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评曾国藩
10744900000078

第78章 学宗孔孟而广收并蓄百家之优

——李肖聃评曾国藩之二

原文

尝考古今巨人①,所以能立身济物、传声无既者②,特视其志与学耳。公自幼爱书,慨然有志于经国宰物之大。及官京师,有倭艮峰③、吴竹如④、唐镜海诸先生与之游虞取友乡邦,有贺耦耕⑥、罗罗山⑦、左季高⑧、刘孟蓉诸君子为之辅⑨。此人皆以绝特之资,究洛闽之绪⑩,相与修性立教,激励徒众,以遏天下之狂流。公乃蓄德而穷思,博综而广术,树德则追周孔,自古隐师禹墨,持法窃用申韩,善处功名之际,乃因黄老。故公之学,其大者出于礼经;而百家偏胜之术,亦时取之以济事。其于宋儒1,笃伊川、紫阳,而于象山、姚江之说,曾不曲徇世议,轻事非诋。其道大而能容,通而不迂,此公所由能定当时之难,赫然为近代英贤之宗,而上与葛陆范马诸人比烈也。自公之死,其门下士合肥李公鸿章负重当国,李公智略过公,而学术弗如本师。延及清亡,泯泯棼棼,在势者或瞢于圣道之要,受治者罔独蒙贤者之泽,甚且诬谩前修,犷悍寡伦⑩,事始自于拘儒⑩,祸遂中于家国,此忧时之贞士所深闵也。

——转录自何《曾国藩评传叙》

【注释】

①尝:曾;曾经

②无既:无尽。

③倭艮峰:即倭仁(1804-1871年),乌齐格里氏,字艮峰,清蒙古正红旗人。道光进士。喜谈宋儒理性之学,为咸同年间着名的“理学大师。”

④吴竹如:竹如为廷栋之字,清道光、咸丰年间着名理学家。

⑤唐镜海:即唐鉴(1778-1861年),字镜海,清湖南善化人。嘉庆进士。潜研性理学,曾国藩、吴廷栋、何桂珍都从其考问学业。

⑥贺耦耕:即贺长龄(1785-850年)字耦耕,号西崖,清湖南善化人。嘉庆进士。历任江苏按察使、山东巡抚、云贵总督等职,编有《皇朝经世文编曳。

⑦罗罗山:即罗泽南(1808-1856年),字仲岳,号罗山,清湖南湘乡人。举人出身。与曾国藩标榜程朱理学,是湘军重要将领。

⑧左季高:即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清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历任浙江巡抚,闽浙、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等,洋务派的首领之一。

⑨刘孟蓉:即刘蓉(1816-1873年),字孟蓉,号霞仙。秀才出身。早年与曾国藩、罗泽南相从讲学。湘军重要将领。

⑩洛闽:洛,指洛学。宋儒程颢、程颐都是洛阳人,后人便称其学为洛学。闽,指闽学。因南宋理学家朱熹生于福建,故其学称为闽学。

遏:阻止;禁止。

周:指西周文王之子周公和春秋时着名思想家孔丘。

禹墨:分别指夏代第一个君主大禹和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翟。

申韩:战国时申不害和韩非的合称。两人都是法家,主刑名之学,后世称学习刑名者为申韩之学。

黄老:指黄老之学,战国和汉初流行的道家学派。其思想特点是托名黄帝、渊源老子之学。

⑩宋儒:宋代理学。

伊):指dt宋理学家程颐的学说。因程颐号伊川,故名。以天理为基础,论证天地万物得天理而“常久不已”,“生生无穷”。

⑩紫阳:指南宋理学家朱熹。因朱熹别号考亭、紫阳,故名。集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理学之大成,为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

象山:以南宋陆九渊为代表的学说。因陆九渊讲学于象山,故名。与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相对立。

姚江:指明王守仁的学派。因王是浙江余姚人,故名。继承发展了陆九渊“心即理”的学说,并提出“知行合一”说。

曲徇:婉转依从;曲从。

诋:说坏话。

葛陆范马:分别指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吴国丞相陆逊,战国时秦相范睢和北宋丞相司马光。

⑩李公鸿章:即李鸿章(1823-1901年),字少荃,清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师事曾国藩,成为曾事业上的继承人。

弗女n:不女口。

泯泯:杂乱的样子。棼棼(fcn):纷纷。

瞢(meng)于:不明于。

⑩罔(wftng):无;没有。

诬漫:捏造欺蒙。前修:即前贤,有品德的人。

犷悍寡伦:粗野强悍;缺少人伦。

拘儒:拘谨的读书人;呆板的学问。

贞士:言行一致、守志不移的人。深闵:深怜;深忧。

【译文】

我曾考察古今伟大的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修养自身、接济万物、传递声气于无穷无尽,最重要的就在于其立志坚决、学识深厚。曾国藩从小接受传统教育,慷慨有志于经营国家、主宰万物之大业;及至做官于京城,有理学家倭仁、吴廷栋、唐鉴几位先生与之讲学交游;结交朋友于乡邦,则有贺长龄、罗泽南、左宗棠、刘蓉等品德高尚的人为之辅助。这些人都以绝妙特殊的本领,推寻宋明理学之源流,相互修心养性、创立学说,激励其弟子,用以阻止扼制天下狂流的蔓延。曾国藩于是蓄聚良好品行而穷究深思,博综各家学说而广通技能,树立良好品行则紧追周公和孔子,于古人则潜心名学习大禹和墨翟,持法暗自采用战国时申不害和韩非的法治,善处功名之际,名乃沿袭战国和汉初流行的黄老之学。所以曾国藩的学问,从大的方面说是出人自于义礼,而各家学说中有可取的技能或方法,他也不时取来用以成就事业。评他对于宋代理学,笃信程颐和朱熹,对于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守仁的“陆王曾心说”,也不曲从当代人的观点,轻易对其加以诋毁。他的思想广大且能包曾容,通达四方而不迂腐,这是他之所以能够平定当时之大难,赫然成为中国国近代英雄贤士的榜样,而上能与三国蜀相诸葛亮、三国吴相陆逊、战国时秦藩相范睢和北宋丞相司马光诸人比拟功业的原因。自从曾国藩死后,他的学生李鸿章担负重任,处理国家内政外交。李鸿章智略超过曾国藩,而在学术上却不如曾国藩。及至清王朝灭亡,时势杂乱纷扰,有权势的人一般都不明于圣道的要领,接受统治的人则没有独蒙德行高尚者的恩惠,甚至诬蔑诋毁前贤,粗野强悍,缺少人格,事情开始于呆板的学问,祸害于是中于家国,这是忧虑时势的言行一致的人所深深感到痛心的。

【评析】

李肖聃在篇中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曾国藩学术思想的源流及特点,认为这是他之所以成就大业的根本原因所在。这种评价很具学术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