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素质的打造
10713000000003

第3章 素质的提升(2)

快活的鸟儿反驳说:“田鼠先生,你自己上来看看吧。从草皮底下爬上来,到阳光中来吧。你上来看看太阳、看看森林,看看这美丽可爱的世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要是这样,你也会忍不住流泪。上来吧,让我们一起放声歌唱!”显然,快活的鸟儿和迷惑的田鼠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实际上,人们对待生活和世界有三种不同的态度,这就是,悲观主义,社会向善论和乐观主义。第一种态度认为,世界从整体上来说,是糟糕透顶的。这可能是最不好的一种态度。这也是对我们所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活着是否值得?人生是否有意义?”的消极的回答。悲观主义哲学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世界的本质就是冲突、无常、衰败、毁灭。现实生活都只是幻觉,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也是幻想。人类的最大的幻觉是认为自己来到人世是为了享受生活。持这种生活态度的人,往往放弃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得过且过,听任命运的安排与摆布,以各种借口自欺欺人。这样的人是生活中的懦夫。

第二种态度是持社会向善论的社会改良主义者。这种哲学观点比悲观主义大大前进了一步。在承认悲观主义的大部分观点的基础上,社会改良主义者认为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好,而且生活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总的来说,世界并不是糟糕透顶。现实情况可能不是太好。我们对大自然了解得越多,我们对人生的多重意义看得越透彻,我们就越来越倾向于相信造物主的智慧及人生的深刻意义和目的。这种学说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一句家喻户晓的诗词:”当迷雾散去的时候,我们应该彼此更加理解。”即使是牙痛,可能也是对人很有好处的。不管怎么说,在人类生活中,欢乐总是比痛苦多,幸福总是比不幸多。否定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缺乏理性的。因为在某一方面我们失去了,在另一方面我们会得到,我们会获得满足。一点不错,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有意义的,而且,这两方面的状况越来越好。

第三种也就是最后一种人生态度是乐观主义。这种学说认为,世界已经是非常美好。它指出,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人们的身体状况、社会状况、道德状况,都已经非常不错。乐观主义者认为,尽管世界上还有邪恶的东西存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还是与我们追求完美的理想是和谐一致的,世界上存在着真善美。人们正是通过邪恶去发现和选择美好的东西的;人们也正是通过遭受痛苦和做出艰苦的努力来达到最高的幸福的。

只有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才能发现法律、社会统一、团结一致的意义。“世界的公正不是在假想之中,而是在可经验的事实之中;不是在理想之中,而是在现实生活之中。”有足够的事实可以说明,生活,正因为它的实在性与潜在性,充满着希望而又令人振奋,它才有意义。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的乐观主义态度,正是体现了对生活、对世界的勇敢精神和生命的意义所在。“人们心中的希望体现了永恒。”

就象鸟儿对田鼠说的一样,我们也可以对那些悲观主义者说:“出来看看吧,先生。看看这明媚的阳光,看看这可爱的世界,你会感觉到一切都是美好的。”这样,你就会懂得生活的意义,懂得生活中各种烦恼和痛苦对于人生的意义,你就会懂得眼泪的真正内涵。每一种逆境都蕴含着等量价值的种子。生活中的痛苦经验、我们所遭受的各种挫折。所付出的代价,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感受世界的吸引力和神奇。它使得我们对虚无缥缈的来世作更多的、更深的思考。事实上,惩戒和考验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只是在上帝面前,只是在离开尘世之后。它在现实世界中也是到处存在的。我们知道,自然状态的铁矿石是毫无用处的。但是,如果把它放入熔炉,经过冶炼;然后,放入熔炉,进一步提纯;再进行锤炼和高温锻冶;把它放入一个滚筒模型之中,最后,它就可以制成一只火炉。假如铁矿石也有感觉和灵魂的话,毫无疑问,它一定会诅咒这种冶炼及其残忍性的。然而,正是这种烈火焚烧、反复锤炼的过程,赋予了自然状态的铁矿石以价值,使得它有可能变得可贵和有价值。人们常说:“真金不怕火炼”,经过烈火检验了的金子更为可贵。

人的精神世界也是如此,当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时,不要惊惶失措,而要把它看作是学习、成长的机会;在生活中遇到艰难困苦时,不要怨天尤人,而要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挑战、考验和锻炼。正是在生活中经历了各种苦难,人才获得了在某一方面的特别的才华或品质,才能感悟生命的真谛与智慧,才会觉得生命更加可贵,更值得珍惜。在《圣经》中,约伯正是历经了各种磨难和危险,才培养出超乎常人的忍耐力;保罗正是因为有了坐牢的经历,才使得心中的希望之火燃烧得更加炽热,使他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人生的磨难和痛苦是精神的最高境界,经历了这些过程的人,他们不会再感到悲观失望,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光永远不会褪色。

斩断忧虑的绳索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首先启动自己那根忧虑神经,为事情的过程担忧,也为结果而忧。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似乎染上了一种忧虑的不良习惯,他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首先启动自己那根忧虑神经,为事情的过程担忧,也为结果而忧。

与内疚悔恨一样,忧虑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最消极而毫无益处的情绪,它们都是精神抑郁最常见形式,是一种极大的精力浪费。当你悔恨时,你会沉湎于过去,由于自己的某种言行而沮丧或不快,在回忆往事中消磨掉自己现在的时光。当你产生忧虑时,你会利用宝贵的现时,无休止地考虑将来的事情。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无论是沉湎过去,还是忧虑未来,其结果都是相同的:你在浪费目前的时光。

有这样一则故事:

“睡吧,别再胡思乱想了。”一个商人的妻子不停地劝慰着,她丈夫在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了足有几百次。“嗨,老婆子啊”,丈夫说,“你是没遇上我现在的罪啊!几个月前,我借了一笔钱,明天就到了还钱的日子了。可你知道,咱家哪儿有钱啊!你也知道,借给我钱的那些邻居们比蝎子还毒,我要是还不上钱,他们能饶得了我吗?为了这个,我能睡得着吗?”他接着又在床上继续翻来覆去。妻子试图劝他,让他宽心:“睡吧,等到明天,总会有办法的,我们说不定能弄到钱还债的。”“不行了,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了。”丈夫喊叫着。最后,妻子忍耐不住了,她爬上房顶,对着邻居家高声喊道:“你们知道,我丈夫欠你们的债明天就要到期了。现在我告诉你们一些不知道的事;我丈夫明天没有钱还债!”她跑回卧室,对丈夫说:“这回睡不着觉的就不是你而是他们了。”

当凌晨三四点的时候,你还虑在心头!全世界的重担似乎都压在你肩膀上,到哪里去找一间合适的房子?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怎样可以使那个罗嗦的主管对你有好印象?儿子的健康、女儿的行为、明天的伙食、孩子们的学费……可怜!你的脑子里有许多烦恼、问题和亟待要做的事,在那里滚转翻腾!墙上糊的纸好不好?女儿的男友配得上她吗?粮食会不会又要涨价了?可怜!你脑子里的思绪东飘西荡,你仿佛永远不会再入睡了!

不,你会睡着,只要你采取一个简单的步骤,对自己说一句简短的话,说上几遍,每一次要深呼吸,放松!你要对自己说,同时心里也要真的这样想:“不要怕。”

深呼吸,一切由他去!睁开眼睛,要轻松地闭起来。

告诉自己:“不要怕。”要仔细想想这些有魔力的字句,而且真正相信,不要让你的心仍彷徨在恐惧和烦恼之中。

请记住一点,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忧虑的,绝对没有!你可以让自己的一生在对未来的忧虑中度过,然而无论你多么忧虑,甚至抑郁而死,你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现实。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将忧虑与计划安排混为一谈,虽然二者都是对未来的一种考虑。如果你是在制定未来的计划,这将更有助于你现时中的活动,你对未来有自己的具体想法与行动计划。而忧虑只是因今后的事情而产生惰性。忧虑是一种流行的社会通病。几乎每个人都花费大量的时间为未来而担忧。

既然是如此消极而无益,既然你是在为毫无积极效果的行为浪费自己宝贵的现时。那你就必须消除这一误区。其实,对一般人来讲,他们所忧虑的往往是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无论是战争、经济萧条还是生理疾病,不可能因为我们一产生忧虑就自行好转或消除,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你是难以左右这些事情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所担忧的事情往往不如你所想象的那么可怕和严重,也许想想办法,或者变换一下环境,某些担忧变得毫无必要了。

杰克是一位年近50的公司职员,他总是担心自己被老板解雇而无法养家糊口。他整日忧心忡忡,因此体重开始下降,经常失眠,经常生病。后来,他找到了一位心理咨询专家,在心理询诊过程中,专家向他明示,忧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来讲是无济于事的,并指导他如何保持心情舒畅。但杰克是个地地道道的忧虑者,他感到自己有义务为可能发生的灾难担忧。到几个月以后,他所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被解雇了,而且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失业。然而,不到三天,他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薪水更高,更加满足自己的兴趣。他不再忧虑了,而是将这时间和精力投入于工作之中,而且很快就取得了成功。杰克一家人并没有因他失业而挨饿,他自己也没有向命运屈服。

生活中,我们很多的忧虑大都如此,因此,当你不时地为生活而忧虑时,多多想想这方面的例子,你可能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

美国《读者文摘》上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有关忧虑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对忧虑心理进行了绝妙的讽刺:

如此众多的令人忧虑的事情!有旧的,也有新的;有重大的,也有微小的,而富有想象力的忧虑者总有办法将路上的行人同远古时代联系起来。假如太阳燃尽了,一年四季可能完全成为黑夜吗?如果低温冷冻中的人再苏醒过来,他们还能活多久?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小脚指头,他能否在足球比赛中进球呢?

或许你是一个“职业忧虑家”,任何事情都会令你忧虑,从而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烦恼。或许你是一个“业余忧虑者”,仅仅为自己的事情而忧虑。

冷静是制怒的良方

一个人愈是在意自己没有办法的事,他就会愈生气,愈觉得事情无法控制。

生气发怒所表示的是:你觉得自己没办法控制情况,不管情况是关于一个人迟到了、某件机器出现故障了或者碰上交通阻塞。愤怒的起因是由于你将注意力集中在你不能控制的事情上。一个人愈是在意自己没有办法的事,他就会愈生气,愈觉得事情无法控制。

一位总裁因为下级未能准备好给董事会的报告而暴跳如雷,这种情绪使他无法冷静下来思考补救方法。否则他可以让对方确定究竟报告要迟交多久,他可以向与会的人解释情形,或许另外再决定个会议时间;他也可以拟出另一个变通的计划,将还在研究的计划做个摘要的介绍。

解决愤怒的包围,关键就是让你的思维由控制不了的事物转移到可以控制的方面。当你碰到机器故障或同事迟到时,你犯不着大发脾气,浪费自己的精力;相反的,你可以采取办得到的行动,让自己保持巅峰型的冷静,在这种状态下,你才能发挥控制力,使你付出的精力收到建设性的效果,而不是徒然消耗元气,于事无补。

有些在你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了,这是难免的。设想一下,遇到交通阻塞,所有车辆全都动弹不得。而你正要准备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你心里明白,就算这回到得了会场,也绝对迟到了。气得你捶胸顿足,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后来,等你的头脑清醒一点时,你自问:“我能够把这种交通情况怎么样呢?”

你的反应是:“没办法!这是我没办法控制的。”领悟到这个事实后,你会发现自己竟很不可思议地舒一口气,整个人放松了,仿佛肩头上突然卸下了千斤重担。你的确没有一点办法让公路恢复畅行无阻。“好吧!”你对自己说,“那么在这场混乱里,我能做什么呢!”

你决定把自己的展示说明预先演练一下,同时花些时间推想可能出席会议的人和他们要提出的讨论事项。

等你把这些都想得差不多了,你顺便浏览四周的人们。结果,当你抵达会场时,心情愉快,而且比以往准备得更充分。当别人对你的迟到显出不满时,也由于你的心情,很快就化解平息了。

由此可见,即使碰到意外情况,表面上看,似乎超出你的控制范围,但是总会有一些你可以办得到的事情帮你保持平静、理智的巅峰型情境。

如何控制情绪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戴尔·卡耐基说:“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心里的感觉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人们每有所失如友情、爱人和自尊心等就觉得伤心。

你觉得伤心时,应设法找出失掉的是什么?这种丧失对你有什么影响?所丧失的曾经满足你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后能在哪里取得补偿?你觉得伤心,而且知道是谁令你伤心,应该怎么办?如果可能,就去找那个人当面直说他伤害了你、怎样伤害了你和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为什么告诉他?因为不论你是否喜欢,你的情绪一定要以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倘若不向引起你情绪恶劣的人发泄(向他发泄是应当的),这些恶劣情绪就会随时随地发作。往往发作的地点与时间都不对。妻子不在吃饭时向丈夫说出真心话,而在厨房里摔碟子,就是例子。最好是在情绪开始恶劣时就向引起你这种情绪的那个人说明。

人们在恐怕受伤害或有所丧失时就会变得焦急(忧虑、恐惧、紧张)。17岁的琼安在她母亲进医院检查和接受小手术时,家人为了不想让她担心,对她母亲的病况讳莫如深。琼安惟恐会有最不幸的事发生,开始怀疑每个打来的电话都可能传达坏消息。她非常焦急,仅能勉强应付学校和家里的工作。最后别人把她母亲的真相告诉了她,她便觉得好过多了。

如果你感觉焦急,就应设法确定你恐怕丧失的是什么——是不是别人的爱或照顾?是你对境况和对自己本身的控制?还是你自己做人的自尊心和价值感?想一想有什么能帮助你防止损失,或帮助你准备应变。

不要因为想来太可怕而把它撇开。躲避你所怕的事,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问题更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