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戴尔·卡耐基成功学全书
10861800000048

第48章 营造快乐生活的氛围(3)

如果你正在从事脑力劳动的话,使你疲劳的往往不是那些已经做好的事情,那些堆积在一旁静等处理的才是重点。那些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举例说:还没有等来的回信、被取消的约会、被打断的工作……如果这样度过一整天的话,那个晚上你回家的时候往往感到筋疲力尽,不是吗?

反过来说,要是你度过了一个万事顺遂的工作日,你的工作效率很高,你完成了前几天工作量的总和,回家的时候你肯定是精力充沛,兴高采烈。我经常有这样的体验。

在《表演船》这部喜剧电影里,那艘叫做“棉花号”的表演船的安迪船长在富有哲学气氛的插曲中说过一句极其富有哲理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最为幸福。的确,这样的人总会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而不会有忧虑和疲劳。就像和好友同行10英里比不上和唠叨的人同行1英里累一样。

一位聪明的女速记员发现了这一点。她在俄克拉何马州图尔萨市的一家石油公司工作。每个月总有好几天她都要做一些枯燥无味的工作,比方说填写租约表格和整理统计数据等等。这些工作实在无聊之致,于是她不得不想办法来改变工作方式以便使自己觉得这工作有趣一些。她开始和自己比赛,每天上午计算自己的工作数量,到了下午再努力超过这个数目;每天统计自己的工作数量,第二天要努力超过第一天……使用这个方法的结果使得她的工作速度远远超出别的速记员。是的,这样的方法不能为她带来升迁、加薪,甚至连称赞和感谢也没有,不过却使她不容易对这工作感到厌倦,也因此而不容易感到疲劳。她尽力使一件原本枯燥的工作变得有趣起来,而自身也变得更加精力充沛,感到快乐和享受。

汉斯·瓦辛格教授发现了“假装”哲学,那就是说,当你在“假装”自己快乐的时候,你往往会发现自己慢慢地开始快乐起来——类似这样的方法。如果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这种态度往往会使你的兴趣弄假成真。不但如此,这种态度还可以减少紧张和焦虑。

伊利诺伊州艾姆赫斯的维利·戈登小姐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她写信给我来分享自己的心得。

维利小姐所在的办公室里有4位速记员,她们每个人都被分派来处理某些特定的信件。这些信件往往会把她们搞得头昏脑涨。有一次,一个部门的助理坚持要维利小姐重新打一封长信,他坚持自己的意见,丝毫不管维利小姐有关改正其中错别字的建议。不仅如此,他还威胁维利小姐,说如果她不愿意做的话他将要找别的人来做!维利小姐简直气坏了。可是,她为了不失去这份工作也只有照他所说的来做。她明白,如果自己不好好工作的话一定会有人取代自己这份工作,而自己的工作也是由公司付薪的。于是为了使自己觉得好过,她开始假装自己喜欢这份工作——在这种假装之中她发现自己开始慢慢的喜欢上自己的工作了。这种新的工作态度使她的工作更加有效率,她也很少需要加班。有一天,她的部门主管向她宣布要把她调升为自己的私人秘书——因为他喜欢她的这种工作态度,她总是在高兴地工作,即使是那些额外的工作。

几年前,萨缪尔·福克兰先生也应用了这一方法。他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那时候,人们还称呼他为山姆,这个年轻人在一家工厂做拆卸螺丝钉的乏味工作。他并不喜欢这工作,可是又害怕自己失业后无法找到别的工作,于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对这一工作感兴趣。他为自己设计了一场竞赛——他的身旁还有一位工人负责磨平螺丝钉头,而另外一个则负责修平螺丝钉的直径大小,他们三个人比赛看谁完成的螺丝钉多。而同时,山姆在竞赛中表现出来的快速工作给一位监工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使得他很快被提升到了另外的部门,而这不过是一连串升迁的序幕。30年后,他成为了波文机器制造厂的厂长,人们无不尊敬地称呼他为“萨缪尔·福克兰先生”。这一切全都来自于他对自己工作方式的改变。

著名的广播新闻分析家卡藤本先生曾经向我讲述了他在年轻时期的经历。他22岁的时候在横渡大西洋的运牛船上从事饲养员的工作。一开始他在英国完成了一趟自行车长途旅行,后来抵达巴黎。他在身无分文又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把自己的照相机典当了5法郎,以便在当地的《纽约先锋报》上刊登一份求职广告。

后来,他得到了一份推销员的工作,所推销的货物是立体幻灯机。还记得那些老式的立体镜吗?它可以用来同时观看两张一模一样的图片,而正因为立体镜的两个镜片把两张图片同时反射到另一镜片上,于是两张图片的投影就形成了一种立体的效果,在远处看的时候尤其出色。

卡藤本先生不会说法语,可是他的工作却是在巴黎挨家挨户地推销这种立体幻灯机。更加令人惊奇的是,他在第一年就赚到了5000法郎,跻身当年法国年薪最高的推销员的行列之中。而且这一年的经验使得卡藤本收获颇丰,在卡藤本看来,这简直可以和在哈佛读一年书得到的收获相媲美,他对法式生活有了直接、详细地了解,这对于他以后在广播中对欧洲事件进行分析帮助很大。通过这次锻炼,他甚至都能够把国会记录推销给那些法国主妇。

这份工作并不容易——他要在自己并不懂法语的情况之下把货物推销给那些法国主妇,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先让雇主把和推销这些商品相关的法语写在纸上,然后自己牢牢地记下来。”他回忆自己当时的艰难,“我每见到一位家庭主妇,当我按完门铃她们开门出来的时候,我就把这些台词照着背一遍——一个美国人所说的法语难免会让人觉得滑稽,而当她们要问更多问题的时候,我就耸耸肩膀,对她们声明我是一个美国人。并在同时拿出那些示范图片,并指着上面的法文说明词。她们会觉得好笑的,不是吗?于是我就拿出更多的图片……她们越觉得有趣,这生意就越有可能成功。于是,我在法国的第一年赚到了5000法郎。”

“辛苦是必然的,可是我每天早上都会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并对自己讲话——我对自己说:‘嘿,卡藤本,我知道这一切并不容易,可是你也知道你别无选择,想要活下去的话就一定要做这份工作。那么,为什么不试着让自己喜欢这份工作呢?把自己当成一个演员,每一次按响门铃的时候你都在演戏,而你面对的顾客就是那些看你表演的人。他们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为什么你不把这做得更加有趣呢?’我每天都对自己这样说,结果,我把这份本来毫无意义的讨厌的工作变得趣味横生,而且我也收到了不小的回报。这些回报,是我22岁在大西洋运牛船上搬运饲料时完全无法想象的。”

当我建议他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做一些遍地计划的时候,他这么回答:“是的,我确实有一些建议。”“每天早上,我们都会做身体上的锻炼,有时候还没有睡醒就会出去跑步,不是吗?那么不妨每天早上对自己的心灵说几句话。并不难,不是吗?每天要记得鼓舞自己,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运动。”

是否觉得荒诞不经?可是,这已经在心理学上获得了证明。生命是由思想组成的,18世纪之前马可斯书写在《沉思录》中的话直到现在依然无可辩驳。

每天与自己交谈,去思考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平安、什么是力量;每天去想那些需要感恩的事情,这样,你就会得到平安和欢畅。

去想那些该想的事情吧!这样会使你的工作变得不那么面目可憎。不可避免的,我们有超过半数清醒的时间都必须在工作之中度过,如果工作不能让你产生兴趣的话,那么别的事情也很难。记得提醒自己对工作保持兴趣,这不仅可以减轻你的疲劳——要记得,你的上司也很希望这种情况的持续,因为这样会为他赚更多的钱,而对你来说还有可能得到升迁的机会,即使不能,也可以帮你减轻疲劳并享受安闲自在的时光。

所以,平安快乐的第四大原则就是:

抛弃倦怠,保持你的好奇心,使工作充满乐趣。

坚持“活在当下”的信念

成功金言

你所认为的,并非真正的你;反倒是你怎么想,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行动似乎跟着感觉走,其实行动和感觉是并行的,如果意志控制行动,也就能够间接控制感觉。

只要将一个人内心的态度由恐惧转换为奋斗,就能克服任何障碍。

几年前,我在电台接受访问时回答了一个问题:“你一生中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这很容易回答:至今我所得到的最大教训是——人的思想的重要性。如果我了解你的思想,我当然就了解你这个人。我们的思想造就了我们自己,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埃默森曾说:“人是思想的产物”……人也不可能变成别的,不是吗?

我现在彻底相信,我们所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几乎也是我们所需面对的唯一问题就是——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做到,就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快捷方式。马卡斯·奥理欧斯不仅是统治罗马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只用了一句话作总结——这也是决定人类命运的一句话:“思想决定一生。”

如果思想是快乐的,我们当然就是快乐的。如果脑子里想得凄惨,我们就会凄惨。有恐惧的想法,就会心生恐惧。病态的思想真的会令人生病。如果想到的是失败,我们就注定要失败。想着自怜,人人都避之唯恐不及。诺曼·文森特·皮尔说:“你所认为的,并非真正的你;反倒是你怎么想,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你认为我宣扬的是天真的乐观主义吗?不,人生还不至于那么单纯。我倒是真的想提倡以积极的态度代替消极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关心自己的问题,而非担忧。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呢?每次我在纽约拥挤的街道上跟人摩肩接踵时,我都很注意,但并不担忧。关注意味着要认清问题,并冷静地采取步骤处理它,忧虑只是慌乱地兜圈子。

一个人可以深切关注一个严重的问题,但同时仍可以昂首阔步,正常度日。罗威尔·托马斯就是这样。我有幸认识他并推荐过他的影片。他与助手们起码到过六处战场拍摄纪录片。最精彩的是,他拍劳伦斯与阿拉伯军队的纪录片,以及艾伦比征服圣地的影片。以“巴勒斯坦的艾伦比与阿拉伯的劳伦斯”为题的演讲,在伦敦及世界各地都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伦敦的歌剧节为了他后延了6周,好让他继续在皇家歌剧院娓娓叙述他那惊心动魄的故事并展示他拍摄的影片。造成伦敦的轰动之后,他又在世界各国掀起一阵旋风。后来,他又花了两年时间拍摄印度与阿富汗生活的纪录片。不幸的事却接踵而至,最不可能的事也发生了,他在伦敦宣告自己破产了。当时我跟他在一起。我记得我们只能在一起吃顿便宜的晚餐。如果不是托马斯去向一位艺术家朋友借了点钱,我们连那一顿也吃不起。

这个故事要说的是,罗威尔·托马斯在巨大的债务与挫折下,也只是关切自己的问题,而并非真正忧虑。他知道如果自己被击倒,他将对任何人都一文不值,包括他的债权人在内。每天早晨出门前,他一定买一朵花插在扣洞内,在牛津街上抬头挺胸,他拥有积极的心态,有勇气,拒绝被挫折打倒。对他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你要达到成功的巅峰,这是一种有意义的磨炼。

心理状况对我们的生理能力有着不可思议的影响力。著名的英国心理学家哈德菲尔德在他的书中提到:“我请来三个人,请他们测试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我们用测力计来测量。”他请他们全力握住测力计,并给他们三种不同的状况。

在正常的清醒状况下,他们的平均抓力为101磅。

当他们被催眠,并告诉他们都很衰弱时,就只有29磅的抓力——只有正常体力的1/3(3人中有一个是拳击冠军,被催眠时告辞他很衰弱后,觉得自己的手臂很小,像婴儿的一样)。

第三次测试时,告诉他们,他们在催眠中都非常强壮,平均抓力可达142磅。当他们心中充满积极有力的思想时,每人平均都提升了将近50%的体力。

这正是心理态度不可忽略的力量。

为了说明思想的力量,让我告诉你一个惊人的故事,我可以为这故事写一本书,不过我只在此简述一下。

一个十月的夜晚,内战刚结束不久,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格洛佛太太在街上茫然游荡,她晃到一位退休船长的太太——韦伯斯特太太家门口,敲门。

门开处,韦太太看到一个可怜的瘦小女人,体重不会超过100磅,一身皮包骨。陌生女人解释说,她正在找个落脚处歇下来,思考并解决日夜困扰她的问题。

韦伯斯特太太说道:“那就在这里留一宿吧!这座大房子里只有我一个人。”

后来,韦太太的女婿刚好从纽约来此地度假,发现了格洛佛太太住在家里,当即咆哮说:“我可不要一个无赖住在家里!”他把这无家可归的女人赶出门去了。她在雨里呆站了几分钟,只好在街上找个遮蔽处。

这个故事的惊人之处是,被韦太太女婿比尔·艾利斯赶出去的这个“无赖”,后来竟成为世界上极具思想影响力的一位女性:玛丽·贝克·艾迪,后来有几百万信徒——因为她正是基督科学教派的创始人。

不过,当时生命对她而言只是一连串的病痛、愁苦与悲伤。第一任丈夫在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她又遭到第二任丈夫遗弃,不过这第二任丈夫受上了有夫之妇后,最后死于贫民窟。她只有一个儿子,可是因为贫病交加,不得不在他4岁时,把他送给别人抚养,她失去了与她儿子的一切联系,31年来未曾再见过他。

因为自己健康情形太差,几年来她一直对自己声称的“心灵治疗科学”极感兴趣。不过,真正戏剧性的转折是发生在麻省的那一个寒夜里,她一个人在街上踟蹰,却在结冰的人行道上滑倒,摔得人事不知。她的脊椎受了重伤,引起全身痉挛。连医生都宣告她将不久于人世,即使发生奇迹,她活了下来也将终生瘫痪。

几乎是躺在床上等死的玛丽,打开她的《圣经》,她认为是受到圣灵的引导,使她看到了《马太福音》的一段话:“于是,他们带了一位不能行走的人,躺在床上来到耶稣跟前……耶稣对他说:‘孩子,平安吧!我已赦免你的罪……站起来——拿着你的床,回家去吧!’于是那人就起身回去了。”

后来她宣称,耶稣的话在她内心产生了一股力量,那是一种真正的信念,一种治愈的力量,使她“立即可以下床走路”。

玛丽说道:“那次的经历,引导我发现如何治疗我自己还有别人的方法……我有科学上的把握,认为这都是人内心的力量,是一种心理现象。”

就这样玛丽创始了一种新宗教:基督科学——一位女性创立的伟大宗教信仰——现在已流行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