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保健宜忌
10831800000016

第16章 保健与预防篇(3)

将病人安置在担架上,抬上救护车,提醒司机注意行车路线,注意防止颠簸。跟随的医护人员应做好救护车内的急救药品、氧气、照明、输液等的准备工作。同时可肌肉注射安定10毫克,三角肌注射利多卡因50~100毫克(也有人认为不必要)。

在救护车出发前,可电话与有关医院联系,让其作好接诊的准备工作,以使病人及时入院,得到及时治疗。

25.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何全面评价

从一些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如弗明汉(Framingham)研究、多种危险因素干预研究(MRFTT)和明斯特心脏研究(PROCAM)中可以看出,冠心病发生很少取决于单一因素,多决定于两个或两上以上的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多个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危险远远高于单一因素危险因素作用的总和,认识到这一点,将会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评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效地制定冠心病的防治策略。此外,在实际工作中,特别要注意避免把危险因素当作诊断指标看待,才能做到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合理应用,恰如其分的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26.高危人群如何早期发现冠心病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冠心病的疗效和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40岁以上的人尤其应注意。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至左肩、手臂、颈部等,持续时间约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饱餐、寒冷、观看惊险恐惧片时感到胸闷、心悸、胸痛者。

(3)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悸、气促、胸痛等不适感觉者。

(4)体力劳动或活动时出现心悸、气促、疲劳等症状,休息后可自行缓解者。

(5)听到噪声时感到心悸、胸闷者。

(6)夜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而需要高枕卧位者。

(7)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气促而需要坐起后才好转者。

(8)长期反复发作的左肩痛、牙痛、头痛、下肢痛、颈部痛等,经一般治疗不能缓解者。

(9)上楼、爬山时,比别人或比以前容易感到胸闷、心悸、气促者。

(10)反复出现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表现者。

27.患过心肌梗塞的人还能正常工作吗

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休息是人生中的几件大事,缺一不可,生、老、病、死这个人生的规律是任何人不能抗拒的。人人都希望工作,也希望在工作中作出成绩。一旦有了病,必然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工作和学习。心肌梗塞是一个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由于心脏严重的缺血缺氧,使一部分心肌坏死,加之心肌梗塞之后,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对病人在多方面的打击都是很大的,要想恢复正常,就要有一相当长的过程,自然恢复工作也要有一个过程。

心肌梗塞治愈后,坏死的心肌组织逐渐被溶解吸收,取而代之的是幼稚的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它们一边吸收,一边长肉,最后形成疤痕而完全愈合,愈合的心肌梗塞称为“陈旧性心肌梗塞”。心肌梗塞虽然愈合,但不等于是健康的心脏,因此在恢复工作时,要根据患者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条件及体质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决定如何恢复工作。基本要求如下:

(1)不参加体力劳动,对原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如搬运、推拉重物和高空作业等,原则上都要请求调换工作。

(2)避免精神紧张,不能从事负有生命责任的汽车司机、飞机驾驶员及外科医生等职业。

对于赶任务、加班加点及参加激烈对抗的体育比赛等易于造成精神紧张的工作也属禁忌的范围。

(3)工作中要量力而行,每工作一段时间,要适当放松休息一下,使体力得以代偿。如工作中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出冷汗等,应立即停止工作,必要时可到医院检查、治疗。

至于心肌梗塞后多长时间可以工作,应该依病情而定,如梗塞面积不大,没有明显并发症者,在梗塞后2~3个月就可以从事轻微的工作。如果梗塞面积大,并在急性期有某种并发症,只要恢复的好,半年后就可以参加适应的工作。

28.怎样预防再次心肌梗塞

某些急性心肌梗塞过了急性期后,由于日常生活中的疏忽和无知,可以导致再次心肌梗塞的发生。一组急性心肌梗塞后随访3~8年的资料显示,约15%的病人再次发生急性心肌梗塞。为了预防再次心肌梗塞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2)合理安排膳食。

(3)吸烟者要力劝其戒烟,吸烟不仅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也是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再梗塞的危险因素。有资料表明,心肌梗塞后继续吸烟者再梗塞率大于不吸烟者2倍。挪威多中心研究显示,在心肌梗塞后17个月中,戒烟者较继续吸烟者再梗塞率减少45%。被动吸烟与吸烟者有相同的危险,故应劝告患者亲属亦应戒烟。

(4)坚持抗血小板治疗,抑制血小板活性,防止血小板凝集。血小板不仅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或在心肌微循环中聚集等所致的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或猝死中亦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和临床均证明,阿斯匹林既有抑制血小板活性,又有预防再梗塞及防治不稳定性心绞痛发展成心肌梗塞的作用。阿斯匹林价格便宜,发生出血并发症极少,因此对其使用最多,研究的也较深入。研究结果显示,血小板环氧化酶对阿斯匹林很敏感,325毫克的阿斯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89%的活性,持续2天;20毫克阿斯匹林也能使其活性失去50%以上。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服用阿斯匹林的治疗组较对照组心肌梗塞的猝死发生率低。鉴于上述情况,提倡冠心病人长期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即每日用阿斯匹林150~250毫克即可收到理想效果。

(5)应用β—受体阻滞剂:国内外通过大量病例对照实验观察,证实β—受体阻滞刑对预防再梗塞和梗塞后期猝死有肯定疗效,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20%~40%。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等。

(6)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定期到医院复查,掌握病情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29.患者自己如遇心绞痛发作时应注意事项

(1)停止工作和活动,不要走动,原地休息,可含服硝酸甘油。

(2)避免紧张情绪,保持镇静,最好闭目养神,用鼻孔呼吸,必要时可口服5mg地西泮。

(3)设法与120急救中心或附近医疗单位取得联系。

(4)在转送医院的过程中,应尽量放松,不可主动用力。

30.家属如遇家人发生心绞痛时应注意事项

(1)坚持“就地抢救”原则,根据情况可使用一些抢救药物。

(2)迅速与120急救中心或附近医疗单位联系。

(3)观察心率、心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4)安慰患者,使其放松。

(5)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

(1)患者安静,心绞痛不明显。

(2)血压稳定,呼吸正常。

(3)心率60~100次/分钟,无心律失常。

(4)使用有监护和抢救设备的救护车。

(5)地面转运时间应<90分钟,若需120分钟以上路程的,应考虑飞机转运。

(6)应事先通知医院做好准备工作。

31.冠心病的危险评估是如何进行的

为了更好地识别出危险,ATPIII介绍了一种Framingham危险评估方法。此方法将临床情况和生活方式因素变成一种易于了解的危险分类,它根据年龄、TC、LDL、收缩压、高血压治疗和吸烟,采用记分方法分别估算男性和女性10年间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建议有2种或2种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用这种方法计算危险。ATPIII认为冠心病危险受许多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不包括在上述6种危险因素之内,主要有生活习惯危险因素和新出现的几种危险因素。

前者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少、致AS膳食;后者包括Lp(a)、HCY、促凝和促炎症因子、空腹血糖不正常和亚临床AS表现等。临床干预要直接改善生活习惯中的诸种危险因素,但对此未设治疗目标。一些新出现的危险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冠心病危险评估,可以根据它们的情况用于经选择的患者,指导降低危险的强度。作治疗决策时,临床判断可能因它们而有所调整。

32.心绞痛的预后有什么

心绞痛的病程颇不一致,大多数心绞痛患者从发病以后可以保持多年的从事于一般职业性工作的劳动能力,能生存15~20年之多。但约有1/4的患者在本病的进程中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由此而使病情加重,少数患者可以突然死亡,其原因可能主要为心室颤动。

近年来根据国外冠状动脉与左室造影的结果统计,管径狭窄在50%以上,1支主要冠状动脉受累者,每年死亡率大约2%。右冠状动脉病变预后较好,前降支近端病变预后较远段为差,2支主要冠状动脉受累有症状的患者每年死亡率为7%;3支狭窄则为11%,累及左冠状动脉主干者,每年死亡率约为20%。除受累支数外,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的程度也很重要,狭窄50%~75%预后明显优于狭窄75%以上者。另一组报道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影响预后,无症状或轻度症状,1支或2支病变者,每年病死率为1.5%;3支病变者有良好运动能力者每年病死率为4%,而运动能力差则为10%。左心室壁运动异常明显影响预后,3支病变如左室射血分数异常2年后死亡36%,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则为12%。X线显示心脏扩大,心尖部听到第三心音对预后都有不良影响。

除病变累及支数和堵塞程度外,冠状动脉病变本身的特点也极为重要,如稳定型心绞痛,虽然累及数支冠状动脉,但多为纤维斑,病情维持多年无大变化。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或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斑块多为复合性病变,斑块表面有破溃或内膜下出血,易导致血小板聚集,血管痉挛,血栓形成,近期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而预后较差。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较有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病变者预后为优,有效的治疗也是使预后改观的主要因素。

33.冠心病患者如何使用急救盒

为了冠心病人的安全,在日常活动中最好随身携带急救盒。一般急救盒内都装有5种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长效硝酸甘油片、亚硝酸异戊酯、潘生丁及安定片。

(1)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它是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物,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肌内血流分布,使缺血心肌得到血液供应,并能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有益于缩小梗塞面积。有效期规定为1年,使用时应参照玻璃管上的日期定期更换。

(2)长效硝酸甘油片:作用同硝酸甘油片,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约6小时,服用后可预防心绞痛的发作。

(3)潘生丁片:能抑制腺苷进入血小板,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增高,抑制血小板凝集,对预防冠心病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作用,每次至少服用2片,每天服3次。

(4)安定片:是一种镇静安定剂,心绞痛时服用,可减轻由此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和睡眠欠佳或心动过速等。

(5)亚硝酸异戊酯:是一种速效扩张冠状动脉的吸入剂,当严重心绞痛发作时,若含服硝酸甘油片3~5分钟后无效,可立即用手帕包裹小药管,用力捏碎后迅速放到鼻孔处吸入,约半分钟至1分钟见效,可持续3~10分钟。

心绞痛经过紧急处理后,症状仍不能减轻者,应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由医生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且不可反复应用急救盒内的药物,以免延误病情。

尚须注意的是要经常更换急救盒内失效的药品,以保证急救盒真正“救急”。

34.练气功可以预防冠心病吗

现在普遍认为,练气功是预防冠心病比较好的办法。首先从气功中调息入手,将呼吸调得细微,似有似无。此时外呼吸虽然似无,但内呼吸却发动起来,丹田温暖,周身毛窍齐开,各处均感舒畅。外呼吸可使肺与皮毛来吸取氧气;又通过内呼吸,发动真气运行,营养于全身。因而,不仅改善了心肌缺血缺氧,还减轻了心脏的负担。这种内呼吸发动的结果,直接加强了心脏运输血液的全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