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花木兰精神
10716000000019

第19章 气度决定高度和宽度(5)

维亚康姆公司是全球三大传媒和娱乐业巨头之一,多年来一直对庞大的中国市场垂涎三尺、艳羡不已。2001年5月21日,一中国女性所特有的矜持的微笑绽放在《财富》杂志的封面上。旋即,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媒体,就如蜂群出动,竞相扑向春天原野上盛开的第一朵玫瑰。这朵玫瑰就是MTV音乐电视频道中国区总经理李亦非。《财富》杂志选出的25位全球企业新星中,维亚康姆公司中国区总裁李亦非名列榜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女性。

李亦非女士以前是武当剑术的全国冠军,大学和研究生阶段主攻的是国际关系,在联合国供职期间还曾经负责制作过广播电视节目,刚柔兼备,玲珑剔透。由这个深谙借力打力,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天地相持之道的她来负责为维亚康姆公司的当家招牌MTV全球音乐电视频道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确实是不二人选。

在李亦非及相关人士的筹划下,MTV从1999年开始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每年一度的CCTV—MTV音乐盛典,大获成功。同时接连推出了“MTV天籁村”和“丽丽点唱机”等节目,瞄准当代大学生的榜样力量,抓住一切机会把MTV品牌渗透到青少年的头脑和习性之中。李亦非曾经在一个论坛上以非常肯定的口气表达了个人观点:“女性在整个商界的兴起是个趋势。”“做女人很好,并不像外界呼吁的那样,女人好像是一个脆弱的需要保护的群体。”

中国“航母型”企业海尔继续乘风破浪,指挥这支舰队的人仍是张端敏,但随着张氏成为“首席执行官”后,杨绵绵女士的职务悄悄改变为“总裁”,对于中国女性而言,杨绵绵显然成为一个符号。杨绵绵,先前一直担任海尔集团负责企业文化的副总裁,虽然“助手”的工作性质让杨绵绵低调得不为外界所知,但在夏季空调价格战硝烟弥漫时,她代表海尔集团宣布“海尔不打价格战”,从那之后杨绵绵已渐出水面,她的名字对于中国企业界的女性也具有了一种象征和符号的意义,只要她还是海尔集团的总裁。

有因人而兴品牌的,也有因品牌而兴人的,海尔从家电业的典范成为中国工业的典范,直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典范,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再到卖文化。用一个不完全的说法来概括,张端敏成就了海尔,海尔又成就了杨绵绵,这就是符号意义的内涵。就杨绵绵个人而论,处于一个如此优秀的企业中,站在一个如此强势的人物——张端敏的背后,杨绵绵自有她存在的价值。

李玉玲脸庞白皙端庄、气度雍容自若,在美国,她挂帅的“美国成功集团”拥有多家上市公司,营业额超过50亿美元。在中国,她投资的企业有几十家,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1999年,朱镕基总理访问美国,在洛杉矶名流云集的早餐会上,受到邀请的新移民华人只有两位,一位是李玉玲,另一位是她的丈夫。

这些商界中杰出的女性身上的气概,绝不同于现代的靡靡之音,也绝不同于那些心中只有房子、票子、车子的庸俗女性。那些庸俗女人的目标实在是很小,小到只要用一个钱字就可以轻易地实现;可是,那些女人的目标似乎又很大,大到无论再多的金钱也填不满她们欲望的沟壑;那些女人也会主动献身,也会视死如归,不过,可惜的是,她们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义,而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这样的女人,一旦遇到了困难,就很容易绝望,不懂得要勇敢地面对。

当然,在现在的社会上,也有不少这样的女子,在她们的心中,依然还记着古代花木兰的那股英雄气概。虽然在现代和平的年代里,已经不再需要她们像花木兰、像李林、像成本华那样舍生取义,只是需要她们做好自己平平常常的工作,过好自己平平常常的生活。这样的女子,她们的心里不会有任何复杂的东西,没有一丝杂质,只是有一些简简单单的理想。虽然她们的理想可能很简单,但是,这样的理想,却是在她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深的根。为了绽放自己的理想之花,这样的女子愿意面对一切的挫折,愿意战胜所有的磨难,为之所做出的所有付出,她们都无怨无悔。

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张海迪,就是一个拥有简单的理想,并且愿意努力地为之付出的女性。

张海迪于1955年9月16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出生。还只有五岁的时候,张海迪就得了脊髓血管瘤,因此导致了高位截瘫。从那时候开始,张海迪便开始了她独特又传奇的一生。

张海迪不能去学校上学,于是她便自己在家里自学完成了中学的课程。15岁的时候,张海迪跟随父母一起被下放到了山东聊城的农村,在那里,张海迪给那里的孩子们当起了教书先生。张海迪还自学了针灸,为乡亲们无偿地提供针灸医疗。后来,张海迪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多门外语,并且努力地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并取得了学位。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凭着自己优秀的外语水平,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张海迪自己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一书还先后在日本和韩国出版,《生命的追问》一书出版了不到半年,就已经重印了三次,并且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83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后,张海迪一下子成为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人,并且获得了两个荣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邓小平还亲自为张海迪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面对着纷至沓来的各种赞誉,张海迪的内心从来没有浮躁过,她一直非常的平静,她的心就像是一泓碧水,永远都是那么的蓝,那么的深。张海迪从来不会在意外界给予她的各种名声,她在意的是自己的文学作品,因为写作对张海迪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状态,她想要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并且能够让读者们从中得到快乐。张海迪的这个理想很简单,但是,对于身体高位瘫痪的张海迪来说,实现理想的道路却是走得特别艰难。

作为一个身体高位截瘫的女人,写作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曾经因为长时间的写作,张海迪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已经露出来了,但是张海迪还是在坚持写。张海迪还得了鼻癌,在没有经过麻醉的情况下,医生为她做了手术,当时,张海迪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医生是怎样用刀把她的鼻腔打开的,针又是怎样从她的皮肤上穿过去的。最终,坚强的张海迪勇敢地活了下来,并且依然坚持写作。

2002年,张海迪写作的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出版了。《绝顶》出版之后受到了一片好评,并且获得了很多的殊荣,《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向“党的十六大”献礼的重点图书,并且连续获得了“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等诸多奖项。

张海迪说过一句话,“我很痛苦,但我一样可以让别人快乐”,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会让人顿时觉得有一种诗意从张海迪的身边蔓延开来。现在,写作不仅成为了张海迪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且也已经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一个依靠。张海迪觉得,自己写出的每一个文字都可以慢慢地缓解自己身上的疼痛,自己写作的每一篇文章都会让自己感到非常高兴。说着这些话的张海迪,就是一个魅力无限的女人。

如花木兰,如张海迪,这样的女人,她们的身上都拥有着很多男人都不及的英雄气概,她们宁愿放弃自己原本很悠闲、很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选择了一条遍布荆棘、充满艰辛,却可以给别人带来很多快乐的道路。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往往会没有家人的支持,会没有同行者的鼓励,继续走下去的力量只来自自己的内心。这些勇敢的前行者们,经受住了一路的艰难,自然也就会拥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她们所付出的,是比自己的生命更加宝贵的东西;她们所收获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高尚的道义。

现实的生活里,虽然不如花木兰那时候的风云激荡,可让女人表现大气概的场合还是有的。比如在商场上,那些把数额大得惊人的货币挪来挪去,沉浮起落面不改色的女人;比如那些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敢于一言千钧的女人;比如那些虽然身陷逆境却能够坚韧持久地抗争的女人;再比如那些处世大方、与人没有磕磕绊绊的女人。

看这样的女人,就好比看艳阳当空,万里无云的天气使人精神爽朗。看这样的女人,就好比看红花怒放,坦然而又骄傲的气质使人宽慰欣然。看这样的女人,就好比看大江东去,一切细碎嘈杂的东西在不经意中被裹挟而去。这样的品质,就是难得的大气概,而只有身上具有大气概的人才能成就事业和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