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最狂的总裁
10804700000005

第5章 创业是一种人生情节(2)

投资,投资什么?美国佬很好奇。马云开始滔滔不绝地给他讲计算机,给他讲因特网,并建议两人合作在中国开办一家因特网公司。美国佬听得云里雾里的,不知道因特网是什么。但经不住马云一番鼓吹,他也心动了,考虑了良久,他允许马云回去看看。

被放出来后,机灵的马云竟然又上当了,他被人骗得连行李都没有了。幸好,他身上还揣着在拉斯韦加斯赌场里玩老虎机赢来的600美元。

带着仅有的财产,马云买了张机票,投奔了位于西雅图的朋友比尔。就在那里,他第一次和他的梦中情人——因特网,有了亲密、真实的接触。

比尔也是因特网的忠实“fans”,他带着马云,去西雅图第一个ISP公司VBN“参观”因特网。

来到办公地点,两间很小的办公室,5个年轻人,专注地盯着一个方壳子的东西,敲击着键盘。公司的人看着紧张的马云,对他说:“没关系,你来用吧!”一向胆识过人的马云,竟然摇了摇头,他害怕自己把计算机给敲坏了。

“没关系,你来试试吧!这是Internet。很好用的,非常好用的网络。不管你想搜索什么东西,都能搜索得到。”他们边说,边打开Mosaic浏览器,输入了“Lycos.com”,对马云说:“来,你要查什么,就在上面输入什么。试一下,没关系的。”马云禁不住诱惑,在上面输入了“beer”这个单词,很快,页面上出现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日本啤酒,甚至,他惊喜地发现,还有中国啤酒。马云一下兴奋起来,他又输入了“chinese”,却返回了“no data”的界面,他又敲了“china history”,很快,一个简单的介绍出现在页面上。

马云很疑惑:“为什么有些能搜索到,有些搜索不到?”“要先做个homepage,放到网上去,再放到搜索引擎里,然后,全世界人都能搜索到了。”

“homepage”?马云第一次感觉自己完全是个计算机白痴。

“你可以试试看,看能不能做个homepage,放到网上去,这样,别人就能在网上搜到你了。”

马云被这个Internet折腾得神魂颠倒,他实在是太想接触一下这个“高贵”的世界了。经不起美国朋友的怂恿,马云终于下定决心做一个自己的网页挂到网上去。做什么呢?当然是自己的孩子——海博翻译社。

一大早,马云和朋友坐在计算机跟前,开始捣鼓,折腾了一上午,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页面做好了,两人兴奋地将自己精心制作的“homepage”上传到网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截至中午12:15,他们就收到了五条消息,有来自日本的,有来自德国的,还有来自美国的,其中有一封来自海外华侨的来信,他在信中说:“海博翻译社是因特网上第一家中国公司。”

“哇!我很激动啊!真有效果!”马云和他的朋友欢呼起来,两个小时不到,竟然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来信,这个效率,这种传输距离,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天方夜谭的故事竟然成了真,马云彻底迷上了“Internet”。

“这就是我想要的!”马云抑制不住喜悦之情,跳跃性极大的他马上在头脑中升起了一个念头:“回国以后,我要辞职!我要专心经营我的因特网世界!”

马云开始在心中筹划着未来宏图:我要说服中国企业,把自己企业的资料做成“homepage”,然后再把做好的“homepage”向全世界发布!

雷厉风行的马云,立刻与对VBN公司说:“你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到中国找客户。咱们一起来做中国企业上网。”两人很快签订了合同,并规划好了合作模式:马云将企业的基础资料搜集齐全后,快递到美国,设计者将网页制作好了后,再上传到网站上。经验告诉马云,这将是一个比较耗费成本的合作。“但是,这也将是一个蕴藏着巨大财富的商机!”马云毫不犹豫,他决定拥抱“Internet”,彻底转型!

从朋友那里出来后,蠢蠢欲动的马云,用自己的“赌资”,抱回了一台最高端的计算机——486,怀揣着梦想与计划,怀抱着笨重的计算机,马云回国了……

马云辞职了,站在阳光下,心潮澎湃,这是一场好莱坞大片似的梦,这是一次梦境中的惊险之旅,梦醒了,回来了,留下的只有,未卜的前途和下海的决心,马云告诉自己:“Internet,虽说爱你不容易,但是我来了,我来征服了……”

胆识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畅销书《西南航空:让员工热爱公司的疯狂处方》的作者凯文与贾姬?富莱伯格认为:“一个顶尖的领导者,所必需具备的最重要特质是胆识,一种能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推翻商业惯例,做出众人不敢做的牺牲,以成就不可能的任务的能力。”

从马云的西雅图冒险之旅来看,毫无疑问,他完全具备上述质量。

“这是一段相当可怕的经历。每当我想起洛杉矶,我就要做噩梦。至今我的行李还丢在Malibu”。提起这段与众不同的海外旅行,马云仍心有余悸。

但令人意想不到是,经历了如此重大惊吓的马云,在逃脱美国佬魔爪后,竟然没有仓惶地逃回国内,在毫无支持的情况下,反而做出了继续在异地他乡探索“真理”的选择。仔细想想,或许马云自己都会感到后怕,怀揣600美元闯世界,深入敌人后方找商机,可能,只有马云这种具有“不知天高地厚”胆识的人,才能做得出来。

马云不仅是个有胆识的人,更是一个极具创新思维的人。马云的朋友曾对他的跳跃性思维做过如此评价:“他这个人就是这样,三天内没有新主意,一定会难受得要死。”朋友没说错,连马云自己都说:“如果我失去了创造性的思维,那我这个人就一点价值也没有了。”

1995年,对整个中国来说,因特网都是个非常抽象的东西,连听说过的人都很少,更别说有网页制作者,服务器管理者等人才了。身在西雅图的马云,没有受到这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他突破了传统的经商模式,提出了成本高、操作复杂的方案。这个方案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少财富,但是,却将他领入了因特网这个“金碧辉煌”的阿拉伯宝藏。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马云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创新的思维,将祸根转变成了福源。

勇敢跳出来

1989—1995年,是马云人生中较为单纯的六年,他奔波在自己的世界里,快乐地忙碌;沉醉在自己的梦想中,无私地奉献。但令我们感到万分幸运的是,马云并有陷入“按部就班”的模式,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氛围,他选择跳出来。

但跳出来,却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因为,这需要巨大的“跳出来”的勇气。这份勇气包含着放弃安稳生活、打破成规的魄力,需要具有稳重看世界、勇敢向前冲的素质,包括攀越传统、着眼未来的眼光。没有任何悬念,马云完全具备了跳出来的所有质量。他生性好动,心思活络,从不安于现状,也从不会向困难低头,在舒适安逸的大学执教生活和忙碌奔波的自主创业之间,他毫不犹豫,竭尽所能,求新求变,用自己的方式来寻求人生价值的突破口,用自己的坚持来打造实现飞跃的新平台。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马云没有这份魄力,这种素质,这份眼光,如果马云继续遵守着他对校长的承诺,继续当一个兢兢业业的英语教师,那么也许,我们就难以一睹活跃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外星人”的风采,我们也就不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网贸市场——阿里巴巴,更不会有决胜亚洲的最大的网购中心——淘宝的诞生了。

3.中国黄页从看不见开始

1995年3月,杭州的夜晚,异常沉寂,马云家中却一片沸腾。24个马云在夜校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齐聚一堂,其中甚至还包括一名82岁的老太太。

“我要辞职,做Internet!”这是马云的开场白,铿锵有力。

朋友们面面相觑,这家伙出趟国,把脑子出坏了?好好的教师放着不做,好好的铁饭碗放着不端?

“那你给我们讲讲Internet吧,只是听过,从来没有见过。”

马云深吸一口气,开始宣讲Internet,两个小时,每个人都专心致志地听着,从不打断他。

“讲完了。”马云长出一口气。

大眼瞪小眼,朋友们一头雾水,比没听之前还胡涂。

朋友们问了五个问题,马云一个都没有回答上来。耐不住性子的朋友说道:“马云,你开个酒吧,开个饭店,办个夜校,都行,但就是干这个不行!”是啊,你自己对技术都一窍不通,还敢去做?!“马云啊,你要深思,这个事情不能轻易去做,做了很有可能要惹大麻烦的!”23个朋友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马云有点沮丧。“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倒是可以试试看。”另外一个朋友轻声说道。

马云陷入沉思中。会议就这样不欢而散。

但马云没有听从朋友们的劝告,他决定的事情,没有谁能改变。

从学校辞职后,他开始张罗。自己有六、七千元的存款,妹妹那里有一万多元钱,可以借过来周转一下。朋友那里看能不能凑点,拼西凑,总共筹集到两万元钱。钱有了,总不能光杆司令吧?得张罗些人才,尤其是高科技、懂行的人才,这样才能“走路”。马云给在杭州电子工学院教计算机的何一兵打了个电话:“何一兵啊,听说过Internet吗?给你出个主意,和我一起干Internet吧……”

就这样, 1995年4月,一个由两万块钱,三个人——马云,何一兵、张瑛(马云的夫人)组成的公司成立了,名字依然延续了马云的梦想——海博(hope的音译)计算机服务有限公司。

1995年5月9日,对马云而言,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那一天,马云精心策划的中国黄页网站(http://www.*****.com/?24支持的比例下,毅然决然地放下铁饭碗,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商海中,实在令人怀疑他的神志是否清醒,也实在令人怀疑他的判断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