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国阴谋:美国独霸全球内幕
10752400000053

第53章 对中国的遏制(3)

杰克是一位美国人,他在2006年时来了中国,当时他带了一百万美元到中国,然后按当时汇率一比八兑换成人民币,即一百万美元等于八百万元人民币。

然后杰克在中国吃喝玩乐,玩了两年后,花了一百万元人民币也基本上玩遍中国了。然后他准备回去美国了,于是他把剩下的七百万人民币换成美元。按当时的比例是一比七的汇率,因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于是杰克用七百万人民币换回了一百万美元。与当初来的时候相等。杰克走的时候很高兴,中国人真好,免费供美国人游玩。

这个有趣的故事向大家说明,汇率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而紧随汇率的,就是金融战,当一个国家货币持续升值的时候,就又有像杰克那样的人把钱放进中国,静待升值,从中获利,当这笔钱成规模了,温度就上升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热钱”。

“热钱”究竟是什么东西?是一些商家为追求高回报、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换句话来说,投机商博彩的筹码就是“热钱”。热钱的进入,完全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国民收入与生活指数。热钱又被称为“游资或投机性短期资本”,指的是一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其所有者频繁而迅速地将它们在各种不同种类的投资形式中转换,目的在于获取短期高额投资利润,或利用不断变化的国际汇率从中渔利。热钱具有“四高”特征:高收益性与风险性;高信息化与敏感性;高流动性与短期性;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

2009年8月,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题为《中国再遇热钱困局》的文章,说明了热钱在中国是如何肆掠的:

热钱再度涌入中国,这会让中国政府感到进退两难。倘若热钱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政府抗击通货膨胀的难度会增加。可一旦热钱撤离,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又会遭殃。

热钱问题不容易解决。毕竟,这种不以直接投资和贸易为途径的投机性资本能够规避中国对资本账户的严密监控。如今热钱回归已显露无疑。中国政府上个月公布,第二季度外汇储备增加了一千七百八十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UOB集团分析师估计,新增外汇储备中可能有八百三十亿美元是热钱,其中一大部分流入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并催生泡沫。相比之下,在中资银行今年前6个月贷出的一万亿美元当中,据信约有两千亿美元进入股市。

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早在2007年就放出这样的话:“赶快卖掉你手中所有的美元和其他货币,就存人民币,未来二十年,人民币将是全球最强的硬通货。”这句话放在眼下,也许最合适不过。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增强,市场上部分与人民币挂钩的金融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捧。

对于热钱来说,人民币升值的吸引力始终特别大。一旦中国允许人民币持续的升值,热钱投机者将可能赚得盆满钵盈,而与此同时,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又极低,这就是热钱涌入的动机。

中国摆脱经济危机的预期越乐观,关于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就会越强烈。目前美元对人民币已跌至六点一八元(截至2013年5月30日)。从长期来看,人民币的升值空间很大。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称,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

热钱是一把双刃剑,来时能催生泡沫,去时也能摧垮泡沫。而隐藏在货币战争背后的华尔街金融势力则不断地布局中国,它们伺机利用热钱对中国进行洗劫。我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江涌2010年9月6日在《环球视野》中这样评述:

2004年12月,中国证监会批准高盛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恰逢其时地在一轮牛市开始之前介入了中国证券市场。根据《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2002年颁布)的规定: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不得超过三分之一。高盛名义拥有合资公司百分之三十三股权,高华拥有百分之六十七股权,但是高华是由高盛借款一亿美元组建的,另一出资人高盛的重要客户联想集团只是扮演“掩护”角色。高盛高华证劵近乎百分之百是高盛控股,是业内早已公开的秘密。

2003年以来,国际炒作人民币币值低估,施压人民币升值一浪高过一浪,大量热钱由此纷纷涌向中国,房地产是热钱栖身的重要领域。擅长投机的高盛当然不会坐失良机。2005年底,向二十一世纪中国不动产公司注资二千二百万美元,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2005年在上海以一亿多美元的价格买下凯德置地有限公司的百腾大厦(商业写字楼)用于出租,成为当时上海成交价格最高的地产买卖,直接拉抬上海房地产价格。2006年10月,高盛以七千万美元买下了上海虹侨花苑酒店式公寓。

2007年,高盛税前收入第一次有超过一半来自美国以外地区,中国是高盛收入增长最快的市场。和在美国本土市场一样,高盛在中国的作为充满了神秘色彩,令人质疑。中国市场的透明度不太高,本来设想应是跨国资本的最大障碍。但是,高盛通过本土化战略,“不透明”反而给了高盛更多“保护色”与“拓展空间”。

高盛因为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突出地位,在中国大型骨干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一直扮演关键角色。石油、电信、金融、汽车、大众传媒、医药等行业高盛都有染指,而且无一例外都是龙头骨干企业。更值得关注的是。高盛还担任一些省政府的经济顾问,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

在相关媒体追捧以及相关重要人士的偏爱下,高盛在中国金融界拥有极大声望,高盛也不断利用这种声望积极谋取利益。高盛一直善于以中国最习惯、最受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2001年,高盛发表了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的报告,即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的英文起首字母组合起来为BRIC(译称“全砖四国”)。2003年,高盛在《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年的道路》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可能会在2015年赶超日本,在203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除了吹捧,高盛及其分析师针对中国宏微观经济不断发表报告与评论,影响相关部门决策,尤其是高盛的一些报告明显存在误导中国决策嫌疑,如人民币应一次性大幅升值,资本项目应尽快开放,“港股直通车”有利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热钱对中国不是大问题等。高盛在华行为,早已远远超出一个普通商业机构的一般商业行为。

以高盛为代表的投资银行,是美国金融霸权隐形工具。这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幽灵不仅在美国次货危机、希腊债务危机等金融风潮中时隐时现,而且越来越多出没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自1994年以来,高盛在中国市场积极布局,翻云覆雨,不仅赚取巨额垄断利润、控制主导中国的相关产业,而且误导我国政府与企业经济决策,涉嫌危害中国经济安全。

在前文中我们说过,一个美国战靴落在中国的领土之上,我们能够做出反应,但是金融战则是沉在水面之下的鲨鱼,我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出来吃人,所以,中国对于这些华尔街的大鳄们需要格外小心,及时清除他们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埋下的地雷。

美国资深外交家基辛格曾明确宣扬:“国际关系没有道德的空间。”这句话说得明确彻底,美国历任总统都是这一宗旨的忠实拥护者,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都在干涉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打压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