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最想要的口才指导:提升口才必读的“五个一百”
10858400000013

第13章 一百个经典故事(12)

点评及适用语境:贝尔纳的思维与常人的思维就是不一样。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抢最珍贵的那幅画。”可贝尔纳的回答不仅别出心裁,而且非常务实,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抢离出口最近的画,才最有可能获得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制定的每一个目标,都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是经过一番努力后能够达到的。相反,如果我们把目标定得过高、过于完美,自己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只能是一纸空文、一个空想,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如果几经努力,我们还是长期达不到这个目标,就很容易对自己的选择或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会半途而废,这是成功路上的大忌。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老师或家长可以用这个故事引导孩子学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比如,当讲完这个故事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告诉自己我一天一定要背会20个单词,那么这个目标你是能达到的;如果你给自己规定,一天要背会200个单词,这就太不切实际了,你也实现不了。所以,千万不要光说大话,要干实事。”同时,如果你是公司或部门的负责人,在审查下属的工作目标时,发现有华而不实的成分,也可以用这个小故事委婉地提醒或批评他们,令其改正;在谈到成功的必备条件、目标的确定依据等话题时,我们也可以引用这个故事,把观点阐述得更形象,更便于理解。

八、1和0谁更重要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题目是《那一觉睡去,他再没醒来》,说的是一位年仅27岁的小伙子,由于连续加班,身体严重透支,在睡梦中猝死。由此引申出一个问题,那就是“1”和“0”谁更重要。

如果单纯从数学意义上讲,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认为“1”更重要,因为如果没有“1”在前面,后面有再多的0都毫无价值。可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在人生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就不这么回答了。他们会觉得,每个人生来就拥有“1”,不费什么力气就得到了。既然“1”已经存在了,那么他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在“1”后面加上越来越多的0,他们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数“1”后面的“0”

上了。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是的,在这里1=健康,0=名誉、地位、房子、票子、左右逢源的人际关系等。而这令人艳羡的所有“0”,无不是以前面的“1”为基础的。为了让这些“0”真正发挥它们的效力,我们必须格外重视那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1”,千万不要为了那些看似重要的“0”,而拿你的“1”去交换。

所以,当你累了的时候,就歇一歇,不要勉强自己去工作。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向自己的知己倾诉一番,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当你可以休假的时候,就和家人一起到户外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欣赏一下美好的大自然。

最后,我要和大家说,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健康地生活。

点评及适用语境:曾几何时,我们用健康换荣耀,用生命换财富,当我们志得意满、蓦然回首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不再健康。更让人痛心的是,有些人还没有来得及感受成功的喜悦,已如流星划过夜空般英年早逝,如此种种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引以为戒。

当我们的亲人、朋友或同事,不顾自己的身体,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忙学习、忙工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旁敲侧击地劝导他们注意身体。比如,我们一开始可以故弄玄虚地说:“问你个问题,1和0哪个更重要?”然后再逐层进行展开,最后引出希望他们注意身体,不要过于劳累等良好的忠告,使我们的谈话丝丝入扣、直逼人心,这样听众就会比较容易地接受我们的主张和建议,进而取得比较好的口语交际效果。

九、胜出的诀窍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进入严重的经济萧条时期,钱很难赚。有一位孝顺的小男孩,想找个工作替父母分忧。他听说有家商铺想招一名小店员,就满怀希望地跑去应聘。到了以后他发现,那天参加应聘的还有七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小男孩。为了决定谁最终能够留下来,店主突发奇想,让他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

店主说:“我在这里立一根细钢管,在距钢管两米的地方画一条线,你们都站在线外面,然后用小玻璃球往钢管里投,每人10次机会,谁投中的次数多,我就留下谁。”

结果那天没有一个孩子成功,店主只好决定明天继续比赛。

到了第二天,只来了三个小男孩,显然,其他的孩子知难而退、自动放弃了。

于是,比赛在这三个孩子间进行。前面两个小男孩很快投完了,其中一个还投中了一次。

轮到这位有孝心的小男孩了。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走到店主画的那根线前,瞅准立在两米外的钢管,将玻璃球一颗一颗地投了出去。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一共投中了七次,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店主说:“恭喜你,小伙子,最后的胜者当然是你,可是你能告诉我,你胜出的诀窍是什么吗?”

小男孩眨了眨眼睛说:“本来这样的比赛多半是靠运气的,但为了‘赢得’运气,昨天我一晚上没睡觉,我一直都在练习投掷。我想,如果不做任何练习,10次中投准一次,就算是运气好的人了。但做过训练后,即使运气再坏,10次中也应该能投准一次。不是吗?”

点评及适用语境:有些人将成功寄托于运气,而故事中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却将成功寄托在刻苦的练习上。运气其实是一个脾气非常古怪的朋友,飘忽不定、喜怒无常。它高兴时也许会眷顾你,不高兴就很难说了。因此,将成功寄托于运气,就好比沙中建塔。所以,为了获得成功,为了成为最后的赢家,我们还是像这个男孩子一样,静下心来认真练习吧。

当我们身边有人抱怨自己运气不好、先天条件不好、命运太过不公时,我们可以尝试用这个故事平复他们的怨气,引导他们把注意力的焦点由埋怨转移到努力上。比如,当有人认为自己天生笨嘴拙舌,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们可以娓娓道来地给他(她)说说这个小男孩的故事,然后告诉他(她),先天的伶牙俐齿是靠运气的,后天的口若悬河是靠苦练的。

十、那晚睡不着

这是着名剧作家吴祖光儿时的一个故事。据吴祖光说,他小的时候经常和母亲要钱,但又说不出个正经的用处,他觉得这是一桩很不舒服的事情。因此在一天清早,当其他人都还在睡觉的时候,早起的他看见桌上放着一堆铜板,就拿了一小部分放在口袋里,若无其事地上学去了。

吴祖光说,他当时也曾经想过,这就是“偷东西”么?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就过去了。而且,因为一直没有人发现他偷偷拿钱的事,于是这便成了他日常的习惯。更要命的是他的胆子越来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终于有一次,他把桌上的一大堆铜板全部装进了衣袋里。而就在这时,他的母亲来拿钱,发现钱不见了,结果从他的衣袋里找了全部赃物。

母亲半晌无语,看了他许久,问:“你拿这些钱做什么?”吴祖光低了头,怯生生地说:“我想买乒乓球,还有网子、拍子……”

母亲生气地说:“这是偷钱,是做贼,懂吗?”沉吟片刻,母亲接着说:“先去上学,回来再跟你说。”

晚上吴祖光很早就睡了,主要的原因是怕父亲回来教训他。其实他哪里睡得着呢?

他听到父亲回家后问母亲:“他睡着了么?”母亲说:“睡着了。”父亲说:“把这个放在这儿吧。”吴祖光面朝里装睡,感觉到母亲把一样东西轻轻摆在他枕头旁边。

第二天清早醒来时,他一把抱住了枕头边的盒子。打开盒子,看到里面是两个球拍,一面网子,半打乒乓球。

吴祖光说,父亲、母亲、祖母以后都没有再提过这桩事,而他也没有再偷钱。

点评及适用语境:有人说过,孩子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在懵懵懂懂的孩提时代,经常犯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身为父母,我们要怎样对待孩子身上的缺点或瑕疵呢?是疾言厉色的训斥还是用心良苦的引导?发生在吴祖光身上的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引导的效果会比训斥的效果好,因为对孩子越信任、越尊重,就越能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

当我们周围有人因孩子撒谎、打架、不好好学习等而烦躁、苦恼的时候,当他们信誓旦旦地说着孩子不打不成才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并且可以进一步启发说:“你看,你以前对孩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效果并不好。为什么不学学故事里的做法,尝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呢?”另外,在与他人交流子女教育问题,或就该问题发表演讲时,我们都可以引用这个鲜活的小故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使我们的讲话更有说服力。

十一、树枝逆风而动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一次激战前夕,苏军的一位侦察兵被派往前沿侦察敌情。当时的天气很不好,不停地刮着寒风。阵地前面那片树枝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

侦察兵用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树林里的动静,忽然,他发现了可疑的情景:

一根树枝不是顺风倾斜,而是逆风而动!这个小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和警惕。他想,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他认真思考片刻后作出了判断:树林中可能埋伏着德军。于是,他果断地向指挥部报告了自己的发现,提出了炮击树林的请求。苏军指挥部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在他的引导下准确无误地炮击了树林。事后,苏军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了一批德军的尸体,并俘虏了一些受伤的德军官兵,其中有一名是德军的上校军官。

苏军从被俘德军官兵的口供中得知,这是一批精锐的德军特种兵。他们潜伏在苏军阵地前的树林里,目的是伺机发起对苏军前线指挥部的偷袭,活捉前来视察的苏军将领。可在潜伏的过程中,有一个德军士兵因病而感到十分疲劳,便把身上的枪和水壶解下来,挂在了身旁的树枝上。正是枪和水壶的重量使树枝出现了逆风而动的怪事。苏联侦察兵及时观察到了这一反常的现象,进而断定敌人在此埋伏,最终确保了苏军将领和指挥部的安全。

点评及适用语境: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话,而这个活生生的战例则使我们在感性上进一步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在战争中,一个细节上的疏忽可能必须用鲜血和生命作交换。同样,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一个细节上的疏忽可能会延缓我们的成功、阻碍事业的进步、破坏生活的安宁和幸福。所以,在细节上我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如果我们身为领导,在员工会议上强调注重细节的重要性时,可以引用这个小故事,以增强我们讲话的生动性和震撼力,进而塑造企业领导者良好的个人形象;当然,老师和家长也可以经常向孩子们讲起这个故事,启发他们在学习上认不马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有关“细节决定成败”的演讲或辩论中,我们同样可以引用这个小故事,使我们的讲话有理有据,真切感人。

十二、品酒

从前,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品酒师。有一次,他被邀请到一位收藏家朋友家里去做客。那位收藏家有一些非常名贵的酒,想请品酒师帮他看看。因为他想得到品酒师的赞扬,于是就拿出一瓶最名贵的酒。在朋友满含期待的目光的注视下,品酒师品尝了一下,但却保持沉默,不置可否。那个朋友非常郁闷,于是,又拿出一瓶稍差一些的酒。

不料品酒师尝了一下后,却大加赞赏,连说:“很好,非常好!”

这下,收藏家被彻底搞糊涂了。他说:“我真的不明白,我给你最名贵的酒,你保持沉默;对这种普通的酒,你却赞赏有加。”

品酒师不慌不忙地说:“对第一种酒,不需要说什么,因为它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但对第二种酒,必须有人赞扬它,不然它会感觉自己被忽视,会有挫败感的!”

点评及适用语境:虽然故事表面上讲的是品酒的学问,但实际上向我们揭示的却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曾几何时,我们习惯了锦上添花,对大多数人都称赞的人或事我们从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可是对于那些平平常常的,被众人忽略的人或事,我们可否想到要“雪中送炭”呢?

当我们与他人谈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可以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并引申出对那些表现平平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和赞美,要使他们在肯定中增强自信心等观点,使我们的讲话睿智而深刻,给他人以有益的启迪。当然,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引申出许多话题。比如,身为领导,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员工,多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再比如,朋友间相处,不要像向日葵那样只围着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对那些暂时不得志的朋友更要多关心一些,这才是真正的友谊等。

十三、体恤之心

这是若干年前发生在上海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正值寒冬,夜幕下的城市灯光闪烁,车水马龙。有位出租车司机在浦东大道接了一位客人,客人要去浦西的海鸥饭店。车刚开出不远,这位客人却突然要求掉头回去。出租车司机告诉他已经进了隧道,没办法掉头了。那位客人着急地说:“出门的时候我换了条裤子,忘了拿钱包出来了。”

出租车司机看到客人的窘态,他摆摆手,说可以免费送他到目的地。路上,他宽慰客人:“不用担心,人总会有忘东西的时候,我也有过,人之常情嘛。”

就这样,两人聊了起来。出租车司机从客人口中得知,他刚来上海人生地不熟。不一会儿,车达目的地,计价器显示车费为17元,出租车司机悄悄把计价器的牌子翻起来——17元随即变成0元。随后,他又取出3张共计30元的乘车票递给客人,并嘱咐他说:“回去的时候,找一辆我们公司的车子,可以用这个付车费。”那位客人收下乘车票,连声道谢。

出租车司机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因为这样的事他已经做过很多次了。可两天后他接到那个客人打来的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做他的司机。这个客人叫龚天益,是纽约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这个出租车司机叫孙宝清,是上海一个普通的打工仔。

有很多人问龚天益,为什么要选孙宝清?龚天益说:“理由很简单,是他那颗体恤他人的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他知道我没带钱包,就一直宽慰我;明明20元乘车票就够了,他考虑也许我会有其他事情,给了我30元……银行业也是服务业,要以顾客为本,我认为他是服务业的楷模,所以我选择他。”

点评及适用语境:有道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日常生活中,谁都免不了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果碰到遭遇困难的人,我们都应像这位普通而善良的出租车司机一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腔热情地去帮助他们。要知道,对于身陷困境的人来说,一颗体恤的心、一双温暖的手,就是一缕春风。

这个小故事的应用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家长或老师可以用它来教育孩子们懂得去关爱他人,并把这份浓浓的爱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体现在哪怕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作为服务行业的领导者,也可以用这个故事教育和激励自己的员工,使他们切实理解优质服务的深刻内涵;在涉及弘扬爱心、优质服务等话题的当众讲话中,我们也可以插入这个小故事,使我们的讲话有血有肉,丰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