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评曾国藩
10744900000074

第74章 晚清“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第一大将”

——胡适评曾国藩

【评主简介】

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至1917年留学美国,是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归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提倡文学改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强烈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创办《独立评论》,积极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8年,任国民党驻美国大使。1942年任国民党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去美国,后到台湾。1962年病逝。着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尧《白话文学史》尧《胡适文存》等。

原文

五十年前,申报》出世的一年①,便是曾国藩死的一年,曾国藩是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第一大将。但是他的中兴事业,虽然是很光荣灿烂的,可惜都没有稳固的基础,故都不能有长久的寿命。清朝的命运到了太平天国之乱,一切病状一切弱点都现出来了,曾国藩一班人居然能打平太平天国,平定各处匪乱②,做到他们的中兴事业。但曾左的中兴事业,虽然延长了五六十年的满清国运,究竟救不了满清帝国的腐败,究竟救不了满清帝室的灭亡。他的文学上的中兴事业,也是如此。古文到了道光、咸丰的时代,空疏的方姚派③,怪僻的龚自珍派④,都出来了,曾国藩一班人居然能使桐城派的古文忽然得一支生力军,忽然做到中兴的地位。但桐城——湘乡派”的中兴⑤,也是暂时的,也不能持久的。曾国藩的魄力与经验确然可算是桐城派古文的中兴大将。但曾国藩一死之后,古文的运命又渐渐衰微下去了。曾派的文人,

郭嵩焘⑥,黎庶昌⑦,俞樾⑧,吴汝纶⑨……都不能继续这个中兴事业。再下一代,更成了强弩之末”了。这一度的古文中兴,只可算是痨病将死的人的回光返照”,仍旧救不了古文的衰亡。这一段古文末运史,是这五十年的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节录自《胡适作品选集》

【注释】

①《申报》:1872年4月30日发刊于上海,是旧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

②匪乱:系胡适对农民起义的诬称。

③方姚派:指清代古文学派。方,指方苞(1668-1749年),安徽桐城人,号灵皋,又号望溪。康熙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侍讲学士,并充武英殿总裁、一统志总裁等职。文学上继承归有光“唐宋派”古文传统,严于义法,为清代桐城派古文之始祖。姚,指姚鼐(1732-1815年),安徽桐城人,字姬传,号惜抱。乾隆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刑部郎中、四库馆纂修等官。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成为桐城派的重要古文学家。

④龚自珍(1792-1841年):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号定庵。道光进士。历官礼部主事等。治学博采百家,不泥儒典,反对汉学的繁琐考据和空言理性的宋明理学,不避时忌,放言揭露和抨击时政腐败和社会黑暗,提出“更法”、“改图”、“变功令”的改革主张。

⑤湘乡派:桐城派古文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因其代表人物曾国藩是湘乡人,故称是名。

⑥郭嵩焘:1818年生,1891年卒。湖南湘阴人,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道光进士。历任苏松粮储道、两淮盐运使、广东巡抚、驻英公使等。系曾国藩挚友。着述有《养知书屋遗集》、《郭嵩焘日记》等。

⑦黎庶昌:1837年生,1897年卒,贵州遵义人,字纯斋。系曾国藩的“四大弟子”之一。1881年任出使日本大臣。任内捜集中国已佚古籍,辑刻成《古逸丛书》,共计二十六种。着述有《拙尊园丛稿》等。

⑧俞樾:1821年生,1907年卒。浙江德清人,字荫甫,号曲园。道光进士。晚清着名学者,曾充曾国藩的高级幕僚。着述有《春在堂全书》。

⑨吴汝纶:1840年生,1903年卒。安徽桐城人,字挚甫。清同治年间进士。师事曾国藩,与李鸿章关系密切。历任直隶知州、冀州知州,主持保定莲池书院,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曾赴日本考察学制。以文名于时,宗法桐城派,气势较为纵肆,并由训诂而通文辞,精经、史、子、集,旁及小学音韵,各有诠释。着述有《桐城吴先生全书》。

【评析】

胡适在篇中首先肯定曾国藩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他是晚清“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第一大将”。进而又指出,由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以曾国藩为首的桐城派文论的崛起只是暂时的,它是如“回光返照”

般的勉强支撑,挽回不了“强弩之末”的衰微颓废。这种评价揭示出历史人物、历史学派同政治的不可分离的关系,不仅带有明显的学术色彩,而且是令人信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