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评曾国藩
10744900000034

第34章 “武功之,袁近古罕觏”

——王定安评曾国藩

【评主简介】

王定安渊1834-),字鼎丞,湖北东湖人,官至道台。壮年入曾国藩幕,后从曾国荃幕二十余年,再后游天津、湖南等地。据他自己所说:“湘中魁人巨公,什识八九曰其他偏裨建勋伐者,不可胜数,东南兵事闻而熟睹之久矣。”王运所作《湘军志》对曾国藩兄弟多有微言,且所述湘军战事又多有不实之处,尤其是“且言江宁货尽入军中”一语,惹恼了湘军多数将领,故曾国荃等人要求王定安另作《湘军记》以述湘军战事。王定安根据他在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幕府所掌握的材料,加上左宗棠、刘镩棠所邮寄材料百数十卷,

及刘镩棠、刘长佑家中所有章奏,于光绪十五年渊1889年)写成《湘军记》一书,全书约二十六万字,分为二十篇,记述湘军三十八年的史事。该书文采虽不及《湘军志曳,但内容却较《湘军志》翔实。

原文

自广西寇发①,海内骚动,新宁江忠烈公忠源,实倡义旅。而王壮武公鑫、罗忠节公泽南以诸生起,其后李忠武公续宾、胡文忠公林翼、左文襄公宗棠、刘武慎公长佑、蒋果敏公益澧,暨今总督曾公国荃、尚书彭公玉麟、总督杨公岳斌、巡抚刘公锦棠,征伐四出,用兵十八行省。一时湘人由战功任封圻者②,总督则有刘公岳昭、刘公坤一、杨公昌浚,巡抚则有李勇毅公续宜、刘果敏公典、刘公蓉、唐公训方、陈公士杰,其以提镇权巡抚者③则有田公兴恕、江诚恪公忠义;而劳文毅公崇光、侍郎郭公嵩焘、总督谭公钟麟、巡抚黎文肃公培敬,虽起家翰林④,亦皆涉历兵事。其他专阃、监司⑤,以勋伐昭着于时者,不可胜数。遂克伪都愚虏名王舆粤匪、捻、回既诛,余威震殊俗。北慑乌桓余,南渡台、澎、越裳俞,西北涉流沙达乌孙逾,西南暨于阗、葱岭’武功之隆,近古罕觏。然而总其成者,湘乡曾文正公国藩也。

——节录自《湘军记》

【注释】

①寇发: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诬称。

②封圻:指地方官。

③提镇:提,指提督;镇,指镇台,即总兵的别称。

④翰林:官名。唐玄宗初置翰林待沼,为文学侍从之官。至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职掌为撰拟机要文书。明清则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院为翰林官。清制翰林院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其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官。殿试朝考后新进士之授翰林院庶吉士者,称为“点翰林”。

⑤专阃:指在京城以外专主军事的官员。监司:监察州县的地方官的简称。清代通称督察府、州、县的官员(布政使、按察使及各道道员)为监司。

⑥伪都对太平天国都城天区称。

⑦名王:指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等。

⑧乌桓:古族名,因居住地而名,后又演变为地辽宁境内。

⑨越裳:指今越南。

⑩流沙:指我国西北的沙漠地区。乌孙:古国名,在今新疆境内。

于阗:古地名,今新疆于田。葱岭:山名,在今新疆西部。

罕觏(g6u):不常见。

【译文】

自广西太平军造反作乱后,国内各地闻风响应,新宁江忠源首先倡议举办团练和太平军对抗,而王尽、罗泽南以诸生身份继起。其后,李续宾、胡林翼、左宗棠、刘长佑、蒋益澧及曾国荃、彭玉麟、杨岳斌、刘锦棠等率领湘军,四出征讨,用兵遍及十八个行省。一时湘人由于战功被任命为地方官的,总督则有刘岳昭、刘坤一、杨昌浚,巡抚则有李续宜、刘典、刘蓉、唐训方、陈士杰,以提督、总兵暂且行使巡抚之权的有田兴恕、江忠义。而劳崇光、侍郎郭嵩焘、总督谭钟麟、巡李秀成佩剑铭文抚黎培敬,虽然都是翰林起家,也都涉历过兵事,立过战功。其他的专门军事官员、地方的监司,因军功显达于时的人,不可胜数。遂攻克天京,俘虏李秀成等。太平军、捻军、回民军既然已被镇压,湘军余威震动四方。北边威慑乌桓,南边渡海到达台湾、澎湖、越南,西北涉及大沙漠甚至达到乌孙,西南到达于阗、葱岭,武功之大,近古少见。然而直正使湘军立下如此大功的人,就是湘乡的曾文正公。

人士纷纷出山,都投奔了湘军,聚集在曾国藩麾下,征讨太平军,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又比如篇中指出一时湘人由战功任封圻者比比皆是,或任总督,或任巡抚,或任提镇,或任其他,地方上出现了湘军将领任督抚的局面,当时的历史事实也确实是那么一回事。

曾先后出任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的幕僚的王定安,后来又受曾国荃之托撰写《湘军记》,在评议曾国藩及其湘军时,自然尽情讴歌,称之为“武功之隆,近古罕觏”,这是可以理解的。况且,篇中所反映的其他情况,的确是当时的历史事实,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篇中指出江忠源“首倡义旅”,湖南各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