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请你温暖,无论这世界多冷漠
10729800000010

第10章 请你努力:让你难过的事,有一天,你一定会笑着说出来(2)

他是母亲的好友,年轻时追求过母亲。后来家中困难,他几次接济,助我们渡过难关。这层关系,外人并不知道。母亲有意让我做他的干女儿,她不忍他老无所依,并以此作为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报答。他婉言拒绝,开玩笑说:“我更希望成为你女儿的朋友。”

我与他,每次见面都不会有太多交谈,大多时候,他说我听。他教我做人处世的道理,说,不要太在意得失,不要过急地抓住想要的东西。在做一件事之前,先想清楚这件事带给自己的利弊。从困境中学到解决和提升的方法。尽可能低调,与周围每个人相处融洽,不必计较他们的真情假意……你要在这个年龄让自己尽兴和满意,让他人更多地包容和接纳你。

他如一个再亲近不过的长辈,循循善诱,恨不能将几十年悟到的心得全都灌输于我。我心中感激,却也悲凉。在他的心里,也许我更适合做他精神的慰藉品,可我始终是自己,不能代替他逝去的孩子。有时不免想,人为何要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需索代价。一面唯恐别人知道他的软弱与忏悔,一面很希望别人理解内心的可为与不可为,获得自我拯救。但这一切对如今的我而言,没有什么意义。

他入狱前最后一次与我见面,大概已经知道那天很快就要到来,没有惊惶与不安。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温暖,微风轻拂。我们依旧像过去的每一次,散步来到河边。这天的他话格外多,问我交男朋友了吗?打算在北京定居还是回来?书写得怎么样?一个人是不是很辛苦……全都是些生活琐碎的事。我知他想再扮演一次父亲的角色,对我,对心中多年不肯放下的执念。我们驻足看了河面许久,水面微微泛起涟漪,他目不转睛地看着,直到太阳落山。

想象中的那条鱼没有出现,或许从未出现。他依旧蹲下身,双手伸入水中,水滴穿过指缝,消失不见。那一刻,我仿佛见到小小的她,渡河而去,渐行渐远。

他被带走的那天,风雪交加。警车驶入家中,他正坐在女儿的房间,非常平静。妻子为他梳头,穿上最后一件大衣,弯腰给他系鞋带,他们相视一笑。这是母亲告诉我的。她带我去看他,他问:“你对我失望了吧。”我摇摇头,对他说:“心中有牵挂,生命才能坚强……你要坚强。”他轻轻笑起来,很满足。

突然想起一句话,我们所受的种种世间苦,不过是为了给爱的人赎罪。苦有多深,爱便有多深。而生命的坚强,并非心中没有牵挂。是牵挂太深,把自己锻造成一柄坚韧的利剑,收敛锋芒,交给黑夜。

在漫长的黑暗孤寂中,在余生的平静赎罪中,见到晴天。

{你关注的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看到一则帖子,是教你如何看一个人。说不合群、独来独往的人,必然有过人之处;受人嫉妒、非议的人,必然具有某方面的能力;找男女朋友时,眼光挑剔的人更追求完美;在人群中发出不同声音、敢于得罪人群的人,必然有能耐;固执的人大多时候比随顺的人要强;狂妄的人之所以狂妄是有资本;走路比别人快、腰杆比别人直的人,不可小觑;喜欢静静沉思、走在路上神情镇定不东张西望的人,一定很有自己的想法;当一群人都反对,仍然不改变自己想法的人,将来会成为大人物;为了生存能放下架子捡垃圾、擦皮鞋的人,日后会有出息;几乎听不到他说谁很厉害的人,自己就很厉害;今年做的事明年继续做,这种人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定会成功;能够很好地品评各种人物的人,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大多数人似乎觉得周围的人相差不大,这是缺乏洞察力的表现;激进的人日后一旦变得稳重,定有作为……

说到底,人要笃定自信,要擅于从同类中找到自己被埋没和误解的品质。

我们很容易随波逐流,甘于做一个与常人无异的人,即使本身有才能、有远见、有梦想,也会因环境的影响、别人的不理解、自我的放弃而让才能丧失、梦想磨灭。这是非常可惜的事。为何总觉得不够?为何总是唏嘘遗憾?想一想自己,是否在最应该坚持的时候放弃,在最需要抵抗的时候妥协。

要和给自己带来提升的人在一起,无论工作关系还是感情生活。要对自己有标准,对生活在周围和喜欢的人有标准。茫茫人海,为何会与她性情相合,为何会与他走到一起,一定有原因。彼此能看到对方的深切困惑,能感应对方的强烈需求。这便很好。

日子过一天是一天。时常觉得,那个可以用力去爱的人,是找不着的;那个足以共享秘密的人,是不存在的。与异性朋友聊爱情,说,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完全是扯淡,你赶紧凿山渡海,抓也要抓一个来。问题是,在山与海的另一边,是否住着等待你去捕捉的猎物,能抓到的不过是虚空和风。

一个让你驻足、徘徊、反复惦念的人,一个让你长久渴慕、心驰神往的人,是等不到也抓不到的。任何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心追逐还是无心偶遇,都不会是简单粗暴的捕猎游戏。建立清淡对等的关系,有自己纯粹坚固的天地,听丝竹之音遥遥举杯,坦然邀请或是不请自来。这才是最稳妥健康的相识、相恋、相认。

一些人在玩游戏,一些人在跳舞,一些人在大声说笑。另一些人在独自看风景,闭目听音乐,默默品尝美酒。没有相互斗争、鄙视、厌恶、敷衍、攻击。真诚相待,淡淡欢喜。即使做不到如对方那般,即使明明知道观念不同、兴趣不同、性格不同,也会欣赏他们的言谈,理解他们的行为。这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生活是一个小小的圈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坦然自如,没有比之更轻松愉悦。那些让你身心愉悦的人,不要计较他们的缺点;那些曾带给你帮助的人,不要计较他们是否在不经意间伤害了你;那些默默无闻甘于平淡的人,要看到他们的善良和闪光之处。反之,你又是否给予对方愉悦、帮助、温暖与善良,而同样让他们不在意你的恶、你的失、你的穷困和过错。

我们遇见的人、关注的人、结交的人、欣赏的人……与之生活并相爱的人,潜移默化中发生影响,成为照亮自己的镜子。他们的存在,是为了与你相认,从这面镜子中看到另一个自己及所在的天地。

“你关注的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的确是这样。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做一件事,先设立目标。一份薪酬高却并不热衷的工作,与一份薪酬低却适合自己的工作,你会选择哪个?我选后者。

毕业后,我没有立即工作,而是一个人背包几乎走遍了沿海所有城市。一路向南,从大连到青岛、到上海、到宁波,落脚点是温州。看遍江、海、河,穿过内陆去了武汉和西安。真正的工作经验其实很少,毕业几年,留下记录的工作只有两份。

可我不后悔那时的肆意与任性,年轻就是随心所欲、独自闯荡的资本。

毕业前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在学校的时间非常少。为此,大二那年搬出去租房子,一个人住一间阴面的小房间,没有空调和暖气。因为瞒着家里,房租只能自己担负,那时候在学校组了一支乐队,每个周末再忙都要回去排练。我是架子鼓手,想拥有一套雅马哈鼓,去酒吧和7-11店打工,攒了半年的积蓄才买下来。

想到处旅行,便去北京考下了中文导游证,一年后,拿下英文导游证。在故宫遇到一个德国老人,他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英语都不是我们的母语,却一路陪伴,相谈甚欢。给他免费当了三天导游,带他去长城、天坛、颐和园……分别之际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一年之后他寄给我他出版的游记,并在后记对我表示感谢。

每个周末出门带团,非常辛苦。天不亮便起床,深夜两点后才能入睡。有时,醉酒的客人要求晚上陪他去兜风;有时,客人与客人之间因房间安排产生纠纷……这些要求和问题都需要及时解决,没有人帮自己。那年,我十九岁,第一次带团去鸟巢,因为司机不认道儿,在北五环绕来绕去。那天是全球熄灯日,一路上看不到灯光,车辆很少,满车游客十分疲惫,因为迟迟找不到目的地开始抱怨、发火。大家纷纷要求下车,并要向旅行社投诉我和司机。因为人生遭遇的第一次质疑和指责,内心十分委屈,但我知道这是我的责任,不能逃避。

后来,还是找到了地方,恰巧熄灯一小时结束,奥林匹克公园的灯全都亮起来,如梦似幻。仿佛穿过一夜黑暗突见黎明,大家忘了之前的不快,纷纷下车参观、拍照。陆续有人找我为他们拍照,他们宽容地谅解了我,几位旅客为刚才的行为道歉,小孩子给我糖吃,老人拍拍我的肩,说:“孩子,我们都能理解……”那一刻,我有了想哭的冲动,真的哭了出来,非常大声。

所有人都不知所措,想要安慰的话堵在喉间。司机尴尬得涨红了脸,一个劲儿地道歉:“小姑娘,是我的错,连累你了……”其实,我不是因为委屈而哭,更不是因为害怕担负责任和承受数落而哭,而是因为人性的宽容与善良,因为一次哭泣便能让自己瞬间长大,它会告诉我:你是个大人,要学会承担和承受。

我在念大学期间做了许多一直想做的事,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当个国际导游或是开个家教补习班,也曾想过要不要和队友一直把乐队进行下去,每星期再忙都要聚一次去排练。别的同学为出国考雅思、GRE,为考公务员拼命背题,为考研补各种各样的收费课……而我没有。我知道,出国、考研、公务员……这些别人争破脑袋迫切想抓住的所谓的“前程”,我不会跟随,也没有兴趣。

人的追求与际遇是不同的,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定位。

如果你有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不要只是空想,放手去做。做一个网站、开一间书店、背包周游世界、约爱人看场电影、周末学做蛋糕……如果这件事已经迟了,如果想做这件事的心情过了很久之后没有了,问一问自己,会觉得遗憾吗?现在还来得及吗?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有些人现在不抓住,一辈子就错过了。

错过的风景太可惜,错过的人,就让他(她)随时间而去。留下美好的,值得怀念的,某个午夜,听着怀旧歌曲静静想起,他(她)在远方好吗?结婚生子了吗?当初我们说好一起去完成的一件事,还记得吗……没关系,就算只有我一个人,就算那个人已经忘记了,我还记得,我会独自去完成。

趁一切还来得及。

你习惯了一个人,自己笑、自己哭、自己吃饭、自己睡觉,

以及自己应付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难题。

而这时候,你也许已经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了,才算真正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