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最想要的口才指导:提升口才必读的“五个一百”
10858400000021

第21章 一百句诗词名句(1)

一、明年春色倍还人。

点评及适用语境: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杜审言的《春日京中有怀》,全句为: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意思是:对着洛阳城美丽的春景说,今年的春光匆促来去,虽教人伤心惆怅,但春光明年还会回来,到时它会更加明艳动人。

“明年春色倍还人”多用来表示说话者坚定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例如,在谈到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时,我们可以这样说:“……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我期待着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这句诗的引用,强有力地表达了说话人对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

二、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点评及适用语境: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

蝉生活在高高的树上,因为居高临下,所以它的声音自然可以传播得很远,而并非是借助了秋风的力量。仔细体会这句话的深意,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托物言志,表明人只要洁身自好、志向高远,就可以声名远扬,而不必借助或依附外界的力量。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我们可以把“居高声自远”引申一下,对他人良好的品格进行赞美,也可以用来赞美他人站得高、看得远,表达我们的钦佩之情。比如,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当别人说出了一个绝妙的想法,我们可以说:“居高声自远,这个方案起点很高,真的是与众不同啊!”

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点评及适用语境:这句词出自北宋着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大意是词人因极度思念远方的佳人,而消瘦了身体、憔悴了容颜,但即使这样,词人也无怨无悔。

如果我们想表达自己对恋人的热切思念之情,这句话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当然,我们还可以把词中的“伊”延伸开来理解,不但可以特指佳人,还可以泛指在工作和生活中值得人们去追求、去付出的事物。比如,清代着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曾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其中第二境界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如果没有韧劲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难成大业的。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我们可以引用这句词来表达自己坚定的态度,也可以引用这句话赞美他人坚毅的品格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点评及适用语境: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字面意思是与其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这句话提示人们,凭空想象而不去实践,正如想品尝鱼的美味却不想去编织渔网,而仅仅站在水边羡慕一样,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这句话是一句非常好的劝诫语,可以用来提示自己或周围的人空有理想不可取,脚踏实地最重要。当我们听到有人以羡慕的语调说起“你看人家的企业做得如何如何大”、“你看人家的孩子教育得如何如何好”等时,我们可以对他(她)讲:“光看人家是没有用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另外,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来使用。比如,一位营销代表在谈到自己的销售经验时,先说了初入公司时,听了一些金牌营销员的事迹介绍,心里由衷地佩服他们,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说道:“佩服归佩服,我更懂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告诫自己,别人的成功中浸透了汗水,我也要以辛勤的付出成就事业的辉煌……”我们看,这样布局自己的讲话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使听众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点评及适用语境:这是人们熟知的毛泽东同志的词《忆秦娥·娄山关》中的名句。

不要说雄伟的娄山关像铁一样坚固,如今我们正大踏步地跨越、奋勇向前。

这句话不仅歌颂了红军的顽强意志,抒发了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而且也充满了对敌人的鄙夷与蔑视,掷地有声,气势如虹。

在口语交际中,人们经常引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继续努力、奋勇拼搏的坚定信心。尤其是在以谈成绩、谈贡献、谈进步为话题的当众讲话中,如果我们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引出演讲的结尾段落,则不仅使我们的演讲文采飞扬,更能彰显我们再接再厉做好工作的决心。

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点评及适用语境:出自《东周列国志》。“孰”是谁的意思,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人是有思想感情的,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面对世事人情,谁又能无动于衷,漠然置之呢?

这句话是我们对他人困难处境或不幸遭遇表示同情的常用语。当我们周围有人向你倾诉生活中的种种变故,诸如生病、失业、亲人故去等等的时候,我们可以适时地说上一句:“你确实是太不幸了,人非草木啊(在人际沟通时,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说前半句即可,否则容易给人酸文假醋之感),别说你难受,听得我这心里头都酸酸的……”这样的话语,能够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同情,同时起到抚慰对方心灵的作用。

在当众演讲时,我们还可以以这句话作为铺垫,自然流畅地引出自己对某人某事的感想或评价。

七、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点评及适用语境:出自唐代着名诗人贾岛的《剑客》。

用了十年的时间精心磨成一柄宝剑,还没有试过它的锋芒。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人们经常引用的是前半句,以“十年磨一剑”形容所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比如,某厂厂长在新产品投产庆典上这样说:“……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不懈努力,我厂十年磨一剑的拳头产品——三牙钻头今天正式投产了,这是我们全厂三千五百名员工的骄傲和自豪!”加入了“十年磨一剑”的这个修饰成分,就使讲话显得有水平、有文采了。在今后,当我们碰到诸如此类的语境时,不妨引用这句话。

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点评及适用语境:这句话出自《左传》。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当我们身边有人对自己所犯的过失痛心疾首,久久不能释怀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句话来劝慰他们,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同时,这句话作为非常有分量的一句话,我们也可以引用过来说服别人。比如,某公司有一位部门主管,平时工作十分出色,但有一次却因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公司高层开会商议对此人的处理意见,多数人建议坚决辞退并追究相应的责任,而公司老总则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相信他只是一时失误,而非工作能力问题,我们应该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由此力排众议。后来发生的事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九、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点评及适用语境:出自唐朝着名诗人李白的《把酒问月》。

我们都知道,“今月”、“古月”同为一个月亮,而“今人”、“古人”却大不相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诗人在咏叹中抒发了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由此也引出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的命题。

这句诗是借景抒情的联想,是对物伤怀的慨叹,月朗星稀之夜,当我们携侣漫步或与好友对酌的时候,仰望皓月,如果我们悠悠地吟诵“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定能很好地营造出如梦似幻、空灵浪漫的氛围和意境,为自己增添魅力。家长或老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手指明月,教会孩子们这句诗,同时也教给了他们珍惜时间的道理。

十、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点评及适用语境:出自唐代着名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

夕阳放射出的余晖灿烂迷人,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就会被夜幕所笼罩。从古至今,这两句诗多被人们理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之意。

我们在评价某一行的发展前景或某一个产品的销售前景时,可以引用这句诗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十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点评及适用语境: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身上虽然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但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何为灵犀呢?

据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所以称作灵犀。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感受,他虽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因此,“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被视为歌颂爱情的千古绝唱,当我们在演讲中歌颂纯真的爱情时,可以用这句诗引出我们要讲的故事、感慨或议论。这句诗的后半句,即“心有灵犀一点通”在人们的口语交际中也经常被引用,当然它已经不局限于爱情的含义,而引申为彼此观点一致、有默契。比如,在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当他人的观点与我们相同时,我们就可以说:“太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十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点评及适用语境:出自《老子》。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于看似浅显的文字中,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人们经常把它作为激励或劝告语来使用。比如,培训师可在口才培训课上对学员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练习口才也要从一点一滴开始,循序渐进,不要希望一口吃个胖子,自己的口才一夜之间就能突飞猛进。

只要我们每天努力一点点,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口才就一定能练好!”

十三、一叶落知天下秋。

点评及适用语境:在《淮南子·说山训》中有“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之句。

宋代唐庚在《文录》引唐人诗曰:“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就知道秋天到来了。此句常用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在当众讲话时,我们可以将此句作为概括性语句使用,并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讲话中当我们列举了一些现象后,可以接上一句:“正所谓一叶落知天下秋,通过思考和分析这些现象,我们有理由得出以下结论……”这样一来,就把整篇讲话很好地连缀在了一起,给人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之感。

十四、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点评及适用语境: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赠花卿》中的诗句。

诗句的意思非常浅显直白,主要是赞美乐曲悠扬动听,如同天上的“仙乐”

一般。

通过学习这句诗,我们应该体会到,当我们赞美别人的时候,那些诸如真好、不错之类的话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也是最容易流俗的,要使我们的赞美别开生面、与众不同,我们就要尝试着多记一些“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之类的名句,这样在朋友聚会,当别人纵情高歌、意兴正浓之时,我们来上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定能使对方欢喜在心,视你为知音。

这样我们的人际交往就会更和谐、更顺畅。同时,当我们与朋友一起欣赏音乐或探讨某首乐曲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这句诗来表明我们对该乐曲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样会使我们谈吐高雅、魅力四射。

十五、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点评及适用语境:出自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赠萧瑀》一诗。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我们可以引用这句诗赞美或褒奖他人。比如,有一位私企老板,曾经在事业上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一度连工资都发不出,心腹爱将纷纷离他而去,惟独一名平时他并不十分器重的部门主管没有辞职,表示要与他同甘共苦。面对此情此景,他由衷地说:“太谢谢你了,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啊!”另外,在当众讲话时,我们也可以用“风知劲草”表明自己不畏惧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

十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及适用语境:出自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调离和州北返洛阳,途经扬州时与白居易会面。宴席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对刘禹锡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酬答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是刘禹锡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目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的答语,意思是说:

沉舟侧畔,自有千帆竞发,飞驰而过;病树前头,依旧有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显示出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的豁达心胸。

现在,人们经常引用这句诗,表达新生事物不可阻挡或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语意。我们认为,这句诗特别适合在纵论世事变迁或表达有能力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时使用,这样会使我们的讲话大气磅礴、铿锵激昂。

十七、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点评及适用语境:此句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的神来之笔,为世人代代传诵。用刀去砍水,水依旧流动,以酒消愁,愁闷更加厉害,表达了诗人心中愁恨无处发泄的郁闷心情。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人们常引用这句诗,特别是引用后半句“举杯消愁愁更愁”,对他人进行劝慰与提醒。比如,当我们身边有人因为极度苦闷灰心丧气,终日以酒精麻醉自己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对他(她)说:“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你的处境我十分理解、也非常同情,但你也要明白,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即使喝再多的酒,痛苦和困难依然摆在那,并没有减少一丝一毫,还是勇敢地去面对吧!”

十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点评及适用语境: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别董大》。董大即唐玄宗时着名的琴客董庭兰,因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这句诗的意思是,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呢?

《别董大》是高适在送别董大时所做。这两句诗字字珠玑、响亮有力,在慰藉的同时给朋友以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当我们的朋友为学业、为事业、为感情而远走他乡,或者我们的同事因种种原因另谋他就的时候,在送别之际,我们可以激情吟诵这两句诗,鼓励朋友奋勇前行,同时也把我们美好的祝愿传递给对方。

十九、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点评及适用语境:出自南宋着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朱熹的《朱子语类》。和您谈一次话,胜过自己读十年书。这是一句非常具体生动的赞美语句,通过“一席话”和“十年书”的对照,恰到好处地赞美了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表明从与对方的谈话中自己获益匪浅。

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当听到他人见解精辟的宏论时,我们都可以由衷地称赞一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人们多活用为“听君一席话”,这样语意不变,而且更容易理解。

二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点评及适用语境:出自唐朝着名文学家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越是处于艰难困苦的境况,越是要坚强,越是不能丧失凌云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