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国阴谋:美国独霸全球内幕
10752400000057

第57章 揭开历史的内幕(1)

美国自建立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战争,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局部战争、地区冲突,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似乎这个国家就是为战争而生。而战后,这个新兴的国家不但没有受到严重的创伤,反而一举跃居世界第一大国。而每次军事行动,美国都能找到说服国人和世界的理由。

历史有时候是有面纱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东西有时候并不是真相。组织行为学的组织规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和最卑劣的事情都是由个人推动的,我们企图用善良的眼光来看待美国,很多的事情是出于基本的人权和自由的考虑,但是实际上我们能够看到的却是阴谋和密室政治。这也许就是当下的国际现实。

现在很多的历史都已经解密,我们能够看到历史发展的真相,很多历史的事件从另外一个视角看过去也许就完全不同,我们看到的就是美国的超级阴谋。

“不可避免”的海湾战争

对大众而言,我们的信息来自于媒体,但是如果当政者剪裁了信息,也就左右了真相。在美国,情报部门能够将自己的信息传递给美国总统,但是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其实就有很多的人为因素了。

其实我们看到的美国政府,似乎更加接近好莱坞,他们在地球表面,根据美国利益,在导演一场又一场战争游戏。而他们拥有制信息权,大众在事件发生以后还会被蒙在鼓里,直到信息被解密的那一天。

1991年1月17日,巴格达时间凌晨2时40分左右,以美国为首的驻海湾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行动”的大规模空袭。从美国的各种军舰上、从沙特阿拉伯的陆地上,数以百计的飞机和巡航导弹飞向北方和西方,袭击伊、科境内的轰炸目标。巴格达火光冲天、声震大地。伊拉克则用导弹予以还击。一场以伊拉克为一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另一方的现代化战争终于爆发了,这场由联合国授权的多国部队军事行动,史称“海湾战争”。

1990年,当美军开赴海湾地区时,乔治·H·W.布什的美国政府曾抛出一个必打的理由——有“确切情报”显示大批伊军正屯聚在沙伊边境,随时准备攻打沙特阿拉伯。五角大楼官员对外界表示,根据美方得到的高度机密的卫星照片,1990年9月中旬,伊拉克在沙伊边境部署了二十五万部队和一千五百辆坦克,直接威胁到了美国的主要石油供应国——沙特的安全,这个情报成了随后美国出兵海湾的重要理由之一。

俄罗斯也是信息情报大国之一,它也许能够看到美国人的阴谋,但是俄罗斯也自顾不暇,而打击中东国家,客观上对于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是有利的,所以俄罗斯也就懒得跟美国人顶真了。

当时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得堡时报》也得到了两张俄罗斯商业卫星拍摄的照片,与国防部的“机密照片”几乎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拍摄的,照片上的显示令人吃惊,沙伊边境上根本没有一个伊拉克士兵,有的只是空荡荡的沙漠。后来撰写这则爆炸性新闻的记者吉恩·赫勒惊呼:“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谎言!”

为此,《圣彼得堡时报》特地请来两位专家对照片进行检查,其中一位专家是前国防情报局的分析人士,对沙漠战十分在行。这两位专家当即指出,照片上只显示了美国的战斗机在沙特空军基地集结,根本看不到伊拉克人。

吉恩·赫勒说:“伊拉克在沙伊边境集结兵力是老布什政府出兵的全部理由,可是他们所说的军队其实根本不存在。”为了弄清这个事实,赫勒曾经三次致电国防部,并表示,如果国防部能够提供相反的证据,他愿意不发表这篇文章,结果对方的回答只有四个字:“相信我们。”而当时的国防部长正是后来的美国副总统切尼,而五角大楼官员关于伊拉克集结重兵的卫星照片至今仍被列为国家保密件。

这同样也是战争借口的问题,最后也同样没有答案来支撑,和小布什出兵伊拉克后的情况完全一致。

在海湾战争过后,再也没有人提到关于伊拉克在开战之前集结兵力的事,后来在总结战争经验教训时,当时的科林·鲍威尔将军,也就是后来的国务卿说了这样一段话:“伊拉克人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强大,但是这一点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不管他们是三十万人,还是五十万人,我们都会安排一支能够对付他们的军队。”

2001年4月,鲍勃·伍德沃德出版了《阴影》一书,书中详细披露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与部下对海湾战争的决策过程。人们从书中发现,战争开始前布什根本就不想通过谈判让伊拉克主动从科威特撤军,他处心积虑地要找到打击伊拉克军队的借口,他要发动一场战争!

据书中介绍:1990年8月份,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军队侵占了科威特,由此引发了一场国际性危机,在此后的五个月中,布什总统下令调遣五十万的美国兵力开赴中东,这是自越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部署。到了1991年1月初,布什在联合国的全力支持下,摆出了发动一场战争的姿态,要把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赶出去。

就在战争爆发前,布什召见了他的国家安全事务班子成员,其中包括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以及国家安全顾问布伦特·斯考特罗夫特。此时布什正决定要派贝克赴日内瓦与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会谈,试图逼迫伊拉克达成一项在最后关头从科威特撤军的协议。

布什希望由此向全世界以及他的批评者们显示,他为了达成一项和平解决方案愿意付出努力。因为他不能在没有同伊拉克谈判之前就发动一场战争。

“那么不用经过战争,他就撤出来,这样好不好?”布什问鲍威尔。

“是的,先生。”鲍威尔回答,“伊拉克撤出科威特既是美国的,也是联合国的目标。”鲍威尔宣称,“如果不用经过战争就不会有美国官兵的伤亡。”贝克对此表示同意。作为来自布什的一位有才能、有抱负的密友,同时也是他的一位潜在对手,贝克希望能够通过外交方式把和平带回家。如果他能够劝说伊位克撤军,这将会成为他个人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

在此前几天,贝克曾强烈要求布什准许他去巴格达会见萨达姆本人,但遭到了布什的拒绝。所以,现在贝克说他决心要去日内瓦与阿齐兹谈判。

突然,斯考特罗夫特向鲍威尔和贝克发起火来。“对美国来说,恶梦会是萨达姆从科威特撤出来但却继续让部队留在边境线上,那将会有四十万到五十万的伊拉克部队。”斯考特罗夫特说。他们会无限期地等下去,威胁要再次入侵,如果那样的话,驻扎在沙特的美军就会变成伊拉克大规模军事行动的“人质”。这样一来,谈判的胜利实际上到头来会造成一次巨大的战略性损失。为此,美国需要这次机会以摧毁萨达姆的军队或者至少使它受到致命的损害。

他的话很明显:外交胜利就是战略的失败!美国就是要摧毁伊拉克军队。他们要用先进的武备一次解决问题。

老布什马上站到了这个鹰派人物一边。这位总统说,外交上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将会带来一场更为严重的危机,外交上的胜利并不能摧毁萨达姆的军队。布什坦然地说:“我们不得不进行一次战争。”他的话音如往日一样厚重,在空气中久久地回荡。不过他和斯考特罗夫特都很清楚,这种话决不能在公众面前声张,也决不能对外泄露丝毫。一个需要战争的美国总统很可能会被赶下台去,因为美国人一向是以和平缔造者而不是战争贩子自居的。

此外,老布什急不可待的另一个原因,是沙漠上正在到来的酷暑会使地面行动陷入瘫痪状态,所以必须现在就采取行动,或者是永远不要行动。

1991年1月9日,贝克在日内瓦会见了塔里克·阿齐兹,会见时间长达六个多小时。可是老布什却万分紧张——据说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局势最为严峻而且紧张的时刻。他非常担心伊拉克会最终诉求和平撤军,使美国进攻伊拉克变得名不正言不顺。终于,贝克给他打来了保密电话。

“结束了。”贝克告诉他说,伊拉克人不肯作出让步。

布什终于压制住他松弛下来的心情。他最担心的就是贝克在最后一分钟得到哪怕是一点点的成功。终于,贝克出现在电视机屏幕上了,他是在出席记者招待会。“我没有听到任何足以能够让我感到表现出伊拉克人的灵活性的内容。”贝克说道。谈判结束了。

布什对此感到庆幸,因为这是可能有的最好的消息,尽管他还要在公开场合掩饰这种心情,但另一方面布什又感到分外的沉重和焦虑,因为他知道谈判的失败意味着战争。终于,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支持使用武力的决议,于是一场空袭战争于1991年1月15日正式开始了。

这场针对伊拉克和其武装军事力量的大规模空战持续了三十八天。在下令发动地面攻击之前的日子,由于地面作战行动存在着损失许多美国人生命的风险,布什再次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里求教于他的顾问们。

这时又出现了让人进退两难的问题。鲍威尔报告说,伊拉克的军队正在开始崩溃。在提及这次中东战役的总指挥官诺曼·施瓦兹科普夫将军时,鲍威尔说:“诺曼和我都更愿意看到伊拉克军队自己撤出去而不是被赶出去,否则会有很大的代价,我们会在某一时候损失大量兵员。”鲍威尔向大家郑重地警告说,“一场化学武器的攻击是极其可能发生的,因为美国卷入了对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攻击。通过发动地面进攻,我们可以缴获很多伊拉克的坦克和武器弹药,但是由此产生的人员伤亡和随后的问题却使这场进攻变成了不值得的事情。”

“你更愿意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安排吗?”布什问。

“如果他们能够完全答应我们的条件,是的。”鲍威尔答道,“他们会崩溃的。”

“如果他们在进攻的力量面前崩溃,这比他们主动撤退要好。”布什说。

“但代价又是多少呢?”鲍威尔问。

又是这个问题。甚至到了这一时刻,布什对伊拉克的军队在被摧毁至某种程度之前就撤回去的危险仍然十分担心。最后,他下令发动地面战争。四天之后,情报显示,目前战场上伊拉克全部的四十二个师中,只剩下两到六个师尚有战斗力。于是,在剩下的伊拉克部队逃出科威特之后,布什宣布战争暂告中止。

中央情报局前局长詹姆斯·伍尔西在后来分析海湾战争时说道:“这是一个改变阿拉伯世界面貌的黄金机会,就像我们二战后在德国所做的一切改变了中欧和东欧的面貌一样。”而且,从历史的角度看,他认为代价不算高,“八十五年前,当我们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时有八个或十个民主国家。现在有一百二十个左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一半民主了;二十多个非阿拉伯穆斯林国家,也有一半是;我们有整个欧洲,除了白俄罗斯和短期内的部分巴尔干。如果你回顾这不到一世纪内发生的事,那么让阿拉伯世界和伊拉克移往同一方向,看上去就不是很可怕了……这是办得到的。”

由此可见,美国如此热衷发动一场重要的战役,主要目的是什么。既不是避免驻扎在沙特的美军遭到伊拉克的攻击,也不是解救被侵略的科威特,因为在伊拉克进攻科威特的第一时间,美军就得到了情报,可能稍稍一个警示性的举动或许就会逼迫萨达姆的军队停止进攻,可是美军一直拖了半年时间才有举动。

科林·鲍威尔在他的自传《我的美国之路》里,以职业军人的标准判断敌人是否准备进攻,有三个指标:“敌军的炮兵是否前移?是否铺设通信线路?是否给部队补充油料和弹药?”——按此指标,1990年7月31日,当时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以及美国军方,已经明确确认伊拉克准备进攻科威特。这个时候,老布什总统在给萨达姆的一份电报里,表明了美国政府的立场却是:“继续愿与伊拉克保持较好的关系。”显然,美国方面对即将到来的伊拉克战争,无意介入,佯装不知。两天后,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随后宣布与科合并,组成“统一的国家”。

美国的军事行动并非单一目的,最后的一点不得不提到——那就是石油。也不仅仅是石油,美国人需要在中东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这才是美国真正的诉求。

在美国,“锅盖头”(jarhead)这一称呼经常被用于称呼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每个新兵入伍后,都会迅速被理成这种发型,有人甚至把锅盖头发型看成是一种军队纪律和荣誉的象征。2002年,一名曾参加过1991年海湾战争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出版的以锅盖头为名的新书《锅盖头——一个海军陆战队队员的海湾战争回忆录》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就是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安东尼·斯沃福德。

对第一次海湾战争进行反思,并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是去为石油而战。”2002年10月安东尼·斯沃福德在《纽约时报》撰写的文章中写道:“当我看到燃烧的石油井冒出的尘埃覆盖在我的军服上的瞬间,我顿时意识到了自己在为石油而战。”

这篇文章的发表马上在美国引起了轰动,随后安东尼·斯沃福德接受了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采访。采访中安东尼·斯沃福德谈了自己在海湾战争中的真实感受。“在加利福尼亚的基地待命时,我的确想了很多,我们无所事事地坐在那里,也不知道正在和将要发生什么。当时我在海军陆战队步兵旅的侦察狙击排,我很幸运,这是一个编制较小的排。每个海军陆战队士兵都有自己的抱怨。我目睹了被我们野蛮的空军战斗机摧毁的一片片土地。我并不认为我所见的战场有什么新奇,战场总是充满了恐怖与危险,但有时也是如此的可笑甚至荒谬和令人厌恶。所有这些都是使战争之所以称之为战争的因素,也是使所有已经回到家中的老兵们确信战争绝不是最好的答案的原因。”

当主持人问安东尼·斯沃福德是何时真切地意识到自己是去为了石油而战时,斯沃福德沉思了良久,答道:“那种感觉我终生难忘,我当时的感觉真的很糟糕,这也是我写书的原因,我在努力试图抹去那些至今仍然留在我嘴里的污物。在任何一场战争中都有很多误传的信息,当布什谈论到有关人权的问题时,我知道这些都是烟幕弹。起初,我们被告知是去保护沙特阿拉伯。当时,也就是1990年8月2日到8月5日,五角大楼认为伊拉克打算入侵沙特。一直到战争行将结束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去为石油而战,我的同伴们也没有意识到,尽管我们总拿这个开些玩笑,但我们从来没想过这就是事实。假如你也和我们一样,二十来岁的年纪,和国家签了个协议参了军,结果不久你发现自己身处沙漠之中,有时你甚至会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