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的超越
10712600000005

第5章 人生的梦想(4)

有位美国妇人,名叫雅克妮,她原本却是一位极为懒惰的妇人。后来,她的丈夫意外的去世,家庭的全部负担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她不仅要付房租,而且还要抚养两个子女,在这样贫困的环境下,她被迫去为别人做家务,每天把子女送上学后,便利用下午时间替别人料理家务,晚上,子女们做功课,她还要做一些杂务。这样,她懒惰的习惯被克服了。

后来,她发现很多现代妇女外出工作,无暇整理家务,于是她灵机一动,花了7美元买来清洁用品和印刷传单,为所有需要服务的家庭整理琐碎家务。这项工作需要她付出很大的勤奋与辛苦。她把料理家务的工作变为专一技能,后来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麦当劳快餐店也找她代劳。雅克妮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使订单滚滚而来。现在她已是美国90家家庭服务公司的老板,分公司遍布美国27个州,雇用的工人多达8万。

雅克妮的成功事例,说明了世间的贫穷大部分是由于懒惰、不肯奋斗造成的。

如果一个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一心摆脱贫困的生活,那么,他就会爆发出一种惊人的力量。

如果你渴望成功的话,就做一个远离懒惰的勤奋人吧。

勤能补拙,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是勤奋。而那些天赋虽好但懒惰的人,却永远不会成为天才。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美好理想的实现绝非是等来的,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行动。不练之兵,战法再好战必败;有美好的理想却不付诸行动,则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

我们要以珍惜的态度把握时间,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记住!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处处都取得主动的地位,而浪费时间的人只能处处被动,最后落得虚掷年华的一声长叹。

有这样一首民歌:

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

花儿谢了,明年还是照样地开。

美丽小鸟飞去无踪影。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当然,这首歌是大人唱的,小孩子不会懂得这个意思,他们只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能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而决不会想到,美丽的青春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时间,其实比金钱还要珍贵。有些人善于节约金钱,“一分钱还要掰成两半用”。但是,如果人们能把一分钟当做两分钟来用,人的生命岂不是增了一倍?

会利用时间,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对社会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世界上有很多伟人是靠珍惜时间得到成就的。像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这是他争分夺秒、辛勤工作的结果。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也非常珍惜时间。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年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可能有人认为人生漫长,浪费点时间没什么,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要知道即使是短短的一分钟也是宝贵的。

据统计,在一分钟之内,小学生可以写20个生字、朗读200多字的短文、口算20道试题;打字员用电脑可打字80多个;运动员能跑250米;消防员可以紧急集合,跳上消防车;核潜艇可以在水下航行600米,火箭可航行450多公里,喷气式客机能飞行18公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珍惜每一天,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分分秒秒都有价值地度过,就等于延长了生命。切记,时间不会等着你,在不知不觉中,它就会从你的身边匆匆流过,所以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

那么,我们何时行动呢?明天吗?

好些人都会说我计划好了:“从明天开始,从下星期开始我一定……”这样的话也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殊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人们把今天比为现金,只有现金才能购物。昨天已成为历史,明天尚未到来,仍属幻想。只有今天的现在掌握在你手中。时间的特点是:既不能逆转,也不能贮存,是种不能再生的特殊资源。只有现在,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人生拼搏的机会是不多的,为此,有机堪搏直须搏,莫待无机空徘徊。

时间属于登攀不息的人,那些徘徊在知识宝库门外的“散兵游勇”,只会白白消磨掉自己宝贵的生命。

抓住今天,奋力拼搏

在岁月的长河中,昨天已经变成永久的历史,凝固在那里,再也不会回到现实;明天尚属未来,还是一个捉摸不定的未知数,对我们眼下需要进行的学习和工作毫无实际意义。我们能够抓住并能充分利用的只有今天。

开发时间资源,关键是开发“今天”,使“今天”发挥最大的效益。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可以有把握使用的时间,只有“今天”。丧失了“今天”,也就丧失了“明天”和“未来”。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不在于生命的长短,除了才华和客观条件诸因素起作用外,能否抓住“今天”而有所作为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如何才能抓住今天呢?

要想抓住“今天”,就不要等待“明天”,因为总是等待“明天”,“明天”会把你送进坟墓。

凡事推到“明天”的人,在同样的条件下,他们总是落后于“今天”就动手干的人。因为“今天”还没有过完,却要等待“明天”,岂不白白浪费“今天”的一部分宝贵时间。天长日久,那就落后许多,甚至永远赶不上“今天”就动手干的人。

我们任何时候都有客观困难,不过困难的性质和程度不同罢了。我们千万不要等待好的条件,因为失去了现在,也就失去了未来。只有牢牢地抓住今天,说干就干,才有明天的成功和丰收,才能实现美丽的理想,哲学家耶曼逊说过:“你确能把握的只有今天,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我们要成才,要成就事业,其中一个诀窍就是牢牢地“把握住今天”。我们要奋斗,要创业,就得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不气馁,不止步,努力奋争。

除了一天办不完的大事情外,一般小的事情,能处理完的都要处理完,不要留尾巴,拖到第二天完成。我们宁可有始有终地做两件完整的事,不做八件半拉子事。这样的好处是:集中精力去做每一件事;完成的事情越多、成就感越强,斗志越旺;锻炼了办事能力;办事有板有眼,善始善终,能给人们一个良好的印象。

一位法国青年画家找到法国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柯罗家里请教技法。柯罗指出他的作品中几处不满意的地方。这位青年画家十分感动,连忙表示:“谢谢您,明天我全部修改。”

柯罗问他:“为什么要明天?您想明天才改吗?要是您今天就死了呢?”

今天倒未必就死,但明天突如其来的新鲜事,意外的变化,应该做的工作,也许会把我们预计要办的事情打乱。本来可以完成的事却不能完成,甚至永远不能完成,成为终生憾事。

屠格涅夫说得十分深刻:“‘明天,明天,还有明天’,人们都在这样安慰自己,殊不知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他们送进坟墓了。”

日本曾风行“一日生涯”工作观,或称“励志观”。即把“每天”当作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

每一个人迟早都会被医生通知:“准备一下后事吧,所剩时间不多了。”我们与其让医生通知自己快到生命的尽头了,还不如每天提醒自己:这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是身体健康状况允许干事业的最后一天”。这种自我提醒,是抓紧“今天”有效工作的最好办法。假如我们能把“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对待,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方法、办事效率等就会与往常大不一样。

我们就会抓住时间为实现今生今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拼搏,我们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微关节,无关宏旨的琐事分散精力和浪费时间。

我们就会以极其和蔼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人,我们就不会再计较以往的恩恩怨怨,我们就会把毁誉置之度外,把利禄弃之脑后,我们就会豁然大度地处理一切事务。

惟其如此,我们才成为真正摆脱了精神枷锁的人,才能一身轻松,无所顾忌地去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这时工作效率之高,成就事业之大,事业开拓之快,常人就无法可比了。

抓住今天而有所作为是成就人生的里程碑,是走向成功和辉煌的最重要的起点。

别让自己停下来

顺境对人生的命运来说,是一种随时会变化的因素,越是在顺利的环境之下,我们越应加倍注意。否则,由顺转逆,会一下子把我们送入绝境。

人的一生总是处在一种变化中,这种变化从时间上来说没有顺境和逆境的不同。顺是一种趋势,把握好这种趋势就能一帆风顺,如果因一帆风顺而志得意满,一着失手,或许会踉跄落水。

很多人在没有一点成就的时候,刻苦努力,像老黄牛一样踏踏实实地工作;但一旦有一天得到一点成就后就欣喜若狂,得意忘形。这种容易满足的习惯只能让自己重新回到以前,甚至变得一塌糊涂。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就告诉过我们:别让自己停下来,尤其在顺利的环境下。

以往,我们只看到逆境对人们前进的阻碍,都企求顺境,却不知道顺境对人的腐蚀有时比逆境对人的压迫危害更大。因为在困境面前,困难和痛苦对人的压迫是明显的,使人感觉强烈,从而激励人们更加勤奋;而在条件顺利时,种种满足享乐的思想便腐蚀着人的头脑,使人变得懈怠,产生惰性,因此,一个人处在小有成就时,则是更需要警惕的时刻,需要更好地锻炼自己,使自己更具耐力和毅力,更加勤奋。

有人感觉自己总是很顺利,一点意思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惟一的法子就是经常往自己眼里揉沙子,别让自己活得太舒服,也别让自己停在原地。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体运动学教授摩尔豪斯博士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让20个学生,先坐在柔软的沙发椅上读书,过了一段时间后,又改坐很不舒服的硬椅子。

结果是很有趣的。那些坐硬椅子的学生,因为不舒服而不断调整坐姿。看起来虽然好像毛躁不安,学习的成绩却比坐沙发的学生好得多。为此,摩尔豪斯解释为:一个坐沙发得B等的学生,坐硬椅子往往可以得A等,因为后者使脑部得到更多的氧和糖的供应。至于维持一定坐姿的前者,只要几分钟不动,血液循环减缓,脑部得到的血液和营养减少,读书效果就差了。

读书是如此,生活同样也是这样。因为成功、因为舒适,我们便不再想到奋斗和拼搏,而这时,也是心灵最不能承受打击的时刻。然而,每一次成功都只是暂时的,也许下一刻失败就会到来。在人生的道路上,千万不能仅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就。成大事需要一系列的奋斗,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因此在平时多做点艰难的事情,来锻炼我们的毅力是很有用的。这样,将来的不顺利就会在每日的努力中化解了。

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庞德,在年已九十岁之时,每天仍到他的办公室去工作八小时。他的秘书说:“他很衰弱,但是每天逼着他自己从住的地方走过两个街口到办公室来,这段路要走1小时,他却一定要走,因为这使他自己觉得有成就感。”

人类的头脑在强行使用之下,常会有极优良的成果。它能造出贝多芬的奏鸣曲,一出哈姆雷特的话剧、一枚火箭、电视机、金字塔……只要你不停止思考,你就会一直走下去。

一个新闻系的学生问一名专栏作家亚当斯:“你签订合同,要每星期写五篇专栏文章时,你怎能有把握每星期想出五个新思想?”

亚当斯回答说:“如果容易到有把握的程度,这份工作就没有兴趣了。正因为我每天早晨要苦心去思考,才能使我认为我没有停留在原地。”

学生追问下去:“如果想不出主意呢?”

亚当斯说:“我就坐下来强迫自己动笔。”

“不让自己停留在原地”,不仅对亚当斯有用,也对我们每一个人有用。记住任何时候,在任何状况下,我们都不能被惰性牵制,要以勤奋为天梯,向着自己所希望的地方前进。

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会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串串果实,懒惰者只能被时间留下一声悲叹、两只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