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画在西方有着深厚传统,无一文化能比西洋人对裸体表现有如此持久之兴趣。18世纪,西洋画之裸体女子多不遮掩,表现亦较自然,无东方女性之害羞表情,甚有挑逗之意味。布歇画风即为此类,其人喜用明亮之蓝色、玫瑰色或黄白色,以此类颜色调和而成之肤色足以刺激视者之感官。
《浴后的狄安娜》乃布歇表现女人身体作品中最好的一幅,其技法为法国绘画之骄傲。布歇以蓝色丝绸与女子之肌肤形成鲜明对比,令其肤色有红润、细腻之感。狄安娜即希腊神话中之阿耳忒弥斯,是月神和狩猎之神,为最高神祗宙斯之女,以贞洁而著称。
《勤劳的母亲》,此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位勤劳的母亲正在纺纱的情景。画家想用这个题材,令欣赏者发现社会和生活中可贵的(或者说是平凡的)人与事,并用创作来加以肯定和说明。
(3)夏尔丹
夏尔丹乃18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亦是西洋美术史上静物画大师。夏尔丹擅长创作风俗画、静物画,其风俗画多表现平民生活;其静物画则尽力将平凡化为优美;其主要作品有《勤劳的母亲》《烟斗与茶具》和《鹞鱼》等。
夏尔丹创作多不加修饰、崇尚自然,喜描绘平常之家庭用品,或日常之生活细节。其质朴之风格似接近伏尔泰、狄德罗等哲人,与其时先进之“启蒙主义”思想相合。
以绘画形式来表现普通市民的生活并能将自然、亲切、朴实之美感表达出来,确属不易,而夏尔丹之画却能使人易感画中温暖及生命气息,此类沉穆、凝重、朴实之画作反愈显醇美动人,使阅者感受其自然而真切之表白——此点正是夏尔丹伟大及动人之处。
(4)弗拉格纳尔
弗拉格纳尔(Fragonard)为追求艺术,曾几经转辗——起初师从平静朴实之画家夏尔丹学画,但老师并未发现他潜在之才华,甚至一度将其看成是无可救药之浪荡子;后来,弗拉格纳尔又从师于画家布歇门下,通过这位师长,弗拉格纳尔找到了其渴望的一切。
《秋千》是为后人所提及最多之作,描绘了在树阴浓密的花园里,衣着华丽的时髦女子荡着秋千——如布歇笔下之狄安娜,所有明亮之光环皆集于该女子一身,粉色衣裙引人起浪漫之遐想;于画面左下角,一青年男子与荡秋千的少妇传递情意,而活泼的小爱神,则目睹了这一现场。构图看似平淡无奇,却能将其中之人物内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实是高明之手法。
(5)戈雅
戈雅(Frarlcisco de Goya)出生于西班牙一农民家庭。15岁时在一画家的工作室学习绘画。1776年,只身前往首都马德里,入宫廷挂毯织造厂任设计,画有不少挂毯草图。自1785年起,戈雅任马德里皇家美术学院副院长之职,兼宫廷画师,于此期间,为王公贵族描绘不少肖像。
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戈雅艺术创作渐趋成熟,其早期乐天无忧之心情渐为愤怒、激情及冷静所代。其创作之肖像作品中,尤为突出者乃《何维兰诺斯肖像》《斐德南·居耶马赫德肖像》《穿衣的玛哈》《裸体的玛哈》及《伊萨贝尔·柯包斯·德·波赛尔肖像》等。1824年,戈雅侨居法国波尔多,直到1828年逝世。
戈雅乃近代欧洲绘画史上伟大之先驱者,其鲜明“现实主义”画风并“浪漫主义”激情,深刻影响了后来人;或说19世纪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推崇者,皆从戈雅之绘画中获过启发。
《着衣的玛哈》与《裸体的玛哈》同为名作,亦是戈雅代表作之一;“玛哈”乃当时西班牙社交场上对名媛淑女之通称。戈雅所画的“玛哈”是谁,众说不一,至今仍无定论。
(6)安格尔
安格尔(Jearm—Auguste-Domingiguelngres)乃法国古典主义画派最后一位代表画家。1780年生于蒙特庞省,早年曾向杜尔兹学习绘画,17岁时到了巴黎,师从著名画家达维特,深得赏识。
1806年,安格尔赴意大利,1824年方回巴黎;1834一1841年,其再度赴罗马,深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之作品,就中首推拉斐尔。受老师达维特及意大利古典艺术之启发,安格尔对古法典绘画理解更为精确。此后,当其师流亡比利时,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之代表人物。
虽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之楷模,安格尔并非照搬古贤之样式,乃取融会贯通、取长补短之手法,将古典艺术造型美之精髓加以吸收、融化,并用自然之风格融入在写实中,故而形成其洗炼、单纯之画风:其多以“静穆伟大、崇高单纯”为创作原则,故而其作品多能达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造型典雅之特点,尤其于人体美之作品中表现突出,如《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或名《浴女》)《土耳其浴室》等。
安格尔绘画必强调骨骼,而肌肉次之,其认为肌肉画得过于精确易使造型失真,乃到庸俗,此为美学中重要之理论。安格尔崇尚自然,创作中往往不事雕琢,欲将自然形象与古典造型完美结合,又无造作与刻意,且经精练之笔法表达,故无神秘之虚构或信仰之成分,乃纯粹之艺术创作。
或许,画家想寄眷恋于青春形象,或向往隽永与安宁,其笔下之裸体,无纤毫之浮夸与做作,摒弃一切非自然之流露,故而创造之美感人至深,必将流传亦久。
《泉》是其盛名之作,代表安格尔的艺术顶峰。而此画创作颇为不易,此画是其1820年在意大利创作,而到1856年在巴黎方完稿,前后历时三十六年,不可谓不难得也!
此画原名《维纳斯》,后经数十年之漂泊,修改多次;又将秀发修改为倒倾之水瓶,使之成为具有“古典主义”象征之名作。
(7)德拉克罗瓦
德拉克罗瓦乃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其艺术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威尼斯画派、伦勃朗、鲁本斯和康斯太勃尔等大师之成就,对后世画家颇具影响。
德拉克罗瓦17岁拜格朗为师学习绘画,后入美术学院。1822年,受席里柯《美杜萨之筏》之启发,创作了著名画作——《但丁之舟》。于1816至1823年间,师从“新古典主义”画家皮埃尔桂安恩。其作品颇具鲁本斯之风格。
1824年,以巨作《希阿岛的屠杀》令人瞩目,从而成为“浪漫主义”画坛之主将,与以安格尔为首之古典主义画派相抗衡。后陆续创作出《萨尔纳塔帕尔之死》《十字军进入耶路撒冷》《马利诺·法利罗的死刑》等“浪漫主义”巨作,其画惊人心魄,颇具震撼力。
此人善用色彩,其造型之精巧可与提香或鲁本斯相媲美,作品极富浪漫气息和表现力;《自由引导人民》即是作者为实现共和、争取民主以及自由而创作,体现出革命意识及精神,又不失浪漫氛围。
(8)米勒
米勒(Jean—Francois)乃法国杰出画家,“巴比仲画派”之代表。其一生多半定居乡村,作品多为农民勤劳朴实之生活写照,其画作《拾穗》《晚钟》《播种》,紊有“农村三部曲”之称;除此之外代表作尚有《扶锄的农夫》《樵夫之死》《喂食》《母与子》等。其所绘之人物皆不强调面部表情,或描述特定之景象,而以典型之姿态表现出其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其素描用笔似断似续,线条浑厚而淳朴,亦不泛抒情之内涵,善于表达艺术语言,而作品以亲切、感人为特点;因贫困之故,其作多为小幅油画或素描作品。
六.浅谈国画
1.缘起
应诸位同学盛情相邀,于此讲谈国画历史与绘画之技巧,朽人只好勉而为主,权当与大家共学吧!
我国绘画技法堪称“一宝”,与书法并称“双绝”。只是,国画不似西洋画易于保存,多因国画绘制于易碎的纸或绢上。
两汉时期,我国艺术可称谓“大家风范”,但那时的艺术多为壁画,只可观摩,不易携带,不似西洋画之木板或布等材质易于流传。
两汉时期的艺术,材质多是石材或陶瓷、砖瓦,艺术水平极高,但多为笨重之材质,故可遇不可求,临摹亦不易得。
至隋、唐之时,因国富民强、文化兴盛,故艺术成就亦高,我国艺术方至前所未有之顶峰。当时的绘画艺术延续了雕刻之艺术技法,创作作品多以宗教题材、人物肖像画成就最大,亦开“山水画”之先河。
及至宋、元,则为我国绘画艺术之巅峰期,其中尤以山水画为代表,花鸟绘画成就亦不俗。至明代时,绘画作品则以花鸟为卓著。清朝一代,则将山水画发挥到极致,风格倾向写意,虽寄托自然景观之写实,然而重在体现自我之心境,故而流派纷起、大师并出,大有百花齐放之势。
以下,朽人就一些名家或名画加以简述与评析,以供同学欣赏,我们先从隋唐开始讲起。
(1)文房四宝——笔
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战国时,毛笔的使用已相当发达。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从笔的用途来分,有山水笔、花卉笔、叶筋笔、人物笔、衣纹笔、设骨笔、彩色笔等。依笔的特性而有“四德”之说,即“尖、齐、圆、健”。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端,笔尖则写字较易传神。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运笔时方能达到“万毫齐力”的效果。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书写运笔自能圆转如意。健:即笔腰弹力,随即恢复原状才是正品。笔有弹力所写出的字会显得坚挺峻拔。
(2)文房四宝——墨
墨,是古代书法绘画中必不可缺的用品。东汉时期,出现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以陕西省千阳县愉糜的松树烧制的墨最为有名。
墨的外表形式较多,依形状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墨,又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是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它的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它的特点是色乌而无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我们所谓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或墨块。在选择墨锭时,一定要看它的墨色,其中以泛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差些;以泛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差。磨墨的方法,是放入清水后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但注意要用力平均。用墨要新鲜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一般书家是不用的。
(3)文房四宝——纸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的主要材料,多为植物纤维,主要以竹和木为主。
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并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区产纸,后以宣城为造纸散集地的原因,方称宣纸。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是将合桑、短节木头、稻杆与檀木皮,以石灰浸泡后制作而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因宣纸昂贵,所以一般习字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元书纸和毛边纸相似,但现在已不多见。写字或绘画,在纸的选择上也有讲究。应选质地柔韧厚密的纸张,因为纸张质地不佳则易损笔,而且不容易保存,古今名纸多以品质著称,如澄心堂纸的“密如玺”,玉板宣的“柔韧、耐久”。纸质应以“坚韧紧密”“色彩洁白、吸墨适度”为选纸原则,而且应根据所临碑帖来选择纸——如锋芒显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笺纸类;温润含蓄、风华内敛者,则可选用宣纸类。
(4)文房四宝——砚
砚之起源很早,大约在殷商初期就有了。砚,是用来磨墨的,所以质地要求细腻滋润。最有名的当数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
端砚,端砚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代以前属端州,因故而得名。端砚有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判砚的品质优劣——最上品为活眼,其次是泪眼、死眼等。另外,端石的颜色也是品质优劣的标准,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为最好,紫色的最差。端砚据说有三个优点,即下墨、发墨、不损亳。
歙砚,与端砚并称,因产于歙州而得名。歙砚有“纹”,如同端砚之眼,因而也叫罗纹砚。其纹有粗细之分,细纹为砚中奇才,粗罗纹亦为上品,据说能与端砚中的上品相媲美。另有眉子砚,其纹如人之眉而得名,与罗纹砚无异。歙砚之特性亦如端砚,而歙砚偏重发墨,宜写大字;端砚偏于细润、停水,适宜书写小字。
2.隋唐时期
(1)展子虔
展子虔,渤海(今山东阳信)人,是北周末年、隋朝初年的大画家。他曾经历北齐、北周,最后在隋朝担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
展子虔擅长画人物、山水及其他杂画,在绘画技法上几乎无所不能。其对人物的描绘相当细致,喜以色景染面部。他亦善画马,所画之马以神态逼真见长——如画立马更有足势,若画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与当时的大画家董伯仁齐名:所绘山水,能就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
他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处所绘制佛教壁画,作品有隋朝官本《法华变相图》《长安车马人物图》《白麻纸》《弋猎图》《南郊图》《王世充像》《白描》等六卷,收录入《贞观公私画史》之中;还有《朱买臣覆水图》《北齐后主幸晋阳图》《维摩像》等画迹,著收录入《历代名画记》中;又有《北极巡海图》《石勒问道图》等二十余幅,收录入《宣和画谱》中。
他传世之作有《授经图》《游春图》。据称,《游春图》乃我国现存最古之卷轴山水画。
《授经图》,展子虔,(550一617),北周末、隋初时的画家;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
他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在继承魏晋南北朝的绘法基础上有所突破,并能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唐朝张彦远曾评价展子虔的画为“细密精致而臻丽”。
唐,张彦远评展子虔的《授经图》:“细密精致而臻丽。”从这一幅《授经图》中可以看出其刻画人物手法之高超。人物衣褶用“高古游丝描”绘出,线条流畅、圆滑宛转、造型准确,以淡彩晕染人物面部,因而富有立体感;所衬背景点染粗疏,更加反衬出人物清逸飘洒以及出尘脱俗的清高韵味来。
唐人曾评其画有“远近山水、咫尺千里”之势;在画法上则以青、绿填色,有勾无皴,人物与枝干则直接用粉点染,全画以“青、绿”为主调,乃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之画体。
(2)阎立本
《步辇图》所绘之景为唐太宗召见吐蕃使者。
画中,太宗威严平和,端坐于宫女所拾的步辇上,红衣虬髯者为宫中执掌礼仪之官员,其后着藏服者即为吐蕃使者。
此画的作者阎立本是唐代画家,陕西西安人氏。其父阎毗及其兄阎立德都擅长绘画及建筑。而立本则擅长绘画人物、车马和楼阁,后人有称为“丹青神化”“冠绝古今”之誉言其传世之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
此画特色在于,画家将人物的仪态与身份、气质与心境刻画得至为鲜明,尤其是衣纹展现圆转、流畅至为突出,人物之五官亦勾画精细。其中,人物的发式与服饰颇具初唐时期之特点。
(3)周昉
周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字景玄,又字仲朗;出身显贵家庭,先后官越州、宣州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