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恰同学少年
10811600000009

第9章 我的梦想(1)

当然,我和其他人一样,从小到大,是有过多种梦想的。童年时的梦想是关于“家”,具体说是关于房子的。自幼生活在很小又很低矮、半截窗子陷于地下、窗玻璃破碎得没法儿擦、又穷得连块玻璃都舍不得花钱换的家里,梦想有一天住上好房子是多么地符合一个孩子的心思呢!那家冬天透风,夏天漏雨,没有一面墙是白色的。因为那墙是酥得根本无法粉刷的。就像最酥的点心似的。微小的震动都会从墙上落土纷纷。也没有地板。甚至不是砖地,不是水泥地。几乎和外面一样的土地。下雨天,自家人和别人将外边的泥泞随脚带入屋里,屋里也就泥泞一片了。自幼爱清洁的我看不过眼去,便用铲煤灰的小铲子铲。而母亲却总是从旁训我:“别铲啦!再铲屋里就成井了!”--确实,年复一年,屋地被我铲得比外面低了一尺多。以至于有生人来家里,母亲总要迎在门口提醒:“当心,慢落脚,别摔着!”

哈尔滨当年有不少独门独院的苏式房屋,院子一般都被整齐的栅栏围着。小时候的我,常伏在栅栏上,透过别人家的窗子,望着别人家的大人孩子活动来活动去的身影,每每望得发呆,心驰神往,仿佛别人家里的某一个孩子便是自己……

因为父亲是建国后的第一代建筑工人,所以我常做这样的梦--忽一日父亲率领他的工友们,一支庞大的建筑队,从大西南浩浩荡荡地回来了。他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推土机推平了我们那一条脏脏的街道,接着盖起了一片新房,我家和脏街上的其他人家,于是都兴高采烈地搬入新房住了。小时候的梦想是比较现实的,绝不敢企盼父亲他们能为脏街上的人家盖起独门独院的苏式房。梦境中所呈现的也不过就是一排排简易平房而已。上世纪80年代初,60多岁胡子花白了的父亲,从四川退休回到了家乡。已届不惑之年的我才终于大梦初醒,意识到凡30年间寄托于父亲身上的梦想是多么的孩子气。并且着实地困惑--一种分明孩子气的梦想,怎么竟可能纠缠了我三十几年。这一种长久的梦想,曾屡屡地出现在我的小说中。以至于有评论家和我的同行曾发表文章对我大加嘲讽:“房子问题居然也进入了文学,真是中国文学的悲哀和堕落!”我也平庸,本没梦想过成为作家的。也没经可敬的作家耳提面命地教导过我,究竟什么内容配进入文学而什么内容不配。已经被我罪过地搞进文学去的,弄得“文学”二字低俗了,我也就只有向文学谢罪了!

但,一个人童年时的梦想,被他写进了小说,即使是梦,毕竟也不属于大罪吧?

现在,哈尔滨市的几条脏街已被铲平。我家和许多别人家的子女一代,都住进了楼房。遗憾的是我的父亲没活到这一天。那几条脏街上的老父亲老母亲们也都没活到这一天。父亲这位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三十几年间,其实内心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迁居。我童年时的梦想寄托在他身上,而他把梦想寄托于国家发展步伐的速度。

有些梦想,是靠人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而有些则不能,只能寄托于时代的、国家的发展步伐的速度。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这样。比如家电工业发展的速度加快了,大多数中国人拥有电视机和冰箱的愿望,就不再是什么梦想。比如中国目前商品房的价格居高不下,对于大多数中国工薪阶层,买商品房依然属梦想。

少年时,有另一种梦想入了我的头脑--当兵,而且是当骑兵。为什么偏偏是骑兵呢?因为喜欢战马,也因为在电影里,骑兵的作战场面是最雄武的,动感最强的。骑在战马上、挥舞战刀、呐喊着冲锋陷阵的骑兵,也是最能体现出兵的英姿的。

头脑中一旦入了当兵的梦想,自然而然地,也便常常联想到了牺牲。似乎并不畏牺牲。但是很怕牺牲得不够英勇。牺牲得很英勇又如何呢--那就可以葬在一棵大松树下。战友们会在埋自己的深坑前肃立,脱帽,悲痛落泪。甚至,会对空放排枪……

进而联想--多少年后,有当年最亲密的战友来到自己墓前凭吊,一往情深地说:“班长,我来看你了!……”

显然,这是因为受了当年革命电影中英雄主义片段的影响才会产生这种梦想。

由少年而青年,这种梦想的内容随之丰富。还没爱过呢,千万别一上战场就牺牲了!于是关于自己是一名士兵的梦想中,穿插进了和一位爱上士兵的姑娘的恋情。她的模样,始终像电影中的刘三姐,也像茹志鹃精美的短篇小说中那个小媳妇。我--她的兵哥哥,胸前渗出一片鲜血,她的泪顺腮淌下,滴在我脸上。她还要悲声为我唱歌。都快死了,自然不想听什么英雄的歌。要听忧伤的民间小调儿,一吟三叹的那一种。还有,最后的,深深的一吻也是绝不可以取消的。既是诀别之吻,也当是初吻。牺牲前央求了多少次也不肯给予的一吻。久吻之际,头一歪,就那么死了--不幸中掺点儿浪漫掺点儿幸福……

当兵的梦想其实在头脑中并没保持太久。因为经历的几次入伍体检,都因不合格而被取消了资格。还因后来从书籍中接受了和平主义的思想,于是祈祷世界上最好是再也不发生战争,祈祷全人类涌现的战斗英雄越少越好。当然,如果未来世界上又发生了法西斯战争,如果需要,我还是很愿意穿上军装当一次为反法西斯而战的老兵的……

在北影住筒子楼内的一间房时,梦想早一天搬入单元楼。如今这梦想实现了,头脑中不再有关于房子的任何梦想。真的,我怎么就从来也没梦想过住一幢别墅呢?因为从小在很差的房子里住过,想法又实际惯了,所以对一切物质条件的要求起点就都不太高了。我家至今没装修过,两个房间还是水泥地。想想小时候家里的土地,让我受了多少累啊!再望望眼前脚下光滑的水泥地,就觉得也挺好……

现在,经常交替产生于头脑中的,只有两种梦想了。

其中一种梦想是,希望能在儿子考上大学后,搬到郊区农村去住。可少许多滋扰,免许多应酬,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读书与写作。最想系统地读的是史。中国的和西方的,从文学发展史到社会发展史。想写荒诞的长篇小说,还想写很优美的童话给孩子们看。还想练书法。梦想某一天我的书法也能在字画店里标价出售。不一定非是“荣宝斋”那么赫赫有名的字画店,能在北京官园的字画摊儿上出售就满足了。只要有人肯买,二三百元一幅,一手钱一手货,拿去就是。50元一幅,也行。给点儿就行。当然得雇个人替我看摊儿。卖的钱结算下来,每月够给人家发工资就行。生意若好,我会经常给人家涨工资的。自己有空儿,也愿去看看摊儿,砍砍价。甚而,“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几句也无妨。比如,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偌大北京,竟无一人识梁晓声的字吗?”--逗别人开心的同时,自己也开心,岂非一小快活?

住到郊区去,有三四间房。小小一个规整的院落就可以。但周围的自然环境要好。应是那种抬头可望山,出门即临河的环境。山当然不能是人见了人愁的秃山,须有林覆之。河呢,当然不能是一条污染了的河。至于河里有没有鱼虾,倒是不怎么考虑的。因为院门前,一口水塘是不能没有的。塘里自己养着鱼虾呢!游着的几十只鸭鹅,当然都该姓“梁”。此外还要养些鸡。炒着吃还是以鸡蛋为佳。还要养一对兔。兔养来是不杀的。允许它们在院子的一个角落刨洞,自由自在地生儿育女。纯粹为看着喜欢,养着玩儿。还得养一条大狗。不要狼狗,而要那种傻头傻脑的大个儿柴狗。只要见了形迹可疑的生人知道吠两声向主人报个讯儿就行。还得养一头驴。配一架刷了油的木结构的胶轮驴车。县集八成便在城以外,心血来潮,阳光明媚的好日子,亲自赶了驴车去集上买东西。自己尽可能躺在驴车上两眼半睁半闭地哼歌儿,任由它蹄儿“”地沿路自己前行就是……当然并不每天都去赶集,那驴子不是闲着的时候多吗?养它可不是为了看着喜欢养着玩儿,它不是兔儿,是牲口。不能让它变得太懒了。一早一晚也可骑着它四处逛逛。不是驴是匹马,骑着逛就不好了。那样子多脱离农民群众呢!

倘农民见了,定会笑话我:“瞧这城里搬来的作家,骑驴兜风儿,真逗!”--能博农民们一笑,挺好。农民们的孩子自然是会好奇地围上来的,当然也允许孩子们骑。听我话的孩子,奖励多骑几圈儿。我是知青时当过小学老师,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