一是投其所好,顺着他们意愿,使他们骄傲自满,内部互相不买账,我们就可以加以利用。

二是接近他的亲信,使他们为我们说话,消除敌视态度,这样他们忠诚之士必寒心引退。

三是收买他的亲信,这样他们在敌人那儿吃饭,却心向着我们。这个国家还会长久吗?

四是用软绵绵的音乐激起他们的狂妄情绪,给他们送大量的珠宝、美女,用甜言蜜语陶醉他们。这样他们便没有斗志了。

五是尊敬敌国忠臣,同时又离间他们君主与他们的关系,使敌国无人爱国。

六是收买敌国内部官吏,挑拨他们与驻外使节的关系,这样,敌国便把更重要、更有才干的大臣派出去,国内无人才,再去攻打它则必胜。

七是直接贿赂敌国君主,许给他们大臣巨大的好处,使他们挥金如土,掏空国库。

八是进一步收买敌国君主手下的要人,使他们与我们同谋,维护这种关系的办法是:不断给他们好处。

九是极力推崇敌国君主的伟大,又制造极烦琐的事去困扰他;让他高谈阔论,让他只想虚名。

十是我们尽量谦卑地对待敌人,争取信任,等待时机,取而代之。

十一是封锁敌国的消息来源,用金钱收买,使他们内部拉帮结派。

十二是培养敌国的奸邪之徒,使敌国君主在泥潭里行走,最后陷入灭顶之灾。

从姜太公对商纣政权的“文伐十二策”,我们看出,第一,“这十二策”每一种办法都指示着明确的利益。致使敌人一天天垮下来,我静观变化,只等有一天坐收渔利。第二,每一种办法都使自己处在绝对安全的地位上。这实际也是一种谋略思想:成功是一种未来利益,从现在到未来,自身安全是根本,没有自身安全也就没有未来的利益。第三就是为了成功,谋略必须全面。

也就是说,全谋才有全功,全功才有全利。

对于生存、发展来讲,利益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此说来无利而谋的事也有,像日常生活中,过分好胜的人争强斗气,花钱如流水以显示大方就是。像中国历史一些王朝对朝贡者的赏赐也属于这类。中国王朝的做法外国人不理解,也不感恩戴德。王朝君臣所拥有的天朝心态只有自我膨胀,实为无利而谋,使自己日益穷困。

谋求利益需要注重策略的运用,有道是全谋才有全功,全功才有全利,它是获取利益的重要保证。

节俭是获利的良方

节俭是一个人创富成功的基础,使人具有自立的力量。节俭能够使一个年轻人站稳脚跟,能使他鼓起巨大的勇气,振作全部的精神,拿出全部的力量,来达到成功的目标,获得丰厚的利益。

成功大师托马斯·利普顿爵士说:“有许多人来向我请教创富成功的诀窍,我告诉他们,最重要的就是节俭。”创富成功者大都有节俭的好习惯。任何好朋友的援助、支持,都比不上持之以恒的节俭。

有一个年轻人到印刷厂里去学技术。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但他父亲要求他每月付给家里一笔住宿费。一开始,那个年轻人觉得这样太苛刻了,因为他当时每月的收入,刚够这笔住宿费。但是,几年之后,当这个年轻人准备自己开设印刷厂时,他的父亲把年轻人叫到跟前,对他说:“孩子,现在你可以把每年陆续付给家里的住宿费拿去了。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你积蓄这笔钱,并非真的向你要住宿费。好啊,现在你可以拿这笔钱去发展你的事业了。”那年轻人到此才明白父亲的一番苦心,对父亲的贤明感谢不尽。如今,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了美国印刷业的巨头。

以上所述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故事。它给你的启示是:养成节俭和储蓄的习惯,将来才有希望享受到成功与财富带来的利益。

如今,仍然有很多年轻人认为节俭是一种很不体面的行为,这真是一种荒唐不堪的观念。为什么一定要把金钱胡乱挥霍掉呢?这难道算体面吗?如果我们能把每一块钱都用在最恰当的地方,不是更“体面”吗?茫茫宇宙中没有一样东西是无用的,是可以随便糟蹋的,那么对于宝贵的金钱,我们难道可以这样随随便便胡乱地糟蹋吗?

你须明白一个道理:节俭其实是一件很简单、极易行的事情,谁都可以立即去实行。你愿意处于穷困的境地吗?你愿意一生屈居人下、不得翻身吗?你当然不愿意,那么你就一定要养成简单易行的节俭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节俭是你一世受用不尽的利益。”反之,一个负债累累、愁容满面的人,是无权享受这一巨大利益的。对于负债的人,也应小心回避才好。因为他可能会跑来侵蚀你的精力,消磨你的志气,损害你的意志、你的事业、你的职位以及使你成功的一切因素。

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品德,是一个简单而又易行的习惯,善于节俭的人,一生将会有受用不尽的利益。

追求财富勿忘美德

在人们拥有金钱的同时,还要拥有心境的宁静和应有的美德,惟有如此,我们的生命才算完美无瑕。

创富是一个力求在物质和心智方面都超越现状,达到理想自我的工作过程。但在此过程中,不同个体又不可避免地以其独特的个性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到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效率。

创富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更是经济的哲学,它既研究一个人如何脱离贫困,如何使经济充裕的方法,更着重于帮助个体建立完善的人格,寻求享受真实人生的途径。心理创富学研究者拿破仑·希尔为此提出了一个拥有真正财富、利益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

①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有强健的体魄;

③有大无畏的精神;

④对未来的成就充满希望;

⑤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⑥有信心和懂得运用这种信心;

⑦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就;

⑧愿意以博爱的精神去工作;

⑨胸襟开阔,能容人容物;

⑩有良好的自律性;

有了解他人和世事的智慧;

享有经济充裕的生活。

在以上创富者必须的特征中,除②、两条外,其余10条均是从个体心理和人格的角度而确立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完善的人格才是决定能否创富的根本,而财富的建立只是完善人格的结果。

在这新旧更替、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里,没有充裕的物质条件,心理同样会受到伤害,所以同时也应具备努力赚钱的意识;然而,一个真正健全的人追求的应该是金钱的成功,而非恐惧、紧张、疾病与哀愁。这就是说,在拥有金钱的同时,还要拥有心境的宁静和应有的美德。惟有如此,我们的生命才算完美无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创富。

拿破仑·希尔曾说过,在取得你想从生活中得到的东西时无论你取得什么成就,主要取决于那些对你有信心,并信任你的人。这些,你不应该忘记。

SMZ公司的总经理玛丽女士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女能人,她工作上热情高,能力强,年轻漂亮,充满一种健康向上的力量。在事业上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综观她的优点,最大的长处是她总是那么谦虚,关心人,待人体贴,尤其是对下属更是如此,从不刻意地去表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