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孩子不生病的智慧
10831900000016

第16章 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做孩子最好的心理师(3)

父母要把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化为孩子自己的、内在的要求,化为孩子自己的观念与想法。当与孩子在某一问题上出现争执时,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向他提出忠告,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矛盾,这样就可有效地防止逆反心理的出现。

脾气暴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现一些极端性格,比如,小孩子往往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做什么都为自己着想,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如意就发脾气、哭闹等。由于孩子性格的可塑性,常常会表现出没有主见、性情随环境而变,或是在一些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中搞“哥儿们义气”等,这一切都是孩子不成熟的表现,父母有责任引导他们冷静地对待生活,潜移默化,帮助孩子纠正“爱发脾气”的不良行为。

孩子发起脾气来,喜欢大哭大闹,在地上撒野,令父母束手无策。父母为了节省时间,或一时心软,又或许正身处公共场所,为了保存颜面、仪表,便依了孩子的心意去做,这样往往助长孩子发脾气的习惯,而且孩子还学会了如何控制父母。

无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孩子也有生气的权利,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孩子去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情绪。每当孩子发脾气时,最好是先了解原因,加以合理处置,如发现孩子表达方式不对,应作出指正。

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几种:

为了达到目的

孩子哭闹,往往为了获得心爱礼物,或对父母作出一些要求。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首先要衡量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例如父母答应了孩子今天去海洋公园,却又临时取消,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为了保持父母的信用,应立即作出行动,如果实在不能实时行动,便应答允孩子下星期再去,现在以其他东西补偿。

如果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例如出门前大家已商议好今天只逛街,不买玩具,但到了玩具店,孩子仍然固执要买,父母也只好直接作出答复:“我们已作好协议,无论如何,我们今天是不买玩具的。”然后带孩子离开现场,以免对别人造成滋扰。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态度要慈爱,立场要坚定。玩具完全可以改天再买给孩子。

逃避责任

孩子犯了错,唯恐父母责罚,很可能会放声大哭,企图以哭声掩盖父母的注意力。父母措手不及时,不妨请孩子替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例如孩子不慎把汤弄洒了,就大哭起来,妈妈可以说:“汤洒了把它擦干就好了,不要哭,下次要小心啊!”然后协助他抹好台面。

吸引父母注意力

当孩子一个人独处时,很想父母陪伴自己,但爸爸上班了,妈妈在厨房工作,以致冷落了孩子,这时,他便会用哭闹来吸引别人注意。如果可能的话,最好陪孩子玩一会儿,然后告诉他父母要工作,待会儿再陪他玩。对于孩子经常性的撒娇,父母大可以让他自己安静下来。

受父母的脾气影响

如果父母本身性情暴躁,动不动吵架,孩子的脾气便也好不到哪里去。此外,父母的管教态度不一,令孩子难以适应,或常常找孩子出气,是使孩子生气原因之一。

当孩子年纪渐长,要告诉他们学会控制自己,改用别的方法向别人述说自己的感受,不要动不动大吵大闹。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良好人际关系。

改变孩子发脾气的习惯,首必须创设一个平静的环境与氛围。父母应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心平气和地处理事情,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更需心境平和,处事大度。孩子在安安静静的家庭环境中会逐步受到熏陶。

孩子的友伴群体,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不可忽视的。父母应尽可能地向孩子推荐或者帮助孩子选择一些性情比较平和的友伴,支持他们的交往,使孩子在这样的群体氛围中逐步潜移默化,改变发脾气的习惯。

建议脾气暴躁孩子的父母,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一系列“磨性子”的活动。例如,让孩子参加学校或校外的书画兴趣小组,在书画练习中陶冶性情;让孩子和妈妈一起剥毛豆,理韭菜,参加诸如此类的家务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培养耐心、毅力;双休日时,与孩子一起进行登山、远足等活动,磨炼孩子的意志,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许多实践证明,这些活动实施一年之后,有发脾气习惯的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发脾气行为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此外,对孩子的发脾气行为不要过多责难,更不要实行体罚。那样做,效果只会适得其反。父母要把目光更多地关注在孩子身上,把赞扬的话语、赞许的笑容更多地投向孩子平和的行为上,让孩子在不自觉中将其注意力移向好的方面。千万不能让孩子时时提心吊胆,总是担心自己又做出激烈的为父母所讨厌的行为。殊不知,越是提心吊胆,越容易出格,越容易发脾气。

羞怯心理

羞怯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弱点,在儿童群体中更为普遍。美国俄亥俄州某著名中学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97%的学生认为,做公开演说是世界上两件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另一件是核武器)。某杂志的“读者信箱”曾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

信中写道:“我有一个大缺点,就是特别怕羞,一碰到上黑板做题或和陌生人说话时脸就红,我该怎么办?”

孩子羞怯心理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大多数羞怯的孩子都伴有以下现象:学习成绩差,不与人交往,不愿与同龄小孩玩耍,逃避课堂讨论,不主动发言,不愿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做什么事都要父母陪着,不能单独外出,怕见生人,在生人面前不知如何应付,说话低着头,声音小,爱脸红,说话办事都在别人后面,甚至连笑也不敢先于别人。除此之外,有时羞怯的小孩也会恃强凌弱,表现出惊人的举动,但在内心深处却是很羞怯的。总之,过分的羞怯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极大的阻碍。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能帮助孩子克服这种不健康的交际心理。

那么,为了帮助孩子克服羞怯的心理弱点,父母具体该如何做呢?

首先,父母要搞清楚孩子羞怯的原因。

羞怯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不自信,造成这种心理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环境。如果这种环境不好,定会给孩子造成很多的心理障碍。据调查,有羞怯行为的孩子,其父母本身就存在羞怯的情绪。在别人面前说话办事畏畏缩缩。另外,对孩子经常打骂、责备,或夫妻离异,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使孩子缺乏依靠、交流和亲情的抚爱。孩子从小就觉得比别人差,形成羞怯、自卑的症结。

学校环境

孩子的成长,学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经常受到老师同学的表扬,在学校表现出自信;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往往受到老师同学的批评、责备,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害怕、羞怯的情绪,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不敢与别人交往,用一种退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重大的生活事件

小孩若体弱多病或有一次重大的心理刺激,如受人欺负,被耻笑,造成自尊心受损,都可能使其变得羞怯。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呢?

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

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勇气和自信。克服孩子的羞怯,更要有这样的环境。在孩子面前不要滥用父母权威,尤其是对易羞怯的孩子。家里的事尤其是与孩子有关的事,要多征求和尊重孩子的意见。例如,带孩子去公园,要征求孩子去哪个公园,准备带些什么,使他觉得自己是这次小小旅游的组织者和主人。这样他就会以一种主人的姿态出现,树立自信心。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也要多用些民主型的语言,如:“你认为怎样?”“行吗?”如果孩子为你做了些什么,你要表示“谢谢!”让孩子觉得在家庭中对他是平等的,这有利于克服孩子的自卑情绪。

父母要做一个好榜样

如果你是一个开朗的人,愿意与人交往,那毫无疑问地,你能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果遇见陌生的人或事对你来说都会有点难度,敞开心胸去面对别人不失为锻炼自己的好方法。即便这样,你也用不着和孩子来讨论。孩子们一般都会成长得比成人们更勇敢、更外向,超过我们,让我们感到骄傲。

别用你自己的成见给他们以压力,诸如“你就是羞怯,因为我就这个样子”的说法,对孩子增进社交能力极为不利!

你和孩子一起在社交场合时,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来做自我介绍(脸上要有微笑)。让你的孩子看看,你不害怕去见幼儿园的新人或者新邻居。你甚至可以谈一谈向新人作自我介绍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因为这能让他们感觉更舒服自在。

鼓励孩子交朋友

交朋结友是孩子社会化的一种表现。羞怯的孩子,担心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友。这时父母就应鼓励他,首先让亲朋好友家的较熟悉的孩子与之一起玩,克服他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鼓励他在同学中去交朋友。当孩子带朋友到家中时,父母要表现出热情,别不当回事,以增加他的勇气。

多给孩子以鼓励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胆怯的孩子更重要。他们本身就自责,缺乏勇气,在做某件事之前,预见的是自己不行。如果这时给他一些鼓励,增加他的勇气,他会把事情办得很好。

不要以成人标准苛求孩子

对于害羞、怕生的孩子,增加他面对人群的信心是很重要的。例如当他主动跟别人打招呼,或只是害羞地对新朋友微笑时,父母要适时给予鼓励。孩子只要一受到称赞,他就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尝试。同时,在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表现时也不要责怪孩子,否则孩子会更退缩。

当人越来越了解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后,他就能作出越来越合适的反应,这就是人为什么能进步的原因。孩子之所以怕生,是因为他对身边的人际关系还没有什么了解,所以会排斥、会害怕都是很正常的。父母如果能站在孩子的立场多为孩子着想,就不会再以成人的标准来苛责孩子,也才能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对孩子作出适当的引导。

总而言之,我们做父母的要重视对孩子羞怯行为的矫正,为孩子顺利成长并融入社会,在他们的人生起点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