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华家训4
10755100000027

第27章 天时、地立、人和,才能成大事

【原文】

沅弟左右:

初三辰刻接初二巳正来书,具悉一切。

昨日雨小而风大,今日风小而雨大,鲍军勇夫万余人,纵能渡江,想初二尚未渡毕,初三则断不能渡。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如此次安庆之守,壕深而墙坚,稳静而不懈,此人力也;其是否不至以一蚁溃堤,以一蝇玷圭,则天事也。各路之赴援,以多、鲍为正援集贤之师,以成、胡为后路缠护之兵,以朱、韦为助守墙壕之军,此人事也;其临阵果否得手,能否不为狗酋所算,能否不令狗酋逃遁,此天事也。吾辈但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天事则听之彼苍,而无所容心。弟于人力颇能职,而每称擒杀狗酋云云,则好代天作主张矣。

至催鲍进兵,亦不宜太急。鲍之队伍由景镇至下隅坂,仅行五日,冒雨遄征,亦可谓极速矣。其锅帐则至今尚未到齐,以泥太深,小车难动也。弟自抚州拔营至景镇,曾经数日遇雨,试一回思,能如鲍公此次之迅速乎?润帅力劝鲍公进兵不必太急,待狗酋求战,气竭力疲而后徐起应之云云,与弟意见正相反。余意不必催鲍急进,亦不必嘱鲍缓战,听鲍公自行斟酌可也。多公调度远胜于鲍,其马队亦数倍于鲍。待多击退黄文金后,再与鲍军会剿集贤关,更有把握。

至狗酋虽凶悍,然屡败于多、李、鲍之手,未必此次忽较平日更狠。黄文金于洋塘、小麦铺两败,军器丢弃已尽。多、鲍之足以制陈、黄二贼,理也,人力之可知者也。其临阵果否得手,则数也,天事之不可知者也。来书谓狗部有马贼二千五六百,似亦未确。系临阵细数乎?抑系投诚贼供乎?闻贼探多假称投诚者,弟宜慎之。

即问近好。四月初三日巳刻。

【译文】

沅弟左右:

三日辰时收到你二日巳时写的来信,一切都已经知道。

昨天雨下得虽小但风刮得很大,今天风刮得小而雨却下得大,鲍军中勇士上万人,即便能够渡江,想必初二还没能全部渡完,三日则绝对不能渡。

凡是干大事,一半在于人尽力,另一半则是天意。例如这次安庆的守卫,壕沟深而且城墙坚固,部队稳定平静而且又没有放松,这是人的努力;是不是由于一蚁溃堤,一蝇玷圭,那就是天意了。各路赶赴来的援兵,以多、鲍军为正来援助集贤的部队,以成、胡为后路缠护之兵,以朱、韦为助守墙壕之兵,这就是尽人事;到了打仗能不能成功,是不是被敌人所算计,能不能不让敌军首领逃跑,这则是天意。我们应该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天事则听之上天,用不着去想。弟在人事方面很能尽职尽责,而每次说要擒杀敌军首领等,就是喜欢代替上天做主张。

至于催促鲍进兵,也不要太过于急。鲍的队伍从景镇到下隅坂,只走五天,冒雨急行,也可算得上极速了。他们的炊具、帐篷到今天也没到齐。由于泥太深,小车很难行走。弟从抚州拔营到景镇,曾经有几天遇到下雨,试想一下,能够像鲍公这次这么快速吗?润帅极力劝阻鲍公进军不必太急促,等到敌军首领求战气衰兵力疲乏后再慢慢起来对付等等,与弟的意见正好相反。我的意见是用不着催促鲍急速前进,也不嘱咐鲍慢慢应战,听从鲍公自己的意见就行了。多公调度远胜于鲍,他的马队也是鲍的几倍。等到多击退黄文金后,再与鲍军会合进剿集贤关,更有把握。

至于敌军首领,尽管凶悍,但是多次败在多、李、鲍的手下,这次不一定比平时更凶悍。黄文金在洋塘、小麦铺两次败仗,武器已经丢弃光了。多、鲍完全能够制服陈、黄两贼,这从情理上来分析,是可以明确的。打起仗来能不能当真打胜仗,就是气数,这是天意,是不可能知道的。来信说敌军有马兵两千五六百多人,似乎也不正确。是打仗时认真数出来的吗?还是投降的战俘招供的?听说敌人的探子很多假扮成投降者,弟要对这事谨慎处理。

随信问候,希望一切安好。四月初三日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