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908帝国往事
10746700000005

第5章 公元1908年2月至3月(清朝光绪三十四年正月至二月)(5)

两协议内容隐秘不详,然消息不胫而走,纷传胡聘之受贿五十万金,出卖晋矿。晋籍官绅交相上奏,强烈反对。清廷黜退“晋丰公司”,将山西矿权交涉事务交由总理衙门办理,调山西商务局代表曹中裕火速进京,在总理衙门与福公司代表罗沙第谈判。谈判期间,福公司通过英国公使向清廷施加压力,重金贿赂清廷当事官员,公开宣称福公司一旦“把英国的旗帜挂起来了以后,就不愿把它取下来”,“我们决不留下一块石头横在我们的路上”。

1898年5月21日,新订《山西开矿制铁以运转各色矿产章程》十九条经清廷批准正式签字。取消由“晋丰公司”出面的做法,以福公司向山西商务局提供借款一千万元为条件,将山西开矿与筑路等项,由山西商务局直接“转请福公司办理”。开矿除盂、平、潞、泽等地外,扩大到“平阳府以西煤铁以及他处煤油各矿”,还规定福公司运来的机器“完纳海关正半税项,内地厘捐概不重征”,福公司可修路、造桥、开浚河道,以利运输煤铁。福公司“凡求之晋抚不能得者至是悉得之”,轻而易举地攫取了山西矿权。

1905年春,清廷铁路大臣盛宣怀与铁路总公司续订《拟设山西熔化厂并合办山西潞、泽、平、盂矿务合同》四条,中有“中国愿与福公司合办以上平、盂、潞、泽等处铁路,以及化铁需用之煤与炼焦炉,福公司应允中国合股开办”。原福公司是与山西商务局签约,并受晋抚监督。现条款竟将福公司与中国等列,且反客为主,要求福公司“应允中国合股开办”。

8月,正太铁路阳泉段通车,设平潭站。福公司一方面宣布全部开采权归福公司所有,当地小煤窑立即停闭;一方面直接派遣测量工程师萧密德,驻阳泉平潭,沿桃河两侧勘测矿地,绘制地图,到处圈地插标,尽树“福公司”字样小旗,制止当地百姓挖煤开矿。9月,英驻华大使萨道义正式照会清外务部,称山西煤矿系福公司专办,不准其他人开采,所有中国人开办的煤窑,应一律封闭。

山西人民“仓皇失措,惊惧异常,徒叹谋生之路绝,扞患之计穷”,“如不急起直追,挽回危局于万一,势必举数千年固有之宝地,不竭之材源,拱手授人,坐视其垄断居奇、利权在握”。

官沟士绅张士林邀李毓惠、黄汝梅、黄守渊(举人)、池庄、刘焕斗、赵熙庭(举人)、廉士升、孙桂岑等八人作为争矿运动的组织者和发起人,多次在阳泉、平潭、官沟筹商,决定在阳泉成立“保艾公司”(“保艾”,意为“保业”),作为争矿运动的常设机关,并为收回矿权后自行开采做好准备,“相约誓死不售给外国人”。蔡荣田、李毓惠、张诚等人亦成立“矿产公会”

即“平定公会”,坚持自办,反对出卖,平定州十七都(“都”为县以下村以上行政组织)均设分会,制定章程,以“联群情,保利源”为宗旨,抵制福公司开采。这些组织将旧有煤窑和计划新开矿地统一登记造册,作为会中公产,规定各窑主只能自办,不得私售外人。一时间,各组织纷纷联络新旧窑主,发动民众多占地,多开矿。铁路沿线简子沟、小南坑、燕之沟、贾地沟、蔡凹、大赛鱼、麻地巷、先顺沟、平潭垴、小阳泉等蓄矿之山,各组织均围垒石块,或勒石或用红粉大书“××矿地”、“固本”、“保艾”等字样,与福公司对抗,坚决禁止外人圈占开矿。

与此同时,山西大学堂、省城各中学堂学生纷纷罢课,游行示威,集会抗议,发表宣言“矿存山西存,矿亡山西亡”,并推举学生代表,根据万国公法向英人交涉;争矿消息传至海外,留日学生向山西商务局和山西巡抚电询真情后,在东京的神田、江户亭举行大规模集会,发表《留东学界通告内地废约自办公启》,称“唇亡必然齿寒,争矿必须团结”;晋籍京官纷纷呈文外务部和商部,指责福公司违背原订章程规定,对福公司禁止晋民开矿一事表示强烈不满,要求罢免胡聘之等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争矿运动。

11月,福公司总董事长哲美森专程到太原请山西巡抚发给开矿凭单,遭拒。哲美森又与山西商务局两次交涉开矿事宜,未果。1906年初,山西代表主事李廷杨和举人刘懋赏赴京,在外务部与福公司梁洛芝进行了两轮谈判,福公司被迫从强求独办到同意合办,最后提出放弃原订四处,先办平定州一处的要求。外务部以福公司开办山西煤矿有约在先,“已成铁案”,现商议至此,宜给发凭单,准其开矿,否则恐节外生枝,更难收场。

正在此时,日本东京发生了留日学生李培仁自尽事件。李培仁是山西阳高县人,于1905年冬留学日本,学习法政专业。1906年10月13日投东京二重桥下水池自尽。日本警察在李培仁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绝命书,绝命书痛骂清廷盗卖山西矿权,揭发英国经济侵略的阴谋,激励山西人民誓死争回矿权。翌日,李培仁生前好友又将另一封绝命书送到山西留日学生同乡会事务所,此书详述争矿理由和殉矿决心及最后希望。两封绝命书公布后,留日学生群情激愤。11月4日,来自中国十八省的留学生代表及章太炎、胡汉民等知名人士在东京隆重召开千人追悼会。内地各报争相报道,纷纷刊载李培仁遗书及有关争矿文件。随之,李培仁的灵柩运回太原,于文瀛湖畔再次召开追悼会。太原市民万人空巷前去悼祭,宣读李培仁绝命书时,无不涕泣落泪。

1907年春,晋籍京官赵国良等拟具章程,呈请农工商部奏准成立“保晋公司”,福公司掠取山西煤炭的企图化为泡影。8月,清廷电令山西按察使丁宝铨与福公司交涉山西赎矿事宜。声势浩大的争矿运动,迫使福公司不得不放弃山西开矿权,在索取赔偿费后,退出了山西。

要闻内幕

1908年1月20日,山西商务局与英国福公司签订《赎回开矿制铁转运合同》。合同签订的主要条件和原因,是中方两百七十五万两银子的赎金。

双方议定,赎矿银分四次交纳,第一次先交一半,以山西地亩捐作抵押。

花絮

李培仁的“绝命书”

西人谓中国矿产甲五洲,山西煤铁甲天下。我同胞何幸生于斯族于斯,拥此铁城煤海之巨富,乃以糊涂之总理衙门,媚外之山西巡抚,于光绪二十四年,私立合同,送福公司。

此约一成,则为我二千万同胞买下豫约死券!

政府如放弃保护责任,晋人即可停止纳租义务。约一日不废,税一日不纳。万众一心,我晋人应有之权利也。

如和平手段不足,则继以破裂,太行义士,顾无继荆卿遗风,怀匕首而愤起者乎?

矿产者,命脉也。政府官吏既实行亡我矿产,则命脉断,而我同胞有必死之势。彼令我死,我岂甘让彼生?与其坐以待死,毋定先发制人!

遇卖矿民贼,当破其脑,爆其身,以代天罚而快人心。炸弹乎,匕首乎,我同胞能各手一具,则矿贼虽多,不值一灭矣。

碧海可填,宇宙可塞,矿贼之仇,不共戴天也!

保晋公司总经理渠本翘从太原赶回祁县。在太原,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赎回开矿制铁转运合同》签订。坏消息是:一个月内山西巡抚根本拿不出一百余万两白银。

渠本翘深知,没有银子,几年辛苦得来的合同就是一张废纸。英国人看准了这一点,才做出了最后的让步。现在,需要渠本翘本人出面向山西各票号筹借此款。

几十年后,渠本翘回忆起来,尚有千钧一发之感,他说:当时“瞬息千变,不可思议,倘别生枝节,则所失更多”。

英福公司听说山西票号准备垫支赎矿银两,暗托与其有往来的银行,收集在外之款,以困山西票号。

但渠本翘振臂一呼,晋商、票号创造了奇迹。

他们众志成城,不动声色,纷纷解囊,旬日筹集银一百五十万两,2月25日,按时交付英方,克获全功。不但如此,山西票号还踊跃认购保晋公司股票,通过遍布全国的金融网络承担了保晋公司在全国招股的任务。

英商惊讶不已。报纸、舆论给予高度评价:

闻晋有名票庄均认先行挪借,以免失信于人,而保晋省名誉,晋人团体如此团结,将来发达岂可限量?

票庄不动声色,不爽时刻,纯然以彼外国银行的周围之票相交付,于此外商固惊讶不已,而晋商金融界活动之力若何,亦可睹矣!

使当日票商不为助力,吾恐今之矿区犹在福公司之手,而英商势力早已横行于我山西之境内矣。

由渠本翘出面向山西各票号筹措的赎矿银,原以山西地亩捐作抵押。但1911年山西当局将全省地亩捐全部截留。渠本翘为归还向各票号筹借的赎矿银,只得将保晋公司吸收到的股份银两挪还票号。保晋公司资金严重短绌,无法维持正常生产。渠本翘被迫辞去总经理之职。山西当局所欠保晋公司款项,直到1916年几经交涉,才要回现金六十万元,对其余欠款,山西当局仅发给保晋公司一张“见义勇为”的奖状,一笔勾销,不再归还。

晋商积极参与争回矿权运动,千方百计出资赎回矿权,投资开办山西近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矿业公司,但由于清廷的压迫,在资金上釜底抽薪,终不能有所作为。

此是后话。

人物在线(1862-1919),原名本桥,字楚南。山西祁县城人,出身晋商世家。其父渠源祯,人称“旺财主”,是名冠全省的富商巨贾,票号业中的着名资本家,山西最早的实业家。梁本翘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博经通史,有“神童”之誉。

1888年中解元,为当时山西学政赏识。接见时,将原名“本桥”改为本翘,并字以楚南,一时传为佳话。1892年中进士,任内阁中书。1903年以外务部司员任驻日本横滨领事,次年回国。

1902年与祁县乔殿森合资,出白银五千两,接办官办“晋升火柴局”,改名“双福火柴公司”,为山西省最早的民族工业。

1905年,首捐巨款,于祁县城内“昭余书院”旧址创办中学,并附设蒙养学堂。亲定规章制度,且不惜重金延请优秀老师,为学生设立奖学金,培育后进。

1907年与刘懋赏、冯济川等绅、学界人士组建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任总经理,为争矿赎矿奔走呼号,出面向各票号筹借白银一百多万两,将矿权赎回,并集股开采全省煤铁矿藏。在阳泉开办山西规模最大的煤炭开采业。

1908年,为扭转山西票号衰败的趋势,与山西蔚丰厚票号北京分庄经理李宏龄筹划改组票号为银行,联合在京山西祁县、太谷、平遥三帮票号致函总号,并亲自到总号当面陈述改组计划。因多数票号墨守成规,未果。

(1840-1912),又名崇儒,字蕲生,湖北天门竟陵人。出身官宦家庭。二十五岁中举,翌年中进士。1894年实授山西巡抚。自1891年起至1899年,除中途短期调任浙江布政使、陕西巡抚外,在山西前后任职近八年。

胡聘之思想激进,重视西学。与左宗棠、张之洞等一起提倡“自强”、“富国”,成为洋务派的主将之一。在山西任职期间,胡聘之改德里书院为山西省省会学堂,延聘西学教习,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西课并举,除经史为必修课外,增设政治时务、农功物产、地理兵事、天算博艺等选修课,实行新式教育。规定晋省各州、府、县都要建立新式学堂;省府学堂要选派学子出国留学。他兴办了山西第一家火柴局、招商局、机器局、纺织厂等新式工业。同时,主持修建铁路,倡导开矿挖煤,发展矿务,得到各州府县及山西人民的拥护。

1896年,胡聘之鉴于资金短绌,支持借助外资开办铁路,批准了山西商务局总办贾景仁与福公司签订的《请办晋省矿务借款合同》和《请办晋省矿务章程》,以一千万借款的条件,将山西部分矿产开采,转给了英国福公司。尽管两年以后清廷直接操作的新订《山西开矿制铁以运转各色矿产章程》,走得更远,英人“凡求之晋抚不能得者至是悉得之”,轻而易举地攫取了山西矿权,胡聘之之举,仍成为戊戌变法失败后保守势力反对、诬陷和排斥他的口实。加之所批两合同不无缺陷,经办人更借机贪污中饱。清廷先于1899年11月下旨将其“暂行免职”,后于1908年2月12日将其正式革职,永不叙用。

(1857-1909),原名梦鹏,又名孟鹏。祖籍江苏丹徒。出身官宦家庭,自幼聪颖过人,但性情顽劣,二十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失败,从此无意仕途。曾在扬州、上海挂牌行医。在上海开设我国第一家私人石印书局——石昌书局,经营石印书籍。曾筹办卢汉铁路,开采煤矿、金矿,筹营海运、钢厂、肥料厂、香烟厂、书庄和教育杂志社等事业,虽未成者居多,然其首倡之明、远见卓识之举,大过时人。

1895年,刘鹗经总理衙门考试合格,“以知府用”。他追随胡聘之、贾景仁搞洋务,力主借用外资兴办实业,筑路开矿。称:“晋铁开,则民得养,而国可富也。国无素蓄,不如任欧人开之,我严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矿路归我。如是,则彼之利在一时,而我之利在百世矣。”并身体力行,于1897年应英商福公司之聘,为买办,支持该公司在山西修铁路、建矿厂。当时清廷尚不允许外国资本直接在中国开办路矿,刘鹗便成立晋丰公司,出任经理,使福公司借华商公司之名在山西办矿。后晋丰公司被清廷停业,刘鹗则继续充当福公司买办、华方经理。有说刘鹗任买办时对“凡有损我权利者,悉托政府之名以拒之,故久乃定约”,为英商所不满而想解聘之。而当时更多的人攻击刘鹗等“专交通洋人,图饱私囊”、“贪污卖国”。总理衙门明知此“言之过甚”,但也“多附会”。

1908年2月12日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后,不再追逐官职禄位,他预见浦口“来日必为商货吐纳地”,下旬即从藏身的上海潜回苏州,3月初赴南京,与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等合股经营三洲地皮公司,购买浦口九袱洲荒地。津浦铁路建成,浦口适为终点,地价果然飞涨。刘鹗所买近千亩荒地,为人注目。后遭奸人陷害,被谪往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永远监禁。

本期三大经济要闻之二

20世纪中国之雄厂的诞生

——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成立

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证诸领事之报告,吾人预知其不可量矣。中华铁市,将不胫而走各洋面,必与英、美两邦,角胜于世界之商场,其关系非同毫发,英、美当道,幸勿以幺幺视之。

呜呼!中国醒矣。

要闻报道

汉冶萍公司由湖北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组成。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拟在广州创设炼铁厂,并委托驻德英国公使刘瑞芬等购办机器。因奏准修筑卢汉(卢沟桥至湖北汉口)铁路,负责南段工程,被调任湖广总督,广州炼铁厂亦随迁湖北。

1890年初,张之洞于武昌设立铁政局,委派蔡锡勇为总办,厂址选定汉阳,当年11月动工兴建,1893年9月完工,1894年6月正式投产,设计能力为年产精钢、熟铁3万吨。汉阳铁厂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集冶铁、炼钢、轧钢于一体的新式近代钢铁联合企业,有工人三千名、外国技术人员四十名,有炼铁厂、熟铁厂、贝色麻炉钢厂、马丁炉钢厂、钢轨厂、钢材厂等十个分厂,以及两座炼铁高炉、两座炼钢酸性转炉、一座平炉及轧制铁轨设备等,比日本1901年投产的八幡制铁所早七年。

张之洞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