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戴尔·卡耐基成功学全书
10861800000053

第53章 营造快乐生活的氛围(8)

人生之中,最重要的并非仅仅是如何运用你所拥有的——这一点任何人都做得到。真正的挑战是如何从损失之中获得收益,只有这才需要真正的智能,也能够显示出人类的智愚之别。

所以,这就是给我们带来平安快乐的第九大原则了,那就是:

如果命运给你一个酸柠檬,去把它做成甜的柠檬汁。

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

成功金言

所谓善行,就是能够给他人脸上带来欢笑的行为。

对你个人的世界来说,你大可以从明天早上遇到的第一个人开始改变。

如果人想要从人生之中得到任何快乐,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应该学会为他人着想,因为快乐来自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每个人都想要得到快乐——为什么不呢?在这短暂的人生之中快乐是多么珍贵的片断!可是,很遗憾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掌握了获取快乐的法门,依旧有很多人还深陷在忧虑之中。

在我动手写这本书之前,我曾经设立过一个200美元的奖金以征求那些“我如何战胜忧虑”的真实动人故事。

我邀请来了三位评委,他们分别是东方航空公司总裁艾迪·瑞肯贝克、林肯纪念大学校长司徒沃特·麦克兰德以及广播新闻分析家卡藤波恩。

在这次比赛之中,有两篇作品的精彩不分高下,以至于我们都感到为难,无法取舍。最后,在艾迪·瑞肯贝克的建议下,我们决定把奖金平分。

现在我要给读者们叙述的就是其中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于C.R.伯顿。

C.R.伯顿有着一个不幸的童年,在他9岁时候的一天,他的母亲离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同时,她也带走了伯顿的两个小妹妹。从此之后伯顿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那两个妹妹。母亲直到伯顿16岁的时候才给他写来第一封信。那时候,他的父亲已经去世4年了。

伯顿的父亲在一场意外事故中去世。那时候他在密苏里州的一座小城与人合伙开了家小咖啡馆以维持家里的生计,但是在他出公差的时候,那个合伙人把咖啡馆卖掉卷款逃走了。父亲的朋友发了电报叫父亲回来,由于太过着急,父亲丧生于堪萨斯州的一场交通意外。于是伯顿和自己的弟妹成了孤儿。他有两个苍老而贫穷多病的姑姑,她们收养了五个孤儿中的三个,只剩下伯顿和他的小弟弟无处可去。镇上的人们怜悯他们,于是收留了他们。他们最害怕别人用看待孤儿的眼神看待他们,可是,这种恐惧却无法逃避。他曾经寄居于镇上一家穷人家中,可是那时候年景不好,很快这家人也没有力量再养活这一口人了。这时候洛夫廷夫妇把伯顿接到离镇子有11英里的农庄收容了他。那时候洛夫廷先生已逾70高龄,并且常年卧病在床。他为伯顿规定了三条规矩,只要伯顿不说谎,不偷窃,听话,就可以永远和他们待在一起。于是伯顿把这三条戒律像圣经一样遵守。但是,当伯顿开始上学的第一个星期,情况糟透了,身边的小孩子们纷纷取笑他的大鼻子,骂他笨,还叫他“小孤儿”。当伯顿想和他们打架的时候,洛夫廷先生告诉伯顿:“要记住,真正的男子汉从不会随便和人打架。”于是伯顿一直忍耐着——直到有一天,一个男孩捡起鸡屎丢到伯顿脸上,伯顿狠狠地揍了他一顿,而这一架给他带来了几个好朋友,他们都认为那个男孩纯属罪有应得。

洛夫廷太太给伯顿买了一顶新帽子,可是有一天,一个大女孩在学校里把伯顿这顶心爱的帽子从他的头上抢走,还灌水弄坏了。她过分地说要把帽子装满水以便淋湿伯顿的木头脑袋,好让伯顿能聪明一些。

伯顿哭了吗?没有,他从来都不在学校里哭,可是当他回家以后就忍不住了。有一天,洛夫廷太太给了伯顿一个化敌为友的好建议。

她对伯顿说:“拉尔夫,或许你先对他们感兴趣,看看能够帮他们什么忙,他们就不会再欺负你,或者叫你小孤儿了。”

伯顿听了洛夫廷太太的话。他用功学习,在全班学习最好——但是没有人嫉妒他,因为他总是帮助别人。

他帮助几个男孩写作文,帮人写辩论稿。帮助一个同学写读书报告,还花了好几个晚上帮一位女孩做算术。

这段时间里村子里接连发生了几桩不幸,两位老农相继去世,一位太太被自己的丈夫遗弃,伯顿成了这几家人家中惟一的男性。两年来他一直在帮助这几位寡妇。上学和放学途中他会去他们家帮助他们砍柴、挤牛奶、喂牲畜。现在,没有人再会去讥笑伯顿,相反,大家都真心地称赞他。大家都把伯顿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他从海军退役回来的时候,大家都来看望他,第一天就来了200多人,其中还有人是开了80英里的车赶来的,他们对伯顿流露出真诚的关心。

正是由于伯顿一直都乐于助人,所以再也没有人讥笑他,这13年来,他过得很幸福。

伯顿先生很成功,不是吗?他深深地懂得如何去交朋友,也清楚地明白如何才能战胜忧虑,享受人生。

我的朋友,西雅图《星报》的记者斯图尔特·怀特豪斯曾经采访过弗兰克·卢帕博士,他是一个瘫痪23年的病人。可是斯图尔特告诉我:“我从不知道还有人能比卢帕博士更加无私,更加懂得善用人生。”

这样卧床不起的病人是怎么样善用人生的呢?难道是靠批评抱怨?当然不是。那又或者是自怨自艾,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又错了。他之所以能够善用自己的人生,是因为他遵循了韦尔斯王子的誓言:“我将服务于人。”他收集了其他和自己一样瘫痪病人的姓名和地址,并给他们去信鼓励。一开始,他只是组织了一个瘫痪者联谊俱乐部,以便于大家互相写信交流鼓励。最后,他成功地组织了一个全国性的社团组织。

曾有人统计过,卢帕博士躺在床上,平均一年要写出1400封信件,以便给那些同病相怜的人们带来喜悦。

正如萧伯纳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在抱怨世界不能随他的心,使他快乐;而真正优秀的人,则会努力使别人快乐。卢帕博士正是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也深切地体会到,比自身生命更高贵的奉献精神,会带来真正的快乐。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治疗忧郁症的处方极为奇特,他不会去叫他的病人们服用那些化学药品,而是对他们说:“每天想到一个人,你要努力使他开心。按照这个处方,你在14天内就可以治好忧郁症。”

他是在故弄玄虚吗?为了证实这事件的真实性,我想我有必要摘录他的名著《人生对你有何意义》中的几段:

忧郁症是对他人的一种长期愤怒责备的情绪。其目的是赢得他人的关心、同情和支持,病人似乎会因为自身的罪恶感而沮丧,但事实上,忧郁症患者第一件回想的事情多半是:“我记得那时我很想躺在沙发上,可是我的哥哥先于我躺下了,于是我就一直哭泣,直到他不得不起身把那个位置让给我。”

抑郁症患者经常会以自杀来报复自己。所以医生在治疗之中需要做的第一步是避免给他任何自杀的借口。我自己治疗时候的第一条是先解除这种紧张。“千万别作任何你不喜欢的事情。”我经常会这么说。也许这看起来平淡无奇,可是我深信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如果病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事情,那他还能够去责怪谁?或者说怎么向别人报复?我会这样告诉他们:“要是你想上剧院去,或者给自己休个假,那就去吧。可是要是半路上你又不想去了,那就别去。”这是最好的状况了。他的优越感会因此得到满足,他会觉得自己就像上帝那样随心所欲。不过,这可完全不符合他的习惯。他本来是想控制别人,怪罪别人,如果大家都同意他的话,他就无从控制了。使用这种方法,我的病人自杀率为零。

病人通常会这样回答:“可是没有一件事情是我想做的。”这时候我就会用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回答——这回答已经在我和病人之间重复太多次了:“那就不要做任何你不喜欢的事情。”有时候他会回答:“我想在床上躺上一整天。”我知道,只要我同意,他就不会这么做;而如果我反对,这就会变成一场大战的导火索。我会傻到去反对吗?当然不会。

这只是一种方式。另一种处理他们生活方式的方法更加简单直接。我告诉他们:“只要照着这个处方,我保证你们能够在14天之内痊愈。那就是每天想办法取悦别人。”看他们觉得如何呢?他们的思想早就被他们自己占满了,他们往往会想:“我干吗要去担心别人?”也有人会说:“这对我来说太简单了,我这一生之中都在取悦别人。”千万不要相信!事实上他们根本从来没有那么做过。我会叫他们想想看,可是事实上他们并不会再去想它。我告诉他们:“当你感觉到睡不着的时候,可以把时间全部用于想想你可以让谁开心,这对你们的健康会很有帮助。”当第二天我问他们:“你们昨晚上有没有照我建议的去做呢?”他们会回答:“昨晚我一上床就睡着了。”当然,这一切要在一种温和友善的气氛之下进行,你自己切记不能流露出一丝优越感。

会有人说:“我做不到,我太烦了!”而这个时候,我会说:“不用去刻意停止烦恼,你只要同时去想想别人就好了。”我需要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很多人会说:“为什么要我去取悦别人呢?他们为什么不来取悦我?”“你要想到你的健康。”我往往这样回答,“至于别人,他们后来会有苦头吃的。”我几乎没有遇到过一个病人会对我说:“我照着你的建议想过了。”其实我所有的努力不过是想要提高病人对他人的兴趣。我了解他们的病因是因为他们与人缺乏交流,我想要使他也能了解这一点。什么时候他能够把别人放在一个同等的合作的位置上,他的病也就会不药而愈。

“十诫”中最难做到的一条是“爱你的邻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不但自己会有严重的困难,而且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最大的伤害。人类所有的失败都应归责于这种类型的人。我们对于人类的要求,以及所能给予的最高的赞赏就是,他应该是一位好同事、好朋友、爱与婚姻的良伴。

阿德勒博士总是敦促我们日行一善,那么什么是善行呢?正如先知穆罕默德所说:“所谓善行,就是能够给他人脸上带来欢笑的行为。”

那么,又是为什么日行一善会为自己带来这么大的益处呢?原因在于在你想要取悦他人的时候,就不会有时间想到自己,而产生忧虑、恐惧与抑郁的主要原因是只想到自己。

穆恩太太在纽约开设了一所穆恩秘书学校。她并没有花费两个礼拜来祛除自己的忧虑,事实上,她仅仅只用了一天就祛除了忧虑,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对孤儿的出现。这个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

那是五年前的十二月里,穆恩太太陷入了低潮,她的情绪里充满了自怜与悲伤——在几年的欢乐婚姻生活之后她突然失去了自己深爱的丈夫。她的哀伤随着圣诞节的接近而不断加深。这将是第一个她要独自度过的圣诞节,她不由得恐惧这节日的来临。虽然朋友们纷纷邀请她前去一同度过圣诞,可是她害怕自己会在那里触景生情。于是她婉言拒绝了大家的好意。随着圣诞夜的接近,她也渐渐被自怜感伤的情绪所淹没……

圣诞夜那天,她下午三点就离开了办公室,漫无目的地在第五大街闲逛,希望能够借此驱逐内心之中充斥的自怜以及忧郁情绪。大街上到处都是欢乐的人们,每一幕情景都使她回忆起那些已经消散的快乐青春年华。她眼里不由得泪水迷蒙,她难以想象自己一个人回到那冷冷清清人去楼空的公寓时的情景。她在一片茫然中漫无目的地逛了一个多小时,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已经站在公车站前。

想起来从前和先生一同乘坐公交车去探险,于是她上了这时候进站的第一辆公交车。车子过了赫德逊河之后又过了一会儿就到了终点站。她下了车,发现自己站在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小地方,不过这里还算安静平和。在等车回去的时间里,她开始在这小城住宅区的街道上慢慢逛。她经过一座教堂,里面传出优美的《平安夜》的乐曲声。她走进去,发现那里没有人,只有一位风琴手在安静地演奏音乐。于是她静静地坐在教友席上。看着美丽的圣诞树装饰灯,倾听着美妙的音乐,她逐渐忘记了自己一天都没有吃什么东西,她慢慢倒在那里,打起盹儿,还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她一时忘记了自己在哪里,感觉到有一些害怕。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前面有两个进来看圣诞树的小孩。其中一个小女孩指着她问自己的同伴:“你说,她会不会是圣诞老人带来的呢?”这时候看到她的醒来,两个孩子也被吓了一跳。穆恩太太连忙告诉他们自己不会伤害他们。她仔细地打量两个孩子,他们的衣服很破旧。当她问到两个孩子的家庭时,孩子们告诉她他们没有父母。她突然觉得在这两个比自己情况要糟糕多了的小孤儿面前有一些惭愧。她带着他们看圣诞树,又带着他们到小店里买一些零食、糖果以及圣诞节的小礼物。突然之间,她的孤独感神奇地消失了。这两个孩子使她在这几个月里第一次感觉到了真正的关心和忘我。在和他们的聊天之中她体会到自己如此的幸运——自己少年时代所拥有的充满爱和双亲关照的圣诞。她真心地感谢这两个孩子,他们所带给她的远远多于她所给他们的微薄的礼物。

“这次经历再次告诉了我一个真理。”穆恩太太如是说,“如果你想要自己快乐,必须先使别人开心。快乐是有传染性的,正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样。通过施予和接受,帮助别人和爱别人,我成功地克服了忧虑、悲伤和自怜。我感觉到了重生——并非仅仅当时,后来的几年一直如此。”

我想我可以选择去写一本关于因为忘我而找回自己健康快乐的书,这种故事简直数不胜数。

其中有一位女主角,她曾经被选为美国海军最受欢迎的女性,她的名字是玛格丽特·泰勒·耶茨。耶茨太太的故事发生在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那个清晨。尽管她是一位小说家,可是我敢打赌,她一生写出来的小说都不会比她自己的经历更为精彩。

“那时候我由于心脏不好,一年多以来都必须长期卧床,一天我要躺在床上度过22个小时。”耶茨太太亲口向我讲述她的故事,“我最长的旅途不过是从床上走到院子里去进行日光浴,即使这段距离,我也不得不依靠女佣的搀扶。我当年真的以为自己的一辈子就要这样度过了。”

“可是那一天,一切都改变了。日军突然空袭珍珠港,一切都陷入了混乱。其中有一颗炸弹刚好落在我家附近,把我从床上震得跌了下来。陆军派出卡车去接海、陆军的家属到学校避难,红十字会的人打电话给那些有多余房间的人。他们知道我的床旁安装了一部电话,于是问我是否愿意充当联络中心的角色。我答应了,于是他们请我纪录那些海、陆军人的家属现在的确切住址,红十字会的人则叫那些先生们打电话来我这里寻找他们的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