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哲学家谈幸福
10863000000010

第10章

嫉妒者的痛苦是双倍的,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会使他痛苦万分。嫉妒是一种卑劣的心理状态。嫉妒者凡事唯恐别人比自己强。看到别人超过自己,他不怪自己不努力、不进取,只怨别人有本事,只恨别人比自己强。这种怨恨情绪,常会导致一些带有破坏性的行为。我们平时会见到如下的现象:如果你的脚步比我的快,我就设法拖住你的腿;如果你走的顺当,就变着法儿挡住你的道;如果我的工作有失误,就盼着你的工作也出差错;如果你获得荣誉和成就,就给你搞诽谤和抹黑,如此等等。

古往今来,嫉妒就像祸水,不知害了多少人。

战国时庞涓与孙膑曾一起学习兵法,但庞涓学业不如孙膑。庞涓在魏国任将军时,担心孙膑带兵后对自己不利,于是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设计陷害,使孙膑受到挖去膝盖骨的酷刑,成为残废;被后人尊为“中医祖师”的扁鹊医术精湛,享有盛誉。他到秦国时,秦国的医官怕扁鹊治好秦王的病,显得自己无能,便派人把扁鹊刺杀了;韩非是战国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赞叹不已,非常想见他。韩非来到秦国后,与韩非同出一师之门的秦相李斯,不愿韩非受到秦王的器重,就进谗言陷害韩非入狱,使之被迫自杀。

妒火燃烧,还会毁掉事业。

在楚汉战争之初,项羽势力要比刘邦大得多,然而结果却是项羽被刘邦打败。刘邦在一次酒宴上与群臣探讨项羽失败的原因。有人指出:“项羽妒嫉贤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项羽的嫉妒贤能,使他队伍离心离德,力量日益削弱,最后彻底失败,断送了大业。

无数事实证明,嫉妒对人际关系和事业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古语云:“善莫大于恕,恶莫大于妒。”把嫉妒列为最大的恶行,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应该把“克服嫉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嫉妒不仅害人,而且能严重地伤害自己。当人嫉妒心大发之时,心中不安,睡不好,吃不香,工作消极,脾气阴沉,正常的人际关系也会扭曲。嫉妒还会使人脾胃不和,肠胃系统紊乱,三叉神经受到刺激,血压心脏都会受到影响。长期或隔一段时期妒性发作一次,使人健康大受影响。可以想象,经常嫉妒别人的人,其生活肯定充满沮丧。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调节嫉妒心理呢?

第一,胸怀大度,宽厚待人。19世纪时,音乐家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一个妙法:那时候在演奏钢琴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

第二,自知之明,客观评价自己。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再评价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

第三,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是说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就像嫉妒者随时随处为自己寻找痛苦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想:比起别人的欢乐来,我的那一点快乐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会永远降于痛苦之中,陷于嫉妒之中。

第四,少一份虚荣心。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有嫉妒心理的人来说,主要是爱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一种空虚心理的需要。单纯的虚荣心与嫉妒心理相比,还是比较好克服的,而两者又紧密联系,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少一份嫉妒。

第五,自我抑制,是治疗嫉妒心理的良药;自我宣泄,是治疗嫉妒心的特效药。嫉妒心理是一种痛苦的心理,在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用各种方式宣泄来舒缓一下是相当必要的。在这种发泄还仅仅处于出气解恨阶段时,最好能找一个较知心的朋友或亲人,痛痛快快地说个够,暂求心理的平衡,然后由亲友适时地进行一番开导,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却能中断这种发泄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若有一定的爱好,则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下棋、书画、旅游。

要从根本上克服嫉妒,首先要胸怀豁达宽阔,对别人的成就和荣誉见贤思齐,而不贬人抬己;其次要有敢于竞争、勇于进取的精神,崇尚奋发有为,鄙视嫉妒行为。依靠自己奋斗拼搏,堂堂正正地与对手比高低;再次要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他们在别人的进步和业绩面前,心境平和;最后要加强思想修养,克服个人主义和虚荣心,把别人的荣誉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和学习的动力,这是克服嫉妒的最好方法。

6.体贴他人,幸福自己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但人与人没有患难就没有真情吗?或者去等待患难的机会建立感情?对于观察人是否真心,友谊是否长久,“日久见人心”,这句话不无道理。友谊与关爱体现于生活中每一个平常的日子。在日常琐事上,可以看出你对人的态度是友善还是冷漠。有这样一个感人的童话:  一个小女孩经过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变成了仙女,向小女孩说:“你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想了想,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就消失无迹了。小女孩果然快乐地度过了一生。她年老时,有人问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她只是笑笑说:“仙女告诉我,我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

在生活中,大事不多,小事不少,人们从小事上体现对他人的关怀,随时可以如愿。由于小事不易记住,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展示你的诚意,别人意外之余,会有一种真心的感动。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写过一本叫做《自卑与超越》的书,他在书中写道:“不对别人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自于这种人。”阿德勒这句话真是意味深长。生活中很多很多的问题,就是因为一方不把另一方放在心上,或者双方互相不把对方放在心上引起的,种种仇视和敌意,也由此而生,并带来数不清的麻烦。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对爱因斯坦抱怨:“谁都不喜欢我,她们说我太自私小气。可是我的遗嘱上已经写好,要把我所有的财产捐给一家慈善机构。”爱因斯坦向这个贵夫人讲了一个故事:一头猪到牛那里,对牛抱怨:“别人总是说你很友善,这点倒也没错,因为你给他们牛奶。可是他们从我身上带走的东西更多啊,他们得到的香肠、火腿、肉不都是我的吗?连我的蹄子都拿去炖了!可是,谁都不喜欢我,对人来说,我就是一只让人讨厌的猪!怎么会这样呢?”牛想了一会儿说:“可能是因为我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帮助他们了。”

爱因斯坦说的这个寓言故事用意很清楚,要在平时多给别人帮助。“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待人用人,不仅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手援助;平时心里也要始终装着他人的冷暖。匆匆从这个世界走过,我们中绝大多数过着平凡的、不为人注意的生活,没有众星捧月的迎候,没有书刊报纸的功德记录。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否定我们存在的价值,不能否定我们人生的意义,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人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鼓励,需要我们的呵护,需要我们的关怀。

关怀他人,会使自己的存在更有价值,会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关怀他人是美好心灵的体现,是大爱的升华,正如德兰修女所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也许只有我们像德兰修女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爱去关心他人时,我们平凡的人生才会闪现出不平凡的光彩。关怀他人并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举动,诚然救他人于危难之间的壮举值得歌颂,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生活中我们要做的也许仅仅是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个轻轻的拥抱,一个依靠的肩膀。不要低估了这些微小的动作,所有这些都有可能给一个人带来温暖,带来希望。生活中我们总有那么多的机会给他人一点关怀,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温暖。关怀他人有时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可它也会让我们终生受益,更多情况下它是我们的福祉。

体贴他人就是关爱自己。生活当中,你的收入也许有多有少,能力也许有大有小,职位也许有高有低。但是,在关爱他人方面,你一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你做不到舍己救人,但你可以多干那些利人利己的事,你可以不干那些损人利己的事,更可以不干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你做不到一掷千金做慈善,但你可以助人为乐,你可以见义勇为,你可以诚实守信,你可以敬业奉献,你可以孝老爱亲!你做不到一呼百应去改变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可以影响身边,你可以感动他人!

现在,人人都在讲现在的社会道德失范,个个都在说当今的世界诚信缺失,时时都在谈无数的他人道德滑坡,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的道德力量喷涌,我们为什么不让人人都找到自己的雷锋,我们为什么不努力成为“身边的感动”——我们应该始终坚信:世界不缺乏美,缺少发现;中国不缺乏雷锋,缺少弘扬;身边不缺乏感动,缺乏鼓舞。

当今社会,人人追求快乐,追求幸福。这原本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人之本能,但什么才是快乐呢,这就因人而异了。有人把喝酒当做快乐,于是乎小酒天天醉,整日晕乎乎;有人把钓鱼当做快乐,于是乎东南西北到处跑,刮风下雨不耽搁;有人把打牌当做快乐,于是乎呼朋唤友牌桌坐,隔三差五一小聚。我不能说那些不是快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此话不假,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人的快乐观也应该多元化,问题是快乐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好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当快乐成为一种追求时,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稀少。学会体贴他人吧!因为体贴他人就是关爱自己!关爱是一种公德,关爱是一种行动,关爱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