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主角,名叫辛宪英。她天资聪慧,才思敏捷,对事物的分析能力极强,往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对此,我深表佩服。
辛宪英老爸辛毗(毗音皮),在三国时代,曾经担任过袁绍的部下,后来曹操和袁绍开打,他审时度势,就果断跳槽,到曹老板的公司上班去了。辛毗跳槽之后,工作兢兢业业,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终于得到了大公子曹丕的赏识,将他视为心腹。
曹老板家大业大,大公子曹丕和小公子曹植都很想继承他的遗产,为此,哥儿俩明争暗斗,什么手足情义都不顾了。普通人是“为兄弟,两肋插刀”,这哥儿俩是“为遗产,插兄弟两刀”,好像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
经过一番斗争之后,大公子打败了小公子,从此,大公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那一天,大公子被曹老板立为公司法定继承人的时候,心里可真叫一个高兴啊,他乐得一蹦三尺高,搂住辛毗的脖子,说:“辛君!这下我要发达了,哈哈,哈哈!你能明白我现在的喜悦之情吗?”
辛毗没有搞基的习惯,他对男人一贯无爱,现在突然被大公子搂住了脖子,他感觉很不自在,但碍于大公子的身份,他又不敢叫大公子自重,毕竟,大公子以后继承了曹老板的万贯家财,就会变成他的新任老板,他以后要想在公司混下去,总得小心注意大公子的脸色才行。所以,他只能任由大公子搂着,定定站住不动,说:“明白,明白。”
大公子搂了好一阵,才放开辛毗,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辛君,你以后跟着我,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辛毗赶紧点头,说:“多谢公子!多谢公子!”
下班回家之后,辛毗把这事儿跟他女儿辛宪英说了。辛宪英一听,摇了摇头,叹道:“唉!大公子怎么可以这样呢?真是典型的富二代败家子啊!得到了继承权,就真的有这么高兴吗?他老爸不死,他拿什么来继承?心里只知道为继承而高兴,却不知道为丧父而悲痛,只想着继承以后能大肆享乐,却不思考自己所要负担的相应责任,大公子以后上位了,如何能让公司好好发展呢?看来,魏国的前途堪忧啊!”
果不其然,曹操死后,他的继任者一代不如一代,结果大权就逐渐旁落到司马懿手上去了。
辛宪英的弟弟,辛敞,当时在大将军曹爽手下工作。司马懿为了夺权,准备干掉曹爽,早已磨刀霍霍,只要时机一到,马上砍他丫的。
终于,在249年,正月,趁着皇帝曹芳和大将军曹爽出去给曹操扫墓的时候,司马懿紧闭城门,声称曹爽有罪,并且派重兵据守城外洛水浮桥,彻底阻断了曹爽的归路。
这下子,曹爽大祸临头了。他的那些手下见势不妙,赶紧找机会冲出城外,跟曹爽汇合,其中有一个人名叫鲁芝,他在出城之前,想让辛敞跟他一起走,说:“老辛,出大事儿啦!咱们的老板这次出门恐怕回不来了,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救他?”
辛敞一想,这下坏了,曹董事跟司马经理火拼,他要是出手帮曹董事,万一司马经理最后把曹董事干掉了,然后顺便找他算账,那他该怎么办?
辛敞越想越害怕,就不敢贸然答应,而是借故推托道:“让我回去跟家里人商量商量,等我考虑清楚了,再答复你,就这样先,再见!”
说完,也不等鲁芝答话,辛敞就急匆匆地跑回家了。
回家之后,辛敞赶紧去找他老姐辛宪英,说:“天子和曹董事出差办公,司马经理却把城门给锁上了,大伙儿都说他想要争权夺位,你说,我是应该出去帮曹董事一把呢,还是应该闭门不出,静观其变呢?唉!我现在头疼得很啊,帮吧,恐怕司马经理一气之下,会要了我的命;不帮吧,我作为曹董事的手下,又怕别人说我不仁不义……”
辛宪英沉思片刻,说:“事有不可知。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这是难以预料的。只不过,依我看来,司马经理之所以要紧闭城门,宣读曹董事的罪状,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他不先下手的话,恐怕迟早有一天会被曹董事干掉。想当初,魏明帝临终之时,把后事托付给了曹董事和司马经理,时至今日,言犹在耳。但后来曹董事排挤司马经理,想要独揽大权,显然是他有错在先,才逼得司马经理不得不反击的。如今,司马经理紧闭城门,宣读曹董事的罪状,只不过是想干掉曹董事而已,你虽然是曹董事的手下,但跟平时跟司马经理无冤无仇,他是不会拿你怎样的。”
辛敞听了辛宪英的分析,说:“既然这样,那我干脆就不出去帮曹董事了吧?反正他迟早要死了,我还不如卖给司马经理一个顺水人情……”
辛敞话音未落,辛宪英早已断喝一声,说:“你岂可不出!忠于职守,乃是人之大义,你如今食人之禄,自然要替人办事,怎么可以在他有难的时候抛弃他!即便是他跟你毫无关系,陌生人有难了,你也应该能帮则帮,如若冷眼视之,与禽兽又有何异?况且,在别人手下混饭吃,有亲疏之分,你若他的心腹手下、得力干将,他有难的时候,自然应该以死相报,但你只不过是他的普通下属而已,作为一个龙套角色,你只要随大流就行了,别人干嘛你就干嘛,出了事有前面的人顶着,就算要死也轮不到你死。我敢保证,你这次出去绝不会有生命危险,还能得到好名声,但是,你如果不出,就会背负不义之名,被别人唾弃。听老姐一句,快出去!”
辛敞听了,不敢怠慢,立即冲出家门,和鲁芝一起找曹爽去了。
后来,曹爽就被司马懿干掉了。而辛敞虽然曾经出门帮过曹爽一把,但司马懿却并不生气,认为他为主尽忠,是个义士,所以也就没拿他怎么样。
在这场政变之中,辛敞毫发无损,又得到了忠义的好名声,事后,他由衷感叹道:“若不是我姐姐出言指点,恐怕我现在早就身败名裂了啊!”
关于这段故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这样写道:
却说司马懿斩了曹爽,太尉蒋济曰:“尚有鲁芝、辛敞斩关夺门而出,杨综夺印不与,皆不可纵。”懿曰:“彼各为其主,乃义人也。”遂复各人旧职。辛敞叹曰:“吾若不问于姊,失大义矣!”后人有诗赞辛宪英曰:“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
在《三国演义》当中,所出现的“后人有诗赞曰”,那些诗有很大一部分是罗贯中亲笔所写。我读过五六遍《三国演义》,深受熏陶,因此有样学样,时不时在自己的作品里面也弄出个“后人有诗赞曰”来,只不过,我的诗通常都是打油诗,文学素养谈不上,只不过是博君一笑而已。
从罗贯中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辛宪英的评价极高,“千载颂高风”,如此殊荣,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
话说辛宪英的老公羊耽,他的兄弟有个儿子,名叫羊祜。羊祜乃是西晋开国元勋之一,此人博学能文,清廉正直,深得晋武帝司马炎所宠信。后来司马炎派他坐镇荆州,与东吴名将陆抗(陆逊之子)长期对峙,在此期间,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陆抗逝世之后,他上表请求伐吴,虽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却得到了司马炎的支持。不过,他没能亲眼看到西晋伐吴,就病死了,临终前推荐杜预代替他的职位,终于完成了伐吴大业。
很明显,羊祜能镇守荆州,跟陆抗对峙这么多年,始终不落下风,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作为一个将军,他的军事素养是很高的,不过,在其他方面,他就未必比得上辛宪英了。
钟会和邓艾即将伐蜀之时,辛宪英察觉到钟会动机不纯,就对羊祜说:“钟会此次西行,你知道他想干什么吗?”
羊祜也没多想,随口答道:“还能干什么,肯定是想灭蜀啊。”
“恐怕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辛宪英摇摇头,说,“钟会生性骄纵,行事恣睢放任,依我之见,他很难久居人下,安安心心做一个臣子。这次伐蜀,他假如能获得成功,说不定就会趁机造反,到时候,问题可就大了啊。”
对于辛宪英的说法,羊祜虽觉得有几分道理,却并未深信,只是淡淡地说道:“造反之事,不可妄言。咱俩关系好,你跟我说说也就罢了,可千万别告诉别人啊!”
辛宪英点头说:“这个我自然知道。其实我也只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反正钟会造不造反,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两人谈话完毕,也就散了。
辛宪英本以为这件事跟她没关系,然而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钟会脑子里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线了,竟然突发奇想,要让她儿子羊琇担任手下参军,跟他一起伐蜀。
这下子,辛宪英头疼了。她感到十分不安,就对儿子说:“唉!以前我总是为国担忧,没想到这次祸从天降,我要为家担忧了。你这次要是跟钟会一起出去,恐怕会很危险,趁现在还没发兵,你赶紧去找上级领导,跟他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不去,免得惹祸上身。”
此时的魏国,早已名存实亡,朝政大权被司马昭牢牢掌握在手中。司马昭跟钟会关系挺好,对他十分信任,而羊琇只不过是一个无名小辈,自然入不了司马昭的法眼。所以,当羊琇找到司马昭,向他提出申请的时候,他自然不肯答应,说:“钟将军叫你去是看得起你,哪能由得你说不去就不去!你不用说了,还是乖乖跟他一起走吧!”
羊琇没办法,只好跑回家,愁眉苦脸地说:“领导不肯答应我的请求,老妈,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办?”
“这……让我想想。”
辛宪英皱着眉,在屋里来回踱步,许久之后,她才停住脚步,对羊琇说:“事已至此,无法改变,你现在只能跟着钟会出征了。此去前途未卜,你一定要处处小心,凡事谨慎留意,千万别跟钟会走得太近,以免落下话柄,被人误以为你是他的同党。军旅之中,你若想全身而退,一定要遵守四字宗旨:忠义、仁恕。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什么东西能救你。谨记,谨记!”
“多谢母亲教诲,我记住了。”
羊琇随同钟会出征西蜀,并取得胜利之后,正如辛宪英所料想的那样,钟会不甘心久居人下,就举旗造反,想要自己当皇帝。只不过,跟他一起出征西蜀的将士们,父母妻子基本上都在晋国境内,假如他们跟钟会一起谋逆,他们的家人恐怕就活不成了,所以,钟会的行为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最后,他就被人给干掉了。
这一次政变,死了不少人,而羊琇谨记母亲的教诲,时刻跟钟会保持距离,在军队里面又没有得罪什么人,所以也就没人被人公报私仇,就这样,他得以全身而退,回到了母亲身边。
辛宪英卒于269年,享年79岁。在她一生之中,在记载在史书里面的事迹,主要就是这三件。她对人心琢磨得很透,因而能够准确预见到未来的事态发展,基本上可以说是言无不中。假如她生为男儿,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一定能成为一个纵横捭阖的战略家,与三国时代那些赫赫有名的军师谋士们一较短长。像她这样的智囊型人物,却不能在战场上一展才华,也许对她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吧。
至于到底是不是这样,她不说,又有谁能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