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爱是有故事的旅行
10756000000007

第7章 初到奥地利,孕期的小日子(3)

其实,我去好多地方的时候都是这样。我第一次去西藏之前不知道林芝,只觉得那个地方的春天很漂亮,后来才知道林芝这么有名;在莫斯科红场上看到五颜六色的圣巴西尔大教堂之前,我也没听说过。托马斯问我是不是没看过电视,连圣巴西尔教堂的图片都没见过。

大多数人旅游之前就对某个地方神往,而我喜欢到了某个地方被一种美震惊后,才知道这个地方的FAMOUS。这种感觉听起来很傻,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我会觉得生命里总是有惊喜,体验人生的时候不会被其他人的审美观左右。所以我尽量不去看别人的游记和攻略,我喜欢带着自己的思想去看世界。

布拉格比我想象的更古老和繁荣,更像意大利的某些古城。本来我打算去布拉格广场上坐坐,听听音乐,在许愿池前许个愿。到了才知道布拉格广场上没有许愿池,有很多鸽子,但不是白色的,而是肥胖的灰色鸽子,天天有游人喂面包。

复活节要到了,广场上有繁华的复活节市场,贩卖复活节用的各种小东西,有五颜六色的鸡蛋,还有各种当地特色的小吃,像香肠、烤面包和烤猪腿,广场上到处装饰着彩色鸡蛋和飘带,从小木桥透过挂满彩带的树看广场上那座教堂感觉很浪漫。复活节的气息让人感觉新生,如沐春风。广场上的教堂很特别,顶上有好几个圆柱形的尖塔,像中世纪的城堡。

但是布拉格最浪漫的地方并不是广场,而是福尔塔瓦河上建于七百多年前的查理士大桥。

查理士大桥是布拉格的灵魂,也是从布拉格广场去布拉格城堡的必经之路。老城区里不通行汽车,我们走过繁华的广场,熙熙攘攘的街道,一路上可以看到橱窗里各种各样精美的纪念品,其中最多的就是会动的木偶和鼹鼠。

《鼹鼠的故事》这个动画片是东欧最早的无声电影,大多数欧洲的小孩都是看这个电影长大的。托马斯很喜欢,经常下载后拿给我看。我一下子就爱上了那只可爱的黑色鼹鼠。到了布拉格才知道这个动画片是捷克产的,很多纪念品店都有这个动画里的可爱鼹鼠。

很早以前听托马斯的外婆说过,查理士大桥是个很浪漫的地方。一头是繁华的街道和广场,另一头是赫赫有名的布拉格城堡。走上桥身,那种浪漫的气息就开始蔓延,桥下流水和天上的半弯明月还只能算得上是这份气息的前奏,布拉格的夜和对面城堡的夜景也只是浪漫的点缀,古色古香的宗教人物雕塑、一路上的摊贩和艺人让桥身活色生辉。

第一次去威尼斯的时候,“街头”艺术让我流连忘返。他们能用最简单的乐器演奏出最华美的乐章,更不可思议的是好多乐器是自制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去国内的大剧院都能获得满堂彩。查理士大桥上的艺人亦是如此。

其中有一个很有特色,用长桌上摆满的装着不同水位的高脚红酒杯演奏。发出的声音像是钢琴演奏,实际上是那些杯子发出的声音,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离他几十米的是一个拉着小提琴的女子,穿着飘逸的长裙,面前点着两个红色的蜡烛,伴随着悠扬的琴声,查理士大桥的浪漫就在琴声里弥漫。

煞风景的是我们俩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在查理士桥上吵了一架,两人都恨得牙痒痒。托马斯从来不会觉得我是孕妇让着我。吵完架,我挺着大肚子抹着鼻涕眼泪跟着他坐着有轨电车回宾馆睡觉去了。

我们在布拉格待了两天,在这个桥上走了好多来回,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味道。尽管这个已经有七百年历史的大桥正在维修当中,但它散发的韵味仍然无可抵挡。相比之下,布拉格广场和城堡虽然很古老壮观,但其意蕴始终没有查理士大桥这么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天在桥上走的时候又看到一个新乐器,古老的欧式搓衣板,金属皮做的。还有某个自组的小乐队在那里奏着他们自己的原创音乐。萨克斯、管弦之类的不新鲜,最新鲜的是这个鼓手,他敲得不是鼓,是那个搓衣板,用手拍打出不同的节奏,配合着乐队有声有色。不亲眼看到,会以为他是个年轻的嬉皮士,其实他看起来有四五十岁了,却依旧充满着激情。

这些街头艺人大都不是在为了钱而演奏,而是为了他们一生热爱和追求的艺术。这种对艺术的享受时刻感染着路过的每一个行人。

布拉格城堡的门票要40欧元,但去城堡是免费的。欧洲大多数景点其实都是免费的,只有极少数的景点需要维修和保护而收门票,比如博物馆和遗址之类。我每次去旅游景点就装成学生的样子,因为学生半票,很多地方还不问我要学生证看,可能我看起来像个学生。如果问起来,我就给他们看大学时期的学生证,他们一看就笑了,因为一个字都不认识,还是给了我学生票。那时候我肚子还不是特别明显,欧洲人体型都偏宽,我怀孕到六个月才有人意识到我怀孕。

在布拉格广场的时候我爬了一个塔,学生票是两块钱。买票的时候我没带学生证,他们让我出示身份证之类的证明,我就把我的中国身份证亮了亮。他们又笑了,同样一个字不认识,所以我又冒充学生爬了教堂塔看了布拉格全景。塔并不是很高,我很快就爬了上去。托马斯很懒,不愿意爬塔,便在下面等我。我曾在波兰格坦茨爬过一个塔,据说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之一,叫作圣玛丽教堂,爬上去后,我累得趴在那里。当时还在心底暗暗发誓,以后再不爬教堂塔了。

欧洲并不是一个摩登的地方,每个城镇的建筑都不能高过教堂的塔尖,所以爬上教堂塔尖就是站在这个城市的最高点,能俯瞰整个城市,很值得一爬。

布拉格城堡是共和国政府所在地,总统接待各国领导人和各种重要的国家会议都在这里举行。我们爬上布拉格城堡的时候,刚好碰到城堡的仪仗兵换岗,就像我们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一样。二楼所有的窗户一起打开,每个窗口站一名手持乐器的士兵,广场里那些士兵换岗很庄严,每个人的动作几乎一模一样。最重要的,他们个个都是帅哥,制服也十分漂亮。

市政府后面是著名的布拉格圣维塔大教堂。第一眼看到这个教堂的时候,我就对托马斯说:与科隆大教堂长得很像。这个教堂是中欧最有名的哥特式建筑,而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它们都是两个高高塔尖,后面有无数的装饰尖塔,只是它没有科隆教堂宏大。可能是已经看过科隆大教堂的缘故,看到圣维塔大教堂时并没有太大的惊艳。每次看到这种宏伟而精致的建筑我总是在想,几百几千年前,那么高的教堂和那么多的雕塑,没有机械帮助的古人们是怎么建造出来的?那么繁杂的教堂顶,要让它们宏伟,并且还要精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许这就是伟大的智慧与信仰结合迸发出的光芒。

其实,在布拉格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这些漂亮的建筑。我的运气很好,碰到英国查尔斯王子访问捷克,他与夫人的东欧之行,布拉格是最后一站。十年前他来此访问过一次,那时我还小。没想到十年后的再次访问我会遇到他,也趁机一睹皇室风貌。我从来没有见过王室贵族,见过的最有名的人就是在上海浦东机场低调出行的张学友。没想到这次让我亲眼见到了王子。

当时我们在布拉格城堡里转了一圈,准备下山的时候看到市政府前面围了好多人,再一看,好多电视台也来了,另一边还有一群粉丝打着个横幅,才知道查尔斯王子要来这里访问。我找了个好位置,等着看王子什么样子。王子来的时候很有阵势:仪仗兵早就摆好了阵队欢迎,捷克总统和总理的两辆车从中间的门先进了城堡,后面警车开道,他们骑着宝马摩托车看起来十分威风。摩托车停在了城堡外,接着就听到一阵欢呼声,查尔斯王子和夫人(已不是原配戴安娜了,是前女友卡米拉)坐着一辆奥迪缓缓而来。查尔斯夫人长得十分漂亮,气质绝佳。她频频向我们招手致意。王子坐在另外一边,看不清楚什么样子,但看起来很有王者气质。捷克领导人的车和王子的车从正门走,其他的车都走侧门,后面还跟着救护车。托马斯在一旁念叨:“奇怪,一般王室或者国家领导人访问都是用奔驰,他怎么就坐了个奥迪?”

在布拉格的最后一个早上,我去宾馆附近的教堂边上许了一个愿,希望我的生活快乐、开心。我从没有去教堂祈祷过,去得太早教堂门还没有开。可是我祈祷得很诚心,以前答应了好朋友ELSA要帮她祈祷早日找到一个好的结婚对象,这次也一起为她祈祷,希望她工作顺利,快点遇到她的爱情。刚祈祷完教堂的钟声就响起来,悠扬而安详,让人感觉心里平静而祥和。

希望这些美丽的心愿都能实现。

孕期的那些旅行:人骨教堂

捷克之行让我印象最深的既不是查理士大桥也不是查尔斯王子,而是布拉格附近的人骨教堂。

这些年我也见识过各种风格的教堂,石头教堂、纯木教堂、红色教堂、白色教堂、金色教堂、巴洛克风格、哥特式风格、波西米亚风格、穆斯林风格、洋葱头东正教风格,还有很罕见的阿拉伯风格教堂,可唯独只有这个人骨教堂最让我印象深刻。

以前看摩托旅行纪录片《LongWayAround》的时候偶然看到这个教堂的视频,一直很想去看。我一直觉得人骨、墓葬类非常神秘,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理。我去西藏很多次却没能去看天葬场的骷髅墙,这一直是我心底的遗憾;在西藏阿里的古格王朝,我曾经在悬崖峭壁的小路上走了好几个小时去寻找那个神秘的藏尸洞;去看巴黎附近的那个地下人骨场也是我的一大心愿。

KOSTNICE人骨教堂在布拉格八十公里之外的KutnaHora小镇,以前欧洲三分之一的银矿都来自于这里。

我们准备离开布拉格的那天早上,托马斯在网上发现这个教堂在布拉格附近。我在刷牙的时候,他得意地向我邀功,说他又实现了我一个愿望。我以前只知道有这么一个教堂,现在才知道它在捷克。于是我们又开始研究地图,拟定来回路线。

捷克的路况不比西欧国家,基本上都是乡村小路,虽然铺了柏油,还是有很多坑坑洼洼。在欧洲,我们不会迷路或者走冤枉路,路牌和地图会显示每一个细节,各个村各个镇都会标得很详细。

托马斯又给我买了张学生票,大学毕业这么多年,我也快做妈妈了,这让我很不好意思。不过在欧洲旅游基本没人查学生证。即使是不想买票就进去,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托马斯为了省钱总是欺骗自己说老婆还小,还是个学生。

KOSTNICE人骨教堂建于14世纪,外观看起来很普通。围墙外面是一棵老树,要有遇上小雨的天气,有神秘幽暗的味道。进入围墙后才发现,教堂周围全是墓碑,像是一块墓地。

早在13世纪时,一位传教士远赴圣地耶路撒冷,从耶路撒冷带回了一把圣土,撒在了教堂周围的墓地上。之后人们认为埋身于此就可以接近天堂。这里也就成了一块身后福地,甚至远在保加利亚的人们也不辞辛苦地到这里来安身。14世纪的黑死病和15世纪的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死亡,这里的墓园根本供不应求。到了16世纪,教士开始将人骨堆积在教堂地下室里,如金字塔一样有六大堆,那里分布着四万多具人骨。

一直到了18世纪,有一个国王买下了这块土地和教堂。他请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将这些人骨进行消毒和筛选,打造了这个举世无双的人骨教堂,还用人骨在墙上写下了他的名字。于是,人骨教堂就这样流传下来。

一进入教堂就看到墙上与窗台上所有的装饰都是人骨。骷髅、手骨、肋骨都是点缀的工具。因为是地下,温度要比外面冷好几度,还能看到白色的哈气。蜡台、吊灯、神坛都是人骨组成的,做工很精致。看到这些神奇的工艺,我禁不住想,这个艺术家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打造出来这样的奇迹?

这个教堂面积不大,进去几分钟就逛完了,但是眼睛看到的那些东西,绝非三年两载就能完成。这些工艺除了需要艺术家的伟大构思,还需要召集足够勇敢的能工巧匠经历长时间的打磨才能完成。

天花板上也有很多头骨的装饰,他们一个个面部朝下,看遍了两百年来的无数游客,也看尽了人世间的变化无常。如果灵魂真的存在,不知他们有没有曾经看到过自己的后人?

教堂里的四周有四座堆成金字塔的人骨,堆砌得很完美。因为害怕游客触碰导致倒塌,都用铁网围起来了。左边人骨塔外的铁网上有一个人骨做的国徽,是艺术家为买下这片土地的国王所做。教堂里还有些展柜,放着被挑出来的头骨,可以清晰地看到头骨绽裂开的模样。从这些头骨的伤痕,可以想象到15世纪的那场战争是多么残酷。

奇怪的是,虽然我以前从没有见到过这么多人骨,在这里却没有一点害怕或者毛骨悚然的感觉,也许是因为在教堂并且游客很多的缘故。如果在空无一人的时候来这里,会感觉很不一样。不过身怀六甲的我也没有那个兴趣做这种刺激游戏。

后来我看了一个关于这个教堂的恐怖小说,小说讲述了建造这个教堂的艺术家瑞特因为玩骨上瘾,经常会杀人取新骨来代替旧骨。他死后一直有一个说法,每年骨魔瑞特都会杀人取新骨来祭祀旧骨。在20世纪的时候发现了教堂里有很多新骨。经调查才发现是瑞特的一个后代看了瑞特留下的日记,尝试取骨祭坛,结果上了瘾。这种地方虽然总是能与恐怖联系起来,但是我觉得这种小说对当年这个创造奇迹的艺术家来说也算是一种亵渎。

两周年,萨尔斯堡

2010年4月11号是我们结婚两周年的纪念日。我们的三年爱情造就了两年婚姻,这两年的婚姻成就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倡导丁克的我们也终于不得不做好准备,迎接我们的新生命。我们住的地方离维也纳并不远,开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我计划着在结婚纪念日的时候去维也纳的剧院听一场音乐剧或者看一场芭蕾表演,一来想尝试着了解高雅的艺术,二来想当作胎教。不巧的是,我们的纪念日是星期天,提前一个礼拜订票时就被告知已经售空。

后来托马斯找到了另外一个庆祝的地方:萨尔斯堡——莫扎特的故乡。在萨尔斯堡有一个两百年历史的音乐厅。两百多年前,莫扎特曾在这个音乐厅演奏过他的作品。与其说是音乐厅,不如说是音乐餐厅。那里每晚有三场表演,每场中间有一个烛光晚餐。那些演奏家和歌唱家都穿着莫扎特时期的服装表演。

不能去维也纳的剧院,心里多少有些不乐意。交响乐我还能接受,但是美声唱法的歌剧我并不懂得如何欣赏。对这个晚餐我并没有寄予多大期望,权当这是一种新的体验。其实托马斯也一样,并不是很喜欢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