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908帝国往事
10746700000011

第11章 公元1908年2月至3月(清朝光绪三十四年正月至二月)(11)

日寇侵略,国土沦丧,人民遭殃,这是蒋介石的责任,还是汪先生的责任?说汪先生卖国?重庆统治下的地区,由不得汪先生去卖。南京统治下的地区,是日本人的占领区,并无寸土是汪先生断送的,相反只有从敌人手中夺回权利,还有什么国可卖?汪先生创导和平运动,赤手收回沦陷区,如今完璧归还国家,不但无罪而且有功。

法庭最后判处陈璧君无期徒刑,陈璧君接到判决书,道:

本人有受死的勇气,无坐牢的耐性,所以希望法庭改判死刑。

1949年上海解放后,陈璧君从苏州押解到上海提篮桥监狱。《汪精卫全传》

记述:宋庆龄与何香凝在政协会议上找到毛泽东、周恩来,为陈璧君说情。宋、何与陈璧君私交很深,1912年汪、陈结婚时,何香凝还曾做过陈璧君的伴娘。

何香凝对毛泽东说:“汪精卫叛国投敌,陈璧君也跟着一起跑,当了汉奸。但她毕竟是参与者,不是决策者。陈璧君已经在牢里关了几年,听说身体不好,能不能实行特赦。”毛泽东略作思考,答道:“陈璧君是个很能干、也很厉害的女人,可惜她走错了路。既然宋先生、何先生为她说情,我看就让她写个认罪声明,人民政府下个特赦令,将她释放。”周恩来在一旁道:

“就请宋先生、何先生给陈璧君写封信,我们派人送到上海监狱,看看陈璧君的态度。”当晚,宋庆龄与何香凝便写了一封信:

陈璧君先生大鉴:

我们曾经在国父孙先生身边相处共事多年,彼此都很了解。你是位倔强能干的女性,我们十分尊重你。对你抗战胜利后的痛苦处境,一直持同情态度。过去,因为我们与蒋先生领导的政权势不两立,不可能为你进言。

现在,时代不同了。今天上午,我们晋见了共产党的两位领袖。他们明确表示,只要陈先生发个简短的悔过声明,马上恢复你的自由。我们知道你的性格,一定难于接受。能屈能伸大丈夫,恳望你接受我们的意见,好姐妹殷切期待你早日在上海庆龄寓所、在北京香凝寓所畅叙离别之情。

谨此敬颂大安。

庆龄(执笔)何香凝

1949年9月25日夜于北京

信很快到了陈璧君手中。据说,陈璧君接到信后沉默多时,最后拒绝。

回信道:

共党要我悔过,无非还是持蒋政权的老观点,认为我是汉奸。汪先生和我都没有卖国,真正的卖国贼是蒋介石。这不用我历数事实,二位先生心中有数,共党心中有数。正由于二位知道我的性格,我愿意在监狱里送走我的最后岁月。衷心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尽管陈璧君顽固不化,监狱里的管教干部仍对她进行了挽救和教育,给她报纸和一些政治书籍阅读,让她了解时事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傲慢的陈璧君情绪逐渐平和下来,开始认识自己的罪行。她写道:

我初到此处监禁之时,自己一点都不认识自己的错误,非常不平,以为是政治上的成败。及后,我看了些书后,渐渐认识到马列主义及毛泽东思想,便心平气和,后来竟大彻大悟,知道一切的道理。及得读《解放日报》加以深深的学习,不但气平而且羞愧。

1955年7月,又写道:

我少子来见我,给了数本书,女监也每早九时送报纸给我,后来便求得自己订一份《解放日报》,我很用心地从它学习理论和了解人民政府的措施。我便渐渐信服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政府的正确理论和用心了。尤其是我借得《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我读了八遍,不够,要还给人家,我便将它抄下来。日日看,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完全了解了……我便明白了共产党为什么胜利,国民党为什么灭亡,是一个历史铁一般的规律。

后来陈璧君的身体每况愈下,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并发性肺炎等。1959年,陈璧君自知将不久于人世,给其子女写了一封信:

诸儿同阅:

我于本月2日因病蒙人民政府在革命人道主义待遇下送入医院,现由中西医会诊处方,年近七旬加上病魔纠缠,病况较为严重。万一不幸与诸儿永别,则盼诸儿早日回归祖国怀抱,以加倍努力工作以报答人民政府挽救我之深厚恩情。吾死别无所念,因你等均已达而立之年。遗憾者未能目睹祖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你等于5月4日、9日先后汇共两百港币已收到,勿念。以后兑款仍寄原址。祝健康。

母字

1959年5月19日

本期三大社会要闻之三

一个平民的婚嫁

——奶奶嫁到了水泉村

1908年初,奶奶——准确地说,是我夫君谷维民的奶奶——从河北省阜平县岔河乡笸箩圈(俗称不老圈),嫁到了灵寿县陈庄镇水泉村,时年十五岁。

奶奶的婚事,同她九十七年的漫长人生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奶奶的婚事,距离血与火的立宪、革命,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新式生活包括新式婚恋,遥远得不能再遥远,但这就是中国绝大多数百姓——农民的生活。将奶奶的婚事列为本年社会要闻之一,虽说前无古人,却具有不容置疑的充足理由。

要闻报道

奶奶名叫张清荣,小名“荣妮子”。从奶奶的子女——我的公公、姑姑,以及奶奶娘家后辈的相貌看,奶奶1908年十五岁出嫁时,应该是身材高挑、101苗条,肤色白净;瓜子脸,高鼻梁,双颊红晕,笑靥如花;大眼睛,长睫毛,黑眼仁,顾盼有神:总之,是百里挑一的漂亮姑娘(我见过那山沟里的小姑娘,她们的美是那种带着泥土芬芳、一尘不染的美,美得令人窒息)。

从水泉村谷家到奶奶娘家,要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上溯山洪瀑布冲刷出的乱石嶙峋的河沟,一直向上爬十五里的大山。我夫维民小时候走过那条路,现在提起来还心有余悸。他说,路很窄,也很吓人,下面是悬崖,上面是峭壁,背着柴火要侧着身走。

奶奶娘家笸箩圈坐落在大山的顶巅。那山的顶巅有一中凹之处,类似一个笸箩,又似一个元宝。爬上大山顶巅,从笸箩边向下走几十米,再向上爬百十级石阶,才能走到中凹中心、土坡上四面环山的小山村——笸箩圈。奶奶的三弟和两个侄子在山梁上放羊摔死了,还有一个侄子被山上的落石砸死,可见山之险、路之难。

爷爷家当年是赶着一头挂红的毛驴到奶奶家迎亲的。奶奶一人骑着驴,颠得花枝乱颤;其他人跟着走,兴奋得又唱又闹。下了山,在离水泉村三里地的长行沟,奶奶换乘了一顶轿子,被抬进了谷家。

从此,奶奶开始了在谷家八十二年的生活。

相关链接

奶奶生于1893年正月初一,1908年十五岁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出嫁时,正值汪精卫、陈璧君分别退掉包办婚姻,步入轰轰烈烈的新式婚恋。

家在水泉村的爷爷比奶奶大两岁,身材高大,喜欢练武。迎神赛会时常常扮做张飞,一柄丈八蛇矛,舞得十里八乡喝彩之声不断。奶奶的姥姥家亦即奶奶母亲的娘家,是离水泉村不远(约八里)的龙门沟。奶奶的舅舅见爷爷家境尚可,爷爷英俊老实有力气,便保了个媒,两下说合,双方父母包办,成就了这门亲事。

奶奶过门三年,十八岁那年生了头胎一个女儿,以后陆陆续续生了十四个孩子,但多数夭折了。长大成人的有五个——大姑、大伯、二大伯、公公和二姑。

奶奶一辈子真是苦啊。嫁到谷家没有几年,爷爷从山上摔下来摔坏了膝盖,从此干不了活。爷爷三兄弟分了家,家境一落千丈,十分窘迫。奶奶撑着家,一面家里地里忙活,一面照顾爷爷,一面养活一个又一个孩子。

活下来的孩子中,大姑早嫁早逝。公公和二姑参加革命,跟着队伍走了。

二大伯十一岁开始患病,到四十七岁去世,一直半瘫在炕,是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不懂事、不认人,连话也不会说、饭也不会吃的傻子。奶奶因生孩子多,又因跑避鬼子伤了腰,天天早上只能佝偻着腰,将身材高大的二大伯拖挪到炕沿,先给他穿上半边衣裤,再挪转过去,穿另一半衣裤。然后半扛半拖到茅厕,褪下裤子大小便,再提上裤子系好裤带,扛拖回来。吃饭时,奶奶将食物喂到二大伯嘴里,拿筷子捅下去。整整三十六年,三十六年如一日。

二大伯死后,奶奶变得迷信。她从未对人说过,只是过年时在院里点上小小的香油灯,头碗饺子举过头,虔诚默祷;每顿饭前总要长吸一口气,双目微合静坐,想象灵魂出窍,一尊一尊神仙菩萨都拜到,而后长舒出一口气,端碗吃饭。公公说这实际上是做气功,起到了延寿的作用。

大伯小名“将活子”,生下来是个豁豁嘴,吃不了奶,是奶奶一口一口用米汤喂养,“将活子”就是“将就活下来”的意思。大伯曾娶过一个媳妇,受不了穷跑了。而奶奶的妹妹的女儿早早守了寡,后来嫁给大伯,成了大娘。

大娘的身世也是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