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遇见我的前世今生
10843000000036

第36章 东京的僧人

从东京大学出来,在去寺庙参观的路上,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如果你坚信与一个人的缘分未尽,你就会再次遇见他(她)。”

没错,我想,是不是我可以在东京的禅宗之地再次遇到那位藏僧呢?我到这里寻找禅宗关于心灵和潜意识的阐释,并且希望从任何一个出口获得智慧。我对生命有着太多的困惑和难以释怀,我渴望得到更多的指引,就像已经出现的这么多的神秘的人物告诉我的一样。

我在寺院内缓步而行,一切的记忆和梦境,都宛如没有发生过,但我的心态已经完全康复了。现在,我的步伐轻盈,身体轻松,且心灵充满了愉悦。

“这位先生,你好。梦非梦,真非真;道可道,亦非道。”正当我准备离开时,有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

我回过头,看到了一位僧人。他微笑的面庞如同超脱了世俗,他双手合十对我微微欠身,我则谦恭地以佛家的礼仪回敬他。

看到他,我很高兴。稍微有些遗憾的,他毕竟不是我在拉萨遇见的那位僧人。

正当我准备开口的时候,僧人微笑着摆摆手,示意我他知道我要说什么。他继续说道:“自我净化完全在于自己,他人无法替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在禅宗的眼里,将心诉诸于佛,就是净化之法。我迷惑地问他:“什么叫作自内我呢?”僧人用淡然的语气回答道:“阿赖耶识的我见称作内我。这是一个解释唯识的专有名词,通常还会加一个自,称作自内我。自内我与外在的我有着显著的差别。外在的自我是萨迦耶见,它攀缘五取蕴相而后产生自我意识。外在的自我是第六意识的一个生灭法,只有生灭,没有相续,时现时不现。当你进入无想定的境界,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瞬时消失,外在的自我随之幻为无形。与外自我的短暂现形不同,自内我永远不消失,念念相续,没有间断。它是你内心深处最精细的自我意识,任运执持。不论你到达哪一境界,它都持续存在。自内我是第七意识执阿赖耶识为自我,它也被称为俱生我执以及任运现前。这个我是完全内在的,不管世事怎样变迁,它都不曾改变,永远是爱着自我。”

这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我似懂非懂。僧人进一步补充道:“昔行六度,今得果圆。慧观为先,成十自在。”我一面思索着僧人高深的话语,一面虔诚地发问:“大师,请您指引我,十种自在是什么呢?”僧人解释道:“十种自在第一便是寿自在,也被称作寿命自在或者命自在。菩萨为普度众生,成就了法身慧命,其生命无生死寿夭之数,历万劫而不增长,即短促的刹那而不减退。心系菩萨,远离杀生谋害之心,力持诸寿行,你便可随所欲乐尔所时住,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抵达命自在之境。其二便是心自在。心知一切,生死无染。了达诸法空性,以智慧方便调伏自心,方能达到心自在的境地,于无量三昧,入出自在,神通广大,住于生死而无染污。

其三是物自在,庄严自在、财自在、众具自在、资具自在等等都是它的称谓。一个人若能由施所得,能随乐现,于虚空中揽成珍宝,清净无碍,便是进入了物自在的境界。以平等心看待万物,舍得一切身外之物,求大菩提,是求得物自在的不二法门。

其四,业自在。做善事,三业清净无染,远离一切无明烦恼,便成业自在。进入此境,方能随俗业应时示现,受诸果报而自在无碍。

其五,生自在,也称受生自在。随欲能往,由戒所得,随类受生,去住无碍,便是生自在。为达生自在,你须饶益众生,随其所欲,去恶扬善,自在受生于一切国土。

其六,胜解自在,也称作信自在。信自在要求你做到由忍所得,于诸入中得自在观,能随欲变。为人不做恶事,常说三宝,教化众生,便得信自在。其七,愿自在。精心耕耘,乐观其成,以平常心看待一切结果,自得愿自在。你若能重视他人请求,应时给予,引无数自利利他圆满大愿,便可更快进入无障无碍的愿自在境界。其八,神力自在,也称之为如意自在或神变自在。人若由定所得,顺应自然,方可进入神力自在之境。自然神通广大,威力难量,于世界中不断示现精微变化,不障自他。因此,我们须信奉自然之力,舍诸一切供养恭敬礼拜赞叹,象马车乘施与众生。如此,便得如意自在。

其九,智自在。智自在强调随言音慧,身口意业,以智为本。若你进入智自在的境地,便可于诸法义训释言辞,无滞辩说圆满究竟,一言一行利于众生,畅游四方,无挂无碍。这要求你常行法施,不为利养名闻恭敬。

其十,法自在。法自在,由慧所得。俗世之人若能通达一切万法,便可得大辩才,在万事万物面前,圆融通达,无障无碍。这要求你常为众生而活,说诸如来及诸众生真如平等法身为体。”

僧人的话自在奥妙,令我茅塞顿开。他向我解释,成就这十种自在对超脱人性的欲望,从人世的悲苦中解脱出来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请求大师能够继续指引我,只听得他如同诵诗般讲道:

人若成就十种自在,可治与之相对的十种怖畏:得命自在,对治一切生死恐惧。得心自在,对治一切烦忧。得物自在,对治一切贫穷恐惧。得业自在,可治一切恶道恐惧。得生自在,对治一切束缚恐惧。得如意自在,对治一切无谓追求。得信自在,对治一切谤法恐惧。得愿自在,对治一切心念束缚。得智自在,对治一切疑刺恐惧。得法自在,对治大众性恐惧。

从寺庙出来,离开僧人之后,呼吸到外面的空气,看着天空温暖的阳光,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我才豁然顿悟了。原来,僧人教导的这一切就蕴含在最平凡的生活中。

他用佛法向我阐释自在超脱和恐惧疑虑,多日来压积在我内心深处的重石如同被点化了一样烟消云散了。对于过去和未来,甚至是当下的生活,我不就是一直处在一种深深的恐惧和患得患失之中吗?

我恐惧公司破产会使我衣不蔽体,恐惧婚姻破碎会带来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恐惧重新开始再次遭受打击……这一切的恐慌都成了积压在我咽喉的鱼鲠,我没有勇气拔出来更没有勇气咽下去。

于是,内心的“小我”占据了意识,阻挡了一切可以使我积极地前行的力量。

这使我忽然想起了歌剧男高音卡鲁索的故事。卡鲁索在一次演出前突然怯场,他的喉咙因身心紧张而痉挛,他无法演唱了。汗滴很快顺着他脸上淌了下来,再过几分钟就要出场了,他感到恐惧异常,这可怎么办呢?

卡鲁索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用一种近乎绝望的口吻对自己说:“观众要嘲笑我了,我无法演唱了。”突然,他攥紧拳头,大步走向后台,对着那里的人大声喊道:“小我要把大我掐死!”正当后台的人们面面相觑时,他对着自己大吼一声:“滚出去,小我,大我要唱歌啦!”

说完,他走上了舞台,为观众们奉献了一次近乎完美的演出。卡鲁索的大我其实就是僧人给我讲到的自内我,它是一种潜意识中的力量和智慧。勇敢的卡鲁索近乎疯狂的叫喊:“滚出去,滚出去,大我要唱歌啦!”自内我回应了他,激发了他潜意识的能量,使他镇定地走上台,献给观众一场轰动的演出。

卡鲁索是一个智慧的人,他显然知道心理的两个自我,一个是有意识的,符合理性的外在自我;另一个是潜意识的,不符合理性的永恒的自内我。当我们外在自我充满恐惧、担忧、焦急时,会慢慢影响到自内我,使之释放出恐惧、绝望来影响自己的意识。

很多人是做不到唤醒自内我的,他们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当出现与卡鲁索相似的紧张情况时,他们很难想到自己能像卡鲁索那样,坚定地对非理性的外在自我说:“请安静一下,我要控制你!”

其实包含在自内我里面的潜意识本来是服从于意识的。外在自我的意识如同船长,它发号施令,指挥着你的一切。自内我的潜意识就是机舱里的船员,它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一旦船长命令出错,船就会触礁,而操作员别无他法,只能服从命令。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意识是自己身体、周围环境以及我们所从事的一切事务的主人。意识的指令会影响着潜意识的一切反应。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意识能做出判断,接受合理的事情。

当我们不断地向他人说“我做不到”时,潜意识就会接受你做不到这件事的指令,你就不会去做了。这是肯定的,也是必然出现的结局。

在我们的周围就充满了这样的声音,“我买不起那个车!”“我买不起房啊!”“我根本出不成国!”发出这些声音的人们不知道,他们的潜意识就会听自己的话,于是,让他们一辈子活在财富的阴影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