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哲学家谈幸福
10863000000027

第27章

古代的时候,一个大雪封门的日子,一个乡村小镇的酒馆里有三位客人,一个是秀才,一个是官吏,一个是财主。三人出行,被大雪阻隔,只能喝酒。喝着喝着,凑到一起好不热闹。酒馆门口坐着个乞丐,大雪阻碍了乞讨的道路,只能躲在门口取暖。三人喝到兴头上,秀才说:“酒无诗不雅啊,得做首诗,我来头一句,就以门外大雪为题吧,第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官吏忙接一句:“正是皇家瑞气。”当官嘛,总得想到皇恩啊,财主接下来说一句:“再下三日何妨?”财主嘛,财大气粗,有钱嘛,下十天半个月也没关系啊。没等秀才接第四句,门口那位说了:“放屁!”乞丐生气了,下一天雪我都饿着肚子,不知道去哪讨饭去呢,还下三日?乞丐为果腹、秀才为功名、官吏为前程、财主为红利,感觉苦与乐的心态绝对是不同的。

幸福的感觉其实就是需求满足后的一种心态。按照马斯洛对于人的需求层次论,处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会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也就是不同的生存状况的群体会有不同的感受幸福的心态。一旦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了,人们自然会有高一层次的需求。任何一个阶层的人群在需求得到满足后都有幸福的感觉,无论是低层次还是高层次的阶层。心态是自己的感受,状态是别人的感观。所谓幸福是自己的感觉心态,绝不是别人所看到的幸福状态。

4. 每个人都渴望被赞美

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无论是咿呀学语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都会希望获得来自社会或他人的得当赞美,从而让自己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获得满足。有位企业家说过:“人都是活在掌声中的,当部属被上司肯定,他才会更加卖力地工作。”法国皇帝拿破仑就非常熟悉赞美的力量,而且他也具有高超的统率和领导艺术。他主张,对士兵要“不用皮鞭而用荣誉来进行管理”。他认为:一个在伙伴面前受到体罚的人,是不可能愿意为你效命疆场的。为了激发和培养士兵的荣誉感,拿破仑对每一位立过功的士兵都加官晋爵,而且还会在全军进行广泛的通报宣传。通过这些赞美和变相赞美,激励士兵勇敢地战斗。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人际关系隔膜很深的浮躁社会里,精神的慰藉众望所归成为人们心田的渴望。许多人不轻易对别人流露赞许的情感,让美好的言辞硬生生地压抑在心底深处,人类情感的交流也就渐渐走向沙化的荒漠。人与人之间的肯定和赞许,在很大程度上,能架构起心与心相通的桥梁。赞美这个词,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充满了赞美。但如何将赞美真正的发挥极致,并不是那么容易。好的赞美会让人充满乐趣,回味无穷,不恰当和反面的赞美反而会给人带来不快与难堪,反感厌恶情绪就会油然而生,也就失去了赞美的本意和效果。

卡耐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卡耐基到邮局去寄一封挂号信,人很多。卡耐基发现那位管挂号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很不耐烦,可能是他今天碰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许是年复一年地干着单调重复的工作,早就烦了。因此,卡耐基对自己说:“我必须说一些令他高兴的话。他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呢?”稍加用心,卡耐基立即就在他身上看到了值得欣赏的一点。因此,当他在接待卡耐基的时候,卡耐基很热诚地说:“我真的很希望有您这种头发。”他抬起头,有点惊讶,面带微笑。“嘿,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他谦虚地回答。卡耐基对他说,虽然你的头发失去了一点原有的光泽,但仍然很好看。他高兴极了。双方愉快地谈了起来,而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相当多的人称赞过我的头发。”

卡耐基说:我敢打赌,这位仁兄当天回家的路上一定会哼着小调;我敢打赌,他回家以后,一定会跟他的太太提到这件事;我敢打赌,他一定会对着镜子说:“这的确是一头美丽的头发。”想到这些,我也非常地高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是吹毛求疵,谈瑕疵的多,说优点的少。大多数情况都是说别人斑斑点点,而自己完美无缺。也许是人性弱点的缘故,要真正学会赞美,并非易事,如果硬是强加赞美,不是赞美的比较远,就是与自己身边的人无关,那样的赞美和无结果并无大区别,与其有还不如无。赞美是极具效率的人脉语言,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都希望受到周围人的赞美,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肯定。虽然我们都处于一个极小的天地里,但却仍认为自己是小天地中的重要人物。对于肉麻的奉承,我们会感到恶心,然而又渴望得到对方由衷的赞美。

那么,我们究竟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赞美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巧妙地赞美他人呢?

第一,根据对方的文化知识水平。文化知识水平不同,对赞美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比如要表达对社会嫉贤妒能现象的认识,对象为知识分子,可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之类的。但这就不能再照搬给文化水平不高的对象,而可以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样的俗话,对方会更容易接受,讲话才有效果,赞美人同样如此。

第二,根据对方的个性特点。对方性格外向,透明度高,可多赞美他,他会很自然接受;如果对方比较内向、敏感、严肃,你过多的赞美他,会使其认为你很轻浮、浅薄。因此,在赞扬对方时要注意这一点。

第三,根据对方的心理情感需求。交谈双方各有欲望,要迎合对方的需求讲赞美的话,一个不喜欢淑女型,喜欢个性鲜明、男孩子气的女子,你若夸她长发披肩,长裙摇曳,定会婀娜多姿,美丽迷人,她也许不会感激你,还有可能骂你多管闲事。如果了解她的心理,夸她短发看起来又精神又有活力,她一定会很开心。

第四,根据对方的性别特征。对体胖的女子,你若说她又矮又胖,一定会令人反感;但你夸她一点不胖,只是丰满,她会得到几分心理安慰,不会因为自己胖而自卑。对同样体型的男子,你说他是矮胖子,他也许会置之一笑。

第五,根据对方的年龄特征。你若想打听对方的年龄,对小孩子可以直接问“今年几岁了”。对老者说:“今年高寿?”对年龄相近的异性不可直接问,要试说:“你好像没我大吧?”对年纪稍大的女性,年龄问题更是个雷区,问得不好讨人厌。一个40岁的中年女子,你若开口就问“快50了吧”,对方一定气愤不已,应该小心地问“30出头了吧?”她一定会心花怒放,笑逐颜开。

第六,根据对方的特定心境。俗话说: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在赞美别人时,要学会察言观色。一个为事业废寝忘食的人,一夜未眠,你可以说他是“以事业为重,有上进心”;一个为了债务焦头烂额,心绪不宁的人,你夸他“事业有成,春风得意”,对方也许会认为你是在讲风凉话。这种赞美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第七,别让你的赞美变成拍马屁。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了多重角色,角色关系不同,说话方式就不同,赞美的方式也就不同。对朋友可以真心诚意地夸他,对领导要含蓄适度地赞美,否则会认为是拍马屁,对爱人要甜言蜜语地称赞,对长辈要恭恭敬敬地讨好,对小孩可以和蔼可亲地夸奖。

5. 学着包容别人的缺点

包容就好像一座座桥梁,连接着每个人,亦连接着整个世界。如果没了包容, 世界将不再是个完整的世界。因为有了包容, 所以有了世界。人类没有包容,思想不能进步,历史不能发展。个人有了包容,心地更加淳厚,魅力增强十倍。倘若人人都学会包容,那么这个世界就会芳草如茵,香气馥郁。

包容是一门学问,学会包容的人,就学会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快乐!这门学问,是来自内心“慈悲喜舍、善良仁爱”的自然流露!包容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你随随便便可以得到,可以舍弃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它是一种善良的结晶,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淀!包容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升华,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它是人修身养性的一本“真经”。包容是一种境界,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它是香兰被人踩倒却留香脚底的气质。包容是一种幸福,能够包容别人是一种幸福,让别人心存感激更是一种幸福!

人生一世,不能使自己在琐事困扰中作茧自缚,更不能在无尽痛苦中度过。包容是赢得朋友的保证。学会包容他人,就是学会了包容自己。包容他人对自己有意无意的伤害,是让人钦佩的气概;包容他人曾经的过失,是对他人改过自新的最大鼓励;包容他人对自己的敌视、仇恨,是人格至高的袒露。包容是人生的财富。人生短暂、生命无常,同样是一辈子,有的人在无尽的愤恨和埋怨中挣扎着过;有的人在快乐幸福中沐浴着过。包容别人的过失,包容众生的错误,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我们看一下古人是怎样包容他人的。

战国时期,赵国人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