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史迪威与蒋介石
10752000000010

第10章 入缅作战(6)

戴安澜俯下身去替他扣好风领扣,并把他身上的衣服理好。郑庭笈满脸胡茬,脸上被硝烟熏得很脏,他难过地对戴安澜说:“黄团副带着士兵们奋勇出击跟在坦克后面冲上来的曰军时中弹的。”戴安澜有些生气地问道:“你当时在干什么”郑庭笈低头不语。

那位连长说:“郑团长带领我们发动了一次冲锋,才将黄团副的遗体抢回来的。”

戴安澜有些难过地站了起来,对郑庭笈说;“黄团副的遗体一定要设法运回国去。”

戴安澜回头看了一下四周垂立着的士兵,问郑庭笈:“你这一个团还有多少人”

“还有一半的兵力可以战斗。”

戴安澜拍拍郑团长的肩头,对大家说:“弟兄们,我们200师是从昆仑关上打出了威风的,我们今天要在同古打出国威来,委员长已经来电慰问我们200师的全体将士,我们只要拖住敌人,援军一到,我们又将打出一个昆仑关大捷来的。”

“感谢委员长!坚决守住阵地!”士兵们高声呐喊,群情振奋。

战场上飘动着浓烈的硝烟气味,火辣辣的太阳把战场烤得滚烫,没有一丝风。士兵们个个汗流浃背,潮湿闷热的空气直逼胸怀,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同古,一座已经空无居民的城市,那些高耸着的佛塔被炮弹削去了尖顶,有的被炸弹完全掀翻在地,遍地的瓦砾和被炮火焚毁的房屋。这里的英国主人早就撤得干干净净,而从遥远的中国赶来的士兵则在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它。

同古在战火中已经坚持了4天,史迪威将军对廖耀湘已经下过两道命令,要新22师立即向同古方向发动总攻击。可是杜聿明和廖耀湘和他下属的团长们总是借口这借口那,迟迟没有行动。

杜聿明甚至召集新22师营以上的军官们开会来讨论应不应该进攻同古,他们七嘴八舌,各持一端,众说纷纭,杜聿明并不想中止这种毫无意义的争论。那些战术分析东拉西扯,对整个同古会战毫无意义,把一个军队变成了学术团体了,两天的讨论直到最后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杜聿明只好向史迪威报告说新22师无法执行进攻的命令。

一个军队里,下级居然要对上级下达的命令进行讨论。史迪威气得浑身发抖,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军队,简直不可思议。史迪威对着杜聿明又是一阵痛斥。

到后来,杜聿明和廖耀湘干脆躲起来不见史迪威了,史迪威急得没有办法,当他亲自闯到新22师师部时,他看见杜聿明和廖耀湘正在相对饮酒。

史迪威敲着桌子吼道:“你们到现在为什么还不进攻!”

廖耀湘嘟囔着:“200师已经被敌人紧紧包围住了,96师又没有开到,我们不能再拿着22师去为你冒险。”

“什么?为我冒险。”史迪威的脸气得发白,脸都扭歪变形了,“是谁叫你们到这里来的是我还是你们委员长?我在这里干什么的吃力不讨好!”

廖耀湘还想说什么,杜聿明连忙制止住他,上前对史迪威说:“22师之所以没有马上按你的命令进攻,是因为96师还没有跟上来。老实说,我已经费尽了口舌,可是第6军甘丽初的55师还没有开到平满纳,96师怎么能往叶达西开拔呢?

“啊?22师要等96师,96师又要等55师,那55师又要等谁呢像你们这样,这个仗没法打了。世界上有像你们这样打仗的吗?”史迪威狠狠地捶着桌子数落着。

杜聿明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欲怒而又强制住了自己,只是咬着牙说:“史迪威将军,我姓杜的也是奉命行事。”

史迪威盯着杜聿明说!“那我就去找给你下命令的人。”说着史迪威跨出了门去。

史迪威走出新22师师部,站在星空之下,听着南面传来的隆隆炮声,不禁长叹一声。自己虽然是中国入缅军的总指挥,可是连一个师、一个团也调不动。身边没有警卫部队,没有权利处置任何一个贻误战机的人,没有权力枪毙人,要依照史迪威的脾气,他真想杀人了。

史迪威乘车连夜赶到曼德勒,从被窝里将林蔚拉起来,林蔚吃惊地说!“你的方案我是完全同意的嘛,说打就打呗还拖什么呢”

“那好,就请你马上给杜军长下命令!”

“这,这事不是很清楚吗你直接下令就行了,难道他们还能不服从吗?”林蔚一边穿衣服一边支吾着。

“如果他们当真听我的,同古也许早就解围了,我还来找你干什么。”史迪威叉着腰,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弄得林蔚有点手脚无措。

林蔚只得抓起桌上的电话,一直接到了新22师师部,找到了杜聿明,他一边看着史迪威一边说:“杜军长啊,怎么搞的嘛?你们为什么不听从史迪威将军的命令,嗯,什么”林蔚眼睛碌碌地转着说!“不,不,就这样,照他的计划方案执行,新22师马上向同古发动进攻,96师迅速支援,55师我通知他们立即进驻平满纳,如果再有人违抗史迪威将军的命令,我们是要严办的。”

林蔚放下电话后,对史迪威十分歉意地说:“将军,实在对不起你,为了我们两国的友谊,请你不要计较这些事。”史迪威的脸上淡淡地显露出了一丝勉强打起的微笑。

漂贝指挥部里,史迪威正在听取反攻同古的各方面准备情况的报告,杜聿明风尘仆仆地从前线赶了回来。

他一进门,便卸下腰间的武装带,军装腰间被汗水浸湿了一圈,他解开纽扣敞开怀,让凉风吹进自己的胸怀里去他对史迪威说!“进攻准备已经基本完成,不过我发现我们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机,我们正面的敌人已经加强,而且飞机出动已很频繁。”

“现在你才明白失去了最好的时机。”史迪威瞪了杜聿明一眼,又俯在一张大作战图上去勾画着什么。

杜聿明仰脖连喝了两杯水,热汗涔涔地把脚上的皮靴拔下来,他不管史迪威愿不愿意听,讲了一大堆进攻的困难和问题。

这时梅里尔少校赶回来了,他带来了好消息,说英国人同意史迪威使用他们的坦克部队进攻,这些坦克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向叶达西方向集中了,而且英国和陈纳德的飞机也将参与进攻,并且提供了飞机的电台呼号。

史迪威兴奋地在屋里走来走去,禁不住问身旁的杜聿明:“22师和96师今晚可以集结完毕吗。”

“也许是可能办到的。”

“我不能允许你说这种也许、可能的字眼,应该必须是一定要办到。”史迪威纠正着杜聿明的回答。

重庆,曾家岩德安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办公室里。蒋介石、何应钦、陈诚、宋美龄和一帮文武幕僚们正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缅甸的形势。

何应钦宣读了林蔚和杜聿明的电报后,蒋介石说:“同古的形势十分恶劣,史迪威在前线逼着杜军长发动进攻。到底能不能进攻,有无把握进攻,大家尽可发表意见。”

一阵沉默之后,陈诚说:“我看史迪威将军的考虑还是可行的,如果22师和96师,再加上英军一起反攻,同古城下之敌定可大破。”

何应钦心里老大不高兴,心想这第5军又不是你的11军,这么拿去拼,还不是想让人家去牺牲,但何应钦却一言不发。

宋美龄激动地说道:“哟,那怎么行哟,一个外国人,他知道什么,拿中国的军队去跟日本人拼,他当然不心痛,那当然不行,这是第5军,千万别拿去蛮干,我看打不了,就撤回国得了。”

何应钦忙接着说:“根据已经获得的情报,日军又将派大批部队在仰光登陆,这恐怕不是我们这几个军所能抵挡得住的,英国人也在收缩兵力,似有撤回印度的迹象。”

蒋介石说:“那史迪威怎么办。”

“这好办,因为我们并没有给他指挥中国军队的权力。是我们在直接指挥这些部队,滇缅路打通看来可能性不大了,我们在缅甸又没有什么利益可言,要讲打么,我们派了军队去了,在同盟那里我们也说得过去。军事援助吗,他们少不了我们的。可英国人就不同了,那是他们的殖民地啊,我们不能替他们去卖这个命。”何应钦说道。

蒋介石站了起来:“好吧,各位的意见极好,那立即向杜军长下令,让22师向同古佯攻,声势要大,掩护200师突围出来,不得有误。不是说锡唐河大桥还在我们的手里吗?那就从毛奇公路向平满纳方向撤退,200师缺员太多,需要休养整顿,我要嘉奖戴安澜,也要嘉奖全师的官兵。”

天不亮,史迪威就直奔前线去了。一路上他看见许多英国人的坦克正向前线开去,路上他碰见了几辆向回开的大卡车,他拉住他们一问才知道是新22师的师部正向后撤退。

史迪威闯进了叶达西新22师师部,参谋人员正在摘下墙上的地图,廖耀湘正在对着电话喊着:“96师,你们立即向我们这边集中,什么,什么,简直是乱弹琴!”廖耀湘气急败坏地在摔电话。

史迪威上去一把抓住廖耀湘的手臂,摇撼着问道:“为什么临到进攻,你要把师部往后撤?”

廖耀湘用力挣脱史迪威:“你就知道抓住我进攻,可96师一个团还留在平满纳,开到叶达西的只有两个营的兵力,我们进攻了,有谁来支援我们呢?后路被截断,谁来承担责任?”

史迪威问道:“为什么96师一个团要留在平满纳?”

“杜军长要回到平满纳,那里没有军队怎么办?日军的一个侧翼支队在叶达西附近活动很厉害,我们的师部为了保险起见,也得后撤。我接到的命令是在96师和55师到达指定位置后我才能展开进攻,”廖耀湘作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那杜军长呢?”

“不知道,我还在到处找他呢?”廖耀湘说道。

战斗终于打响了,炮声隆隆,火光闪闪,成群的英国、美国飞机掠过头顶在同古外围进行战术轰炸,英国人的坦克车也在原地待命。同古方向打得很激烈,可是偏偏新22师阵地上没有动静。史迪威在前沿阵地上找到了杜聿明,他正用望远镜向远处了望着,神情十分严峻。

史迪威在他的背后大声问道:“怎么还不进攻?”

“不,是撤退。”

“什么?撤退?。”

“我们从正面施加压力,把日军的注意力吸引过来,200师正在渡过锡唐河,撤出同古城。”杜聿明回过头来,满脸肃杀之气。

“为什么要撤退?”

“这是蒋委员长的命令,他要我们退到平满纳防线去。”

史迪威顿时感到眼前金星直冒,气得手都在簌簌发抖:“你们欺骗最高指挥官,我要按军法惩办你们。”

杜聿明平静地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这是蒋委员长的命令。”说着将蒋介石的手谕递给史迪威。

史迪威清清楚楚地看见了“蒋中正”三个赫然的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