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改命
10747500000020

第20章 改命篇(3)

朋友张女士,第一次婚姻失败,第二次婚姻嫁给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王先生,把他办到国外定居。起初一两年二人感情很好,恩恩爱爱,日子颇为甜蜜。两年后有一天开始,王先生回家后心不在焉,经常会出门打手机,回家也开始晚了。张女士有所怀疑,后来跟踪丈夫,果然发现丈夫与一个年轻女孩手拉手逛商场。二人后来离婚,张女士至今无法原谅王先生,连朋友都不是了。起初我听张女士倾诉,心里觉得那个王先生就是个陈世美,利用了张女士,但是随着对张女士了解加深,发现她也有自身的问题,会让男人日久产生抵触心理。她虽然料理家务十分贤惠周到,但是在对凡事发表见解上,固执己见,无论是自己熟悉的领域还是不熟悉的领域,有时候甚至驳到别人无话可说。可以想象她的丈夫为何喜新厌旧,舍弃了她,而又找了一个小鸟依人的年轻女士。虽然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但是男女毕竟还存在着生理和心理差异——男人不能替女人来生育,女人也不能替男人去打仗。在家中,性别角色不可能互换也不可能同一,假如夫妻二人争夺话语权,那么这个家庭也失去了婚姻的意义。至于说王先生是不是骗婚,我看未必,因为二人婚后生活还是有一段美好的日子。倘若王先生根本不喜欢她,那么张女士朝朝暮暮也不至于一点都不识破。所以,凡事发生都是有原因,内因和外因结合,导致了必然的结果。不必指责陈世美了,还是要多多看清自己有什么问题吧。

当然还有一位女士,先后嫁了五个丈夫,每个丈夫都动手打过她。虽然饱受家庭暴力的她值得同情,家庭暴力必须谴责和法办,但是她是否有自身问题也值得商榷。因为不了解内幕,所以不敢定论。何况我也不知道是谁先动手,或者她的丈夫先动手,她有没有还手?或者说她丈夫也是家庭暴力受害者,双方半斤八两?

郭先生和前妻李女士结婚10年,最终李女士婚外恋导致二人离婚。此时郭先生一家上下指责李女士道德败坏、作风不正、不守妇道等等,但是就一点也没看到郭先生自身的问题。究竟什么导致了李女士的婚外恋情?李女士嫁给郭先生10年,二人收入相仿,都需要全职工作,但是李女士还兼有郭先生的保姆工作——即下班回到家郭先生可以玩游戏、看电视,或者出去串门聊天,李女士则需要买菜做饭洗衣服和照看孩子,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郭先生把李女士的奉献当成了一种理所应当的责任,久而久之,李女士外面遇到一个更加体贴关怀她的男人,自然会对比一番。人心已凉透,自然会移情别恋。问问郭先生,你给你妻子做过几次饭?洗过几次衣服?你下班回到家可以优哉游哉,她下班回到家还要接着“上班”。人家有外遇,还要说人家有生活作风问题。人们往往同情那个被人抛弃的,指责那个“负心人”,却不去关心别人“负心”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北京杨女士嫁给丈夫洪先生17年,如今也开始了婚外恋,并开始计划离婚,而洪先生还浑然不知。周围的朋友都在劝杨女士不要离婚,但是杨女士的苦衷别人并不知晓。这17年,基本上每个月杨女士都需要把工资如数上交给老公,尽管如此,自己吃穿用还要看男人眼色。在家里,只要老公在场,她不敢给朋友打电话,也不敢接电话。有时候老公不在家,她和朋友正在电话上聊着,老公一进门,她赶紧要挂断电话。有一两个月她没工作的时候,老公对她说:“赶紧找工作去,别这么在家里天天待着,我可没法养你。”她听了十分心寒。就在此时,昔日的相好再次走入她的生活,人家对她关怀备至,嘘寒问暖,甚至在KTV中为她献歌一宿,很难不让她重新作出感情的抉择。

很多婚外恋都是发生在婚后很多年之后。如果说某个人水性杨花、作风不好,那么为什么婚外恋是在婚后很久才发生的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不要总是指责他人,指责全都是别人的错,要多多检讨自己。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们改变不了别人的禀性,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如果自己做到尽量完美了,那么发生了什么不利于你的事情,你都毫无遗憾,因为你剔除了自己造就的那一个因,别人的因果,别人自己承担。

必须要懂得自省和忏悔,才会改变情感人生。我们与任何人之间的摩擦与矛盾,最终解决方式不是压制别人、指责别人,对抗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对话有时候也许遇到不明事理之人,也无济于事;放弃也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你放弃一时,但放弃不了一世,逃避更是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说最终解决的方式是改造自己。自己做得无懈可击,那么结局无论如何,也无怨无悔。而自己如果接近完美,命运一定会发生转机,因为你的起心动念,影响了别人的起心动念,一切便会朝着理想的方向演进。

我把这些道理说给一个朋友听,他听不进去,原因是比较刚强不化,过于自我,确实有这样一种人是比较可怕也令人担忧的,他们不认为自己道德水准不高;相反,他们自认为道德水准很高,原因在于自己给自己制定了道德标准,自己拿自己给自己制定的道德标准来“自律”和衡量自己的道德水准。举个简单例子说,身高一米六的人认为超过一米五就算高个,所以他认为自己属于高个子。

我小学时候有一个班主任女老师对班上学生说:“公共场所吐痰是无可非议的,而吐了痰不用脚碾一碾则是不道德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这位女教师自己给自己制定了社会公德标准,还传授给了小学生们。

几年前,我的一个女性朋友,二十出头,和一个有妇之夫好上了。那个男人和妻子的关系一向不好,而我这个朋友则逼他赶紧离婚,和她结婚。有人问她:“你插足别人的家庭,难道不觉得不好吗?”她不以为然,说道:“我没做错。我损害了一个人的幸福,但是成全了两个人的幸福,所以我是高尚的。”这也是一个事例,那就是一个人如果自己有自己的道德标准,那么他做什么事都可以给自己找理由的。

这些有自己的道德标准的人,其实没有领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呀!

对于那个女老师来说,假如她在公共场所,不小心眼镜或书本掉在地上,正掉在某人用脚碾过的痰迹上,她会作何感受?兴许会骂娘的。既然如此,为何自己公共场合吐痰,用脚碾碾,就心安理得了呢?

对于那个插足别人家庭的女孩,假如你自己有心爱的丈夫,尽管出现了矛盾,有另一女子纠缠你的丈夫搞婚外情,你自己会作何感受呢?这不等于是给你伤口上撒一把盐吗?为何你伤害别人成全自己就可以,别人伤害你就不行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标准,不能自己给自己量身订做,虽然道德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普世价值决定了善恶的界定。然而现实生活中就是有许多这样的人,很少自省,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别人则都毛病多多。这样的人往往是做了不甚道德的事,也浑然不知,还以为自己道德高尚,这是很可怕的。这样的人也是最刚强不化、不肯自省和忏悔的。最难度化的人,命运也最难改变,痛苦也一定很多——判断一个人是否幸福或痛苦,不要只看表面的风光,他们的另一面你也许根本不知晓。

多从别人角度看待问题,人际关系会好很多,有的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总是埋怨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自己永远都是对的,或者自己即便做错了,但出发点是好的,因此也认为自己是对的。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和别人有了矛盾先从别人角度思考,于是就清醒很多。比如说我元旦去三亚几天,请一个老朋友替我看家,每天来一次,给花儿浇水,给鱼缸换换水,喂点鱼食,仅此而已。他也答应了。但是我一回家,就发现家里变了样,有人在厨房做过饭,虽然清洁了,但是灶台上还是留下饭菜痕迹,而且卫生间手纸也用完了。我问那个朋友,他解释说有一天他来不了,临时把钥匙交给他侄子,可能他侄子在我家做饭了。我当时很生气,为什么我信任他,把钥匙交给他,但是他却不征得我同意又把钥匙给别人。所以我在电话里大发雷霆,他也很生气,也跟我嚷嚷起来,说是要绝交。但是挂了电话,我冷静下来,想到从他角度看人家毕竟给我浇花、换水了,花也没死、鱼也没死,厨房脏了再清洁一遍就好了,所以我主动给他道了个歉,现在我们依然是好朋友。和家人也一样,只要多考虑别人,自己就会大度很多,家庭从此也会和睦很多,真的!

——北京某出版社编辑韩京生

我结过两次婚,都离了。人说这是命,但是也是自己一手导致的。第二次我挺珍惜的,也是来真感情的,但是这两次都失败了。第一次是我的原因,我们现在还是朋友,所以没什么感觉;第二次我很上心,付出很多,但是这个男人太花心,我们结婚两年后,他就开始不正常,每天晚上回到家会偷偷摸摸跑到门外接电话,或者躲到卫生间里接电话,短信也特别多。我查过他的手机通讯记录,有一天他往同一个电话号码就打了15次。有一晚我到他单位门口跟踪他,一直跟到他到国贸星巴克,看到他和一个女的手拉手,真是把我气死了。后来我们就离婚了。但是我现在也开始检讨自己,觉得他变心,我也有责任,我说他太多。他是个厨师,但是回家不做饭,要我做饭。我问他:“你是厨师,怎么能不做饭呢?”他很不爽地说:“你听说过医生回家还要给病人看病吗?”我当时就火冒三丈,冲到他面前说:“你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你难道说我是病人吗?你才有病呢!”就这样,我们开始经常吵架。那时我总觉得自己没错,但是现在自省才觉得自己也不对,他是厨师,我是会计,他回家累了不愿做饭,我回家累了也不愿算账。多多体谅关系会好很多,夫妻吵架,真是没有谁对谁错啊。

——北京某金融机构财务部员工罗玉玲

生死无常,何去何从?

对于命运的思考的更高一层就是对于生死的思考。生活中见证了一些无法解释的奇迹,让人隐约感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存在,也许是死后的延续,也许是一向具有的一种生命体。倘若人死后依然能够交流信息,那么说明死并非意味着人的彻底终结,它也许就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和换一件衬衣一样简单。人们对于宇宙的所知远远超过人们对于生死的所知。死亡和死后世界素来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热衷于探索和表现的话题。对于死亡和死后世界,我总是有很多漫无方向的遐想。很多走上灵修旅程的人,都是从对命运和生死的思考与困惑开始的。那位释迦族的王子,从小养尊处优,一日出宫目睹了生老病死,从而抛妻弃子,离家出走,苦行数年,终于觉悟。那位美猴王,看到年迈的老猴死去,于是漂洋过海,拜师学艺,一心要寻找长生不老之道,最终护佑唐僧西天取经,修成正果。我认识很多人,无论学易学佛,都是在遭受人生的挫折之后产生了学易或者学佛的念头;少有人对自己的命运百分百满意而去学易,也鲜有人在欢声笑语中皈依佛门。无奈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发誓要读懂命运,于是研究易经;自己驾驭不了他人或自己的生老病死,所以决心脱离苦海,于是皈依佛门。

我对神秘文化的爱好,对于命运的探索和思考,对精神领域自我完善的追求,并非始自于对宿命之说和人类之外的高智慧或者死后世界的好奇,而是最早起源于幼年时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困惑。我们每个人无论命运好坏,最后都是殊途同归,都要面临死亡。死亡是人类和所有动物最大的恐惧所在,也是世上最大的不解之谜之一。看过一个保护动物组织的纪录片,展示了杀猪宰牛剥狐狸皮、兔皮时候,这些动物在极度恐惧中的挣扎。牲畜没有人类的智商,但是它们对死亡的恐惧丝毫不亚于我们人类。看到它们濒临死亡的恐惧,使我一日间成为一个彻底吃长素的素食主义者。

我从小就对死这个话题着迷。三四岁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悟得人人都难逃一死,知道终有一天父母会离我而去,便忧心忡忡,以泪洗面。但死又是何曾遥远,于是早就搁置一边,恣情享受无邪的童年。小时候很少接触周围人有死去的,但这十几年来身边不断有老师、亲戚和朋友去世。每个人一死,大家都是叹息片刻,怎么好端端一个人突然就没了?生前行善多、人缘好的,少不了死后被人念好、惋惜;生前做过缺德事儿的,则免不了死后还会勾起人不快的回忆。这些年,越发感觉到身边有两种以前未曾有的现象:一是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岁数比自己小;二是所直接或间接认识的人中,越来越多的人去世。居住在国外,难免会经常在网上重温国内过去的电视节目。看到199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喜剧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赵丽蓉和侯耀文仍然给我带来笑声,可是如今这两位笑星都不在人世了。再看优秀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把大赤包和冠晓荷演得入木三分的表演艺术家李婉芬、周国志也都早已撒手人寰了。再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扮演林黛玉、贾母、贾瑞的演员也已经不在了。

那是众人瞩目的娱乐圈。现如今身边每年都有人去世,经常听到别人说起某某不在。生活中,时不时听亲戚、朋友说起某某人去世了,惊诧之余又有无限的惋惜。有的人好端端地,突然猝死;还有亲戚,兄弟俩一前一后先后出车祸身亡。想及生死,真是由不得自己呀。这么多人突然不在了。他们去哪儿了?难道就这样没了吗?死难道就是永久的分离吗?

我一直对死好奇,正如同我对自己为何来到这世间一样好奇。我相信死不是一个生命的终结,而是通向另一种存在的通道。每一个元神不可能只有一次生命。所有生命都在遵循宇宙的规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国内,曾经接受过全身静脉麻醉,体验过濒死的感觉,并非像人们都说的和入睡一般。那是一种顷刻间不省人事的体验,而且意志直到昏迷过去那一刻都很清醒。没有梦,只有意识的消亡,大脑活动的暂停。那个时候,不知道如果我永远醒不过来,我会不会遗憾,那样死去很舒服。轻松一去,就了却了所有尘世的干扰,人生提前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