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10836400000035

第35章 西汉末年的纷纷扰扰——从女人的宫廷斗争看西汉兴衰(8)

刚才说过,王根身体不太好,一直深受疾病困扰。这就给王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他经常侍奉在王根左右,为王根求医问药,端茶送水,因此,王根对他的印象很不错。有一天,王莽趁着左右无人的机会,对王根说:“将军,淳于长这小子,良心大大的坏了!他见您生了这么久的病,非但不盼望您身体好转,反而巴不得您早点死呢!要是您死了,他就能接替您的职位,成为下一个辅政大臣了!他现在心里高兴得很,自以为肯定能如愿以偿了,所以,他对身边的人夸下海口,说能让某某升官,某某降职,某某应当如何,某某又当如何,已经以辅政大臣自居,就连您也不放在眼里了!”

王根一听,勃然大怒,说:“真有此事?那你为什么不早点跟我说?”

王莽说:“我以前不知道您的意思,所以,也就一直没敢说。”

王根说:“我的意思?我的意思就是,谁要是做事不够意思,我就让他不得好死!不过,淳于长好歹也是我大姐的儿子,是我们的族人,这事儿我不好处理,你还是把这件事告诉太后,让她亲自处理吧!”

于是,王莽就入宫求见元后,把这件事添油加醋地告诉给她听了。经过他的总结,淳于长一共有如下罪状:

骄纵狂横,想要将王根取而代之,证据甲乙丙……

不尊敬长辈,态度极其恶劣,事例一二三……

生活作风不检点,与许废后的姐姐私通,许多人都可以作证,口供ABC……

贪污腐化,收受贿赂,由于作案次数极多,涉案金额巨大,因此不胜枚举,等等。

元后一听,她也发火了,而且火气比王根还大:“什么?竟然会有这种事!淳于长这小子,看来是不想混了!想不到王氏家族居然会有这种败家子,真是家门不幸啊!我作为家族长辈,平时教导无方,如今颜面何存!不过,虽然他犯了大罪,说到底,毕竟还是我的晚辈,要我亲自整治他,我下不了手。所以,你还是把这件事告诉皇帝,让他来搞定吧!”

王莽马不停蹄,又跑去跟成帝见了面,详细说明了此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事件背面的深刻内涵,还有王根、元后的意思,和王莽本人对此事的态度和看法,说得义愤填膺,正气凛然,唾沫星子飞溅,好像不把淳于长绳之以法,就对不起祖国人民一样。

成帝是一个大大的好皇帝,他当然不想对不起祖国人民,于是,他就罢免了淳于长的官,让他离开京师,回他的封地过日子去。

本来吧,如果淳于长乖乖地回自己的封地,那他就什么事也不会有。偏偏他跟许废后一样,脑子有毛病,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废材,过于迷恋权势,舍不得过去那种奢华的生活。所以,他在临行之前,就重金贿赂了红阳侯王立(王凤的六弟),希望王立能帮他说几句好话,让成帝收回成命,使自己重返高位。

王立收了淳于长的钱,当然得替人家办事,于是,他就在成帝面前帮淳于长美言了几句。但问题是,王立以前跟淳于长是有仇的,而他们之间的恩怨,成帝也是知道的。现在,王立突然改变态度,帮淳于长说话,成帝不由对此产生了怀疑:莫非其中还有什么蹊跷?

于是成帝就下了命令,让淳于长先别急着走,等司法部门彻底查清此案真相再说。这下子,王立急了:他收了淳于长的钱,要是淳于长把这事给招了,他也脱不了干系!

方寸大乱的王立,想要把这件事搪塞过去,然而他越是欲盖弥彰,成帝就越觉得这件案子有古怪。结果,经过一查再查,终于把淳于长最大的罪状给查出来了:第一,调戏侮辱许废后;第二,谋立“左皇后”。

许废后她虽然被废了,但她毕竟是我的女人,连我的女人,你也敢调戏?你丫活得不耐烦了?还有,你闲着没事干,谋立“左皇后”干什么?赵昭仪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地位,我早就跟她说好了,“约以赵氏,故不立许氏”,为了遵守诺言,我把自己的儿子全都杀光了,才总算稳住了她。这下倒好,你一句话,就把我们之间的海誓山盟全都给破坏掉了!他奶奶的,是可忍,孰不可忍!淳于长,老子今天要是不把你给宰了,老子以后就不姓刘!

结果,淳于长就死在狱中了。至于许废后,一切皆因她而起,她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成帝赐给了她一瓶毒酒,然后,她死了。

(第七章)傅昭仪重出江湖

成帝,他真是一个神奇的皇帝。王凤大权独断,让他行事不得自主,他没有意见,而且后来还把忠心为国的王章给杀了;淳于长调戏许废后,谋立“左皇后”,按理说,他的犯罪性质比王凤要轻多了,可是,成帝却龙颜大怒,将淳于长折磨致死。

根据这两件事,我们可以总结出成帝做人的底线:你要玩我,可以;你要玩我的女人,不可以。他果然不愧是千古淫帝,是非一般的淫才,实在令人佩服。

另外,关于这件案子,我们还需要再仔细分析一下。

王莽之所以能整死淳于长,就是基于两个前提:第一,淳于长私通许孊;第二,淳于长收了许废后的钱,承诺立她为“左皇后”。

应该说,王莽对王根的心思还是摸得很透的:淳于长私通许孊,王根平时的生活作风也好不到哪去;淳于长贪污腐败,王根平时收的黑钱也不少。所以,就算王莽把这两件事捅出来,王根也不会生什么气。因此,王莽去向王根进谗言的时候,他并没有把这两件事捅出来,而是说淳于长平时飞扬跋扈,连王根也不放在眼里,这才激怒了王根。

等到王莽去向元后告状的时候,淳于长的罪状就变成了骄纵狂横、不尊敬长辈、私通许孊、收受许废后的贿赂。元后,她作为王氏家族的长辈,对晚辈的态度问题当然是比较看重的,如果说谁要是敢不尊敬长辈,那她是肯定要生气的。至于其他的罪状,只不过是起到了添油加醋、煽风点火的作用,让元后气上加气而已。可见,王莽对于元后的心理,也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到了成帝那里,就有了一些疑问。既然王莽对王根、元后了解得如此深入透彻,那他应该对成帝也很有研究才对。对成帝有研究,就应该知道成帝的底线,那么,王莽为何不把他最初掌握的两条证据,一五一十地告诉成帝呢?直接整死淳于长岂不痛快,为何要等淳于长自寻死路呢?

一种可能是,王莽对成帝的研究不够深,所以才会不清楚成帝的底线。但是,以王莽的心机之深,他应该不会不懂,所以,这种可能性可以排除。另一种可能是,王莽掌握的证据不够多。王莽知道淳于长收了许废后的钱,但他未必知道淳于长调戏了许废后(毕竟,这是两个人私底下的事,不方便外传),少了这条证据,就难以将淳于长置于死地。至于谋立“左皇后”那一条罪状,从头到尾,他都没有跟王根、元后说过,所以,也许他一时疏忽,就忘了告诉成帝。

分析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总之,不管怎样,淳于长是死于王莽之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另外,对许废后和淳于长的死因,我最后还要再唠叨几句。

假如许废后不慕虚荣,她会落得这种下场吗?假如淳于长低调做人,他会被王莽整死吗?一个是脑残,一个是废材,这两个人凑到一起,不死才怪。

作为昭仪,赵合德确实非常牛的。但是,千万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女人,她也是昭仪,而且,比赵合德更加牛。她,就是很久以前曾经活跃在我们眼前,但后来由于计划失败,不得不离开京师的傅昭仪。好,现在有请傅昭仪上台为我们讲话,大家掌声欢迎!

啪啪啪啪……

尘洛若影:亲爱的傅昭仪,当年,您母子俩都深受元帝宠爱,尤其是您的儿子,还差点夺走了刘骜的太子之位。最后要不是史丹从中作梗,恐怕您的儿子早就当上皇帝了。对于这件事,您有什么看法?

傅昭仪:看法?我的看法就是,刘骜那小子屁本事没有,居然还能当上皇帝,真是气傻我也!还有史丹那小子,居然敢跟老娘作对,改天丫要是落到我手上,我非抽死丫不可!

尘洛若影:史丹已经躺进棺材好多年,改天您要是真想报仇,就把他挖出来鞭尸吧。对了,元帝驾崩之后,您就跟您的儿子回到你们的封国去生活了,这些年来,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呢?

傅昭仪:其实也没多大的事,只不过是十年后,我儿子死了而已。幸好,儿子死了,我还有孙子。他是我生活唯一的希望,所以,我一直亲自抚养他,教他琴棋书画,诗文礼乐,努力培养他的艺术细胞。虽然我孙子今年只有十七岁,但在艺术方面,他已经尽得我的真传,跟他爹有得一拼了。

尘洛若影:我听说,您最近和您的孙子一起,来到了京师,是不是有什么计划?

傅昭仪:计划嘛,当然是有的。刘骜这小子,整天忙着玩女人,我估计他早就肾亏了,离精尽人亡也不远了。他以前为了跟赵合德做爱,把他的儿子全给杀了,现在,终于吞下了恶果:以他这种身体状况,是绝对生不出儿子来的。他应该也没多少年活头了,在他死之前,必须要选一个人来当皇位继承人。目前,他的至亲有两个,一个,是我的孙子、他的侄儿;另一个,是那姓冯的婆娘的儿子、他的弟弟。不出意外的话,最终的胜利者,将从这两个人当中产生。我儿子以前没能当上皇帝,现在,我一定要让我孙子当上皇帝!

尘洛若影:姓冯的婆娘?您指的是冯媛冯昭仪把?

傅昭仪:当然了。哼!当年狗熊上殿的时候,那婆娘竟敢舍身喂熊,博取元帝的好感,害我在元帝面前丢脸,这个仇,我一直记在心里,一刻也不曾忘记!现在,那婆娘的儿子居然敢跟我孙子抢皇位,看样子是铁了心要跟我作对了!我跟她往日有冤,近日有仇,总有一天,我要让她死无葬身之地!

尘洛若影:您的计划要是达成了,估计以后就能为所欲为,想杀谁就杀谁了吧。那么,您的计划进展如何?

傅昭仪:嘿,嘿嘿,嘿嘿嘿!实话告诉你吧,我的计划已经基本达成了!

尘洛若影:这么快?能不能把过程跟我说一说呢?

傅昭仪:当然没问题。前阵子,我跟我孙子一起来到了京师,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自然不能错过。为了能让我孙子当上太子,我重金贿赂了赵氏姐妹,以及骠骑将军王根,让这些人帮我孙子说些好话,助我孙子登上太子之位。所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只要我孙子登基为帝,自然也少不了这些人的好处。赵氏姐妹这对老狐狸,还有王根这老油条,当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为了自己今后的利益,这些人都很愉快地答应了。我有这些人相助,难道还怕大事不成吗?

尘洛若影:那冯昭仪的儿子呢?难道就一点行动都没有?

傅昭仪:他有个屁行动!就凭他那点智商,给我提鞋都不配!成帝问他法律,他不会;成帝叫他背书,忘记了;成帝跟他一起吃饭,他像头猪似的,就知道吃,一点规矩都不懂!他要是能当皇帝,我把脑袋切下来给你当球踢!

尘洛若影:呵呵,您就这么有自信?

傅昭仪:那当然!我亲自教出来的孙子,难道还能差到哪儿去?无论成帝问他法律,还是叫他背书,他都能对答如流,毫无谬误。至于礼仪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我孙子表现这么好,他不当太子,谁当太子?

尘洛若影:您不仅教子有方,而且还教孙有方,我真是太佩服您了。像您这么有才的人,不去当老师,真是太可惜了。

傅昭仪:多谢夸奖!

尘洛若影:那么,在节目的最后,您还有些什么话想对观众说呢?

傅昭仪:我想说,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哦不,我傅昭仪重出江湖了!各位,广告之后有我的精彩节目,在接下来的十几节故事里,都将由我来主演!大家拭目以待吧!

尘洛若影:感谢傅昭仪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我们的节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来欢送她吧!

啪啪啪啪……

成帝已经即位二十五年了,由于他的儿子或者早夭,或者被他杀死,所以,一直都没有册立太子。以前他还年轻,不急,但是现在,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而诸多后宫妃子,肚子都没有丝毫变大的迹象。再这样下去,也实在不是个办法,所以,及早册立太子,选定皇位继承人,就成了当务之急。

目前,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他的弟弟中山王,另一个是他的侄儿定陶王。成帝个人比较偏向于后者,而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骠骑将军王根的意见和他相同,平时这些人跟他交谈的时候,也都流露出了比较明显的感情倾向,劝他早日立定陶王为太子。

于是,成帝就召见了几位心腹大臣,共同商议立嗣之事。这些大臣在朝中混了这么久,都是老油条了,成帝的意思,他们清楚得很,再加上赵氏姐妹和骠骑将军也都倾向于册立定陶王,犯不着跟这些人作对,所以,经过讨论之后,他们得出了比较统一的意见:定陶王宜为嗣。

经过大臣们的举手表决,本来,这个议案应该一致通过,但是,御史大夫孔光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中山王宜为嗣。

当然了,其实成帝心里早就选好了继承人,如今召集大臣商议,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所以,他也就没把孔光的意见当回事,最后还是决定立定陶王为太子。至于孔光,由于主张“兄终弟及”,与成帝意见相左,结果就被降了职,由御史大夫变成了廷尉。

于是,定陶王刘欣,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请注意,刘欣现在的身份是“皇”太子,而他的老妈丁姬,和他的奶奶傅昭仪,她们一个是“王”的妾室,一个是“王”太后。刘欣如今身份尊贵了,跟他的家人不是同一等级了,这就涉及到了封建礼仪问题:作为皇太子,刘欣平时到底能不能跟傅昭仪、丁姬相见呢?

答案是不能。

好好的一家人,就这样被拆散了,你会不会觉得这种的所谓“礼仪”,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呢?如果你也这么觉得,那么恭喜你,你的想法已经跟元后非常接近了。

作为一个女人,元后,她是比较看重亲情的。刘欣不能跟他的家人相见,元后觉得这样实在有违人伦,于是,她就对成帝说:“不管怎样,傅太后和丁姬都是太子的骨肉至亲,我看,偶尔还是让她们见一见太子才好。不如就让她们每十天跟太子见一次面吧,你觉得怎么样?”

成帝当时的回答是这样的:“太子承正统,当供养陛下,不得复顾私亲。”(《汉书外戚传》)

成帝的回答合乎礼法,所以,元后只能退而求次,说:“丁姬可以不跟太子见面,但太子小时候,是由傅太后亲自抚养长大的,她对太子有养育之恩,所以,不应该受到礼法的限制。”

成帝想了想,说:“好,那就照你说的办吧。”

于是,傅太后获得了每十天跟太子见一次面的权利。

乍一看去,这事儿有点玄乎:妈妈对儿子没有养育之恩,反而是奶奶对孙子有养育之恩,这是什么道理?其实,倒不是丁姬不想养育儿子,而是这孩子实在太重要了,关系到傅太后的宏图大计,她决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她的计划,所以,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她非得亲自养育这孩子不可。

在教育方面,傅太后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她当年能培养出一个才艺绝佳的儿子,如今自然也能依葫芦画瓢,培养出一个学识广博的孙子,只要假以时日,就一定能让孙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于是,傅太后这个婆婆,抢走了儿媳丁姬的抚养权,丁姬虽然有些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元后想不到的是,傅太后是个不折不扣的奸险小人,她如今为傅太后说话,傅太后将来却会对她恩将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