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宇宙的秘密
10718300000022

第22章 世界地图集(1)

在享誉科学界的伟人中,托雷米向来声名显赫,称为天文学大家。托雷米约公元90年生于希腊,卒于168年前后,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罗马占领下的埃及度过,并在埃及写了两本成名作:一本是地理知识概略,一本是天文百科全书。这两本书曾对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其后1000多年,西方思想主要因这两本书而蓬勃发展。托雷米所著《地理学指南》发表后,1400年被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世界地图集,而根据这本书所绘地图至公元1500年代尚有出版。正由于托雷米所绘地图将亚洲绘得太大,以致看来向东伸展极远,促使许多人相信乘船西航真能绕到“印度群岛”去。托雷米的《至大论》共十三卷,论述天文学知识,当时亦公认为是天文学最权威著作,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日心说,才把他的地心体系学说推翻。

托雷米的地心体系学说以地球居中央不动,日月星辰绕地球运行这概念为基础。学说被推翻后,他仍是公认的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虽然现代只有很少人认为托雷米是地理学家,但大家仍称他为天文学家。不过,最近美国巴尔的摩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天文学家牛顿,对托雷米的天文学家地位,也提出质难。牛顿的判断是在彻底研究分析托雷米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法则之后才做出的。牛顿的结论直截了当,他说“天文学家”托雷米根本不是天才,而是骗子。

牛顿著了《托雷米罪状》一书,书中结论指出,托雷米为支持自己的理论,不惜捏造观测结果,甚至篡改较早期天文学家的发现和观测记录。牛顿慨叹《至大论》竟然取代了较早天文学教本的地位,“使我们失去了许多真正可取的希腊天文学著作……因此对托雷米只能下这样一个定论,他的著作阻碍天文学发展比任何其他书籍都严重。如果没有他的书,天文学会有更好的发展。”

牛顿要证明他这种惊人的论断,首先拿托雷米在特定时间内看到月亮位置的数值记录,与我们今天知道当时月亮所在确实位置的数值比较。托雷米宣称的观测结果极欠准确,不能借古代仪器不够精密来推搪。托雷米的观测常常还不及较他早几百年,以肉眼作的同样观测那么准确。托雷米的数值误差超过四分之一度。乍看这误差似乎不算多,不过这等于表明托雷米将仪器瞄准月亮边缘,而不是瞄准月亮中央,即使是略知一二的生手也不该犯这样大的错误,天文学家就更不用说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错误数值正好与托雷米自己假设的天文公式的数值相合。此外,他在一年中,不同时间观测太阳位置后记下的数值,也有巨大误差;同样值得怀疑的是,这些数值竟然跟他那所谓观测验证过的数值及说法完全相符。那么,托雷米是否可能拿观测结果耍花样,甚至捏造些数字以配合他的说法呢?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必须事事力求精确,应该拿观测结果重新考验自己的说法,托雷米曾否这样做呢?

牛顿宣称托雷米有一次甚至报道一项没有人能做得到的观测,这等于宣布自己是个骗子!托雷米说这项观测是古代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做的,提及的是公元前200年9月22日下午6时30分的一次月蚀。但是我们知道那一天月亮在托雷米记载的时间后半小时才升起来。因此,要不是原来观察记录属杜撰(如果是杜撰托雷米应该看出来),就是托雷米篡改了喜帕恰斯的观测结果,又或者观测结果是他自己捏造,而硬说是广受当时的人尊敬的喜帕恰斯所述,以此为自己编造的数值增加声势。喜帕恰斯的记录原本现在已失传,无从查究,不过他说的月蚀时间正好跟托雷米理论所预测的完全吻合,牛顿就十分肯定是谁在耍把戏了。

说来奇怪,进一步证明托雷米是个江湖骗子的事情却不是误差,而是使人难以相信的高度准确数值。牛顿指出,有地位的科学家全都明白,不管是在实验室内还是在实验室外测录得来的数值,都一定发生误差。这可能由于观测时人站的位置与测量仪器所成角度造成影响,或由于测量方法不太妥善,更可能是测量仪器不够精密。科学家要克服这些困难,唯有作若干次同样的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如果每次测量都尽可能做到最准确,则其误差会互相抵销。因此,原始数值必然会比较正确数值大一些或小一些,这种模式和大小可以用统计学来预测。但是牛顿说托雷米的计算常常没有这种模式。

举例说,托雷米记录的月蚀开始时间,最准确的大概有15分钟误差,一部分原因是他的时代尚无精确的计时器,也由于地球投射出的阴影四周很模糊,使观测者难以精确测定什么时候阴影刚投射到月亮边缘。如果托雷米诚实记录他观测到的时间,这种误差应该显出他计算的月亮移动模式至少有四分之一度的偏差。他计算出来的数值,误差竟然不到六分之一度。碰巧而达到这精确度的机会是六万四千分之一,如果考虑到《至大论》中其他不大可能借观测而得的精确数值,托雷米的操守就更值得怀疑了。

牛顿说唯一可能的结论是:托雷米以个人的假设为基础,推算出能支持他的说法所需的数值,然后宣称确实是从观测中取得这样的数值。他对所用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作详尽无遗的描述,也许是要使他的大骗局更加可信罢了。

牛顿的著作复杂难懂,内容仍有许多部分引起天文学家争论。但是如果证明牛顿正确无误,那么托雷米的学术讹骗既有害于天文学,也毁了他自己。因为像托雷米这样有优良设备的科学家,要取得真实数值并非难事,也许根据那些真实数值,足使他发现太阳系的真相:地球是绕太阳而转的。14个世纪之后,哥白尼才发现这真相,虽然哥白尼想尽办法以求了解托雷米的虚假数值,必然遇上不少额外困难,但哥白尼所用的数学方法和观测仪器,比托雷米当年所用的精密不了多少。因此,说来可惜,假如托雷米多花些时间观测,少用些时间伪造观测数值,他的名气也许会比现在(或以往)更响!托雷米认为地球是一个静止的正圆球体,其他天体依附在同心的完全透明壳上,循各自轨道环绕地球运行。这壳共有8层,最近地球的一层为月亮所附。此外按次序为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外围行星如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很久以后才发现。第8层附带所有其他星体。

可是主要的天体并非按这个优美模型规规矩矩地运行。有时它们在天空中似乎向后退,视其大小也有不同,显示它们是向地球靠近然后又移开。托雷米和别的古代天文学家一样,想出了一套周转圆说解释这不规则运动,就是说大圆壳上有较小旋转球面。他相信太阳、月亮和各行星都附在这些较小透明球面上。

可是即使作这修改还是解释不了观测到的天体运行现象,托雷米只好再做进一步的精细修改,提出了偏心理论:说地球不是在所有主要的壳正中央,而是稍有偏离的。这个解释就足以使古代天象观察者满意了。但后来经过更精密观测,这个理论又必须进一步修改。最后此说变成一大堆运转不灵、大小不同的偏心球和周转圆,约共有80个壳和球体。

此说流传下来,久久没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直到以哥白尼(1473至1543年)为代表的近代天文学家建立行星绕太阳而转的学说,才把托雷米的说法推翻。

基督教与天象

公元4世纪初,罗马人信奉的多神宗教渐受基督教威胁。当时基督教是新兴的宗教,信徒日多,影响力正逐渐增加,古罗马帝国历任皇帝都想抑制这股潮流。虐待基督教徒和迫害基督教支持者的残忍行为至于巅峰,或者说基督教正陷于水深火热中更贴切。很多基督教徒遭毒打、拷问、肢解、砍头,在绞刑架下丧命,或者在幽暗肮脏的监牢里长期囚禁。古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借丘比特、阿波罗、弥涅耳瓦和其他罗马保护神名义,给基督的信徒强加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严厉处罚。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布米兰敕令,帝国内施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初次确定基督教与其他宗教有同样权利。直至君士坦丁统治末期,基督教实际已经是罗马国教,君士坦丁仍然没有正式赋予基督教合法地位。公元4世纪末,狄奥多西厄斯一世开始压迫异教信仰,才正式宣布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不管君士坦丁信奉基督教的故事是事实还是传说,这故事长久以来不断鼓舞基督教徒。公元337年君士坦丁逝世后不久,塞沙里亚(罗马帝国在马勒斯坦的都城)主教优西比乌把其事收录在《君士坦丁传》中。据说公元312年10月某一天,君士坦丁率领部队向罗马城进军,想把罗马从死对头马克桑蒂亚斯手里夺取过来。此时君士坦丁在落日余晖映照的天空看到一个巨型十字架,旁边还有一行字句:“凭这个标记取胜。”就是那一天夜里基督在君士坦丁梦中显现,吩咐他擎着绣上基督标记的军旗进攻,这样就可获胜。君士坦丁立刻下令匠人用纯金打造旗标,上面以宝石缀成一个代表基督名字的图案,表示他效忠基督。而根据一些记载,兵士的盾牌上还特别漆上一个十字架。于是,君士坦丁的军队,在台伯河密尔维安桥上大败敌军,马克桑蒂亚斯在台伯河里淹死。君士坦丁旗开得胜,进入罗马,从此成了坚定不移的基督徒。

君士坦丁是否真的经历过优西比乌记述的事情呢?优西比乌说那是皇帝亲口对他讲的,君士坦丁还指天发誓说绝无虚言,更说不只他自己,甚至在他身边的兵士也清清楚楚看见过天空中耀眼的十字架。但对于此一记载,后世的人却有一些疑问。首先,一项这样惊人的天象启示何以不告诉他人而要到皇帝死后才让其他人知道?第二,一面镶嵌宝石的精致旗标,不可能一晚上就造好,而且几乎一造好就上战场去(虽然君士坦丁本人或是优西比乌,把基督显现的地点和时间说得模糊不清)?还有,君士坦丁既然如此迅速神奇地皈依了基督教,为什么要等到临死那年才接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

今天的历史学家相信,那个时代几乎人人都迷信,基督教会要争取支持必须运用各种各样可行的办法。这种天启幻象就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有力工具。那时候每个人,不管是异教徒还是基督教徒,都极相信奇迹,优西比乌记述关于君士坦丁改变信仰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不仅使与这位主教同时代的人慑服,就是后来许多代的人听了,也不敢轻言不信。

当然,优西比乌叙述的故事不一定在各方面都翔实可靠。不过有一点不容怀疑:那位皇帝进军罗马城前夕,一定发生过什么极为稀罕的事情。有些学者说君士坦丁见到的幻象可能由气象学家说的日晕现象引起,太阳光照着大气层上层的冰晶体,地上的人看来便是太阳周围形成光环。在极偶然的情况下,这些光环互相连锁,使某些观察者看到十字架的模样。这也许可以解释那天黄昏的幻象,但接踵而至的梦境就未必能解释了。不管怎样,君士坦丁在密尔维安桥上打胜仗以前,绝对不是基督教,打胜仗后却成了一个坚决维护基督教的人,这一点倒是真的。从此,在他有生之年,罗马帝国军队也始终在绣有君士坦丁基督标记的军旗下进军。在这个旗标下他所向无敌,屡战屡胜。

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以罗马城为首都,跨越中东和整个地中海区,并席卷整个西欧包括今日法国、西班牙及英国大部分的地方。公元3世纪末,罗马皇帝戴欧克里兴决定把帝国分为东西两部,自己从小亚细亚都城治理东部,由他的女婿兼心腹马克西米安留在意大利治理西部。但是罗马帝国版图实在太大,而且总有战事,这样划分仍嫌不足,权力尚须进一步分散。后来罗马帝国实际上由四巨头统治,两位皇帝主持外务,两位管理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