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刽子手行凶的瞬间,李逵同学出马了。首先,他从半空中落了下来,落下来之后,人们发现他是一个拿着两个板斧裸奔的前卫少年。非但如此,他还配有十分精致的音响效果:大吼一声!
与此同时,李逵手起斧落,两个人头落地,死的当然不是宋江和戴宗,而是“杀人无数”的刽子手!
这个场景让蔡九知府愤怒了。作为一个普世价值的推崇者,在对待自己生死的问题上,他选择了优先逃跑。现场登时大乱,埋伏刑场上的梁山好汉和李逵并做一处,杀将出去!
救宋江是晁盖的主意,也是吴用的想法,所以:这一行梁山泊共是十七个头领到来,带领小喽一百余人。可见,晁盖是拼了血本也要救宋江的,但他不知道,宋江上山不是为了劫富济贫这样的社会理想,而是为了梁山的实力和位子!相比较而言,吴用同学很清楚,他日后必将与他的第二合作伙伴宋江携手前行,开始浪漫而默契的长期性配合。
“劫法场”这一节,有两个感人的瞬间:其一,士,为知己者死——李逵做到了!宋江当时真没看走眼,别说给李逵十两银子,就是一百两,一千两,仅凭独闯虎穴、万死不辞的救人态度就值了。其二,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晁盖做到了!救宋江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本和精力,晁盖带人不远千里劫法场,且仅仅是出于纯粹的情感需要,没有任何利益和政治动机,也够了。
在宋江这漫长的一生中,真正遭遇生死的危险瞬间,就这么一次。最痛苦的时间,最痛苦的地点,往往潜伏着开天辟地,扭转乾坤的机遇。恰恰是宋江被命运翻弄,被逼到生命边缘的时候,让他这个已然是各个阶层、帮派土匪的精神偶像变身为现实里的核心领导。
就是因为要救他这个“崇高”的政治人物,才使各门、各派、各山头获得了团结协作的理由!
就这样,宋江同学得救了,而且他那个绰号里隐藏着的伦理危机,也被“逼”这个字化解掉了。口口声声说孝顺父母,说报效国家的宋江,再不必为日后上梁山找新的理由了!
无路可走的宋江,别说上梁山,就是上访,也无可无不可。很快,晁盖心安理得了;接着,李逵快意恩仇了;再接着,戴宗感慨万千了;
而后,揭阳岭这些未纳入梁山系统的好汉可以上梁山了。宋江一旦劈开枷锁,犹如蛟龙出海,大鹏展翅,对不起,他要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了。最高兴的是吴用,号称“加亮先生”的他,因为一切尽在掌握,正在捻须微笑。
站对队伍很重要
宋江在江州牢里监押,身在浔阳江畔的张顺不是不知道。但怎么办才好呢?论实力,就是把揭阳岭的绿林集团势力都叫上,去劫狱也风险丛生。张顺非常清楚:戴宗要想放宋江,不是一件难事,为什么迟迟没有动静?
有一件事情,张顺只能推测:梁山兵强马壮,劫法场有难度,但毕竟干得了,但他们干不干呢?
救不救宋江,的确是一道难题。
张顺经过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答案:有实力的时候,我们要的是结果,如果没实力的时候,大家在乎的是态度。
凭借这个答案,张顺立刻整理出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宋江是有威名的人。第二,梁山也好,戴宗李逵也好,救不救宋江目前是一个未知数。
第三,张顺拉上揭阳岭的各位老大也不具备救宋江的实力。第四,不救宋江,江湖上传出去,说不过去。第五,进行救宋江的豆腐渣工程:表面上要真救,实际上真不救。张顺的态度不是一般的好,为了保住自己够义气的形象,他迅速发出了揭阳岭绿林集团的召集令,并带领大家巡游在浔阳江边五个昼夜。这一百二十个小时,他们顶严寒,应酷暑,充分发挥了绿林集团成员不怕蚊虫叮咬的优良传统,集中表现了绿林集团成员“拒腐蚀,永不沾”的思想觉悟。
张顺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了,原因在于:梁山好汉已带领宋江杀出城外,宋江被监押,不但李逵想跟政府单挑,而且梁山人马也大批下山,此时,得来点真格的了。
正当宋江面对浔阳江的滔天巨浪一筹莫展的时候,张顺带领这些很有觉悟的揭阳岭绿林集团成员及时出现在浔阳江上。弄潮儿在涛头立,扁舟三叶,分别站着:张顺,张横,李俊,李立,穆弘,穆春,童威,童猛!
需要上船的人也不少,除了宋江、李逵和戴宗之外,还有:晁盖、花荣、黄信、吕方、郭盛、刘唐、燕顺、杜迁、宋万、朱贵、王英、郑天寿、石勇、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
现在我们看看这些人的势力构成。
和宋江近的共十八人:戴宗、李逵、花荣、黄信、吕方、郭盛、燕顺、王英、郑天寿、石勇、张顺、张横、李俊、李立、穆弘、穆春、童威、童猛!
和晁盖近的共七人:杜迁、宋万、朱贵(前面三位的老大是林冲干掉的,对晁盖有多近,尚难把握)、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这五位是晁盖死党)。
感情是需要磨合的。张顺及时出现之后,发现宋江有这么大的道德感召力,立刻决定出手救宋江,这种想法很有代表性,他代表了揭阳岭派每个人的真实想法:既然梁山为救宋江倾巢出动,可见宋江这个人多么有用。既然宋江这么有用,保护宋江就应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看到张顺等人大义凛然,雪中送炭的豪举,站在晁盖背后的那些离宋江更近的人自然会想:宋大哥就是不一样,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晁盖也不是木头人:宋江兄弟的人品,真不是优秀作品可以塑造出来的。唯一特别的是一个没有太多想法的人,那就是找到舞台的李逵,别人把厮杀看成暴力,他把厮杀看成游戏。面对官府的刀枪剑戟,李逵兴奋了,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来,并用嗓门自配音响效果。
有这样一个为宋江卖命的人,宋江的威望指数迅速飙升。各位好汉,你们还犹豫什么,再慢点,思想觉悟就有问题了,还是跟着李逵一起杀将过去吧!
果然:众多好汉们一齐冲将出去,杀得那官军尸横遍野,江水尽染,直杀到江州城下。城上策应官军早把擂木扎、炮石滚将下来。官军慌忙入城,关上城门,好几日不敢出来。
此时此刻,出身大地主家庭的穆家兄弟晓得,该他们给宋江献殷勤了,谁叫老子家里有钱。
成本这个东西,真是越多越好,就是加入草莽集团,也要讲究实力。尽管穆家兄弟没有李逵那种不要命的勇气,但他们有钱,刚从虎口出来的宋江最需要的是什么?各位梁山好汉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休息,是酒肉,是招待他们的热情。就这样,宋江一行全部跑到穆家庄避难。
“劫法场”一节,宋江是一个观察者,他密切地注意着各个利益集团的心理动向,并为自己迅速走上梁山一把手的领导岗位,进行着深谋远虑。
阴谋、阳谋必不可少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个义字,让宋江在江湖上,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出手阔绰也好,救人危难也好,到底是因为义,还是因为不义?看一个人,不仅仅要看一个人遵守的道德规范,我们要穷本溯源,看他在追求什么?一个人的追求,最终决定了这个人的出牌方式。宋江出手阔绰也好,救人危难也好,不是因为他有一副菩萨心肠,而是他想收买人心,为其所用,日后东风一遇,就可化龙而起。为报宋江当年的通风报信之恩,晁盖千里迢迢,带领梁山骨干力量,到江州血洗法场。这个恩情,和宋江当年救晁盖相比,强之百倍。以晁盖的实力,即便宋江不报信,朱、雷二都头难道不懂得送晁盖人情?
应该说,到了现在这一步,感恩戴德的应该是宋江,而不是晁盖。可是,这不符合宋江的性格逻辑。
穆家庄此时灯红酒绿,各位英雄救驾有功,推杯换盏,喝的正兴时,只见刚从虎口脱险的宋江突然站起身形,发表了如下可耻的言论:小人宋江,若无众好汉相救时,和戴院长皆死于非命。今日之恩,深于沧海,如何报答得众位!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这冤雠如何不报!怎地启请众位好汉,再作个天大人情,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那时回去,如何?
注意:宋江的发言对象是大家,而不是晁盖。没有晁盖带领梁山人马,宋江必成官府刽子手的刀下之鬼。去江州劫法场,是真正的虎口拔牙,晁盖为了宋江,已经拼了老本。何况,晁盖贵为梁山之主,无论是从个人感情,还是从江湖威望,宋江若想重新杀回江州,他都应该跟晁盖先商量商量。
何况,为了发泄一己之恨,让数百名兄弟再入龙潭虎穴,出生入死,这种行为,对宋江来说是义气,对这些兄弟来说,可真的很不义气。晁盖不是宋江一个人的大哥,还是手下很多兄弟的大哥,这个险,他不能冒!
对宋江的这番愿景,晁盖站在全体绿林集团成员的利益立场,发表了义正词严的抗议:
我们众人偷营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得?似此奸贼已有堤备,不若且回山寨去,聚起大队人马,一发和学究,公孙二先生并林冲,秦明,都来报仇,也未为晚。
晁盖这番话,合情合理,而且用未来的许诺,给足了宋江的面子。晁盖的意思,不是不给你宋江报仇,是现在没必要冒险。事情到了这一步,宋江该让步了吧?
会让步就不是宋江了,明明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但宋江绝不放弃自己报仇的追求,于是他把自己的请求转换成要求——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做了准备。
这个机会为什么好呢,宋江拿出了两个论据:第一,山遥路远;第二,江州必然申开明文,各处谨守,不要痴想。
在场的各位好汉,除了李逵,可能都知道这个要求太过分,而这两个论据更是站不住脚,山遥路远是事实,可大家这么老远来救你,你忍心让大家为了你泄泄私愤,再次往钢丝上走?何况事发之后,官府早已如惊弓之鸟,现在的防备是严密,还是懈怠,还用明说吗?
但是,谁去捅破这个窗户纸呢?如果说不给宋江报仇出气,大家面子上过不去。说给宋江报仇,又显得自己思想觉悟太鹤立鸡群了。怎么办?
没事,宋江有好兄弟,早就想让宋江当老大的花荣跳了出来,告诉大家:“宋江大哥说得有道理。”
所谓的道理,有时候就如同花荣这个夹带私货的支持一样,不需要理性分析,只考察人气指数。
什么是兄弟,当你错了,依然站在你的立场上的,就是兄弟。什么是道理,当你错了,依然有人支持你的,就是道理。
花荣的话如暗夜里的明灯,为大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支持宋江!可以想象,晁盖当时的脸色是多么的难堪,老大当到这个份儿上,是应该反思反思了。
但花荣熟视无睹,把宋江的要求迅速转化为实施报仇计划的具体行动方案:只是无人识得路径,不知他地理如何。先得个人去那里城中探听虚实,也要看无为军出没的路径去处,就要认黄文炳那贼的住处了,然后方好下手。
事已至此,晁盖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了。晁盖的支持率在这一刻迅速下降,宋江的人气指数则迅速飙升。
宋江这么做,可不仅仅是为了杀一个黄文炳吧?梁山越来越近了,作为一个优秀的基层高级政工师,宋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马不停蹄地对晁盖进行引导。但他可能不知道,晁盖是一个接受能力很强的人,他不但笑纳了宋江对梁山的发展规划,还有更进一步的举动:让位!
梁山聚义厅前,众好汉神情凝重,是打劫这个神圣的使命,让他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现在,大家要在聚义厅前庄严地宣誓:为梁山的打劫事业奋斗终生。
宣誓完毕,看着下面作风严谨、工作踏实、体健貌歪的各路好汉,晁盖那种唯才是举的责任感油然而起。他认为,如果不是当年宋江给他报信,让他赶紧亡命天涯,梁山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面对晁盖的热情相邀,宋江充分发挥了拒绝诱惑,步步为营的战略思想,以坚持真理的精神,有理有据地对晁盖的提议进行了反驳,几次交锋之后,迫不得已的宋江只有拿出铁的事实,让晁盖放弃让位的想法。
这个证据太神奇了,我们看看:“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语言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不但可以隐藏着理性的逻辑,还可以饱含着各种复杂的感情。这样,事实就可以隐藏在语言中。这句话听起来多么婉转动听,多么友善和气,但事实是残酷的。我们若将这句话中宋江拒绝当老大的感情色彩剥离,去看一个没有被加工的事实:那就是晁盖比宋江大十岁,所以宋江不当梁山寨主。
这个证据足以让晁盖暴跳如雷,但晁盖不但没有生气,还继续就让位问题和宋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由于宋江坚持拒绝这一邀请,晁盖只能作罢,并因此更加热爱宋江这样一个不好权势的好兄弟。
就这样,晁盖继续在梁山领导人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宋江成为梁山的二号人物,吴用和公孙胜两个知识分子分别成为梁山的三、四号人物。
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内部斗争的首要问题是分清亲疏远近。梁山核心领导层确立之后,对老大的位置垂涎三尺的宋江开始了内部斗争的第一步——拉帮结伙。不能不佩服宋江的脸皮,晁盖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派系安排:“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看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面对这种毫无情理的安排,晁盖沉浸在兄弟之情的喜悦中,吴用对新主人宋江暗翘大拇指,公孙胜则悄悄地沉默了。最配合宋江的,是台下的众人,大家纷纷就这一安排表示热烈的支持,并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现在,大家再看看新旧势力对比:
左边: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九人)。
右边:花荣、秦明、黄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张横、张顺、燕顺、吕方、郭盛、萧让、王英、薛永、金大坚、穆春、李立、欧鹏、蒋敬、童威、童猛、马麟、石勇、侯健、郑天寿、陶宗旺(二十七人)。
左边的林冲是前朝遗老,为晁盖成为梁山领导人起了决定性作用,竟然被排斥在核心领导层之外,而晁盖对此一无所觉,林冲会高兴吗?就记得宋江对你的救命之恩,我火并王伦,背着骂名,你晁盖不管不问?
宋江对刘唐和三阮有过救命之恩,让他们在晁盖和宋江之间作出立场上的选择,很难。
杜迁、宋万和朱贵都是前朝遗老,对第一代领导人王伦旧情未去,又怎么可能对晁盖死心塌地。何况此时宋江咄咄逼人,形势顺流而上,又怎么能让他们不投向宋江这棵大树的怀抱?
至于白胜,晁盖即便对他有救命之恩,他人单力薄,还曾经做过叛徒,出卖过朋友,又能如何?
至于右边这些好汉,无疑不跟宋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花荣等清风寨势力集团,真是个顶个的好兄弟,怎么说他们都在梁山逗留许久,竟然不要工龄,积极要求重新填写入职申请,他们用意何在?
宋江就这么一招,让晁盖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宋江上梁山,代表了最广大梁山好汉的根本利益,是梁山跨时代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我们即将欣赏梁山在宋江手里如何发展壮大的时候,有必要对梁山进行一下历史性回顾。这就是所谓的继往开来。
事实证明,要发展,必须尊重历史,必须尊重传统,但又要有所突破。对梁山的历史性回顾,不是去瞻仰梁山历史上创造的灿烂文明成就,而是去了解梁山发展的优势和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