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哲学家谈幸福
10863000000019

第19章

苍天赋予了我们一颗感恩的心,生活中只要我们懂得感恩,人与人之间就会充满友善,世界就会更加灿烂,生活中就会拥有更多温馨。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的心是真诚的,他的品质是善良的,道德是高尚的。感恩,是我们处之泰然时的一种善举;是我们风调雨顺时的一种回报;是我们安居乐业时的一种洋溢;是我们刻骨铭心时的一种良心感知。无论你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应牢记养育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提供方便的朋友、同事;你就会不辱使命,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你会在朋友、同事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感受付出时的快乐,感受他人给予的回报,哪怕是一次微笑!

懂得感恩,人就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就会有勇于负责的精神,现实生活中,不求上进、损人利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我们懂得感恩,就不会做出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家庭妻离子散,每一个人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痛苦;懂得感恩就不会因物质的丰富而空虚了精神;感恩生命带来的一切,哪怕是痛苦的经历也该感恩生命,正因有了痛苦,我们才能感受快乐。

有一个佛陀,乘船渡江,不想风大浪高,把船打翻了。佛陀像一片树叶般的在江中沉浮了许久,才筋疲力尽爬上岸来。到了岸上的第一件事,不是责骂船家的无能让他丢失随身携带的一切,也不是诅咒恶风险浪差点要了他的命,而是跪在沙滩上遥拜师父:“谢谢师父!”有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谢谢菩萨?”佛陀说:“原来我并不喜欢游泳的,都是师父每次强把我拉入水中,教我学会的。不是师父,我命今日休矣!”遇了难,不是责备任何一个人,而是心存感激,人生达到了如此的超然境界,遇事如此的豁然通达,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能让你痛苦和愤恨的呢?

如果你是一个苦恼的人,你应该学会感恩,因为感恩是驱除你苦恼的一剂良方妙药;如果你是一个对生活心灰意懒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的时候就是你身心得到温暖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的心情渐渐舒畅,渐渐平和;如果你是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逐步释放重负、放松身心;如果你是一个只顾索取的人,你更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变得适当地给予;如果你是一个快乐的人,你也应学会感恩,这样,你的快乐就会取之不尽!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懂得感恩,就可以使我们忘记烦恼,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你应该时时刻刻的感恩生活,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如果你不懂得感恩生活,不懂得去珍惜你身边的人,不珍惜每一次到手的机会,那么,你最终将会落得一事无成、众叛亲离的后果!人生感恩的理由有无数,但不感恩的理由却只有一个——忘恩负义。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受到惩罚的只能是自己。如果我们懂得感恩,失败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不幸的时候,会得到他人的慰藉。然而,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感恩的心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淡薄,从上学的孩子到行走社会的成人,有的人,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忘记了养育我们的父母;忘记了守候我们的妻子儿女;忘记了曾经关心过、帮助过我们的朋友。其实,我们之所以能学业有成,工作顺利,衣食无忧,是他们默默奉献的结果。如果没有父母的疼爱、妻子的支持、朋友的关照,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的辉煌。当我们奔波于学业和事业时,不要忘记他们,在我们最失意、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不离不弃,给了我们无私的帮助和关心,我们的心灵才得以慰藉!

人生在世,我们要学会忘记那些应当忘记的,记住那些应当记住的。放下那些伤害、那些卑微和污秽;记住那些温情、友爱和良善。人生只是一个过程,过程以外,什么都留不下,包括我们很在意的名誉、地位、财富。世间没有比友情、亲情、爱情更宝贵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人生财富!

所以,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记住那些在困难时帮助过我们,在痛苦时安慰过我们的人们。始终心怀感激,为那些想着我们、记着我们、爱着我们的人们,做好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过好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美丽每一天,世界就会充满友爱,我们的人生就会绚丽多彩!

6.走出人生阴影的角落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与超越》中指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自卑,是一种容易产生压抑、凄冷、孤独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心理学上一经形成,就具有扩散性和感染性,它笼罩着人们的学习、交往、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自惭形秽,那他就不会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如果他不觉得自己心地善良,即使在心底隐隐地有此种感觉,那他也成不了善良的人;如果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他将永远不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心的运动员能够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正如拿破仑说的那样:“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自卑感的根本方法。那些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或短处,而是不能容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我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也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心灵笼罩着永不消散的愁云。那么,到底自卑是怎样形成的呢?有关心理专家总结了以下几点成因:

一是因为自卑者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低龄儿童不知道什么叫自卑,因为他还未产生自我意识,还不知道评价“自我”。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形成,然而他还不能一下子成熟。不成熟的表现就是过高或过低地要求“自我”,过低要求自我的人,得过且过,也不知道自卑。问题出在过高要求自我的人身上,他们要求自我必须十全十美,必须时时处处超过别人,可现实中的自我谁也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他们就自卑起来。据研究,自卑者的智力水平和身材水平大都是中等或中上。可见,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主观评价标准太高的缘故。

二是生活中的挫折。通常,自卑感强的人往往是有过某一特别严酷的经历,有过心理创伤。心理被创伤,并非所有人都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心理创伤并不是完全起因于外部的刺激,还有其主观原因——性格。自卑感较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小心、内向、孤独、偏见、完美主义。更需要指出地说,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出人头地”的风气越来越盛行,这也是造成某些人自卑感的重要原因,自卑感往往就在类似入学考试、录用面试、体育比赛等比试优劣的场合产生。

三是躯体上的缺陷。相貌、体形、体力、身体功能方面的缺陷常常使一些人感到见不得人,低人一等,因而陷于自卑的泥潭中难以自拔。但是自卑的主要原因依然是心理原因。有自卑心理的人,并不一定条件很差。有的是由于生理缺陷、职业原因或某些过失而产生的。自卑心理易使个人孤立、离群,不愿在公开场合露面,不愿与异性交往,遇到理想异性时因担心对方看不起自己,不敢大胆追求而失去时机。有这种心态的人要振作精神,树立自信、自强的心理。

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敌。自古以来,多少人为自卑而深深苦恼,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寻觅。经过近年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用补偿心理超越自卑是一种颇具操作性的方法。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指的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正是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许多人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越大的人,自卑感也越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越大,成就大业的本钱就越多。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出身微贱,而且相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为了补偿,他力求从教育方面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补偿。他最终摆脱了自卑,并成为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全聋后还克服困难写出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他的名言——“人啊,你当自助!”成为许多自强不息者的座右铭。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由于自卑,人们会清楚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其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砺,而坚强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还须正确面对失败。人生之路,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无数次失败构成的,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沃特所说:“通向成功的路,即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但失败对人毕竟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沮丧、自卑。

那么,如何面对?如何自我解脱?就成为能否战胜自卑、走向自信的关键。面对挫折和失败,唯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才是正确的选择。其一,做到坚韧不拔,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其二,注意调整,降低原先脱离实际的“目标”,及时改变策略;其三,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其四,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应该说当今社会已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只要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是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乃成《史记》,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走向人生的辉煌。

此外,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所以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做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