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上海十里洋场变血海
攻占南京日寇铁蹄踏江南
1937年8月,华北的战火还在熊熊燃烧,日军又在上海挑起战端。日本在上海拥有租界虹口,并派驻了海军重兵防守。日本海军一直想在“大陆政策”上强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们见陆军发动的华北战争为皇军立了头功,认为假如中日两国在河北与内蒙进行决战,那么日本海军仍然只是一个配合的角色而已,要想有作为,就必须在上海重新起事(曾在1932年制造过“一·二八”事件),创造出辉煌的“战绩”。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在西方列强的经营下,已成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号称“冒险家的乐园”,同时又是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通向华中的门户。日本对上海早就垂涎三尺。
日本海军在上海的日租界中,早就秘密建设了有如要塞般的防御工事。当中国人民反日的风潮开始在上海出现之时,日本海军以保护上海的日本侨民与工商业为由,立即采取行动,增加在上海的兵力。同时强烈建议日本参谋本部,应该在上海展现军力,以打击中国的政治与金融中心,增加速战速决战略的威力。
日本参谋本部的战略部署一直是以防苏作为国防的重点,因此不希望再将兵力分散到华东,所以没有同意海军增兵上海的要求。但力主进攻上海的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却不甘心,变着法儿制造事端,为在上海重燃战火寻找借口。
机会终于到了。8月9日下午6时左右,穿着便衣的日本上海特别陆战队西部派遣队长大山勇夫中尉带领水兵斋藤要藏,乘坐一辆摩托车,蛮横地闯进军事重地虹口机场。机场卫兵上前拦阻检查证件,大山勇夫拔出手枪打死卫兵。中国士兵当场击毙大山和斋藤酿成虹桥机场事件。这使日本海军在上海增兵找到了借口。日本海军陆战队首先在8月11日增援上海,并向上海当局提出强硬的无理要求。
日本决定增兵3万,由海军舰队火速运往上海。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接到日本政府训令后,就去找上海市长俞鸿钧谈判,要求中国政府撤退代替中国军队驻守上海的保安部队,拆除所有防御工事。中国政府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这些无理要求。日本于是便加速向上海运兵,动员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和日侨“义勇团”备战,又将30多艘作战舰只集中到吴淞口一带。
8月12日晚,日军一个师团开抵上海。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冈本得到军方通知,便向俞鸿钧发出最后通牒,限中国军队、警察及所有武装人员退出上海,把上海交由日军接收,并限定中方在8月13日正午以前给予答复。对于日方的无理要求,中方不予理会,战争处于一触即发之势。
蒋介石在衡量各种因素之后,决定将精锐的中央军紧急调往上海布防,以防局势急转直下而危及到首都的安全。8月11日晚上,蒋介石同意派遣全副德式装备的87师、88师前往上海,同时开始调集更多的部队向上海外围地区移动,其间也有化装的保安队与便衣队。8月12日清晨,大量的中国军队开始进驻上海市区,这立刻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上海市民更是民气高昂地欢迎中央军的到来。
8月13日上午9时过后不久,在上海北站与宝山路一带,发生了日军便衣队与中国保安队互相射击事件,接着事件持续扩大,上海各处都开始传出枪声。八字桥是在宝山路与日本海军司令部之间的大水沟上架设的简易通道。13日下午,在八字桥的持志大学附近,日军突然向桥对面的中国军队88师开枪射击,中国军队奋勇还击,双方展开了更为激烈的枪战。下午4时左右,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挂出了全军出战的战旗,停泊在黄浦江与长江水域的日本舰队,立刻万炮齐发,射击中国军队阵地与上海市区。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沪会战,自此拉开了帷幕。
在上海的中日双方的前线指挥官,都记得“一·二八”事变的前车之鉴与历史教训。因此,谁都想先发制人抢先发动攻势,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中日双方的战线主轴是在黄浦江的东西向作战,中国军队由西往东进攻,企图将日军赶进黄浦江;日军则是由东往西打,企图扩大日本援军登陆的桥头堡。
开战前,日海军悄悄在虹口集结重兵,据守丰田纱厂,做侧击真如、北新泾的准备,还把一部分兵力隐藏在内外绵纱厂,企图渡过苏州河,截击麦根路车站,迂回进攻中国军队之后背。
8月13日,长谷川清坐镇黄浦江中的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命令日本海军陆战队从横滨桥、天通庵一线发起进攻。
张治中将军率领中国部队主动出击,采取凌厉攻势,打算在日军援兵未到前一举歼灭在上海的日军,然后再与日本的增援部队展开决战。中国军队士气高昂,准备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
开战之初,由于中国军队缺乏准确的情报,并不知道日本军队早已在上海的日租界内,秘密兴建了坚固的军事据点,因此日军在刚开始进攻时,虽然在人数上只有15000人左右,但由于可以据险顽抗,又有优势的海空军火力支援,所以中方作战尽管勇猛,几度近距离攻入日军阵地,但是却无法攻克日军的要塞据点。
长谷川清见日军初战失利,当即请求日本政府火速向上海增兵,派空军助战,派资深望重的陆军指挥官到上海指挥作战。日本军部当即指示日本陆军航空兵出动飞机轰炸杭州笕桥机场。号称日本飞行员“四大天王”之首的木更津航空队队长高桥宪一率队出征。
按照中国统帅部原先的作战计划是在华北决战,因此中国新成立的空军奉命北调,准备轰炸平津的日军。在蒋介石决定将中日的决战地点改在淞沪之后,空军又奉命紧急南飞,刚驻进基地,就爆发了“八一三”上海之战。此时,日本的第3舰队以绝对优势的火力,猛轰中国守军的阵地,造成中国军队极大的伤亡。因此,中国空军决定在8月14日清晨,主动对日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第一波的攻击目标,就是停靠在长江水面上的日本舰队。中国空军对日本舰队成功的突击,激怒了日军,驻台湾新竹机场基地的日军木更津与鹿屋联队出动,企图一举摧毁京沪地区的所有中国空军基地。当天入侵的日本空军机群,遭到中国空军第4大队高志航队长所率领的战机编队的反击,一交手就有4架轰炸机被击落。随后,又攻击日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炸得整个舰队乱作一团,首开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日本空军简直不敢相信这个结果。全体中国人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欣喜若狂。为表彰中国空军的不俗战绩,国民政府宣布8月14日为中国的空军节,以纪念中国空军这种超乎水准的表现。
为了挽回面子,日本空军立刻在第二天(8月15日),全面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国空军发动歼灭性攻击。在连续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战中,日本空军战机竟然被击落46架之多,号称“飞天战神”的木更津与鹿屋联队被打得溃不成军。这时,长江三角洲地区兴奋的中国人民,竟然不畏日本飞机到来的空袭警报,纷纷跑到屋外与制高点,观看中日飞机的空战格斗,为中国空军呐喊助威;各地纷纷举行火炬游行,以表达他们对于中国空军的支持。
中国空军才刚刚勉强成军,在数量与质量上都不能与日本空军抗衡。这其中涌现出的沈崇诲烈士以人机一体的方式撞击日本军舰、阎海文烈士跳伞拒绝向日军投降而举枪自尽等英雄事迹,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就连日本都觉得可以用来作为激励武士道精神的榜样。
8月16日,中国空军再次轰炸日军设在公大纱厂和虹口地区的阵地,中国陆军从左右两翼缩小了对日军的包围圈,浦东日军被迫放弃三菱、太仓、日清等公司的仓库和码头。
中国军队乘胜向设在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发动进攻。日军在那里修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的堡垒,易守难攻,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连攻不克,战事处于胶着状态。
长谷川清连续遭受沉重打击,紧急向东京发报求援。陆军大臣杉山元忙与参谋本部次长梅津美治郎商量派兵问题。后经裕仁天皇批准,任命松井石根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率第3、第6、第11师团和第13师团一部紧急驰援上海。
松井石根1878年生于日本名古屋。1904年他到中国东北参加日俄战争,后任关东军司令部副官、步兵旅团长、陆军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当过日本驻华使馆副武官、驻上海武官、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1929年任第11师团长,1932年任驻台湾日军司令官,1933年被编入预备役。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他再次被召用。后来参与南京大屠杀,日本投降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
松井石根上任后,制定了攻占上海的作战计划。
8月22日,松井石根率上海派遣军司令部人员乘军舰到达上海以东的马鞍列岛,遂把第11师团长山室宗武召来密谋登陆方案。山室宗武根据松井石根的命令,于8月23日凌晨由大型运输船换乘登陆机动小艇到达川沙河口,占领出发阵地。他一声令下,日军突然发起冲击。于是,中日双方的上海之战主轴开始由东西向转为南北向。日军从长江沿岸登陆,作战轴线由北向南延伸,企图切断中国军队与南京方向的补给线。这样一来,中日之间淞沪会战的主战场,就在上海西北的郊区展开,整个战场的方圆半径不过几十公里左右。
中国军队估计到日军有可能在川沙登陆,事前做了一定的部署。中国将士奋勇抵抗,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川沙一度失守。
罗店是通往宝山、上海市区、嘉定和松江等重要战略据点的几条公路的交叉点和枢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日军要攻占上海,必先夺取罗店。第11师团长山室宗武、参谋长片村四八亲自向第10旅团长天谷直次郎布置进攻罗店的任务。罗店一度失守。与日军针锋相对,蒋介石也在南京下达了夺取并死保罗店的命令,严令第3战区前敌总司令陈诚夺回罗店、川沙,消灭登陆之敌。于是,中日两军在罗店展开激战。天谷直次郎首先率领第10旅团展开轮番攻击,日军先用步兵重炮轰击中国守军阵地,又利用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日本海军第3舰队重炮和出动飞机进行狂轰滥炸,企图摧毁中国守军阵地,掩护步兵进攻。
中国第67师官兵在师长李树森的指挥下拼死反击,夺回罗店。师团长山室宗武急电松井石根,要求绕过罗店进攻上海;松井石根强调罗店在上海战役中有重要地位,不改初衷,命令山室宗武率该师团精锐全力争夺罗店,并调藤田师团一部前往增援。
这样,罗店战斗迅速升级。日军动用陆海空火力狂轰中国守军阵地,中国守军常常整营整连牺牲在日军的强大而猛烈的炮火之下。但中国将士们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冒着密集的炮火将入侵日军团团包围。
见此情景,松井石根遂命日军大量增援,将中国援军反包围起来;此时,蒋介石也派援军赶到,再对日军施加包围。于是,形成中日两军阵地犬牙交错、短兵相接的阵势。中国官兵前赴后继,愈战愈勇;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哀叹罗店是“血肉磨坊”。
中国军队先发制人的攻击,没有击溃日军,反而引来日军援军的侧翼包围。为争取主动,蒋介石重新部署在上海作战的兵力,成立第3战区,派出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防守浦东到杭州湾阵地,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防守上海市区,而陈诚的第15集团军负责上海市郊到长江的防线。而此时日军攻击的重点,正是上海西北方的市郊地带,日军希望能够切断中国军队与南京相连的补给线,以包围在上海参战的中国军队。这时候,日军还没有看出,蒋介石已经决定在上海孤注一掷,以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与日军决一雌雄。
日军拥有绝对的海空优势,他们对中国军队阵地进行摧毁性的密集轰击,中国将士血肉横飞,死伤无数。其中守宝山的姚子菁营,全营战死,无一生还,最为壮烈。在罗店争夺战中,中国军队的伤亡几乎到了有死无回的程度。陈诚的第15集团军,才打了不到半个月,就已经少了一半以上的兵员。到了9月10日,中国军队才放弃反登陆的滩头决战,退到河道密布的内陆,防守马路河到蕴藻浜,以及潘泾到杨泾地区。
此时的上海之战,已经成为全球新闻关注的焦点,没有一个国际军事专家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中国军队竟然能在上海力战日军,以为最多防守一个星期的战斗,竟然演变成艰苦的拉锯战。中国军队猛攻张华浜车站,攻势之猛烈,前所未有,整个上海租界全被炮声与火光所笼罩,令中外记者目瞪口呆。日军拼死反击的结果,也只能勉强守住阵地而已,北站、八字桥等阵地,仍然掌握在第9集团军的手中。
松井石根满以为指挥日军10万精锐部队,可一举攻克上海,没想到打成平手,不由得想起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被迫三易统帅的往事,害怕重蹈盐泽一郎、植田谦吉、野村吉三郎的覆辙,急忙向东京当局再次提出增兵的要求:“根据上海的敌情及地形,要给南京军以大的打击,最小限度需要5个师团。”
日本军部首脑接到求援电报后,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感到吃惊,但对于上海派兵意见不一。陆军大臣杉山元力主增兵,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坚决反对。石原莞尔为使日本避免陷入侵略战争的深渊招致惨败,以向参谋总长闲院宫提出辞职相要挟。闲院宫载仁亲王不愿得罪任何一方,于是9月16日背着石原莞尔进宫向裕仁天皇启奏:“内定增派第9、第13、第101师团及台湾守备队(用以占领崇明岛飞机场)到上海,再派后备步兵10个大队到上海。”裕仁天皇当即批准实施。这样,日本的上海派遣军已经是拥有5个师团、两个旅团,以及陆海空的特种部队,总兵力超过16万人。
针对日军增兵,蒋介石也于9月21日下令改组第3战区,自己亲自兼任战区司令长官,将上海的作战部队分成左翼作战军(陈诚)、中央作战军(朱绍良)、右翼作战军(张发奎),同时将所掌控的中央军几乎全数投入战场。此时华南、华中甚至西南的各路地方派系部队,也毫无保留地陆续赶往上海增援,出现了勤王之师(拥护中央)四集而共同抵御外侮的作战情景。上海的战事,已经融合了中国所有军民的血泪、力量与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